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0 项 “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乔斯坦·贾德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苏菲的世界》
这是一本风靡世界的哲学启蒙书。
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作者: 张新颖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张新颖以学着、批评家为人所知,内里却是一位诗人。本书收录张新颖三十年间所做的诗,在薄薄一册内,在优雅、沉静的词语中间,让人看到汉语如何以诗的方式,体现一个人的生命情状,也让人看到一颗丰盈的灵魂,如何自我省思,得到近乎自然的宁静。
【目录】
自序·001
上编 在词语中间
2017 所有未被语言封闭的事物
乌鸫·004
小树林·005
2016 字
字·008
浮云·013
空白·015
平衡术·016
呼吸史·017
2014 推迟
推迟·020
2013 触灯
井·022
少年河流·024
嘿,你们·026
树影·028
树枝·029
苦菜和马齿苋·030
触灯·032
趋向·034
2012 在普通的词语中/平凡地呼吸
一本书的三个读者·036
去年·038
花寒·039
纪事·040
愚蠢的脑袋·042
阿维尼翁火车站的少女·044
清单·046
柳树·048
人生与叙述·050
从马赛到巴黎列车上的一只橘子·052
骨头再也不能忍耐·054
危险·056
平庸·057
诗的平庸理想·058
词语·059
2011 表面足够迷恋
杯子·062
书页·063
纸·064
向日葵·066
2011 “剪辑”成诗:沈从文的这些时刻
翠翠,在杜鹃声中想起我·072
绿百合·075
豆彩碗·078
迁移·082
附集
二十五首诗和无名的纪念
小序·091
2006 卷一
祖父·094
父亲·096
1989—1998 卷二
像章·100
爱情·101
季节·102
喜悦·103
日子开始的春天·104
他们来了我就起来·107
旧火焰·109
画像·110
纸星星·111
挽留·112
1988—1995 读书笔记
不死的人·116
涉及神学·118
花园·120
棕榈树的种子·121
白日梦·123
六月的上午·124
下雨的间隙·125
神祇·126
世事·127
逃亡诗抄·128
我非常想念你·129
一天比一生长·130
春天里的唇读·132
下编 三行集
题记·135
*辑 小毛茛变成了蛇莓·137
第二辑 鸟从鸟鸣里飞了出去·145
第三辑 风吹到旷野和字的笔画之间·153
第四辑 时间岸边丢弃的火镰·161
第五辑 暗自增添深邃的可能·167
第六辑 一种寂静拍肩 另一种寂静扑面·175
第七辑 立在现实的裂隙中 莫名·183
第八辑 风在少年上面 星群在风的上面·191
第九辑 行囊里有一小块沉默·199
【免费在线读】
乌鸫
昨天的乌鸫站在另一条颤动的长枝上
啄食樱花落后结出的小果子
已绿里透红(也是一种樱桃)
转过街角后听它鸣叫
粗一声 细一声 接着婉丽跳荡
远应山涧溪水 而不是它眼前平缓的河流
我初以为是一群鸟呼引唱答
直到去年 发现它喜欢模仿其他鸟鸣
今年我知道 天微明的时候 就是这只
包含了很多种鸟的鸟 把我吵醒
二〇一七年五月十五日
小树林
小树林中间是个小广场
我坐在边缘的石条长凳上
右面十米远有个男生教一个女生武术
具体哪门哪派我不清楚
对面七八米立着一座雕像
昏暗中看个轮廓 我不知道他是谁
一只小虫子爬上左胳膊
我不认识是什么虫子 本能地甩掉了它
小树林外面有灯光的地方传来音乐
那么熟悉的钢琴奏鸣曲
等到声音消失 我也没明白
它起于何时 消失于何处
这样很好 不清晰 不明确
周围的树我也叫不出名字 亲温如旧友
夜晚的风也是
我慢慢想起三十年前来过这个小树林
只记得有这么回事
当时的情境丢失于后来过长的路途
现在我刚从一个全是判断句的地方逃来
你也许体会过那种铿锵有力如何
让听的人疲惫
让说的人愈发得意愈加顽固
你也就能够明白 我为什么会轻微迷恋
这个夜晚柔和得有点模糊
四周随时有人进出
就叫小树林而没有特定名称的小树林
以及所有未被语言封闭的事物
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字
一
*个字是虚字
第二个字落实了
第三个字开始动作
第四个字是动作的延续
第五个字是暂时的结果
第六个字是结果的落空
第七个字不甘
第八个字重新开始
第九个字半途而废
二
*个字是领头的
第二个字跟随
第三个字从外面插进来
第四个字总想溜走
第五个字无所谓
第六个字是小丑
第七个字借尸还魂
第八个字抒情
第九个字流血
三
*个字到第九个字是一个句子
清晰、有力、激动人心的句子
不知道什么样的手写出的句子
*个字面目模糊
第二个字面目模糊
第三个字面目模糊
第四个字到第七个字面目模糊
第八个字面目模糊
第九个字没有面目
四
*个字不想站在*前头
第二个字向第七个字打招呼
第三个字拉着第四个字的手
第四个字厌烦地扭过头
第五个字与第六个字交头接耳
第六个字年少轻狂
第七个字假装没有看见第二个字
第八个字傻笑
第九个字无所用心
五
*个字不想是*个字
第二个字不想是第二个字
第三个字不想是第三个字
第四个字不想是第四个字
第五个字不想是第五个字
第六个字不想是第六个字
第七个字不想是第七个字
第八个字不想是第八个字
第九个字不想是字
六
*个字只想句子的问题
第二个字只想字的问题
第三个字只想其他字的问题
第四个字只想别人如何读自己的问题
第五个字只想自己的过去
第六个字只想其他字的现在
第七个字什么都不想
第八个字什么都想
第九个字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
七
*个字反抗句子
第二个字顺从句子
第三个字忠于句子
第四个字忠于第三个字
第五个字和句子没有关系
第六个字密谋偷渡到另一个句子
第七个字已有另一个句子的绿卡
第八个字被句子窒息
第九个字是泪
八
*个字沉默
第二个字喉咙嘶哑
第三个字坠入大海
第四个字寻找
第五个字失踪
第六个字平静
第七个字释然
第八个字积蓄生机
第九个字迎风唱歌
九
没有第十个字
二〇一六年四月三日,晴窗溪野
浮云
名利是浮云 灵魂在高处
我们尊敬的一位先生去世
校园里拉出这样一条悼念横幅
其实 灵魂也是浮云
一位同事说
高处还是浮云
另一位同事说
那么改成
名利乃低处浮云 灵魂为高处浮云
一位老师说
——浮云就在高处啊
——低处也有浮云
飞机降落穿过好几层浮云
神马都是浮云
前几年曾经流行这样说
此时看云 浮云亦浮云
又一位同事说
浮云是好东西
人世间事事物物 包括灵魂
都没有浮云好看
而且 浮云不死不灭
二〇一六年七月三十日
作者: 牛学智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为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当代文学批评的针对性、战斗性和原则性,营造讲真话、讲道理的文学批评氛围,作家出版社推出“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以对中国当代文学不良现象、思潮以及作家作品不足为研究内容,集中展示敢说真话、有力量、有风骨、敢于亮剑的文学批评著作。
【目录】
自 序/1
*编:“危机”的深层根源与“内在性”误区
文学的“个人主义”与社会学的“个体化”/3
“典型论”与社会分层/18
“个体危机”与作为内在性机制的“文化自觉”/28
近年来人文价值观忧思/38
内在性个人经验与知识技术主义/55
关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批评的批评/71
批评是否到了该有终极关怀的时候?/76
谈论海子的时候,我们不该遗忘的一些词汇/88
莫言“诺奖现象”再反思/95
文学“排行榜”的意义及反思/101
警惕
“话语刀客”,把批评视野放到现实秩序内层/109
失重与软弱:当前文学批评的含混面影/116
中国当下文学的认定与批评方法/128
文学批评的主体性话语与理想主义处境/142
第二编:批评错位与文化现代性缺席
文艺批评需走出四种规定性/157
质疑“个人主义”文艺观/164
质疑“文本细读”式批评/173
当文学批评变成新闻报道/178
我们的“大众文化”将往何处去?/185
我们的“文学研究”将被引向何处?/198
突出于流行趣味的小说叙事思想/209
文学怎样讲述中国农村故事/214
从文
学、文化研究的角度看“人文精神”再讨论/218
我们该继承张贤亮的哪些文学思想遗产?/222
我们
这代人的困惑与王蒙文学思想的根本局限/226
自觉的批评与明显的局限/238
现代性批评的难度与进路/250
第三编:“地方”的负重与普遍性的淡出
“西部”被影像所建构的过程及审视/259
“西部形象”及其人文话语批判/274
