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6 项 “阿难”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2006
简介:在释说的过程中随机应解、乘兴提问,作者亦即随机答疑, 搬开绊碍,点醒关要,直揭本来。读者就能更多领略一些会心参悟, 与多一点触机思辨的机会。 这部经就其本旨而言,实际上是“咒经”,而不是“心经”。 就是这么一位菩萨,有一天,他在修行悟证的时候,行入至甚深的境界,即“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了五阴空!这是一个甚深境受,它的特征便是‘照见五阴空!’也由于照见了五阴空,所以才会引起佛祖的赞赏;引发舍利子的请问,阿难才记下了这段不可多得的佛言道行经书。 真正的悟禅不只是养生、求福报,而是在进入精神境界后,顺其自然,返回人之本而开悟,获得天人合一或与宇宙互通的大智慧。
作者: 周嘉胄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2017年10月
简介:
《香典》,集传世香书《香乘》《香谱》《陈氏香谱》于一体,从香料种类、产地考证、逸闻趣事说起,分别阐述著名香品的特性、提取方法、配置香方、焚熏之法;香炉、薰球、香囊、香盒、香盘等香器;与香有关的史料故事、逸事奇闻;历代文人墨客的咏香诗文。编者另补入香料真假鉴别、收藏,焚香礼仪等专题知识,全面反映我国古代香文化面貌。
【目录】
|香乘|
原 序 / 2
自 序 / 3
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 4
卷一 ·香品(随品附事实) …………………………(5)
沉香 / 5 沉香之属 / 12 沉香事实/14 檀香/24
檀香事实 / 27 熏陆香 / 30 鸡舌香 / 32 安息香 / 35
安息香事实 / 35 诸香六品 / 37 郁金香 / 37
龙脑香 / 39 龙脑香事实 / 41 麝香 / 45 麝香事实 / 47
别类麝香三品 / 49 降真香 / 50 木香 / 50 苏合香 / 53
苏合香事实 / 55 诸香十二品 / 55 草本香草 / 57
龙涎香 / 72 龙涎香事实 / 74 甲香 / 74
酴醿香露(蔷薇露)/ 75 蔷薇露事实 / 75
诸香十六品 / 78
附辑:沉香的品级与分类 / 10 沉香的妙用 / 16
祭祀香 / 19 香之形 / 20
檀香木的鉴别及分类 / 26 妙用檀香 / 28
道教上香 / 56
卷二 ·佛藏诸香 …………………………………… (85)
释香 / 85 信众事实 / 91 作法事实 / 93
附辑:旃檀佛像 / 86 三尊佛像 / 88 引路菩萨 / 89
观音菩萨 / 91 神传二十四香谱 / 92 佛教上香 / 94
莲花手菩萨像 / 97
附:佛教香经 / 98
佛教诸经 / 98 涂香、烧香、浴香 / 105
佛国香器 / 113 香炉及香印修持之法 / 114
香积国 / 115 与香有关的圆通法门 / 120
成就鼻根神通的法门 / 121 鼻根忏悔之法 / 125
附辑:阿难像 / 99 燃灯佛授记释迦图 / 102
供香的真言与手印 / 107
金刚界法中的真言与手印 / 109 香象菩萨 / 110
普贤菩萨 / 112 佛教中的香器 / 118
佛教中关于香的词汇 / 126
卷三 ·宫掖诸香 ……………………………………(129)
春秋至汉魏宫掖诸香 / 129 隋唐宫廷诸香 / 131
五代宋元明香事 / 134
附辑:焚香之雅—隔火熏香图 / 130 贵妃晓妆图 / 134
贵妃出浴香事图 / 135 画中果香 / 138
卷四 ·香异 …………………………………………(140)
先秦异香 / 140 返魂香 / 140 武帝弄香 / 142
西国献香 / 143 汉晋香事 / 145 唐宋元明香事 / 147
附辑:香室图示 / 144
卷五 ·香事分类 ……………………………………(150)
天文香 / 150 地理香 / 150 人文香 / 152 草木香 / 153
