共找到 49 项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相关结果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
作者: 马祖毅著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简介:翻译理论经典,中外译学名著译事实务指南,译艺学习向导。 自周朝到“五四”以前翻译史之回顾。内容翔实,文笔简炼。探讨了我国历史上各种翻译活动,如诗歌、宗教经典、医书、文学,乃至各少数民族文学之间的翻译。对广大翻译工作者、外语工作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最后谈一谈真谛的几个助手。法太是建业定林寺僧,在制旨寺“笔受文义,垂二十年,前后所出五十余部”(《续高僧传》)。慧恺在真谛译《摄大乘论》时“躬受其文,七月之中,文疏并了,都合二十五卷”。后来又共翻《俱舍论》,“十月便了,文疏合八十三卷”。真谛对 慧恺说:“我有了你共译两论,词理圆备,吾无恨矣!”(见《高僧传》)。慧恺俗姓曹,住建业阿育王寺,五十一岁便死了,使真谛非常悲痛。僧宗是扬州僧人,精通《摄大乘论》,为之作疏,还著有真谛《三藏行状》。隋开皇十年,参加翻译馆工作。 北方的凉州,曾经为译经的中心。公元439年,元魏灭掉北凉,又七年魏太武帝下诏灭佛,到文成帝即位才复兴佛教。在公元452年之前的三十多年间,南朝译经颇盛,而北方却佛事寂然,译经实已中断。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从凉州来的僧人昙曜在京西武州辟石窟五所,镌建佛像,最高的是七十尺,其次为六十尺,雕饰得非常奇伟。这就是现在驰名的大同云冈石窟。昙曜在这石窟内与天竺僧人常那耶舍译出新经十四部(见《魏书·释老志》)。其 后又有吉伽夜译经五部(见《开元释教录》)。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宣武帝和孝明帝时佛法大兴,洛阳译经之盛,为前代所未有。这时的译经僧人有昙摩流支、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等。而菩提流支则被称为“译经元匠”。 菩提流支,北天竺人。永平初(公元508年)到达洛阳,带来大量梵本经典,到后不久,即从事翻译。曾与勒耶摩提合作译《十地经论》,由佛陀扇多传语,并有“义学缁儒”僧辩、僧朗、道世和侍中崔光等参加。崔光信佛,是个文士,孝文帝称他为“今日之文宗”。他曾为《十地经论》作序。《十地经论》一出,在北方形成了“地论宗”,与南方真谛的“摄论宗”对立。菩提流支在近三十年内译出经论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经唐代《开元释教录》刊定,存本有二十九部,九十七卷,其中《十地经论》、《金刚经论》、《法华经论》、《无量寿 经论》、《楞伽经》等,对以后中国佛学的发展,影响颇大。当时人李廓撰《众经录》,说“三藏法师流支房内,经论梵本可有万夹,所翻新文笔受稿本满一间屋。然其慧解,与勒那(摩提)互相,而神悟聪敏,洞善方言,兼工咒术,则无抗衡矣。”还有一事值得提起,就是菩提 流支曾将昙无最所著的《大乘章义》译成梵文,传之西域。昙无最是武安人,住洛阳融觉寺,通《涅槊》、《华严》两经,据说徒众有千人之多。 北魏孝明帝时,曾展开一场佛道之争。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昙无最在孝明帝的面前和清通观道士姜斌辩论。姜斌引《老子开天经》,说佛是老子的侍者。昙无最引用《周书异记》等书,说佛生于老子之前,驳斥姜斌。孝明帝诏令大臣议论《老子开天经》的真伪,魏收等七人说老子只著五千文,姜斌应以惑众罪论处。孝明帝将处姜斌以极刑,菩提流支出面苦谏,姜斌才保全了性命。其实,昙无最所引之书,又何尝不是伪造的呢? 北齐武帝灭佛,文帝则灭道兴佛,在邺都开始译经。北齐后主武平年间(公元570一575年),有僧人宝暹等十一人同去西域求经。值得一提的是,后主曾命刘世清将《涅檠经》译成突厥文,赠送突厥可汗,并命中书侍郎李德林为译本作序。 北周都长安,当时译员有外僧达磨流支、耶舍崛多、阁那耶舍等人,赞助译经者是大冢宰宇文护。阁那耶舍与其弟子阁那崛多译《定意天子问经》等六部,圆明、道辩及城阳公萧吉笔受。萧吉博学多通,精阴阳数术。 隋文帝统一南北,结束了西晋末季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据《隋书》、《集古今佛道论》及《续高僧传》记载,隋文帝杨坚是在尼姑庙里出生,而且是由尼姑智仙抚养大的。