新世纪地域“特色”文学批判/293
从内刊《石嘴子》看新世纪传统文学面临的困境/303
后 记/311
【免费在线读】
“危机”的深层根源与“内在性”误区
文学的“个人主义”与社会学的“个体化”
点灯熬油为文学研究或批评,也算是耗去了近20年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回过头来反复思考所阅读的文学与文学理论批评著述,对于一些核心的或关键的概念和术语,似乎是越来越糊涂了而不是越来越清晰了。当如此之莫名焦虑经常性缠绕在心头之时,要获得身份认同就非常难,甚至许多时候竟很怀疑所谓的文学共同体。我想得*多的倒不是责怪不同意见者,而是深感,之所以在语言共同体、地域共同体、生活共同体中,还有如此之大的分歧,主要原因恐怕在于我们对我们所置身的社会认知不清所致。
这时候,想到了几年前我读过的一本书,叫《消费社会》。
该著的作者是法国哲学思想家让·鲍德里亚,有些译者的介绍中,可能还会加上“后现代”“社会学家”,或者“当代世界*著名的后现代社会学家”等名目。总之吧,《消费社会》完成于1970年,距今已40多年,当然也是鲍德里亚青年时的一部重要论著。关于作者,用鲍氏自己的话说,“20岁是荒诞玄学家——30岁是情境主义者——40岁是乌托邦主义者——50岁是横跨各界面——60岁搞病毒和转喻。”所谓搞病毒和转喻,大概指的是1993年完成的《罪恶的透明》。至于其他各阶段的著述,*早的有《物体系》(1968)、《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1972)、《象征交换与死亡》(1976),还有《不可能的交换》(1999)等等数十部。我只读过《消费社会》《象征交换与死亡》和别人专门研究他本人及其哲学思想成就的著作。
关于《消费社会》,其思想来源于列斐伏尔和德波。或者说他是把列斐伏尔的“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和德波的“以景观控制为显性社会结构的消费社会”,进行了更细致、更细腻、更彻底的展开论述。为此,鲍氏甚至断言,“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消费控制当代人的全部生活,这即是他对消费社会*重要的初始定义。
消费者与物的关系竟然不再是人与物品的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它已经转变为人与作为“全套的物”的有序消费对象的被强暴关系了。换言之,就是人们今天在消费中更受吸引的不是物品本身的功能,而是某种被制造出来的象征性符码意义。这意思是说,即便你是活脱脱的“泥腿子”、是地道的弱势者和边缘人,但为了表明你在这个现实及该现实所硬塞给你的“文化”中显得有“成就”,你就必须变得像掌握了幸福的手段和腔调——明明活得充满焦虑,追求一点蝇头小利却经常得不到,但每个人都会摆出身段,装出幸福,说大众想听的话。按照“消费社会”的定义,这其实正是唯“消费”是举、不“消费”都不行,乃至于不在“消费”中就不能证明是切切实实生活在当下的一种“概念强迫症”。把幻境变得像真生活,把真生活变得像幻境,然后反过来理直气壮地唾弃活生生的现实,久而久之终于成为“高大上”这个符号的实际奴隶,这便是或者至少是今天社会占主导的大众文化趣味。紧接着,在这个大众文化逻辑框架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生产物质并且当作“成功”,人被深刻物化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便形成了。
说穿了,认知社会的渠道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切身经验(感性)、媒体话语(故事)、知识分子论述(理性)和红头文件(主导意识形态)。当这些话语比较集中地讲述一个问题时,《消费社会》大概能给你一个比较理性的观察视角,这是我重提这本书的主要理由,即便它绝不能算是新书,盖因它从目前社会结构的细微纹理之中,令人信服地解释清楚了我们的文学及其理论批评中,不厌其烦征用的一些核心价值软件。正是因为这些价值软件,无论编织虚拟叙事世界,还是推演虚拟与现实逻辑关系的理论批评话语,似乎才有了十足底气。可是,直接使用这些元素是否有问题,在目前我们的文学语境中,好像并没有太多的人去关心。
一
诸如私人、个人、个体、个体化一类概念,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另一组词语,私人经验、个人主义、主体性等等,无疑是*近几年文学理论批评使用率*的一些术语,它们已形成了某种新的文学价值观念。
*初遭遇这些词语及其相关概念,当推文学及其理论批评。先锋文学是一个标志。比如余华的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影响经久不息。小说无非写了一个“辍学”少年,身无分文,一路狂奔,在路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所遇。主旨是说,生活是没有逻辑规律的,个人的命运也是不可把握的,喻指历史毫无可信之处,唯个人体验为实。你体验到了,它就是历史,你经验过了,它就是现实。否则,塞给你、围绕在你周身的那些“知识”“信仰”“价值”,统统都值得存疑。你看,在这里,私人、个人、个体乃至个体化,与这么一个涉世不深少年的莽撞经历——其实也是有意为之,给画上了等号。我们的教科书一度咬牙切齿教我们的东西,比如规律、历史、人民大众、现实社会等等,几乎失去了它们原来的权威和*的内涵,也可以说,我们的*经验来源被锁定在私人为中心的个人、个体、个体化身上了,社会经验、社会性、社会意义、社会价值、社会走势,一夜之间成了无效的代名词。因文学的表达,我们同时也接受了生活是荒诞的、历史是诡异的、现实是不可捉摸的一系列判断软件。也就是说,我们只能相信自己,其余别无他法。
当然,余华等先锋作家,也没那么简单。个体化历史观、个体化生活观、个体化人生价值观,也是这批文学作品携带而来的一个观念形态。一言以蔽之,往好了说,它们革集体主义、权威主义命的终极诉求在于,让个人*终确认个人意义。毫无含糊,这样的一个文学思想意义,如果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认同,人的现代化程度就会大大推进一步,文化现代性水平就会上一个台阶,紧接着,现代性主体就会得到基本构建。
不幸的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样的思想诉求却被打断了。各种原因这里无法详细勾勒,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从80年代先锋文学思想继承来的一个有用观念不是别的,它叫“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为深远的支持者还不是文学艺术本身。联产承包制*次有力地填充了无数个人的物质世界,在优裕自足的个体作业区,个人找到了个人主义,也尝到了个人主义的甜头。当然,当市场经济有一天终于未如人愿地变异成市场主义,面对随之而来的几乎所有不确定性,都不由分说由个人买单时,人们才恍然大悟,个人主义原来是把双刃剑。这把锋利的双刃剑,一面深插在个人物质欲望的深槽里,不停地锯往深处和痛处,直到耗干生命为止;一面毅然决然伸向无限匮乏下去的精神空间,致使个体能量无力解决精神疑难终而至于永久性赤字。在这里,个人主义成了看起来美观自由、承诺多多的思想保障,但实际用起来却相当困难。对于一些诗人作家来说,长期训练的个人主义文艺观教导他们,好像盯住一个具体个体追问才*正当而深入。否则,就很不人性、很不文艺,也就意味着文艺不是在发现真相。个体为个体买单,个体为个体负责,个体确认个体,就是这样被深深镂刻在我们文艺神经的结构中去的。
我们听到的*多的声音,即是如此个人主义声音,是以屏蔽他者为旨归的个人主义声音。
毋庸讳言,与以往相比,这里的个人主义似乎要比先前任何主义更有拥戴者,也就更加符合艺术规律。正是这个很文艺也很审美的声音,支持着我们所见的大多数文学艺术骨架,我们也多数时候在该骨架的起承转合中,貌似主动地、积极地安排着我们的卑微人生。经济学把这样的一个下放分包,叫增加*利润;社会学把这样的一个分解,叫社会分层;文化上,这样的一个级级*小化过程,叫自我确认。当前的中国个体,不同于古代中国社会宗法宗族秩序下的集体主义个体,也不同于现代中国特别是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个体,而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至今的经济主义个体。我们所期许的内在性个体,并非建立在精神自足的基础上,而是被市场所重新打扮。正是在这个时候,经济学上无数次下放分包、社会学上无限分层和文化上接近原子化的自我确认所构筑的实际社会运行法则,吞噬了“国学”或“传统文化”中本有的道德理想主义,留下了权谋和人事,包括阴阳八卦、奇门遁甲一类具有麻醉性和欺骗性的“心学”与“心术”(一段时间网上网下热衷的翟鸿燊、刘一秒等的“成功国学”,玩的就是这一套技法);也瓦解了现代文化特别是鲁迅思想传统中的怀疑精神和求真意志,留下了“鸳蝴派”或金庸等新武侠小说极力张扬的小市民趣味。思考性影视票房萧条,但宫闱秘闻特别是打着情爱幌子的《甄嬛传》《芈月传》《琅琊榜》等却火到了烧焦的程度,不就是明证吗?说到底,我们今天所谓的主流文艺批评,就其价值选择而言,实际上就摇摆在以上二者之间。是对分包、分层和自我确认的求证,而非质疑分包、分层乃至自我确认,并带领个体走出如此语境的思想言说。本质上说,这样的文艺批评只是事实描述,绝非价值叙事。
