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7 项 “刘元春” 相关结果
The Making of Economic Policy: A Transaction - Cost Politics Perspective
作者: (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著;刘元春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 迪克西特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强调,许多国家的贸易政策与经济学 家所提出的建议相差很远,如果不将政治纳入分析之中,我们难以理解其 间的差异。对于其他经济政策而言,政治有同样的作用。 接着他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更好的方法,以理解经济政策制 定过程中政治的作用。计划、实施以及监督一项交易的成本被证明是解释 许多产业组织现象的核心,进而讨论了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政治过程中所面 临的各种类似的交易成本,并说明了这些成本是如何影响不同制度和政策 的运行的。 作者还利用该分析框架展开了一个内容发展极快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他利用美国的财政政策和关贸总协定(GATT)作为案例,来说明该分析框架 ,并表明了政策是如何偏离经济学家理想的效率标准的。同时,该方法也 揭示了,一些看起来似乎没有效率的实践事实上在应付由于机会主义和信 息不对称引起的交易成本时是十分有效的。
Theories and prospects for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作者: 宗良,李建军等著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简介: 《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前景》既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研究成果,也是我们对人民币国际化全面思考的展示。《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前景》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银行多位行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不少同志也参与到该课题的讨论中,黄志强、曹远征、钟红、温彬等同志从不同方面给课题提供了大力支持。中央政策研究室的王兰军研究员和刘新民研究员、国务院秘书二局的郑耀东研究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龚明华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杨再平研究员、吉林大学的李晓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的张礼卿教授、对外经贸大学的丁志杰教授、东北财经大学的邢天才教授、南开大学的李志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元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贺力平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张永军研究员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张晓朴研究员等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
作者: 刘元春等著
出版社:
简介:《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对中国本轮(2003-2008年)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全书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各个派别在理论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试图从三个方面推进目前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水平:(1)在扬弃现有各种通货膨胀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一些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一致的一般分析框架;(2)利用不同的计量方法。从不同侧面同时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为对比分析提供实证计量平台;(3)纳入一些新的计量方法,为开辟理解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新路径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探底反弹进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作者: 刘元春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01月
简介: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论坛团队关于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的研究成果,执笔人为刘元春、闫衍、刘晓光。全书共有四章:第一章是总论与预测,包括对2015年经济运行回顾和对2016年经济走势展望,并对2015—2016年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预测。第二章深入分析开启新常态攻坚期的2015年,总结了2015年经济运行的六大特征,即经济增长持续回落、通货紧缩全面显化、景气指数持续低迷、经济结构深度分化、股市泡沫破灭冲击以及宏调政策捉襟见肘。第三章对探底反弹进程中的2016年进行展望,深入分析探底的基本逻辑与预测,指出2016年面临的两大类风险以及四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第四章是总结全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在回顾与展望2015—2016年中国经济的基础上,得出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再定位的判断,并提出九方面的具体建议。
佛教伦理与和谐社会
作者: 觉醒主编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简介:《佛教伦理与和谐社会》内容简介:2006年9月28日早上9点整,第五届觉群文化周在上海玉佛寺隆重开幕。方立天教授、楼宇烈教授、杨曾文教授、陈兵教授、温金玉教授、李利安教授、刘元春研究员、吴言生教授、徐春明教授、刘泽亮教授、宋立道教授、邓子美教授、杨笑天博士、胡绍皆博士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大会共收到论文50多篇。《佛教伦理与和谐社会》即此次研讨会论文集。
俄罗斯经济与政治发展研究报告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06月
简介:“中俄合作”是我们谈到中俄关系时一个出现频率*高的关键词,很多专家学者或是从理论和政策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或是从实践层面切实推进着中俄合作向*宽广和*深远的方向发展。“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中一个*为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毫无疑问,中国和俄罗斯是当今世界经济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但在以前的研究中,我们却很少将“中俄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这两个关键词放在一起进行分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现象、新问题,需要我们用新视角来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刘元春主编的《俄罗斯经济与政治发展研究报告(2016)/人大国发院智库丛书/国家发展与战略丛书》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俄合作放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调整的背景下进行系统地分析。本文将说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内涵与历史沿革,探讨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中俄两国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共同诉求,在此基础上探索中俄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调整中的合作路径。
国际金融市场与投融资
作者: 刘元春,胡曙光,范志勇编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简介: 《国际商务系列教材:国际金融市场与投融资》系统覆盖了国际商务所需的知识体系,涉及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跨国公司管理、国际规则运用、跨文化沟通、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 《国际商务系列教材:国际金融市场与投融资》突出了案例教学的特点。教材选用了大量具有国际背景的前沿性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商务的现实环境,并通过案例学习获得职业感觉和应用能力。
中国通货膨胀新机制研究
简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通货膨胀新机制研究》围绕本轮通货膨胀的测算、形成的原因、发展的趋势和治理的方法产生了大量的争论。中国人民大学刘元春教授等人带领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对这些争论的问题进行了大量专门的研究。这些研究分别以“成果要报”、“内部参考”以及学术论文的形式与社会各界进行了交流,现结集成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作者: 刘元春,闫衍,刘晓光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08月