鸟兽香 / 168 宫室香 / 169 身体香 / 174 饮食香 / 176
器具香 /183 香囊、烧香器 / 186
附辑:涂敷香 / 175 茗之香 / 178 调味香 / 181
器具香 / 185 香囊图示 / 187 诸香囊图示 / 188
卷六 ·香事别录 ……………………………………(191)
别录 / 191 焚香十则 / 198 附加 / 199 异国香 / 202
境内香 / 205 香辩 / 205 高贵香 / 206 养疗香 / 210
因果香 / 210 冢墓香 / 211
附辑:伯牙鼓琴图 / 194 炉瓶三事 / 201
卷七·香绪余 ………………………………………(212)
香字义三十二字 / 212 香花 / 212 香草名释 / 213
修制诸香 / 215 用香 / 220 修制器材 / 224 香炉 / 224
附辑:制香方法 / 217
隔火熏香的诸香具与流程图示 / 221
香炉的诸纹饰与形制 / 226 历代香炉图示 / 234
卷八·法和众妙香 …………………………………(238)
宫中香四方 / 238 江南李王帐中香四方 / 238 五方 / 239
衙香十六方 / 240 和香十方 / 242 湿香六方 / 243
清香十四方 / 244 龙涎香二十六方 / 246
降真香四方 / 249 笃耨香六方 / 250 二十九方 / 250
黄太史四香 / 254 三十三方 / 255
卷九·凝合花香 ……………………………………(260)
梅花香七方 / 260 梅香十五方 / 260 兰十一方 / 263
木犀七方 / 264 诸花香二十九方 / 265
卷十·熏佩之香 ……………………………………(269)
二十一方 / 269 软香十三方 / 271 熏衣香十方 / 273
涂傅之香七方 / 274 发香油三方 / 275 面脂香两方 / 276
金章宗宫方三方 / 276
卷十一·香属 ………………………………………(278)
烧香用香饼 / 278 用香煤七式 / 279 制香灰 / 280
香珠七条 / 280 香药五剂 / 282 香茶四方 / 282
卷十二·印篆诸香 …………………………………(284)
香印 / 284 香篆 / 286 印篆香图 / 289
卷十三· 晦斋香谱 …………………………………(291)
序 / 291 三法 / 291 五方真香 / 291 十方 / 292
三品清香(以下皆线香) / 293 二洞真香 / 293
卷十四·墨娥小录香谱 ……………………………(295)
卷十五· 猎香新谱 …………………………………(299)
卷十六·香诗文汇 …………………………………(307)
|香谱|
卷 一·香之品与香之异
香之品 ……………………………………………(314)
龙脑香 / 314 麝香 / 314 沉水香 / 314 白檀香 / 315
苏合香 / 315 安息香 / 315 郁金香 / 315 鸡舌香 / 315
熏陆香 / 315 薝糖香 / 316 丁香 / 316 婆律香 / 316
乳香 / 316 青桂香 / 316 鸡骨香 / 316 木香 / 316
降真香 / 316 艾纳香 / 317 甘松香 / 317 零陵香 / 317
茅香花 / 317 栈香 / 317 水盘香 / 317 白眼香 / 317
叶子香 / 317 雀头香 / 318 芸香 / 318 兰香 / 318
芳香 / 318 蘹香 / 318 蕙香 / 318 白胶香 / 318
都梁香 / 318 甲香 / 318 白茅香 / 318 必栗香 / 319
兜娄香 / 319 藒车香 / 319 兜纳香 / 319 耕香 / 319
木蜜香 / 319 迷迭香 / 319
香之异 ……………………………………………(319)
都夷香 / 319 荼芜香 / 319
辟寒香 辟邪香 瑞麟香 金凤香 / 320
月支香 / 320 振灵香 / 320 千亩香 / 320 十里香 / 320
齐香 / 320 龟甲香 / 320 兜末香 / 320 沉光香 / 321