而价值叙事,一定意义上需要对流行的个人主义的审视和反思。但审视与反思需要苦痛的体验和总体性视野,这显然不如干脆变成一个乐呵呵、随物赋形的庸人主义者省事。
正是这个时候,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①和阎云翔的《中国社会的个体化》②进入了我的阅读流程,并成为枕边书。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们是我阅读史上的一个必要衔接。上迄麦克卢汉、波兹曼、鲍德里亚、吉登斯、卡林内斯库、鲍曼、伯曼等,下接黄宗智、孙立平、李强、贺雪峰等人。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处境、个体化之所以不能发展的社会机制问题才算构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谱系。
作者: 高锋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本书为《天下粮仓》的姊妹篇,作者著名编剧高锋12年磨一剑的作品。作者以大气洗练的笔触写出乾隆八年一场“金殿验鸟”引出匿灾不报、贪绩婪财的巨案,暴露了大清国粮田、粮仓的空前危机。
因病归乡的刘统勋奉命出山,带领谷山、杜霄等新上任的年轻干臣,冲出重围,以颅为典,执行乾隆的开荒增田大策。苦干两年后,粮田转危为安,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元气。然而,以铁公南、宋五楼为首的贪腐势力,公然挑战新修的“禁丈”法律,借开荒之名,升科收税,残酷盘剥垦民,致使垦殖大业功亏一篑。
此时,全国十八省中,逾半遭遇百年未遇天灾,饿殍遍地,百姓流离失所,全国性粮食危机再度爆发,国本动摇,引发朝野激烈动荡,十几位朝廷重臣因贪腐人头落地。刘统勋等人临危受命,以浙江重灾区为突破口,坚持以法治田,与朝野恶势力展开生死较量,保住大清国的耕地红线,粮食安全被确立为国家*要务。新政甫出,却又面临更尖锐挑战,因开荒过度而引发的生态灾难随之浮现,刘统勋等人再次赴汤蹈火……
这部历史小说充满当代意识,从历史深处挖掘出现实的忧患,读之震撼、愤怒、悲伤乃至扼腕叹息。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饭碗中的每一粒粮食,都浸染着农民的血汗!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林清玄菩提十书之四。收录林清玄*代表性的散文《油面摊子》《不是茶》《掌中宝玉》《荷花之心》等四十余篇。
“没有此世岂有彼世,逃避今生何有来生?”我们日日月月岁岁年年都是悲欣交集的日子,能平安度日时固应欢喜,在忧患时更不应失去感恩之心。
我们应唤起心中的阳光,用如意的、光明的、广大的心来对应生活,活着一日就尽一日的本分,无怨无悔,对心对境,不为俗情遮埋。
作者: 马筱媛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上证指数创出10年来*点,前所未有的疯狂席卷着股市,人们陷入癫狂……一夜之间股市崩盘,股灾突降,金融城堡内的种种内(黑)幕随之也浮出水面。
券商精英牟海滨来自社会底层,股市崩盘时期他被莫名卷入内幕交易之中,成为股市黑手替罪羊。随着他的身世被偶然揭开,神秘的资本大鳄以及金融大佬开始频频出现在他的身边。身为中产阶级的牟海滨,游走在金字塔*的贵胄与底层的草根之间,通过一单可以拯救抑郁症病人的IPO项目,他陷入了与金融群魔搏杀的诡谲怪圈之中,隐秘的腐蚀计划将其卷入了一场与资本帝国之间的惊魂之战。当他转至银行工作之后,仍然面对被金钱疯狂扭曲的众生百态,抑郁症群体的各种惨烈人生同时也在金融城堡的之中不断涌现。
在金钱的诱惑面前,经历了职场风暴和灵魂的残酷洗礼,牟海滨踏上了探究人性沦落和灵魂苏醒的道路……
作者: 阿丁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中国古代无行文人如过江之鲫,在历史留下恶名的文人数不胜数。在《也曾酒醉鞭名马》一书中,阿丁从中挑选出五十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将他们生平的荒唐与丑态,用嬉笑怒骂的方式呈现出来。堪称一本“无行文人行状录”。
这部书的记录忠实、准确,既记录了“青词宰相”“吃屎御史”“苏模棱”“三旨宰相”等人的荒唐行状,又在他们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予公允的评价。文笔犀利、幽默,文风简洁轻快,能够在笑着读完后引发思考。
作者: 李建军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为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当代文学批评的针对性、战斗性和原则性,营造讲真话、讲道理的文学批评氛围,作家出版社推出“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以对中国当代文学不良现象、思潮以及作家作品不足为研究内容,集中展示敢说真话、有力量、有风骨、敢于亮剑的文学批评著作。
【目录】
著名作家享有批评豁免权吗?(代序)/1
*辑
是大象,还是甲虫?
——评《檀香刑》/3
《蛙》:写的什么?写得如何?/23
直议莫言与诺奖/38
2012年度“诺奖”《授奖辞》解读/54
马悦然欠谁一个道歉/76
为顾彬先生辩诬/83
第二辑
私有形态的反文化写作
——评《废都》/105
随意杜撰的反真实性写作
——再评《废都》/122
草率拟古的反现代性写作
——三评《废都》/136
消极写作的典型文本
——再评《怀念狼》兼论一种写作模式/145
消极写作的*文本
——评《病相报告》/164
木实繁者披其枝
——论《秦腔》的细节分离化描写及其他/167
第三辑
拧巴而饶舌的热媒介叙事
——刘震云及其《手机》批判/189
一些结得很坏的果子
——评《一腔废话》/198
一切自由都是有边界的
——评《暗示》/201
要把真经度与人
——从余华作品看北京“实验教科书”的问题/211
像蝴蝶一样飞舞的绣花碎片
——评《尘埃落定》/224
一锅热气腾腾的烂粥
——评《看麦娘》/249
为拜金时代制定丛林法则
——评《狼图腾》/264
怎可如此颂秦皇
——从《大秦帝国》看当下历史叙事的危机/288
第四辑
傲慢与黑暗的写作
——《尤利西斯》批判/311
小说的德性与*的态度
——以纳博科夫与劳伦斯为例/322
为什么是库切
——论《耻》与“诺奖”的去理想主义问题/336
梭鱼逮老鼠,结果一团糟
——评《卡扎菲小说选》/349
求真高于行善吗?
——王小波对菲尔丁的误读/357
“黑暗心灵的舞蹈”?
——如何评价残雪/366
被任性与仇恨奴役的单向度写作
——论残雪在文学上的偏执与偏失/369
娱乐时代的话语施暴
——郭德纲的话语行为及其后果/381
【免费在线读】
*辑
是大象,还是甲虫?
——评《檀香刑》
据印在《檀香刑》封底的广告词说,这部小说“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新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喜大悲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龙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这部小说是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反动,更是对坊间流行的历史小说的快意叫板,全书具有民间文学那种雅俗共赏、人相传诵的生动性。作者用公然(?)炫技的‘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模式,将一个千头万绪的故事讲述得时而让人毛骨悚然,时而又让人柔情万种”。总之,一句话,“这是一部真正民族化的小说,是一部真正来自民间、献给大众的小说”。一个读者想从小说里收获的东西,差不多全在这里了!
