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85 项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相关结果
Living on writing
作者: 徐兵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简介:时下社会高度物质化。我们力图使自己正直、精明、富有笑率,并且默契地顺应这个物质社会的节奏和秩序。 往日的德道和良知,当然时刻存留于我们心中。但道德良知的标准以及适用程度,却被我们在心里默许地、悄悄地。顺应了这个日新月异的物质社会。生存、交易、发展、利益等等,已经组成一个不需彼此言说的大秩序。善良的人们以这个秩序为前提,无言地调整着内心深处的道德和良知。 当必须要将良知拿出来公之于众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先谨慎地想一想,这么做是否破坏了身边这个美好的社会秩序。如果道德良心和生存秩序有冲突,这样的道德良心或许需要重新修理规定,或许干脆仍将它们存于彼此的心底。 偏偏有这样一位女孩,一位23岁青春美丽,本应无忧无虑率性而行的都市女孩。却因一次小小的交易,触动了心底那一点点原本弱不禁风的良心。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她的良心疯狂地成长壮大。她执著地伤害自己,更执著地伤害着她身边的人群,伤害着这些人赖以生存发展的固有秩序。 她抛弃优厚的工作,抛弃唾手可得的财富,抛弃爱情,抛弃友情,甚至不惜抛弃生命。 我们看着这个女孩疯了,她竟然只是为了自己的良心。更多>>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作者: 张红霞著
简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共十七章,可以分为三部分:1.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内容涵盖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的特点;选题与研究设计;定性与定量的关系;观察的内涵、作用与类型。观察法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未单独列出,而是作为科学研究收集资料的只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2.主要研究方法的原理、应用与操作技术,包括第五章至第十六章。内容涵盖实验方法、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人类学方法、案例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由于问卷调查方法涉及较为复杂的问卷设计与定量分析手段,故占用较多章节进行介绍。此外,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实际上并不是独立于前面几类范畴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讲,它们是可以采用前面任何一种方法的特殊的研究领域,故放在最后部分。 3.研究论文写作,最后一章。即研究成果的表述部分,重点放在对国际规范的介绍,并指出我们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国际儿童语料库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 周兢主编
简介: 《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国际儿童语料库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发展》是“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3个章节,主要对汉语儿童语言的发展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儿童语言发展研究与汉语儿童语料库建设、汉语儿童平均语句长度发展研究、汉语儿童早期词汇习得发展研究、汉语儿童叙事语言发展研究、汉语自闭症儿童语言图景特征研究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基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
作者: 徐延宇著
简介:《高校教师发展:基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内容简介:通过开展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和活动来培养高水平教师是美国高校闻名于世的重要经验之一。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美国高校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一套比较成功的模式和经验。教师发展成为美国高校在复杂环境中回应社会挑战,赢得自身发展空间与资源的关键策略性手段之一。 《高校教师发展:基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从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历史着手,分析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变化过程及相关的理论,探讨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组织机构、主要模式与方法、实施过程以及具体项目,同时选取不同类型院校中典型的教师发展项目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总结美国高校教师发展基本经验,并提出了改善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的几点建议。 除绪论外,《高校教师发展:基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由六章构成: 第一章,“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概述”。本章分析高校教师发展的概念,界定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所涵盖的活动,澄清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并对其进行类型的划分。从历史的角度探索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变迁过程,概括每一阶段的发展动因、主要活动和特点,厘清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变化脉络。分析对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活动起指导作用的几种主要理论,探索高校教师发展实践活动的理论背景。 第二章,“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组织机构”。高校教师发展的实践由校内外的各种机构推动、组织和实施。