周帝灭佛时,智仙躲在杨家,曾预言杨坚日后必当皇帝,重兴佛法。杨坚即位后,认为“我兴由佛法”,凶此“奉佛教极厚”,“大度僧尼,将三十万,崇缉寺宇,向有五千”(《佛祖历代通载》)。杨坚大力扶植佛教的用意,从他对灵藏和尚讲的话里可以窥见。他说:“律师度人为善,弟子禁人为恶,言虽有异,意则不殊。”这正是列宁所讲的“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第三国际的破产》)。他本人是用暴力去“禁人为恶”,同时又要和尚们用精神鸦片的宗教去“劝人为善”,忍受压迫,放弃反抗。为僧人智颉称为“总持菩萨”的杨广(隋炀帝),杀兄弟,弑君父,篡夺了皇帝宝座,“亦厚归依佛教”,装出一副菩萨心肠,愚弄人民,下令造寺院,发敕度千僧。这两个皇帝既修治旧经六百十二藏,二万九千余部,还置翻经馆,招聘翻经道俗二十四人,在长安大兴善寺和洛阳上林园两个译场开展活动。据《开元释教录》说,隋朝“所出经论及传录等,总共六十四部,三百一卷”。 隋文帝即位就诏请北天竺僧人那连提黎耶舍入京译经。那连提黎耶舍f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到邺城,北齐文宣帝将他安置在天平寺,把三藏殿所存梵本一千多夹交给他翻译,并令昭玄大统沙门法上等二十余人监掌译事,由懂梵文的僧人法智和居士万天懿传语。万天懿还自译佛经一部。到周武帝灭佛,那连提黎耶舍易服潜匿多年。入隋,他又得以旋展身手,从开皇二年冬到五年冬(公元582—585年),共译出经论十五部,八十余卷。他在所译的《德护长者经》里曾塞进私货,捏造了这样的谎言,说佛曾预言:将来佛法末世时,“月光童子”将托生于大隋为国王,能令国内一切众生信奉佛法,“亦大书写大乘方广经典无量百千亿,处处安置诸法藏,名日法塔,造作百千佛像,及造无量百干佛塔”(转引自《史地丛考续编》)。这个外来和尚给周武灭佛吓破丁胆,为了安身立命,维护“佛法”,不得不对那个“任诈以取天下”,“以涂饰虚伪笼天下”的“锱珠之主,,奉承一番。这也难怪,佛经的《嘱累品》里不总是谆谆告诫佛徒把“护持佛法”的事托给“国王”和“大臣”们吗? 另一个天竺僧人阁那崛多(522-600年)于周明帝武成初年(公元559年)到长安,不久学会了汉语,翻译过《金色仙人问经》等四部五卷。周武灭佛时,逼他还俗从儒,因他始终不肯,便放他回国。公元576年,他侨居突厥,遇到中国西行求法的僧人宝暹、道邃、僧昙等十人,曾结伴旅行七年左右。宝暹等搜求到梵本佛经二百六十部,于隋受周禅后携带回国,请求隋文帝邀阁那崛多来华译经。阁那崛多一到便开译,由居士高天奴、高和仁兄弟传语,僧人法粲、僧休、法经、慧藏、弘遵、慧远、法篡、僧晖等监掌译事,铨定宗旨,僧人明穆、彦琮等重对梵文,再审复勘,整理成文,共译经三十七部,一百七十六卷(见《续高僧传》)。 下面谈一谈费长房和彦琮。 费长房,原是僧人,周武灭佛时被迫还俗。开皇初年,应召入京,以“学士”身份参与译经工作,著有《历代三宝记》十五卷,分“经录”、“帝年”、“代录”、“序目”四部分,总共著录华梵僧俗一百九十七人,所译经论二干一百四十六部,是一部内容比较丰富的经录。 彦琮(557—610),俗姓李,出身士族,赵郡柏(今河南省西平县西)人,十岁出家,通梵语。在北周时与朝士王劭、辛德源、陆开明、唐怡等号称“文外玄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西域经来,奉诏翻译。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又奉诏到大兴善寺掌管译经事务,隋文帝对他礼遇甚隆,后又奉命撰《众经目录》五卷和《西域志》十卷。翻经馆成立后,入馆工作,又编译隋朝新平林邑所获得的一千三百五十多部梵文经典的目录。他前后译经二十三部,合一百余卷, 彦琮总结翻译经验,著有《辨正论》,主张译经必须以梵本为依据,“梵语虽讹,比胡有别”,就是说梵本虽然也有错误之处,总比西域诸国所传的当地语言译本或记梵音本要可靠些。他推崇释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认为“洞入幽微,能究深隐”。他评论了历代译人的得失,提出“八备”,即做好佛经翻译工作的八项条件:……
英语一日一成语
作者: 何兆熊编著
简介:本书系“每日英语丛书”之一。作者精选三百六十五个常用和有趣的英语成语,简要地分析 成语的结构和用法。着重指出使用时容易犯的错误,并辅以中英对照的例句,帮助读者正确掌握和运用。同时又介绍了成语派生出来的同义、反义用语,以及汉语中意义相近的成语,使读者能兼收并蓄、丰富词汇。更以活泼生动的笔调叙述各个成语的由来,妙趣横生。