虽然出版社出于商业动机的广告词不是文学评论,用不着拿它句句较真,但是,在当前的中国文坛,它却不仅能刺激读者的购买欲,而且还能挟持不少“批评家”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给他们指示出互利共荣的路向:给已有的评价和结论,寻找更多的依据和更有力的支持。我得承认自己是个好奇而抵抗不住诱惑的人。放下职业和“知识”的重负,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读一部文势跳跃雨覆风翻的好小说,对我来讲,有节日一般的感觉。
然而,这种感觉我在阅读《檀香刑》的时候并没有体验到。这是一部让人失望的作品。除了“骇人听闻的酷刑”,我们从这部小说中找不到广告词所许诺的东西。它离“真正民族化”的距离太遥远,因此,“雅俗共赏”“人相传诵”云云只可以被当作美好而不切实际的愿望。不过,尽管如此,这部小说的问题却不应该被忽略,依据常识和经验,对它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和价值批判,应当被视为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作者: 马俊强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2013-2017高考满分作文精选》在精选全国各地五年高考满分高分作文的同时组织各地阅卷组权威人士撰写了阅卷精神、满分思路和给分理由等,另有对第二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和阅卷动向做的权威分析和独家考场作文手迹图片,对考生备考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从身边的教师朋友和几大销售网站的读者反馈来看,对该书的评价都非常不错,可见其已积累了一定的口碑和人气。是老师和考生备考的好帮手。
作者: 包利民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包利民散文精选集。分为“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等待美丽”“向西流的河”“生活原来可以这样”“世界是等待我成熟的果园”“门是墙的一部分”等六辑,收录包利民经典散文七十篇。从故事中,从身边的生活里,撷取一分力量、一份感动、一份感悟。本书的所有文章,都本着从*真实的感悟出发,像一汩清泉悄悄浸润,濯洗心上的尘埃,从而铮铮鼓起勇气,去迎向生活的风雨。
只要你微笑着去面对世界,就总会有人对你微笑。而心存冷漠,世界只会给你一堵堵冰冷的墙。就像阳光总会在千拦万阻中照进来,一张微笑的脸会让世界变得生动无比。
——《总会有人对你微笑》
有时候,自己的生命能否开出花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给别人的心里撒下希望的种子。只要用心去呵护,那种子总会开出花朵来吧!在这世界上,只有种子不怕被埋没了,哪怕时间再久,也会破土而出,发芽拔节,所绽放的,即使不是*美的,也该是*芬芳的了。
——《花开从一粒种子开始》
有时我们之所以觉得累找不到幸福的感觉,是因为我们追逐着一种欲望的心态在原地转圈。只要安然向前走,幸福自然就在身后尾随,每一刻回首间都能看见。懂得了这些,便不会等到若干年后回望时,才会发现幸福的踪迹。
——《幸福总在回首的刹那》
作者: 浙江文学院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浙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之一。近年来浙江青年作家群异军突起,其创作引起了国内文学界和读者的关注与好评。从1998年到2016年,先后有19位作家获得了浙江青年“文学之星”的殊荣。
本书汇集了19位获奖作家的代表作品,以及当下19位国内著名文学评论家对其相关作品的评述,全方位呈现了浙江作家的创作风貌与预期走向。作品与批评的双重阅读,珠联璧合,合力展示了文学的魅力。
文心可雕龙,文星亦雕龙
【目录】
序 星光灿烂 满目生辉 孟繁华〉〉〉 001
评 论 贴着地面飞翔 吴义勤 房 伟〉〉〉 003
作品展示 乡村电影 〉〉〉 014
评 论 批评家的责任与正义意愿 李咏吟〉〉〉 025
作品展示 困顿中的挣扎 〉〉〉 037
评 论 当小说遭遇历史 汪 政〉〉〉 057
作品展示 扫烟囱的男孩 〉〉〉 060
评 论 让心灵在时间之外延伸 洪治纲〉〉〉 069
作品展示 马兵出狱后经历的一百十九分钟 〉〉〉 075
评 论 在繁荣的背后 郭春林〉〉〉 097
作品展示 罗曼史 〉〉〉 104
评 论 “柳营方式” 汪 政〉〉〉 137
作品展示 蘑菇好滋味 〉〉〉 140
评 论 日常人生中的悲凉与温暖 郑 翔〉〉〉 153
作品展示 干掉杜民 〉〉〉 163
评 论 生命的颤音 韩 松〉〉〉 185
作品展示 一九二三年科幻故事 〉〉〉 190
评 论 现代人生形式:真相与谎言的相互还原? 张光芒〉〉〉 207
作品展示 黑白的声音 〉〉〉 211
评 论 素人的味道 刘晓闽〉〉〉 237
作品展示 沉 香 〉〉〉 240
评 论 独自漫游 张春梅〉〉〉 259
作品展示 好快刀 〉〉〉 269
评 论 在深渊里寻找光 王 芳〉〉〉 285
作品展示 长翅膀的人 〉〉〉 295
评 论 现代女性伦理之殇的洞察与摹写 郭 艳〉〉〉 313
作品展示 有凤来仪 〉〉〉 315
评 论 低调洒脱具有“内爆力”的鲍贝 邱华栋〉〉〉 327
作品展示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 332
评 论 限度中的力量 李敬泽〉〉〉 367
作品展示 柯巴芽上山放羊去了 〉〉〉 370
评 论 存在之维 马晓雁〉〉〉 387
作品展示 组 诗 〉〉〉 396
评 论 那些曾经年轻的“面孔”和“同期声” 王 干〉〉〉 415
作品展示 庄严与游戏 〉〉〉 419
评 论 短小说何为 任茹文〉〉〉 433
作品展示 告密者 〉〉〉 440
评 论 在珠穆朗玛峰顶种一朵花 东 君〉〉〉 455
作品展示 黄眼珠 〉〉〉 464
附 历届“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获奖者名单
【免费在线读】
贴着地面飞翔
吴义勤 房 伟
艾伟是新生代作家艺术感觉极为奇特的一位:他的小说既有强烈的现实感,又融入了很多超现实的、魔幻的、寓言的成分;他有着对于艺术近乎虔诚的追求,同时又保持了知识分子清醒的质疑与追问的姿态。他是一位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巨大力量的小说家,这力量既来自于他对现实的批判、对人性的解剖、对自我的拷问,也来自于他非凡的想象力、与众不同的思想和对艺术的热情。他的创作历程不长,但他的创作道路坚实而令人惊喜,著有《小姐们》《乡村电影》《水上的声音》《水中花》等中短篇小说集,《越野赛跑》《爱人同志》《爱人有罪》等长篇小说。艾伟,无疑是一个令人充满期待的“增长”的小说家。
一、月光下的电影:“诗性”的童年记忆
在艾伟笔下,经常有一个诗性的童年世界。这是作家个人童年体验的烙印,又是他*柔情的诗意所栖居的世界,更是他悬置历史所进行的超越性思考的落脚点。在这个世界,“乡村”和“小镇”是两个空间坐标,而“童年”和“60年代”是两个不容忽视的时间坐标。艾伟用一种回忆的方式,将诗意的童年变成了测量人性的一种标尺。《少年杨淇佩着刀》写了乡村中学生杨淇和教师老克之间的故事。“刀”既象征着成人欲望对少年的一种伤害,也象征着少年决绝的反抗方式。杨淇佩刀,源于一种自我保护意识;而“刀”在老克眼中,却成了性苦闷的自残工具。然而,当杨淇发现,佩刀不仅让他赢得了安全,更赢得了权力,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刀成了他介入成人世界的一种方式,并以此获得了少女红的爱情。锋利的刀,成了一个伤人又伤己的物件。它*终促成了老克的死亡和杨淇的退学。艾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封闭时代的人性悲剧,即一旦欲望,特别是性欲,被一种以宏大叙事命名的话语权力所泯灭与忽视,它就必然以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出来。小说《回故乡之路》,少年解放因是“小反革命”而受到强牯的欺辱,竟用自残的方式去追求村人的认可。但是,解放失败了,他死在那个黑暗而安全的炮弹壳里。《水边的声音》中的小瞎子,通过顽强努力揭示出世界的阴暗本质,*终的代价却是亲人的死亡。“我瞎了后,内心却明亮起来。”人性的思考使小瞎子超越了对与错的道德判断,获得了澄明的理性。《穿越长长的走廊》里,艾伟诗意地记录了一个孩子*纯洁而勇敢的初恋。那个叫张蔷的孩子,在暑假的乡村小学,遭遇了父亲和吴丽媚的暧昧关系,而张蔷自己也陷入了对吴丽媚奇怪的感情之中。在“文革”的背景之下,人性中性的萌动,在意识形态的压制之下,更显得神秘而隐蔽,而成人世界的肮脏和虚伪,也让张蔷感到绝望和困惑。*终,“那长长的走廊”,成了青春期张蔷的“梦中飞翔的精灵”。