沉榆香 / 321 茵墀香 / 321 石叶香 / 321 凤脑香 / 321
柴木香 / 321 威香 / 321 百濯香 / 321 龙文香 / 321
千步香 / 321 薰肌香 / 321 蘅芜香 / 321 九和香 / 321
九真雄麝香 / 322 罽宾国香 / 322 拘物头花香 / 322
升霄灵香 / 322 祗精香 / 322 飞气香 / 322 金磾香 / 322
五香 / 322 千和香 / 322 兜娄婆香 / 322 多伽罗香 / 322
大象藏香 / 323 牛头旃檀香 / 323 羯布罗香 / 323
薝蔔花香 / 323 辟寒香 / 323
卷二·香之事与香之法
香之事 ……………………………………………(324)
述香 / 324 香序 / 324 香尉 / 324 香市 / 324
熏炉 / 324 怀香 / 324 香户 / 325 香洲 / 325
披香殿 / 325 采香径 / 325 啖香 / 325 爱香 / 325
含香 / 325 窃香 / 325 香囊 / 325 沉香床 / 325
金炉 / 325 博山香炉 / 325 被中香炉 / 326
沉香火山 / 326 檀香亭 / 326 沉香亭 / 326
五色香烟 / 326 香珠 / 326 金香 / 326 鹊尾香炉 / 326
百刻香 / 326 水浮香 / 326 香篆 / 326
焚香读《孝经》/ 327 防蠹 / 327 香溪 / 327
床畔香童 / 327 四香阁 / 327 香界 / 327
香严童子 / 327 天香传 / 327 古诗咏香炉 / 327
齐 刘绘咏博山香炉诗 / 327
梁 昭明太子铜博山香炉赋 / 327 汉 刘向熏炉铭 / 328
梁 孝元帝香炉铭 / 328 古诗 / 328
香之法 ……………………………………………(328)
蜀王熏御衣法 / 328 江南李王帐中香法 / 328
唐化度寺衙香法 / 328 雍文彻郎中衙香法 / 328
延安郡公蕊香法 / 328 供佛湿香法 / 328 衙香法 / 329
印香法 / 329 傅身香粉法 / 330 梅花香法 / 330
衣香法 / 330 窖酒龙脑丸法 / 330 球子香法 / 330
窖香法 / 330 熏香法 / 330 造香饼子法 / 330
|陈氏香谱|
提 要 / 332
原 序 / 333
卷一
香 品 ……………………………………………(335)
龙脑香 / 335 婆律香 / 336 沉水香 / 336 生沉香 / 337
番香 / 337 青桂香 / 337 栈香 / 338 黄熟香 / 338
叶子香 / 338 鸡骨香 / 338 水盘香 / 338 白眼香 / 338
檀香 / 338 木香 / 339 降真香 / 339 生熟速香 / 339
暂香 / 339 鹧鸪斑香 / 339 乌里香 / 339 生香 / 339
交趾香 / 339 乳香 / 340 熏陆香 / 340 安息香 / 340
笃耨香 / 341 瓢香 / 341 金颜香 / 341 薝糖香 / 341
苏合香 / 341 亚湿香 / 342 涂肌、拂手香 / 342
鸡舌香 / 342 丁香 / 342 郁金香 / 342 迷迭香 / 343
木蜜香 / 343 藒车香 / 343 必栗香 / 343 艾纳香 / 343
兜娄香 / 343 白茅香 / 344 茅香花 / 344 兜纳香 / 344
耕香 / 344 雀头香 / 344 芸香 / 344 零陵香 / 344
都梁香 / 344 白胶香 / 344 芳草 / 345 龙涎香 / 345
甲香 / 345 麝香 / 345 麝香木 / 346 麝香草 / 346
麝香檀 / 346 栀子香 / 346 野悉蜜香 / 346
蔷薇水 / 346 甘松香 / 347 兰香 / 347 木犀香 / 347
马蹄香 / 347 蘹香 / 347 蕙香 / 347 蘼芜香 / 347
荔枝香 / 347 木兰香 / 347 玄台香 / 348 颤风香 / 348
伽阑木 / 348 排香 / 348 红兜娄香 / 348 大食水 / 348
孩儿香 / 348 紫茸香 / 348 珠子散香 / 349