英汉比较与翻译
作者: 陈定安编著
简介:本书内容包括英汉语言主要差异综述;英汉词语主要差异比较;英汉词序比较;英汉词汇比较。 《英汉比较与翻译》自1985年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得到读者的欢迎。有的院校采用为翻译教材和参考书。由于十年来语言科学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决定出版此最新版。 我国语言学家历来重视语言的对比研究。吕叔湘先生说过:“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处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又说:“拿外语跟汉语比较,可以启发我们注意被我们忽略过去的现象。”汉语法体系就是在汉外对比中建立,又在汉外对比中不断完善。
名家翻译经验谈
作者: 金圣华,黄国彬主编
简介: 片断: 我读《不可儿戏》,先后已有十多年;在翻译班上,也屡用此书 做口译练习的教材,深受同学欢迎。其实不但学生喜欢,做老师的 也愈来愈入迷。终于有一天,我认为长任这么一本绝妙好书锁在原 文里面,中文的读者将永无分享的机会,真的是“悠然心会,妙处难 与君说。”要说与君听,只有动手翻译。 当然,王尔德岂是易译之辈?《不可儿戏》里的警句隽言,真是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不,简直是五步一关,十步一寨,取经途中,岂 止八十一劫?梁实秋说得好:英文本来就不是为翻译而设。何况王 尔德当年写得眉飞色舞,兴会淋漓,怎么还会为未来的译者留一条 退路呢?身为译者,只有自求多福,才能绝处逢生了。 我做译者一向守一个原则:要译原意,不要译原文。只顾表面 的原文,不顾后面的原意,就会流于直译、硬译、死译。最理想的翻 译当然是既达原意,又存原文。退而求其次,如果难存原文,只好就 径达原意,不顾原文表面的说法了。试举二例说明: Algernon.Howareyou,mydearErnest?Whatbringsyouup totown? Jack.Oh,pleasure,pleasure!Whatelseshouldbringone anywhere? 这是第一幕开始不久的对话。杰克的答话,如果只译原文,就成了 “哦,乐趣,乐趣!什么别的事该带一个人去任何地方吗?”这样,表 面是忠于原文了,其实并未照顾到原意,等于不忠。这种直译,真是 “阳奉阴违”。我的译文是“哦,寻欢作乐呀!一个人出门,还为了别 的吗?” LadyBracknell.Whereisthatbaby? MissPrism.LadyBracknell,IadmitwithshamethatIdo notknow.IonlywishIcould. 这是第三幕接近剧终的一段,为全剧情节所系,当然十分重要。答 话的第二句如果译成“我但愿我能够知道”,错是不错,也听得懂, 可是不传神,所以无力。我把它译成“要是我知道就好了”。这虽然 不是原文,却是原意。要是王尔德懂中文,也会这么说的。 以前我译过诗、小说、散文、论文,译剧本这却是第一次。当然 小说里也有对话,可说和剧本相通。不过小说人物的对话不必针锋 相对,更少妙语如珠。戏剧的灵魂全在对话,对话的灵魂全在简明 紧凑,入耳动心。讽世浪漫喜剧如这本《不可儿戏》,尤其如此。小 说的对话是给人看的,看不懂可以再看一遍。戏剧的对话却是给人 听的,听不懂就过去了,没有第二次的机会。我译此书,不但是为中 国的读者,也为中国的观众和演员。所以这一次我的翻译原则是: 读者顺眼,观众入耳,演员上口。(其实观众该是听众,或者该叫观 听众。这一点,英文的说法是方便多了。)希望我的译本是活生生的 舞台剧,不是死板板的书斋剧。 因此本书的译笔和我译其他文体时大异其趣。读我译诗的人, 本身可能就是诗人,或者是个小小学者。将来在台下看这戏的,却 是大众,至少是小众了。我的译文必须调整到适度的口语化,听起 来才像话。同样的字眼,尤其是名词,更尤其是抽象名词,就必须译 得响亮易懂,否则台下人听了无趣,台上人说来无光。例如下面这 一段: Gwendolen.Ernesthasastronguprightnature.Heisthevery souloftruthandhonour.Disloyaltywouldbeas impossibletohimasdeception.