*能体现艾伟这种诗性童年回忆的,还是他的短篇小说成名作《乡村电影》。萝卜看电影的愿望,被融解在守仁和“四类分子”滕松的斗争中。守仁殴打滕松,起源于滕松用沉默挑战守仁所代表的话语权威。滕松一次次血肉模糊的坚守,使守仁不仅体验了恼怒、愤恨和暴力情结,同样体验了人性底线被考验的感受。这样,一个权力惩罚仪式,就被作家精心策划成了儿童萝卜眼中一出奇怪的征服关系组合链条:守仁用暴力征服了“四类分子”有灿,却被另外一个“四类分子”滕松所慑服,而面对电影《卖花姑娘》,“所有的人都深深流下了眼泪”。艺术对人性善的启迪,征服并超越了人性的恶。艾伟在这部短篇小说中,拷问了“暴力”和“权力”对人性造成伤害的问题,即暴力和权力的限度在哪里。许多小说,在控诉暴力和权力的时候,往往从受害者角度,将施暴—受暴的模式,设计为一种二元对抗方式,进而将之深化为一种文化上的反思(比如伤痕小说、反思小说)。艾伟却以他的方式告诉我们,暴力和权力,不仅对于受难者而言是一种痛苦,对于施加者同样是一种折磨。它们放大了人性中的恶,而伤害了人性中固有的同情、善良。这样,艾伟就摆脱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摆脱了道德化情结对人性批判的纠缠,而将笔触指向了权力本身的罪恶。
值得一提的是,艾伟这类童年回忆小说中儿童化视角的作用和运用方式。在这里,儿童化视角不仅成了作家反证成人世界虚伪和肮脏的证据,更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想象所带来的对世界丰富性的诗学体验。儿童化视角的出现,并没有让艾伟笔下的20世纪60年代变得更为单纯,反而更为复杂了。这也体现了作家对于历史和人性的独特理解方式。在那些相对封闭和愚昧的叙事时空内,我们感受到了政治话语对人性的控制,感受到了成人在政治话语下虚伪而残忍的生活方式,也感受到了乡村电影中乌托邦式的宁静。经济破败的乡村和江边安详的小镇一样,在儿童的眼中,虽然充满了苦难的记忆,却在回忆中成了想象飞扬的乐园。也许,这种儿童化视角对于艾伟来说,其重要性并不在于一种强化的道德优越感,而恰恰在于对由道德做外衣的政治话语权力的解构。所有的欲望和纷争,在儿童化视角中,都不再具有权威力量,而成了一种人性挣扎的证明,一种类似游戏的黑色幽默。所有伤害与反抗,在儿童化视角中,也不再具有二元对立的紧张感,而是在人性的理解中呈现出一种苦涩的同情和想象力的张扬。我们在作家童年回忆的叙述之中,看到了一双睿智而理性的眼睛,更看到了一个时代为我们呈现出的话语痕迹和生存状态,而批判也罢,同情也罢,作家的思考着眼点又不仅仅是60年代,更是我们所身处的文化现实语境。这便是作家在诗性的童年记忆中所隐含的现实焦虑和批判性。因为,我们的现实文化语境,对于60年代来说,既是一种质的反叛,又是一种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的传承。
二、寓言的世界:“历史”与“现实”之间
艾伟笔下的文学视野十分宽阔,他的目光不仅触及童年想象,更伸向历史和现实的寓言化。所谓寓言化写作,就是要求作家将具象化的写实和抽象化的写意结合,通过小说文本的整体创作,来达到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哲学化思考。在艾伟的寓言化写作中,历史的纬度和现实的纬度是相互通联的。同时,历史和现实的纬度,又常发生某种程度的错位,在荒诞的搭配之中,展示作家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1958年的唐吉诃德》刻画了一个右派知识分子蒋光钿的形象。整个故事发生在“大跃进”时期,而作家关注的是,右派知识分子在天柱修水库时一系列肉体和精神上的遭遇。蒋光钿这个人物形象,颠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典的“下放文学”中对知识分子的英雄化塑造范式。蒋光钿有知识,有教养,却个性软弱苟且。为了一碗肉,他不惜跪地求饶。他在修水库时所进行的科技革新,都来自“得到上面赏识,脱离体力劳动”的私心。蒋光钿生殖器的缺失,似乎隐喻着中国知识分子某种致命的先天不足。面对群众的愚昧行为,他不敢声张,*终导致大坝坍塌的悲剧。谁是唐吉诃德呢?是狂热的群众,还是心怀侥幸的知识分子?艾伟批判的方向直指那个混乱的年代。
与《1958年的唐吉诃德》相比,《家园》则发生在“大跃进”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在这个中篇小说中,作家从政治幻想和艺术幻想的白日梦特点入手,揭示了荒谬环境中人性的扭曲和变形。当饥饿袭击了人们,人们只有靠亚哥艺术的幻想才能熬过死亡的威胁。“喝汽油”就成了这个“充满了图画和诗歌”的村庄*重要的“食粮”。理想和艺术并没有错,可悲剧往往发生在理想和艺术以现实的名义发生作用时。当“理想的圣水浇灌大地,到处都是金色的麦穗”,在饥饿的村民眼中,凋敝的村庄不见了,幻觉中的是一个富足美丽的村庄,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乐园”。但是,当饥荒过去,柯支书却以流氓罪将亚哥投入了监狱。在这里,作家对艺术和政治的复杂关系也进行了深入思考。艺术天然地反抗政治的压制,但是,如果艺术沦为政治幻觉的心理支撑物,其破坏作用更为可怕。
《越野赛跑》是艾伟*好的长篇小说之一。他以人与马的赛跑,寓言了人类欲望的激情、创造力,以及愚蠢和盲目。整个中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历史,也被作家凝结在了这一场无望的赛跑之中。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被一群村民和一匹马的故事演绎成为一种直线式前进的轨迹。所有“革命”“民主”“现代化”“改革”的宏大叙事话语符号,都在作家温情而悲悯的叙述中,被还原了历史理性进化论的悲壮、惨烈、荒谬和野蛮色彩。当常华以革命的名义逼死了支书冯思有,剥夺了步年和小荷花等“四类分子”的自由;当小老虎又以“揪出‘四人帮’”“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名义,打倒了常华;当花腔和冯爱国,在90年代以气功大师的名义四处敛财讲法;当步年把整个村庄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人马赛跑的旅游赌场,小村人的心灵并没有得到幸福和安宁,只是在话语符号的不断更迭之中被欲望驱使,不断进行着疯狂的表演。小村的历史,在这里积淀着作家对几十年来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严肃思考,验证着福克纳“到处都同样是一场不知道通往何处的越野赛跑”的悲观人性寓言。相对乡村数十年变迁的历史,作家悬置了一个代表时空永恒的想象之地——天柱。艾伟用五光十色、成千上万的昆虫,装点了这块文学梦想中的乌托邦,让天柱成为步年和小荷花的伊甸园,成为“四类分子”的灵魂聚集地,成为所有走投无路之人的*后归宿之地,成了人性*限度的平和、宽容和自由的梦想之国。小说结尾,白马和小荷花消失在赛跑途中,而美丽的天柱,*终成了一块贫瘠荒凉的土地。当孤独的步年醒来,“太阳平静地照在他身上,他身下贫瘠的土地被照得异常温暖,远处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我将把我的门敞开,等待着我的爱人和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的生活总是这样开始的”。在仿佛创世纪一般的寂静之中,艾伟又一次把希望还给了我们。
