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字与别号
作者: 王俊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7年10月
简介:
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脉络,体味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中国古代名字与别号/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人的名字与别号,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与别号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古代文化的时代特征。
【目录】
*章 古人姓名的由来
*节 姓氏的由来
姓名的含义
姓的出现
姓的作用
氏的出现
第二节 名字的由来
名的出现
字的出现
字的基本格式
第二章 古人的姓名文化
*节 姓及其分类
同姓异姓庶姓
单姓复姓
郡姓
改姓
冒姓
第二节 氏及其分类
命氏的分类
郑氏分类例说
第三节 名及其分类
小名大名
单名双名
第三章 古人莲邑名掌问与名字组合
*节 起名基本知识
古代如何起名
现代如何起名
第二节 名和字的组合方式
同义组合
反义组合
连类组合
因性指实组合
景仰前贤组合
离析名字组合
概括经义组合
第四章 古人的字号文化
*节 字及其分类
字的基本含义
字和名的联系
第二节 号及其分类
号的基本含义
号的六大类别
第五章 古代姓名字号趣话
*节 姓氏趣话
*古怪的姓氏轶闻
趣味悠长的奇僻姓氏
由黄帝派生出来的姓氏
一些姓氏的奇闻轶事
有趣的姓氏组合
中国现存的复姓
第二节 古代名人姓名字号由来
孔子名字的由来
李白名字的由来
苏轼名字的由来
唐寅名字的由来
“五柳先生”的由来
“青莲居士”的由来
“香山居士”的由来
“东坡居士”的由来
“六一居士”的由来
“淮海居士”的由来
“易安居士”的由来
“柳泉居士”的由来
第六章 我国历代名人姓名意义解读
*节 三代著名人物姓名解读
姬昌
姬发
姜尚
周公
老子
孙武
勾践
范蠡
文种
管仲
蔺相如
吕不韦
乐毅
商鞅
西施
第二节 秦汉魏晋著名人物姓名解读
赢政
胡亥
赵高
蒙恬
项羽
李斯
范增
刘邦
张良
萧何
韩信
陈平
刘恒
刘启
晁错
刘彻
卫青
霍去病
李广
司马相如
卓文君
东方朔
吕雉
张骞
司马迁
董仲舒
主父偃
苏武
霍光一
王昭君
刘秀
王莽
张仲景
班固
华佗
曹操
袁绍
曹丕
司马懿
司马昭
周瑜
刘备
诸葛亮
关羽
张飞
赵云
马超
刘禅
庞统
司马炎
王羲之
陶渊明
第三节 隋唐著名人物姓名解读
宇文化及
李渊
李世民
长孙无忌
房玄龄
杜如晦
李靖
李治
李隆基
杨玉环
郭子仪
朱温
阎立本
李白
杜甫
张九龄
第四节 宋元著名人物姓名解读
赵光义
杨业
赵佶
赵恒
岳飞
韩世忠
文天祥
沈括
范仲淹
王安石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铁木真
孛儿只斤·忽必烈
张士诚
陈友谅
第五节 明清著名人物姓名解读
朱元璋
徐达
常遇春
李善长
胡大海
胡惟庸
蓝玉
朱允炆
朱棣
魏忠贤
朱翊钧
张居正
明熹宗
朱由检
袁崇焕
宋濂
徐霞客
李时珍
施耐庵
罗贯中
万户
海瑞
王阳明
董其昌
郑成功
郑和
玄烨
噶尔丹
吴三桂
年羹尧
弘历
和珅
纪昀
颐琰
奕詝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爱新觉罗·载淳
爱新觉罗·载湉
爱新觉罗·溥仪
郑板桥
张廷玉
顾炎武
蒲松龄
曹雪芹
魏源
林则徐
附录
姓氏分布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中国古代名字与别号/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第二节 名字的由来
名的出现
名作为氏族成员互相区别的标志,是人的个体意识在文化上的表现。因此,名的产生恐怕要比姓与氏晚得多,它是社会文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氏族对部落成员中个体存在的文化认可和确证,是为了“别众猥而显此人”。对于社群组织来说,名的产生是一种离心力和腐蚀剂,它会使本来凝为一体、彼此无差别的组织变得松散而有距离。但从历史发展来看,个人私名的产生进一步从观念上促使原始公社的崩溃,私名同私有制一样,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