等效翻译探索
作者: 金堤编著
简介: 本书的内容包括新序:摆脱桎梏,追求完美、《等效翻译探索》原序、第一部分:等效原则的探索、翻译学与等效论、论等效翻译、文学翻译中的等效原则、Send是“送”吗、“YES”的苦恼与乐趣、灵活用词,准确达意、第三部分:准确与通顺的关系、不是鱼和熊掌、谈翻译的准确性、第四部分:《尤利西斯》翻译实践中的追求与探索、神韵论——“信、达、神韵”的矛盾统一、《尤利西斯》的思路、不准招贴、第五部分:附录。
翻译与人生
作者: 周兆祥编著
简介:总序 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 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推进,方兴未艾,景况壮观。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 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而这一次的翻译高潮,无论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质量水平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上,都是前三次翻译高潮无法比拟的。 这一次翻译高潮的出现,首先是全球信息时代降临的结果。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同时也就是翻译爆炸。在今日“地球村”,离开翻译谈论知识信息,是不可思议的。 同时,这次翻译高潮的出现又是以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新政,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强国之路为契机的。 世界在前进,中国在前进。在人类高奏和平发展的大乐章里,翻译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旋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进军里,翻译必然是一支活跃的先头部队。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无不与时俱进。观察一下世界范围和中国国内的翻译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不难得出结论:翻译确实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更多>>
The vest-pocket CPA
作者: (美)尼奇·A.多伯(Nicky A.Dauber)等著;刘才星,江慧琴译
简介: 这本书将引导你遨游复杂、多变的会计世界,本书中的财务指标、指南、比率、程序、技术和经验法则,将帮助你分析、评价和解决所遇到的许多与会计有关的问题,通篇实用、快捷、全面和有用。无论是商业旅行,拜访客户,约见公司总裁,还是在你自己的办公室你均可以将之作为常备参考书随身携带。本书的内容适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公司的内部会计师,也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本书的用途和其介绍的主题一样多种多样。
卢沟晓月
作者: 陈建功主编
简介:本书内容包括总序、序、北京的平民文学、朝册记琐、《两都赋》节录、迷人的北平、慈慧殿三号、菜市口、北平、北京的春节、我和北京、北平话里的比喻、难认识的北平、酸梅汤和糖葫芦等内容。
The vest-pocket MBA
作者: (美)杰·K.希姆(Jae K.Shim)等著;李红梅,蒋屏译
简介: 这本袖珍商务实用手册——《工商管理硕士》是专为百务缠身的经理们提供便捷服务的,它会有助于你在纷繁的商务活动中迅速对以下问题作出决断: 你的目标是什么? 你该注意些什么? 你该干什么? 怎样干? 在此书中,你会找到各种有助于你分析评估企业问题的公式、准则、法定比率和经营经验,极为便捷、实用。 本书内容丰富、用途广泛。第一篇(第一、二、三章)着重介绍了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原理和准则。若想对企业进行投资、延长信货或行业内横向比较,就可以用本书提代的技巧和方法进行财务分析。此外,本书还告诉你如何运用企业内部会计分析法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水平、销售成果及预算编制程序进行评估。 第二篇(第四、五、六章)重点阐述了决策过程中的经济手段。