《到处都是我们的人》和《小姐们》是艾伟的两篇描写现实生活的“寓言式”小说。《到处都是我们的人》,很容易被我们看成一部描写单位人际关系的“新写实”小说。其实,这部小说*的特点,并不在于殷主任、汪主任和李主任之间的钩心斗角,也不在于汪主任和胡沛,小艾和陈琪、小王之间复杂的性欲关系,而是在于以寓言化的手法揭示传统意义上的权力控制体系——“单位”解体时,人性的自由冲动、失控、孤独、理解和同情。天然气工程,是新市长上台以来的改革重点项目,而“我们”处于这样一个单位,虽然经常为了权力而争斗,但在日本人面前,却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团结。然而,东郊根本没有天然气!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话。在此,艾伟通过这一情节构造,隐喻了集体主义管理理念在理想目标和结果之间反讽式的脱节。更为可贵的是,艾伟并没有停留在体制批判和人性审丑上,而是把目光伸向了“单位解散之后”,用人性的温情原谅了蝇营狗苟的众生。汪主任在殷主任生病期间主动和他和好,而小艾、陈琪、小王、胡沛一干人等,也各自找到了人生新的定位。“到处都是我们的人”,这一个响亮的题目,就在不动声色之间将一种集体主义的激情“转喻”为一种温暖而宽容的人性企盼。
《小姐们》则通过一个“返乡+奔丧”式的题材,再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化背景下的欲望法则对人性的解放和戕害的双重作用。冯兆娟的母亲独自把几个儿女拉扯成人,受了许多苦难,也养成了专横的性格。大哥兆根因为母亲而终生未娶,小弟弟兆军变成了一个一事无成的二流子,冯兆娟也因为母亲被迫回到了村里教书。只有二姐兆曼,因为反抗母亲的权威而逃亡到了城里,*终成了一个卖淫组织的老板。整个故事的展开,以母亲死亡的悬置手法开始,从冯兆娟和她的儿子红宇两个不同的视角交错展开。兆曼为什么带来一群卖淫女来给母亲奔丧?是为了向死者示威,还是为了掩饰内心无法平息的恐惧和虚无?或者说,当年的“出走”已经在*初的合理性耗尽之后变成了一次无法回头的“迷失”?可以说,刘燕、小玉等卖淫女的到来,是少年红宇关于性和城市生活的一次启蒙。然而,当卖淫女们在丧礼未结束之时已经开始悄悄做起了生意,当村民们在丧礼队伍中的丑陋表演已经无法遮掩,一场庄严的奔丧也就丧失了所有对于生命的敬畏,变成了一个转型期社会欲望泛滥的畸形的表演。而红宇对于城市的厌恶和向往交织的复杂情绪,在母亲兆娟这个农村小学教师的鼓励下,也变得尴尬而暧昧起来。
作者: 尔容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一汪清泉,在天山剑齿林立的怀抱里,迎接每一轮光芒四射的朝阳,即便乌云挡住了阳光的翅膀,你依然溅起冲天的晶莹的水花,让人迷离又神往……
以自然的景喂养灵魂,这是一部惊艳了年华的散文集。
【目录】
与美邂逅
倾城之梅 003
牡丹花再会 007
成都草堂记 013
赛里木湖·蒙古包·怪石峪023
梦寻乌镇 030
到薄刀峰看云去 043
植物园阅世 048
东湖樱园花漫天 057
到北戴河游海去 063
博物馆藏 068
你这北院儿的核桃树 077
爱东湖的*百零一个理由 080
铁血耀红楼 085
汉味小吃*巷——户部巷 092
伏虎山的寂寞 097
黄柚高悬 104
百年胭脂巷 107
重回北京小记 110
孤忠流芳屈原祠 114
一个人的教堂 121
天真一过九真山 126
莲动坐渔舟 130
东湖牡丹动江城 134
十里桂花香 140
黄鹤归来誉满楼 142
东湖行吟
伟人的温度 151
早春水杉 154
冬湖荷语 156
二月春愁 159
仲春的荷塘 162
梦里香樟 164
东湖杨柳 167
就这样坐化 169
春天醒来 171
初夏对坐 173
春荫蔽日 175
你不来我尚好 177
仲夏看荷 179
端午东湖 181
全裸的心 183
初秋看荷 184
无边的涛声 186
有花相伴 188
时光的罗盘 190
与喜鹊散步 192
东湖水天 193
小梅岭赏梅 196
春光乍泄 199
白鸽的兄弟 202
东湖神韵 203
一见如故
神农架小记 209
候官湖 211
天 眼 214
端然地看雪 216
车溪恋梅 218
鸣凤山 220
两尾鱼的艳遇 222
可竹小院 225
阳台上的植物园 227
蛇山行 231
大悟小栖 233
咸宁三题 235
神灵护佑的呼伦贝尔草原 238
江水的诱惑 240
胭脂归老长春观 244
致武昌教堂 248
南津关闯关 250
松滋掠影 256
荷漫洪湖 263
地大物博 266
固执的棕榈与多情的榕树 273
武汉日全食一瞥 275
天台山告天 281
冬季到木兰湖来看你 283
古建收藏*庄 287
到望家宗祠朝圣 290
建痕处处留福声 294
家住长江边 299
那些泥土掩埋的烟云 306
一世情缘
乡村艳遇 325
你是我一个人的 327
谁在将谁领养 331
外交大使 334
谁来将你拯救 336
你到底离开了我 338
*后的夜晚 344
清晨的想念 346
沿路都是想你 348
一生之罪 350
不能达成的和解 351
小鸟来探看 353
桂花树下的想念 355
喷泉花儿开 357
【免费在线读】
倾城之梅
一直下意识地以为,武汉是一个粗糙的男人的城市,块头大,声音粗,说话总像老子天下*。连长江、汉水汇流这里,也是浩浩荡荡,平铺直叙,没有荡气回肠,没有婉约歌吟。超出西湖六倍面积的东湖更似袒胸露乳的粗汉,与震古烁今的西湖相比,总觉得少了江南才子的蕴藉和大家闺秀的温婉。
深切地认识武汉,是从梅开始的。*隆重的要数东湖磨山梅园的梅花。东湖梅园占地八百多亩,植梅万余株,拥有梅花品种309种,位列全国四大梅园之首。红的、粉的、绿的、白的,大树亭亭如华盖,小树玲珑如虬枝。这里可谓梅的盛宴、梅的博物馆、梅的伊甸园。
梅盛开的时候,是红火的,像云,像雾,像纷纷大雪,像男女间炽热的恋情,乍地竞放,红得让人嫉妒,让人瞠目结舌;她又是高贵、典雅的,仿佛超凡脱俗的白衣秀士,让人须小心翼翼提防自己的粗鲁和陋识,生怕碰脏了她青春的脸、蓬勃的衣襟。
梅还是慷慨的。她宽容桃花、梨花、杏花对她外形匆忙的抄袭。这是春善意的模仿,而那匆促单薄的复制,却因一味的跟从,少了梅精彩厚重的篇章,徒有花的妩媚,却缺了花的芬芳。香其实才是花的真谛、花的精髓。所以,梅的慷慨还在于她给你时,把笑脸和灵魂一起交出来了。余下的是什么?是对残冬里缄默的光杆的静静陪伴,是在春花烂漫绿叶到来时的悄然远行。
梅的香又不像荷花那样清淡,不似玫瑰那般浓烈。她幽幽的,像天国走来的精灵。她轻盈而飘逸,且要穿越一条长而窄的甬道。你须屏息凝神,细细地吮,慢慢地吸,像闻一个刚刚诞生的圣婴的体香,像与你思了想了千年万年的情人做盛大的初吻。这一刻,你们很近,近到可以听见彼此共振的心音,从她的心房一直传到你的心肺里。在这一刻,她是属于你的,你也是属于她的。你们在相互凝视里享受物我两忘的幸福,哪怕只是片刻的欢娱。在这份舒软的香面前,你只想沉醉,沉醉,醉到渺茫的境地,醉到飘飘欲仙的香国里。
“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是与凛冽的寒冬*对决的斗士。她我行我素,冲出肃杀和围剿,笑傲枝头。她不需要绿叶的陪伴,也不需要春风的奉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她从冬灰头土脸的寒窑里走出,用农民工质朴的胸怀包装人类文明的梦想。当城市的高楼馆所吐露芳华的时候,她那皲裂得像梅树皮的手隐约在梅花的背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东湖正门右侧也有一片梅林。这儿没有磨山梅园的热闹。这儿的梅清静自在,是一坡一平地连着,像裁缝不经意间余下的一块布头,被别的需要裁剪得不很规整了,显出随意而安的样子。倒是一间刷过红漆的五角亭,在梅的芳菲间默立,给这里的散淡增添了主心骨。梅树高大中透着纤弱,倔强中缠满柔情。百余株,或粉,或红,或绿,或白。枝条勾肩搭背,随行就市地长,形成好看的云影和华盖。人在花下悠悠地穿行,细屑的花瓣寥寥地零落一地,刚吐芽的小草便一拥而起,凑上来亲昵嬉戏。枝上、花尖都噙着盈盈的雨露,似脉脉的泪珠。内心的情绪便一簇一簇地往外走,跌到青苔湿地的花瓣上,就是含了粉色香的春愁。拌匀了,涂在脸上,吸入心里,都是蜜甜的诗情和淡雅的愁绪。