简介:由刘元春、闫衍、刘晓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国家智库报告》是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论坛团队关于2016—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的研究成果,执笔人为刘元春、闫衍、刘晓光。全书共有五章:**章是总论与预测,包括对201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回顾和对2016年下半年经济走势展望,并对2016年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预测。第二章深入分析短期趋稳与持续探底的201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总结了经济运行的12大特征现象。第三章深入分析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四方面深层次问题,深度剖析了宏观经济摆脱持续探底困境的核心障碍,即短期产出与中期潜在产出的负向强化机制、超国民收入分配带来的“消费一投资”困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收益下滑带来的“脱实向虚”3大新难题。第四章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2016年进行展望,深入分析底部徘徊的基本逻辑和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指出各类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必须做出新的调整。第五章是对全书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在回顾与展望中国宏观经济的基础上,得出2016—2017年是中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的判断,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中国经济发展
作者: 刘晓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03月
简介:刘晓光著刘元春主编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与中国经济发展人大国发院智库丛书国家发展与战略丛书》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的若干重要问题,特别是深入研究了中国的投资、储蓄和经济波动。首先,基于对中国经济的经验观察,总结了中国资本回报率上升之谜、中国储蓄率上升之谜和“奥肯定律”中国不适之谜。然后,在概述农业劳动力转移图景的基础上,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中国经济三大特征事实进行了统一的解释。本书认为,理解中国高投资和高储蓄的关键在于理解中国的资本回报和生产率提升,进而在于理解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持续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而后者又促成中国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周期关系的特有模式。*后,结合研究成果,对中国制定未来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佛教入世之道
作者: 刘元春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简介:本书共分四部份。第一部分叙述了西域佛教的特点、人物、民族佛教等,第二部分是中国佛教历史与人物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禅宗,第三部分是有关佛教的基本理论教义的研究,特别是对佛教的思想与现代价值,做了重点的阐述。第四部分是关于现代佛教与社会的讨论,对佛教在当代社会的定位与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
中国新常态宏观经济:机制变异与理论创新
作者: 刘元春 等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05月
简介: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科研处处长、 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世界经济学会理事,教育部留学回国 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 等多项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在中国宏观经济 分析与预测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称“国发院”)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为指导,以“四个全面”战略为研究框架,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特色研究领域,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质智库智力资源,打造独立、非营利实体研究机构。作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国发院坚守“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的目标,国发院聚焦“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三大核心研究领域,着眼 于思想创新和全球未来,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进步。
向美而生:众人受美的召唤
作者: 周华诚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隋唐石刻与唐代字样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
简介: 《隋唐石刻与唐代字样》作为中古石刻文字文化研究成果,以隋唐石刻为参照,探究唐代字样之学,冀期彰显历史光貌,继以指导汉字规范研究。然此仅为石刻文献用字与字样研究之初步,二者与唐宋科考、文献征校及汉字认知等相关文化层面对比综合,仍有大量工作亟待推进。本人及同道将继续深入探研,陆续呈现相关成果。
佛教生态观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简介:《共生共荣:佛教生态观》从生态之忧患、生命之本来、生存之空间、人间之友爱、环境之保护、心灵之净化、生态之转变介绍了佛教生态观。
China’s macroeconomics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2012-2013):China’s macroeconomy toward new economic recovery and new structure and beyond the "new normal"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迈向新复苏和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中国宏观经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由刘元春主编,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报告认为,未来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应当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变化的基础上,超越“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应当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除“改革疲劳症”。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 2014
作者: 林岗 等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3-1
简介: 林岗、王一鸣、马晓河、刘元春编著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2014)/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是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之一,《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2014)/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增长的中期趋势和应对策略、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和机遇挑战、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和“稳增长”的政策选择、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扩大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国“世界工厂”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及对策研究、“稳增长”的体制和机制创新、“稳增长”目标下宏观政策的冲突与协调及政策选择等。
中国制造全球布局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制造业谋求世界布 局成为必然选择。本书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阐述与解析。
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实务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9年01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01月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06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08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03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05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2月
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