从民族学和文化考古学的资料来看,在原始公社的母系氏族阶段。人们已经有了个人的名字,并在交往和择偶中使用。从宋兆麟等人所著的《中国原始社会史》一书中得知,我国云南宁蒗县永宁纳西族地区,母系亲族所占比例较大,在那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
但上古时期人物的名字,还没有与姓氏彻底分离,而是更多地表现出特定时期的文化特征。人们聚集在一个英雄人物的周围,崇拜并服从他,以他的发明创造作为旗号,因此,很难说这就是个体的名称。比如有巢氏,是人们开始懂得构木为巢、营建住所的标志。
到了夏代,人们已有了确定的名字,据《史记·夏本纪》的夏世系知,鲧禹之后,有启、太康、仲康、少康、予(帝宁)、槐、芒、泄等,但在命名上究竟有什么规律,因文献阙如,我们不好妄作解释。殷商时期帝王以干支命名,是比较有规律的,现以《史记·殷本纪》为据,列殷王世系于后(见第26页)。据表可知,殷商帝王自帝喾到振等8人,不以十天干为名。微,《国语·鲁语》作上甲微,《山海经·大荒东经》郭璞注引《竹书纪年》作主甲微。这样看来,自上甲微至帝辛(纣)止,三十七王,均以十天干为名。但这种命名究竟有何用意,古今学者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是以生日为名。如《白虎通·姓名》中说:“殷人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质,故直以生日名子也。以《尚书》道,殷家太甲、帝、武丁也”。《易纬乾凿度》亦云:“帝乙则汤,殷录质,以生日为名,顺天性也”。同说亦见于皇甫谧《帝王世纪》,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微字上甲,其母以甲日生故也;商家生子以日为名,盖自微始”。又《太平御览》卷八十三亦引:“帝祖乙以乙日生,故谓之帝乙”。
还有人认为是以死日为名。近人董作宾主张此说,他在《论商人以十日为名》一文中讲道:“汉人以为甲乙乃生人之名,所以解以‘以生日名子’,这是合理的。现在既由甲骨文字证明了甲乙不是生前的名子,只是死后神主之名,当然以死日忌日为神主之名、祭祀之日,*为合理。若说甲乙是死后的神主之名而取生日为标准,就未免迂远而不近人情。固然,从残缺的贞卜文字里,找出某人的生日,以证明神主甲乙命名的来源,是绝不可能之事,找死日也同样不可能。”
也有人认为是以庙号为名。如司马贞《史记·殷本纪索隐》引《古史考》:“谯周以为死称庙主日甲也”。又引同书:“谯周云:夏殷之礼,生称王,死称庙主,皆以帝名配之。天亦帝也,殷人尊汤,故日天乙”。这种看法在后来非常盛行,并对何以称庙号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解释。陈梦家《商王名号考》中认为:“我们从周祭祀谱中,知道周祭先王先妣的次序,主要的是依了及位、死亡和致祭的次序而分先后的……卜辞中的庙号,既无关于生卒之日,也非追名,乃是致祭的次序;而此次序是依了世次、长幼、及位先后、死亡先后,顺着天干排下去的。凡未及王位的,与及位者无别”(见《殷商卜辞综述》第404~405页)。李学勤反对此说,他认为“殷人日名乃是死后选定的”,是通过占卜而定。张光直在分析批判了前人的各种说法之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以十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名的习俗不是照旧说根据生日(或死日)而来的,而是死后庙主的分类制度。庙主的分类反映活人的社会身份地位的分类。”(见《中国青铜时代》第173页)
殷商时期,除以天干命名外,人们还另有称谓。如汤、微、纣、子渔,子画等,都是男子之名。而帚婔,帚好之类,都是女子之名。武丁的配偶中也有帚螓、帚周、帚楚、帚杞、帚矮、帚妹、帚庞等。这样看来,以天干相称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命名,恐怕别有寓意。故生日说并不可靠,死日说亦牵强附会。庙号(或庙主)说,更有说服力。但究竟为何以十天干作为庙号的次序或庙主的分类依据,尚未有人作出确切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