梅中*香的莫过于野生腊梅。她是吸了天地灵气的,因无人照管,反得天独厚。野生腊梅不仅香过人工培植的梅,花瓣也*晶莹剔透。心胸是天生得了阳光滋养的。整个花朵小巧精致,呈耀眼的金黄。她*早破冰突围走向春,迎击冬围攻的痛。现在的野生腊梅辉煌已过,只余下强弩之末的萎靡。黄色花瓣衣冠不整,像老妇人,被时光抽去了经脉,鸡爪似的手无力地抓着同样老迈的褐色枝干。本想一起坚守出一则春花烂漫的童话,却因过早地食了禁果,现在只有眼看春天光临别人枝头的无奈。泪珠挂满曾经的香腮玉骨,也无力回天。香殒了,韶华不再,依依难舍的坚贞都成了惆怅。
这儿的梅主要有绿萼、胭脂、朱砂三种。绿萼是介于绿与白之间的调和色。一树的蓬勃也见不出张扬和骄妆。她是远离粉饰的。一脸的清纯和透明,是不能回首的少年时光。雨水在花蕊上挂着,也像是一时的淘气,清澈见底的,风一吹即换上笑靥。香也淡泊,将鼻孔对着她猛吸,才能引导她钻进你心腑里去。一旦走进去,便一掌推开你的心门。满屋的笑声,阳光一样照亮心中每一个暗角。
胭脂梅,是红中带白的,由花蕊中心的玫瑰红向腮边淡去。单只的花朵,是少女怀春的红颜。眼里的泪也是即刻抹去,等候下一秒扑哧一笑的。有一些羞涩的音韵,有一些幸福的遐想。让你情不自禁,与她做长久的对视。整树的胭脂红倒让你不堪凝眸。她会让你心惊,心颤。雨后的胭脂梅,更是含了盈盈粉泪的,从蒂到茎到瓣都饱满地浸泡着诉不尽的辛酸,不忍卒读。让人想起家道中落色艺双全的女子,不幸坠入红尘。为了招惹,为了生计,打扮得有些近于悲情的浓重。满身的香艳,满脸的脂粉,满腮的泪痕,都是无法为外人道的香愁。
朱砂梅,是带着激情的,红得像女人的眉心,像玉玺一再追逐的情缘。红得非常周正、敦厚,似乎不含一丝杂陈,像家世显赫的女子,从内到外都是无牵无挂、无忧无虑的。在她面前,你是可以安心坦然面对的。她没心没肺,一切的烦恼和快乐都是来了又去的。今天你冒犯了她,雨珠凝在花瓣尖,那是她嘟起的红唇,艳极不俗,做娇憨状。明天你再来,她已是前嫌尽释,笑口轻启,只当什么也不曾发生。
这些梅有的捏着小拳头,浑圆的小脑袋,满是挑逗的狡黠。她们有的是时间,所以总爱与人做冗长的猜谜游戏。有的乍开乍收,是两情相悦正当时。一切的希望已经破土动工,远景的忧虑暂时抛置脑后。有的完全绽放了,没了一丝保留。并不是她本身愿意竞放,是岁月的脚步催人急。像四十岁的女人,脸上的红晕都被生活的风雨冲淡了。爱情的驻足已处于生命的临界点上,凋与未凋之间,对欣赏者的要求是近乎苛刻和残酷的。如果有幸你望见了我,我也望见了你,亦是难能可贵的奢侈,是需要百倍珍惜和呵护的。
梅以奇绝的枝干挺起男人卓尔不群的傲骨,以人世间*缕幽香唤醒这座城市明媚的春天和曼妙的柔情。我常想,是东湖的梅不经意间点化了我,让我倏忽间悟出了武汉独特的美。
牡丹花再会
午雨濛濛与花别,
伤情漫漫不停歇。
何日再倾城与国,
青丝染霜又一年。
午后雨过天晴。天阴热。风微水静。我依旧去东湖散步。很久没有这样独自前往,这是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盛宴。一个人去凭吊和送别,更有别样的情愫和意境。我给牡丹园的朋友陈工打电话。我问她牡丹可好。她说,气温走得太高太快,花谢了大半。我说,我想去看看。心底已涌出万般惆怅。不送行,不道别,只去看看,看一个行将远行的故人。
五分钟后我从东侧门进牡丹园。这扇门是员工上班通道,平时上锁,禁止游人通行。对我是例外。去年*盛的春天,我几乎天天与牡丹相见,走的是另一扇后门,专为我开锁的南门。这特殊不是特权,是牡丹赏我私下的情缘。因了这份特殊,牡丹园更像我不能告人的心灵花园,是养我心的,是我与牡丹隐秘的逸闻。
进了牡丹园,果然就见一派颓败的气势。东湖牡丹园占地百余亩,有黄、白、红、粉、紫、绿、蓝、黑、复色等九大色系,十大花型,二百余种,三万余株牡丹。书家石牌林立花中,亭台廊阁点缀其间。十天前这里是热闹的,繁盛至极。万片彩英霞烂烂,千枝绛点日煌煌。让人想到国色何其壮丽,天香何其浓烈。
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是有出处的。讲有一年暮春,唐文宗李昂在内殿邀群臣一起观赏牡丹花。文宗颇好诗文,闲聊中问起站在身边的陪臣程修己:“现在京城之中有许多人传唱牡丹,你看谁的*好?”程修己回答说:“当然首推中书舍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文宗听罢,赞赏多时。文宗对在身边赏诗的贤妃道:“你能在梳妆台前饮一紫金盏酒,那么正封之诗就可见矣。”于是贤妃饮酒念诗。“国色天香”由此而来。
每当三春之时,东湖牡丹雍容上阵,其色艳,其形丰,让众芳黯然失色,自惭形秽。牡丹艳而不俗,花大如盘。人立群芳也要自矮三分。难怪欧阳修说“天下真花独牡丹”。古洛阳人说去看花,必是看牡丹。而其他诸花须得在花前加上前缀,如桃花梨花……见过牡丹,才知她确乎是花中*。清朝毛同苌在《富贵花说》中写道:“闲尝览群芳之谱,牡丹为*,非以其富丽堪爱,贵容堪夸,足以动人之观瞻也,亦有他故焉。夫当风和日丽,时过谷雨,次第而开,艳朵层叠,富有三春之盛;楼殿辉煌,贵为万花之王。斯时也,不唯修花地主,恍若富贵之翁,即看花人到,亦尽若贵门之胄。噫嘻,锦城香国,观乎牡丹而花之众美毕俱矣。宜乎称为富贵花也。惜也,富贵仅在于牡丹也。”画家们每画牡丹,必题“花开富贵”。这便是出处了。
然而,如今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五彩流波的气象已然远去,游人如织花似海的盛况也成了门可罗雀。唯香魂依旧,丝丝缕缕,随风吹送。首先触摸我肌体的便是那旷远的清香。我想,这是牡丹来迎我了,像远行前的叮咛,像离别前的凝望。
牡丹有一份高远的清香,闻之旷达。她的香不似桂花,浓郁地跟随,亦步亦趋。她是若即若离,或亲或远,像捉迷藏,幽远而悠扬,升拔起来,然后漫染开去。你有意地追随,她却避而不见。你一转身,或一抬脚,却是一缕香风翩然而至。你想抓牢她,她却倏忽逃遁。薄薄的清丽,袅袅的歌吟,透明而婉约,雅致而清高。难怪尊为天香。
伫立于花石中的雄狮和凤凰依然精神抖擞。牡丹是花中王。此景号称“三王竞雄”。现在想来,这创意对牡丹不是帮衬却有羞辱。“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有限的争锋,短暂的相聚,谁是*终的赢家?浓妆艳抹,盛装莅临,回眸一笑人间客。不争,不媚,我就在这里。
一眼望去,原来的富丽堂皇已轻车简从,隆重的华服已悄然褪去,饱满丰盈成了形销骨立,一柄柄茎秆像被风吹去布面的伞。原来被层叠的花瓣淹没的子房现在露了脸,高昂着,十多颗绿脑袋聚合一处,各顶一粒朱红的小鸡冠。有的爆绽开,挤出一排笑齿,细细切切的。这是来年的希望和热闹。再看那伞,已不是伞,是顶着王冠的权杖。俯下身去,金黄的花粉纷然坚守,星星点点,给不甘离岗的花瓣撒着金粉,那香便源源不断地流溢。
香玉白得有些瘆人。原来昂扬的花瓣耷拉下来,似淋湿了翅膀的飞蝶静静地栖息,再也打不开远行的双翼。蜂飞蝶舞的追求者已然沉寂。有伤感,有不愿对视的追忆。时光,谁也不能走在时光的前头。一地的零落,一园的过往。韶华匆匆。叶茂盛着,肥肥壮壮,恣意地伸展开来。他们以为挤上了舞台,却已人去楼空。叶注定是花背后的伴侣。
鲁荷红,据说产自山东。曾几何时,红得发紫,形如千层台阁。我那时爱不释手,茸茸的厚厚的,像层层叠叠的帽檐,须双手合掌,尚不可盈握。那时眼里只见花不见叶。今天,叶盘齐齐地站出来发言,雨珠也来添枝加叶,千层阁已坍塌,紫去褐来,抓一把心寒彻骨,唯有香温如故。
也有无意躲在枝缝半腰的,便依然红艳,这是另一种成全。也有看似发育迟缓的,却是大智若愚,拙中藏巧。雨来风来人来,他都笑口轻启,乍开乍收。浑圆的谜是勾引,是智慧。众鸟笑声过,花花纷落衣。花香鸟语,自有禅意。
这是一根两花。一朵还是花骨朵,一朵正端然盛开。黄金蕊绽红玉房,红粉淡扫凝腮边。丝绸般的天衣或轻柔地蓬起,或亭亭地舒展,像出浴的美人,娇艳欲滴。那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故意俏立另一枝头,饱满的花瓣折合得紧致精巧,在青绿的叶柄间,瞅准某个时刻,可能就扑哧一笑,璨然绽放。是陪伴,更是狡黠的试探。内敛是表象,一眼见底的活泼却是忍俊不禁的。她们结伴而行,与周遭的凋败形成强烈的反差,是抗争,是一阕单薄的挽歌。她们自己当然也有不为外人道的心曲。我听从她们的心音,作诗二首:
君开我未开,
君去我还在。
同根不同期,
相伴且珍惜。
另一首:
君艳我含羞,
未语泪先流。
相守终有时,
玉羽缓缓收。
牡丹喜燥怕湿、喜温怕热。连日高温暴晒,使原本可以因花期不同而次第开放的牡丹一齐拥到了枝头。白居易诗曰:“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牡丹园里少不了遮阳棚,我原来总嫌它有碍观瞻,现在方知那才是对牡丹极大的爱护。棚子里的花自然会清新完好许多,现在看去也是大势所趋,黯然的凋零成了主流。
