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
作者: 李其荣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年03月
简介:
《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2016)》系丽水学院华侨学院组织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为读者奉献的一部学术著作。《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2016)》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立足于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研究,围绕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倡议、海外华人政治与文化、海外华人族群与社区、华商经济与国际移民法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多样化的特点,学术理论扎实、数据丰富、实证性强,学术观点新颖,对于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和侨情的新变化,进一步推动侨务工作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更深层次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目录】
*篇 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倡议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外移民
中南半岛、中国西南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通及其华侨商民
浙江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优势与路径
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沿线浙籍海外移民及其在新倡议实施中的作用研究
俄罗斯浙江籍华商与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基于莫斯科大市场的实地调查
第二篇 海外华人政治与文化
从勤奋优秀的留学生到“作弊“‘飙车”的“富二代”?——浅析“新世纪留学潮”
“新海丝”视野下印尼华人与中印尼人文交流
中国文化外交与华语教育的关系
海外华人政治参与的局限性:论马来西亚华人协商政治的困境(1969——2013)
大陆新移民主导下澳洲华文媒体的转型
移民推展中国公共外交的优势、局限与对策建议——以巴西浙商为例
第三篇 海外华人族群与社区
闽南海商的兴起与妈祖信仰的海外传播——兼论妈祖信仰和华人族群意识的关系
法国华人流散族群概况
留学生在海外华人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基于英国诺丁汉华人社会的调查
两大历史进程对澳洲华人社区的改造——基于双重嵌入视角的分析
海外华人聚落与“在地化侨乡”
中东欧华人社会意象之转变:相互凝视下的捷克人、中国人与越南人
第四篇 华商经济与国际移民法
试论世纪之交非洲华人经济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1990—2010)
中国反跨境人口贩运面临的挑战
孟加拉国侨汇及其经济影响浅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华商“流动”策略研究——以从事中国商品贸易的浙籍华商为个案
法学视野下的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研究
【免费在线读】
19世纪中期以前,绝大部分中国移民都是前往东南亚。极少数中国人移居北美、非洲和印度等地,其数量之微几乎可忽略不计。笔者估计,东南亚华人主要聚居地首推暹罗,当在70万以上,爪哇在14万一l5万,婆罗洲约l5万,马来半岛各土邦境内和海峡殖民地约5万,越南十数万,缅甸ll万--13万,菲岛近万人,加上其他地区较少而未加以推算的华人,全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在150万左右。④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前期,以大规模华工出国为标志,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劳动力输出之路。出洋谋生虽非坦途,但也强过在家饥寒窃劫。在1 876—1898年的23年间,仅从厦门和汕头两地出国往东南亚各地的华人共达285万人。②迄20世纪初,华人已四五百万之众,广布亚洲、美洲、非洲和澳洲各地,约九成聚居东南亚。北美、澳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各地中国移民有40多万。这些中国移民绝大多数来自广东和福建。⑧
“一战”结束以后,中国海外移民掀起第三个高潮,其主要流向仍是东南亚,直接动力是东南亚的经济繁荣。20世纪初以降,西方工业革命所带动的新兴产业的发展,陆续波及其东南亚的殖民地。东南亚经济发展刺激了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廉价劳动力从中国南方不断涌人东南亚。1922--1939年问,从厦门、汕头、香港出洋的移民就约550万,④绝大部分前往东南亚。在1918—1931年间,仅从汕头、香港两地出境的移民,就达380万人。⑤据当地官方统计,l931年,新马华人中*代者占68.8%,⑥1932年,泰国*代华人占45.73%。⑦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东南亚华人至少在700万以上,分布在数以千计的东南亚华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