通过勇亏平衡及敏感性分析,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在投资方面,本篇介绍了一系列评估准则,对长短期项目进行有效评估,并对其利润潜力和风险-收益进行比较。另外,你还会从本篇中学到管理和融资方法,以保证企业采用最佳经营战略,获取最大利润。 第三篇(第七、八章)介绍了看似复杂的计量分析法。在本篇中,你将了解到过运用统计数据进行预测及有效性检验的方法。另外,对决策论,诸如线性规划、学习曲线和排队模式等理论作了全面而简明的阐述,使你能较轻松地运用这些复杂技巧。在本篇的末尾还介绍了如何运用计算机解决复杂的会计问题的方法。 本书采用了问答方式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遇到的,因此,答案也简明直白,总之这是一本集各种准则、图表数据和解决方案为一体的经营手册,为现代企业家所必备。随身带着它。你将获益无穷。
The vest-pocket guide to business ratios
作者: (美)迈克尔·R.泰兰(Michael R. Tyran)著;朱邦芊,迟凯译
简介: 在为决策、会议这样的事情忙碌一夭之后,你如何能够知道贵公司或阁下所在的公司部门是否正在赢利呢?公司的财力雄厚吗?公司有现金支付本季度的承诺款项吗?各种成本是否失控?生产是否与销售同步进行?客户是否准时付帐?总之,无论是小企业、公司、部门、分支机构或是非营利组织,都会有各种财务事项,就这些事项而论,你是如何维持管理的。
英语口语一日一题
作者: 李建夫,谭载喜编著
简介:《英语口语一日一题:外语》的另一特点,是把话题与日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英文化中的重要节日即成为当天的话题。这样结合实际,形象生动,便于掌握。全书分366篇,各篇均分为两部分,即正文和说明。正文采用汉英对照形式,有句子也有对话;说明部分主要针对汉英语对比中的语言与文化难点或特点加以解释,并提供更多相关及同义词句。 《英语口语一日一题:外语》适应于英语初中级水平读者,既适合在职人士自学进修交际英语之用,也方便学生用作自学课本或中学作为英语教材。《英语口语一日题》是按照语言交际功能理论进行编写的,强调句子的交际性与实用性。采用汉英语对照的形式也体现了这一原则,汉语句子与英语句子在字面上未必完全等同,但它们的交际功能是一致的。两种句子在各自的语言中均为地道的表达形式。内容的编排以日历为线索,一日一题,涉及日常生活、工作、旅游、娱乐、商务等方面366个话题。题题各异而又相互连贯,难易适中,趣味盎然。 内容新颖是《英语口语一日一题:外语》的特点,目的在于密切结合九十年代的实际生活与英语发展动态,所收录的句子既表达了当今年代的许多热门话题,如商贸、旅游等,又体现了现代语言的最新发展动态。
英汉翻译津指
作者: 陈生保编
简介: 英汉翻译津指,为初学翻译的年轻朋友指点门径。具备高中英汉水平即可轻松阅读。翻译的原则、方法、标准,翻译制的难点,翻译应抱的译态度,以及翻译入门知识和实用技巧,介绍周全,深入浅出。实例丰富,解析精当,针对性强,对初学者有切实的助益。本书的内容包括翻译与外文学习、翻译的基础知识、翻译的方法、分析错误、吸取教训、善于推理、翻译应包的态度、结束语。
Chinesisch-Deutsches Worterbuch fur Wirtschaft und Wirtschaftsrecht
作者: 梁华生主编
简介: 本词典收录了 国民经济和企业管理、商业和国际贸易、财政金融和 会计业务、保险和税务以及技术转让等经济领域和经 济法律方面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常用词组和短语, 还收录了“三来一补”,“三资企业”,“自留地”, “包产到户”,“三乱”等我国政治经渣改革和社会 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有词汇和短语,共60,000条左 右。 本词典同已出版的德汉经济和经济法词典配套使 用,是中国包括台港澳地区和德语国家广大从事科 技,经贸和文化交流合作的业务人员,翻译工作者和 经济法律教学和研究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英语一日一介词
作者: 曹冬梅编著
简介:本书系“每日英语丛书”之一。英语介词又称前置词总数不过数十个,但在英语名子结构中有联系各种词语的作用。它们与不同的词不达意语搭配可以表示 不同的意义、用法千变万化,且难以遵循固定的语法规则,令不少初学者无所适从。本书以大量实用的例名、分析每个介词的不同用法及意义,帮助读者掌握运用。
The vest-pocket enterpreneur
作者: (美)戴维·E.雷(David E.Rye)著;董成茂译