*能坚守的是花盘硕大色泽玫红的牡丹王,和名唤“春柳”的绿牡丹。她们几乎不依附树叶棚荫,却依然健朗。这是两种形色全异的花。牡丹王枝枝独立,傲立梢头,朵朵艳丽,花瓣层叠,如丝如玉,清凉顺滑。绿牡丹却是四五朵小花挤在一起形成一朵,花瓣脆厚琐屑,挤挤密密,像玉女抛出的绣球。十天前我见她是信誓旦旦的绿拳头,现在每一朵都是三五组合的小家庭,好一派子息兴旺,生生不息。
这样地走走停停。累了在牡丹亭一坐。牡丹亭为双层重檐八角亭,红柱黄瓦,亭身浓墨彩绘牡丹图案,中间一架旋转仿木梯可拾级而上。这里可围坐小憩,可登高览胜。亭柱有联:“不到园中怎知春色佳如许,偶来亭上也有柔情梦若仙”,为书法名家姚俊卿所书。亭周配汉白玉勾栏。栏下水石相戏,唱声不绝,咚咚击潭,潭碧花浮。花魂美质铿锵俨然。
星星点点的雨又起。这样的时刻,就该有雨来凑趣,飘洒缠绵,像谁内心的不舍。撑开带来的紫花伞。伞是新的。伞艳如花,雨来不败,或可滥竽充数。雨白珠润,躲得过日头,躲不过风雨。“夜惜衰红把火看”,那是前唐盛事。沟沟坎坎,红粉铺地,是牡丹回报大地的锦衣。不忍卒读,不愿打扰,这是他们的契合。“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端端地便有泪雨来袭。杜甫有诗曰:百草竞春华,丽春应*胜。“丽春”即指牡丹。于是和诗一首:
恐君生别爱,
愿春迟迟开。
宁作根下土,
花粉细细埋。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里写道:牡丹以洛阳为贵,“出其境则不可植焉”。可见移植之难。东湖早在1997年就开始栽培牡丹。陈姐便是这里*的工程师,华农毕业即来东湖工作。当年她也参与北花南植。万余株意气风发,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全军覆没。东湖人屡败屡种,2004年重新种植方得成功,2005年盛大开园。至今每年牡丹花会倾城惹国。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免费赏园,游园者扶老携幼,络绎不绝。东湖牡丹园已享“江南牡丹*园”美誉。索性将此名号以朱漆大字刻于汉白玉巨石让商标卓立,若帆竞流,园内园外无不瞩目。
东湖名花荟萃,梅花樱花牡丹荷花桂花五名旦次第争妍,或全国领先,蜚声海内外;或填补空白,后来居上。先有东湖后有名花。花因东湖得天独厚之给养,方化平庸为神奇,举凡俗为高贵,变不可能为佼佼者。
我深爱东湖。因东湖,牡丹厚我别样的情分。
作者: 蔡劲松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一个孝子,却亲手“谋杀”了母亲。在“老娘”进入生命的弥留之际,这个家庭中每一个人的心理及其行为,其生的苦痛与活的无奈,还有死的尊严与解脱,是一个看似平淡,实则离奇的故事,更是当前转型期社会普通人生存状态的折射。由谁来负责娘的养老?谁该来承担责任?怎样去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复杂的纠结,随之而带来家庭中对亲情产生了一种撕裂……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林清玄菩提十书之二。收录林清玄*代表性的散文《飞入芒花》《清净之莲》《梅香》《雪的面目》等四十余篇。
有一种凤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每一粒上面都有美丽优雅的眼睛。这美丽的凤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净,还启示我们应有独特的非凡之眼、美丽之眼、智慧之眼、悲悯之眼、宽容之眼来观照无常的人间。启示我们应该具有独特的非凡之眼、美丽之眼、智慧之眼、悲悯之眼、宽容之眼,活得自在光明。用一种平淡安闲的心情来纵观人间的烦恼,让每一个烦恼都化成智慧的清气。
《凤眼菩提》是林清玄继《紫色菩提》后更深入探寻般若智慧的作品,让烦恼都化成智慧的清气,使我们活得自在光明,不怀丝毫遗憾。
清玄先生著作致庆:文如流水,语似冬阳! ——星云大师
林先生的书不用我的推荐也一定会非常好销的。 ——南怀瑾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大多是从身边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谈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满禅境的喜悦,吸引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又自主尊严的精神。 ——余秋雨
林老师是我非常尊重的前辈,《菩提十书》是林老师一生中*重要的作品,我郑重推荐给所有的朋友。 ——张德芬
我读了很多林老师的作品,我懂得了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叫做林清玄。 ——于丹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林清玄菩提十书之六。收录林清玄*代表性的散文《柔软心》《记忆的版图》《无风絮自飞》《有情十二帖》等四十余篇。
我们不能只有知性,也应该充满清明的感情,知性是看见浩渺宇宙与众生心地都有星星,感性则是让自己的心恒常亮着一颗星星。我们的星星在交会时有小小的感动、小小的开悟,互相闪烁、互相带来清凉,使我们能痛快积极地生活,并且珍惜人心。
知性和感情的结合,有如醍醐与甘露,给热恼的人间带来清凉!
清玄先生著作致庆:文如流水,语似冬阳! ——星云大师
林先生的书不用我的推荐也一定会非常好销的。 ——南怀瑾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大多是从身边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谈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满禅境的喜悦,吸引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又自主尊严的精神。 ——余秋雨
林老师是我非常尊重的前辈,《菩提十书》是林老师一生中*重要的作品,我郑重推荐给所有的朋友。 ——张德芬
我读了很多林老师的作品,我懂得了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叫做林清玄。 ——于丹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林清玄菩提十书之五。收录林清玄*代表性的散文《杨枝》《忧伤之雨》《写在水上的字》《拈花四品》等四十余篇。
生命之河漂浮着许多花瓣,有的美如桃花,有的凄艳如樱,有的轻淡若菊,还有的如历经冰寒的梅花,也有开在山溪间无名的小野花,无论是什么花,都展现了菩提心海妙有世界。
林清玄以微观与巨视探触现实人生“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的真谛,让我们能以菩提心来看待因缘,包容人间,注视世界。
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一起体会着用你充满高深智慧的心,去探索*美的灵魂!
文如流水,语似冬阳! ——星云大师
林先生的书不用我的推荐也一定会非常好销的。 ——南怀瑾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大多是从身边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谈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满禅境的喜悦,吸引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又自主尊严的精神。 ——余秋雨
林老师是我非常尊重的前辈,《菩提十书》是林老师一生中*重要的作品,我郑重推荐给所有的朋友。 ——张德芬
我读了很多林老师的作品,我懂得了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叫做林清玄。 ——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