本章分析与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直接相关的四类组织:第一类是高校教师发展的校内责任部门,一般称之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师发展委员会;第U-类是促进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的高校教师发展的专业协会;第三类是以高校教师发展服务为业务内容的营利性公司;第四类是为高校教师发展活动提供经费资助同时影响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内容和方向的校外基金会。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高校教师发展工作者在其中承担的角色、任务。 第三章,“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实施过程:模式与方法”。本章分析美国高校教师发展具体实践过程。介绍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实施的四种模式:校园中心模式、多校区合作模式、特殊目的中心模式以及院系模式,对其运行方式和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教师发展的方法:咨询、研讨会、教学技术辅导等,从动态和微观的角度分析高校教师发展活动的操作过程,把握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实践特点。 第四章,“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实施:具体项目”。本章根据项目实施对象的差异,分析几种典型的教师发展项目:新教师发展项目、职业生涯中期教师发展项目、终身职后教师发展项目、兼职教师发展项目、未来教师发展项目,探讨高校开展不同类型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动因,解析各类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探索各类项目的不同特点。 第五章,“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案例研究”。本章以院校为单位,论述高校教师发展的实践过程。分析高校教师发展活动作为美国高校一项重要工作,在不同院校背景下是如何开展实施的。本章重点分析高校教师发展的四个案例:密歇根大学、加州州立大学系统、林奇伯格学院以及圣·托马斯大学的高校教师发展活动的开展状况,对四所院校的研究案例的解剖实质上也是美国高校教师发展四种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分析。 第六章,“中美高校教师发展的初步比较”。本章从理念、制度、组织机构、活动形式与内容、经费来源等方面对我国的高师培训与美国高校教师发展进行分析比较,认为观念上的培训与发展,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形式内容上的相对单一与丰富等是中美高校教师发展(培训)的主要差异。在分析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借鉴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某些成功经验、改善我国高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009 green paper on education in China:annual report on policies of China’s education
作者: 张力主编;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著=2009 green paper on education in China:annual report on policies of China’s education
简介: 《2009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是该系列报告的第十卷,分为三个部分十五篇专论。“中国教育现状述评”部分,除回顾了2008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之外,重点从中国置身于全球教育发展的角度,推出《2009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第一个主题“新中国60年教育成就”。“中国教育政策新视点”部分,展示了《2009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的另外一个主题“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全面论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发展问题。在“中国教育政策新视点”和“国际教育政策动态”中,安排了一组有关教育发展战略问题和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专论,形成了《2009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的第三个主题“2020年教育战略思考”。《2009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全书的编纂力求比较科学、严谨,披露的信息比较及时、准确,尽可能高水平地反映教育政策研究成果,可读性较强。
个体选择中等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作者: 周正著
简介: 作者沿着共时态与历时态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从对样本地区中等职业 学校教育对象的现状调查和历时性考察入手,首先,厘清了职业学校教育 对象的变化趋势,继而详细分析了干预个体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多重因素 ,指出教育选择问题不仅要关注家庭背景因素,而且也应关注宏观的制度 因素和中观的学校组织因素的重要作用,尤其要注意到诸因素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相互影响。
Dialogue is not just talk:a new ground for eductional leadership
作者: (加)卡罗琳·希尔兹(Carolyn M. Shields),(加)马克·爱德华兹(Mark M. Edwards)著;文彬译
简介: 本书是第一本也是当前唯一本探讨对话型教育领导之道的专著。它集理 论探讨和实践案例于一体,是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育领导与管理者、班主 任、教师认识对话、应用对话和发展对话的实用指南。本书能够帮助他们在 各种情境和多元社会中发展关系,促进理解,解决学校管理和教学中的实际 问题。 卡罗琳·希尔兹博士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学校领 导研究中心的联席主任,曾在公立K-12学校中任教18年之久。她已出版3部 专著,发表80余篇论文及报告,主要研究领域是教育管理和学校领导。马克 ·爱德华兹曾在中学当过副校长,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E-learning by design
作者: (美)威廉·霍顿(William Horton)著;吴峰,蒋立佳译