简介:本书针对各种实际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举出实例,作出详细说明,提供有关信息,帮助你解决在企业创办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人渴望掌握作为一名企业家、创办自己的企业所需要的各种基础知识,这本书就是专门为这些人写的。一书在手,你可以不必再浪费时间,四处查找资料。本书将帮助您: ·分析你是否具备企业家的素质和技能,确定企业经营思路; ·寻找适当的企业经营机会; ·获得你所需要的资金; ·制定正确的市场开发、产品销售和经营计划策略; ·搞好企业经营管理,促使企业健康发展,走向成功。 本书论述简明扼要,切中要害。是一本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参考工具书。可以帮助你确立和不断深化企业经营思想。对于那些想以最简明通俗的途径了解新建企业的开办过程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再好不过了。
Untying the knot:A short history of divorce
作者: (加)罗德里克·菲利普斯(Roderick Philips)著;李公昭译
简介: 有结婚就有离婚,婚姻破裂和离婚的历史与婚姻的历史一样的悠久。人们为什么要结婚?结婚后为什么还会离婚?这些问题恐怕是每个成年人都曾想过或有兴趣了解的内容。本书恰恰满足了读者这方面的需要。 本书重点讨论了近一千年来西方国家婚姻破裂和离婚的历史。它讨论离婚的同时还探讨了有关婚姻的目的,内容、性爱和一些有关的社会现象。作者把这部离婚的历史放在广阔的背景中进行研究,在如何看待婚姻与社会,如何看待家庭,及如何看待宗教、道德、社会秩序等方面作出了令人较为满意的解释。
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VI,Afric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until the 1880s
作者: ( )J.F.阿德·阿贾伊主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国际科学委员会编写
简介: 《非洲通史》第六卷论述了从19世纪初 直至1880年代欧洲为争夺殖民领地而开始 “大角逐”的一段历史。 在这个世纪中,尽管欧洲人在非洲进行 的商业、宗教和政治活动日益频繁,但 是大部分非洲社会接受外来的影响仍然 是间接的,他们根据自已不同的文化特 性,努力争取现代化,并进行扩大和发 展。南部非洲的姆非卡尼运动及其在中 非和东非引起的结果,以及西部非洲穆 斯林改革者的运动,是当时连续发生的 两件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它们的发生与 外来影响的关系极小,或者说是毫无关 系。本卷以八章的篇幅重点论述这两大 事件。 在本卷开头四章主要论述19世纪初在非 洲社会起作用的 一些重大势力;非洲在 世界经济中不断变化的作用;新的动向 和进程;以及废除奴隶贸易所带来的影 响。中间的23章分别论述各地区的发展 情况。最后两章论述移居海外的非洲人 的历史,并评述非洲大陆在欢洲征服前 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 各章均配有黑白照片、地图和插图,正 文附有详细注释,书末附有与这 一时期 有关的参考文献目录。
英语一日一词
作者: 王彤福,杨桂娣编著
简介: 《英语一日一词》精选英语常用三百六十五个,按其各自的特点,分别从纵的方面如词的来源、词形的变化,词义的演变及发展等,和横的方面如该词与其它词的比较,惯用的搭配等作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对比。此外,每篇均有丰富的例证,使读者在应用时有规可循。
英语一日一句
作者: 戴炜栋,龚龙生编著
简介:《英语一日一句》以示例的形式每日向你介绍一个主题,所选择的三百六十五个主题中的示例句子均系英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句子,都有较强的针对性。
联合国广播处专题节目选
作者: 联合国广播处编;吕世生译
简介:本书是英汉对照的听力材料,配有磁带5盘。内容集中于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如强迫儿童卖淫的丑恶现象,遏制乳腺癌的流行,给土著人应有的权利和地位,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和解决都市住房环境等问题。书中有联合国有关机构官员对以上问题的发言与阐述,有联合国专题会议的实况剪辑和播音员的评述。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