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约翰
作者: 傅浩坚编著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简介:
片断:
第一章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先锋
公元1997年7月21~23日,首届“马约翰大学体育
科学报告会”在北京清华大学隆重举行。在清华校园体
育馆旁的一隅,竖立着马约翰教授的雕像,他目光炯炯地
注视着来访者,那分明是在为祖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而喜悦。
马约翰教授(1882-1966),著名的体育家、教育家和
体育活动家,是我国近、现代体育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对
于我国近、现代体育理论和实践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纵观马约翰从事教育和体育实践活动的一生,他注
意引进、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结合自己长期从事体育教
学和训练的实践经验,早在20年代就创造性地制定了徒
手操编组的程序和方法,并且编出了大量的田径、球类等
专项和一般性的徒手体操。同时,马先生早在20年代就
把我国的医疗体育运用于清华大学,在学校专门建立了
“体育医疗班”,对患肺病等慢性病的学生进行积极的体
育医疗〈1,2〉。马约翰教授在清华大学工作时,一方面
培养出享誉全国乃至远东的优秀运动员,另一方面一再
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动!动!动”,使学生们积极自觉地
参加体育锻炼,为国健身〈1,3,5〉。马约翰教授积极投
身于社会体育活动,宣传体育。这些在大力提倡群众体
育的今日,尤其有其现实意义。
马约翰教授重视利用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训
练经验,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对
体育教育的本质、地位、内容和作风等问题都有全面而深
刻的认识。他始终强调“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体育锻炼是教育青年的手段”〈13〉,认为“体育既
是‘德、智、体’三育之一,同时体育教育中又包括‘德、智、
体’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内容”〈2〉。
后记:
后记
我非常荣幸有机会接触并熟悉马约翰先生的4个子女:启伟、
吂平、佩伦和谙伦,同时也十分高兴与马先生的女婿牟作云先生、
钱明年先生,儿媳陆慈女士、田锦兰女士和孙子、孙女相处融洽。
马启伟先生和牟作云先生沿着马约翰教授的足迹,为中国的
体育及体育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马启平、田锦兰夫妇曾
是中国外事活动的口语翻译,后来移居美国,成为“美国之音”的播
音员。钱明年、马谙伦伉俪在香港帮助吸毒者远离毒品,他们为社
会公益事业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在马约翰引以为荣的音乐艺术
领域中,其孙子、孙女展现出了极佳的天份。
马约翰先生后代的率真个性,使我深受感动。他们把“体育精
神”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理解。倘若我
们谦恭待人,不分肤色,勇于奉献,那么这个世界势必更加安全,生
活势必更加美好。马约翰先生所信仰的“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
一定会引导我们看到这一美丽前景!
傅浩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