简介: 数字化学习是一场技术变革。在过去,知识从生产者到学习者,传播路径是单向的;而现在,数字化学习提供了共同激发学习的技术,知识是双向的,学习者本身也是生产者。不但如此,数字化学习方式将越过时空障碍,大大推进人类学习的速度,成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载体。 本书作者威廉·霍顿(William Horton)是数字化学习领域的高级咨询顾问,主导过许许多多企业数字化学习规划,拥有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本书是国外数字化学习领域的名著,体系性强,对于行业从业者或者学术研究者,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特别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创造有吸引力的学习活动 如何以特定的目标为学习导向 如何设计学习游戏和学习情景 如何进行在线测试和评估 本书是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方向的主要参考资料,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领域必备用书。同时,本书对于如何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Curriculum, plans, and process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作者: (德)诺伯特·M. 西尔(Norbert M. Seel), (荷)山尼·戴克斯特拉(Sanne Dijkstra)主编;任友群[等]译
简介: 本书由欧洲当代著名教学设计专家诺伯特·西尔(Norbert M.Seel) 和山尼·戴克斯特拉(Sanne Dijkstra)主编,可被视做继《教学设计的 国际观》第1、2册之后的第3册,它展现了教学设计界和学习科学界中来自 美国及全球的领军研究者与实践者对课程、教学设计、信息通信技术这些 领域的观点。 本书在绪论中阐述了课程研究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教学中 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新进展,最后对全书作了概述。第一部分陈述并 讨论了新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方法,这种教分着重讨论课程编制及其对 教学设计的影响,并且列举了一些教育领域中整合了课程编制,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综合性教学策划的实例。第三部分论述了发达的信息通信技 术对教学规划与课程编制的挑战,并提出了包含学习、教学、课程与技术 在内的,整合度更高的、更具整体性的教育观。
当代俄罗斯教育理论思潮
作者: 朱小蔓,李铁君主编
简介: 本书遴选了俄罗斯教育权威杂志近年发表的数十篇代表性论文,共有教 育基本问题与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改革与波洛尼亚进程、教学改革与教育 标准、人文关怀与道德教育四大部分,经严谨的翻译和编辑加工而成。该书 所列论文主题比较集中,信息含量较大,不仅涉及了俄罗斯学者对教育基本 问题的看法,还展现了俄罗斯学者们对教学改革以及德育等问题的不同观点 以及学术界对此有代表性的研究和争论,从不同侧面呈现出社会转型时期俄 罗斯教育改革的图景,为我国了解俄罗斯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提供了有益的 参考。
100+ ideas for managing behaviour
作者: (英)约翰尼·扬(Johnnie Young)著;石红霞译
简介:《管理学生行为的有效办法》为“中小学教师智慧锦囊丛书”之一,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进行了简要研究,包括120条管理学生行为的方法。内容有:了解你的学生、身处困境时保持冷静、把课堂导入正轨、常见问题的处理、惩罚和奖励、整体、自我管理七部分。
Anthropologie der Erziehung
作者: (德)克里斯托夫·武尔夫(Christoph Wulf)著;张志坤译
简介: 本书以导论式的架构为我们呈现了当前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前沿进展。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人的可塑性问题,涉及人类的教育梦想、个体的完善等;第二部分论述了教育、文化与人类学中的模仿,主要是模仿的意义与形式;第三部分论述了教育全球化与跨文化教育,主要论题有青少年犯罪、他者以及教育的全球化;第四部分展望了教育人类学作为教育的新视角其潜在的发展前景。 本书是阐述“教育人类学”这一重要学科的历史、基本概念、原理和最新研究趋势的经典读物,可供人类学研究人员、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教育学及文化研究专业的研究生及本科生等参考使用。
Looking for spinoza:joy, sorrow, and the feeling brain
作者: (美)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Antonio R. Damasio)著;孙延军译
简介:快乐、悲伤、嫉妒和敬畏——这样或那样的情感体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素材。它们通常被认为是过于私密以至于科学不能对之有所解释;同时也被认定为,对我们理解认知活动并非不可或缺,而被忽略。但斯宾诺莎和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对此并不认同。在本书中,达马西奥作为世界公认的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领袖,运用他创造性的科学探索以及他与神经病患者接触所获得的经验,验证了人类得以生存并能够创造最伟大的精神产品的情绪和感受的基础。本书是对一位思想家的重新发现,斯宾诺莎的工作预示了现代神经科学,这不仅表现于他对情绪和感受的研究,而且体现在他对分裂身心关系观点的拒斥。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共同努力有助于我们领会——我们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何以在此?
21st century educational reform in Japa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researchers
作者: 田慧生,(日)田中耕治主编
简介: 本书是中国和日本教育研究人员长期合作研究的共同成果,由中国中 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和日本京都大 学等日本大学的学者共同撰写。全书以中日双方观点交互呈现的方式展开 ,在追述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历史的 基础上,聚焦21世纪的日本教育改革,分八个专题对相关议题进行全面分 析和评价,包括:政策法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教师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体育保健教育以及国际理解教育。 本书充分体现了国际学术交流的新形式——中日学者共同进行全面而 系统的比较研究。双方学者在论述和分析中,展现了各自的不同分析视角 和观点,采用了最新的权威数据和资料。中方还特别站在比较教育的立场 上,分析了日本教育改革的得失及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本书对了解当代日本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及动态极具参考价值,也 有助于日本学者理解中国学者的观点。
Guide to observation participation, and reflection in the classroom
作者: (美)阿瑟 J. S. 里德(Arthea J. S. Read),(美)韦尔娜 E. 贝格曼(Verna E. Bergemann)著;伍新春,夏令,管琳译
简介: 这是一本写给师范在校生和初任教师者的指导手册,可以帮助你超越自己的学生水平,向着教师水平前进。本书提供了一系列基于学校的观察、教学以及反思的经验,不仅可以帮助你搭建起学生世界通往教师世界的桥梁,而且能帮助你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开始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中,初任教师者必须学习像教师那样观察学生、学校和其他教师,还必须发展、练习并反思这些有效教学的技能技巧,以便熟练地掌握它们。
Emotional pedagogy:to feel in order to learn
作者: (加)丹尼尔·沙博(Daniel Chabot),(加)米歇尔·沙博(Michel Chabot)著;韦纳,宝家义译
简介: 多年以来,教师和教育学家们不断对教育方法提出质疑,这些疑问也 许切中问题的本质,但也许一直以来这些疑问都仅仅涉及了整个学习过程 的一个部分。这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教学法以及评估模式很大程 度上都是针对认知层面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曾经有大量的研究声称学 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的发展过程。但是,更多新的关于教学和学习的研究表 明,将学习简单地视作认知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解决所有与学习过 程有关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我们把分析的重点转移到另外一个领域,即 对与情绪能力发展相关的大脑其他部位的探究。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关于学习和数学过程的新方法,即情绪教育法 。这种方法基于一个科学的事实,即学习能力与情绪直接相关。基于此方 法,作者论述了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 学习效率。
Educational hermeneutics
作者: 邓友超著
简介:从问题出发,以“意义”为经,以“理解”为纬,国内首席建构“教育解释学”。倚靠实践后方,站立理论前沿,有“照着说”,更有“接着说”,有定论,更有新论,有新阐发,更有新启发。 本书为“教育哲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全书由考试理性出发,对教育解释学的基本问题、“原意”和“意味“所作的分析及理论建构,很有创意。全书观点鲜明,说理深刻,行文流畅,富有哲理性,是一本有创造性的优秀著作。
Breakthrough
作者: 迈克尔·富兰(Michael Fullan),彼得·希尔(Peter Hill),卡梅尔·克瑞沃拉(Carmel Crevola)著;孙静萍,刘继安译
简介:《突破》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教育改革新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范式来帮助教育工作者创造针对性教学,转变课堂经历,而且从根本上提高和保持学生和教师的学与教的水平。本书提供了发展精确的、经过验证的、数据驱动的、个人化到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所需要的突破性理念。 这个理论框架综合了当前最好的教学模式,着眼于突破的3P核心组成部分:个人化——有意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互动;精确性——使用能力评估来监测每个学生的进步;专业学习——所有教育工作者每天持续地学习。 本书介绍了突破模型独特的组成部分,帮助教育工作者创建专家教学系统,并同时摆脱“指令性陷阱”。这些组成部分包括: •通过设计进行改革; •为学习服务的评估; •关键学习指导路径; •绘制教学路径; •灵活地使用数据来驱动教学; •锁定持续的进步。 《突破》建立了临界点,让我们朝着个人化、高质量课堂教学迈进,确保实现持续的改进和学生成绩的不断提高。更多>>
Dynamics of effective secondary teaching
作者: (美)威廉·威伦(William Wilen),(美)贾尼丝·哈奇森(Janice Hutchison),(美)玛格丽特·伊什勒·博斯(Margaret Lshler Bosse)著;李森,王纬虹主译
简介:和前几个版本一样,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将教学决策作为主线索,并以教学决策将其他各个主题串联起来。我们尽量平衡影响教师教学决策的两个主要方面:有效教学研究的成果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除了最后一章外,每一章都至少有一个部分称之为“研究和理论基础”。这就保证了所讨论的是最新的思想,也促进了读者获取有意义的和有用的知识。与此相关的部分称为“实践应用”,主要讨论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以帮助读者思考如何实践应用。每一章都有一个现实的教学案例,它们是基于我们的假设而提出来的。 有些章节的观察和分析表中归纳了一些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目的是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分析或与同事们分享。我们和其他的一些教师发现,这些表格在增强理解、增加社区教育者之间的共同语言、为行动研究提供工具以及促进教师研究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Children and their development
作者: (美)罗伯特·V.卡尔(Robert V. Kail)著;周少贤,窦东徽,郑正文译
简介: 罗伯特·V.卡尔,美国心理学家,现任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 心理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会员,主要研究认知发展。本书是卡尔的代表 作,研究儿童发展的基本过程及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主题涵盖 儿童发展的核心问题,包括儿童发展的遗传学基础、认知发展、社会性和 情绪发展、家庭及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呈现了不同理论视角关于儿童发 展的观点。 作为一部教科书,本书结构清晰、易读好懂、使用方便,有助于心理 学、教育学专业的研究者和学习者在了解儿童发展全貌的基础上,进而加 深对儿童发展的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