喃吺哩香 / 349 熏华香 / 349 榄子香 / 349
南方花 / 349 花熏香诀 / 349 香草名释 / 350
香 异 ………………………………………………(350)
都夷香 / 350 荼芜香 / 350 辟寒香 / 350 月支香 / 350
振灵香 / 350 神精香 / 350 齐香 / 350 兜末香 / 351
沉榆香 / 351 千亩香 / 351 沉光香 / 351 十里香 / 351
威香 / 351 返魂香 / 351 茵墀香 / 351 千步香 / 351
飞气香 / 352 五香 / 352 石叶香 / 352 袛精香 / 352
雄麝香 / 352 蘅薇香 / 352 文石香 / 352 金香 / 352
百和香 / 352 金磾香 / 352 百濯香 / 352 芸辉香 / 353
九和香 / 353 千和香 / 353 罽宾国香 / 353
拘物头花香 / 353 龙文香 / 353 凤脑香 / 353
一木五香 / 353 升宵灵香 / 353 区拨香 / 353
象藏香 / 353 兜娄婆香 / 353 多伽罗香 / 354
法华诸香 / 354 牛头旃檀香 / 354 熏肌香 / 354
香石 / 354 怀梦草 / 354 一国香 / 354 中香 / 354
羯布罗香 / 354 逆风香 / 354 灵犀香 / 354 玉蕤香 / 355
修制诸香 …………………………………………(355)
卷二
印 篆 ………………………………………………(356)
五夜香刻(宣州石刻) / 356 百刻香印 / 356
五更印刻 / 356 百刻篆香图 / 356 定州公库印香 / 356
和州公库印香 / 356 百刻印香 / 356 资善堂印香 / 356
龙脑印香 / 356 乳檀印香 / 357 供佛印香 / 357
无比印香 / 357 水浮印香 / 357 宝篆香 / 357
香篆(一名寿香)/ 357 丁公美香篆 / 357
凝合诸香 / 357 汉建宁宫中香 / 357 唐开元宫中香 / 357
宫中香 / 357 宫中香 / 358 江南李王帐中香 / 358
宣和御制香 / 358 御炉香 / 358 李次公香 / 358
赵清献公香 / 358 苏州王氏幛中香 / 358
唐化度寺衙香 / 358 开元帏中衙香 / 358
后蜀孟主衙香 / 358 雍文徹郎中衙香 / 358
苏内翰贫衙香 / 358 钱塘僧日休衙香 / 358
金粟衙香 / 358 衙香 / 359 衙香 / 359 衙香 / 359
衙香 / 359 衙香 / 359 衙香 / 359 衙香 / 359 衙香 / 360
延安郡公蕊香 / 360 婴香 / 360 金粟衙香 / 360
韵香 / 360 不下阁新香 / 360 宣和贵妃黄氏金香 / 360
压香 / 360 古香 / 360 神仙合香 / 360 僧惠深温香 / 360
供佛温香 / 360 久窨湿香 / 360 清神香 / 361
清远香(局方)/ 361 清远香 / 361 清远香 / 361
清远香 / 361 汴梁太乙宫清远香 / 361 清远膏子香 / 361
刑太尉韵胜清远香 / 361 内府龙涎香 / 361 湿香 / 361
清神湿香 / 361 清远湿香 / 361 日用供神湿神 / 362
丁晋公清真香 / 362 清真香 / 362 清真香 / 362
黄太史清真香 / 362 清妙香 / 362 清神香 / 362
王将明太宰龙涎香 / 362 杨古老龙涎香 / 362
亚里木吃兰脾龙涎香 / 362 龙涎香 / 362 龙涎香 / 362
龙涎香 / 363 龙涎香 / 363 龙涎香 / 363
南蕃龙涎香(又名胜芬积)/ 363 龙涎香 / 363
龙涎香 / 363 龙涎香 / 363 智月龙涎香 / 363
龙涎香 / 363 龙涎香 / 363 古龙涎香 / 363
古龙涎香 / 363 古龙涎香 / 363 白龙涎香 / 364
小龙涎香 / 364 小龙涎香 / 364 小龙涎香 / 364
小龙涎香 / 364 吴侍中龙津香 / 364 龙泉香 / 364
清心降真香(局方)/ 364 宣和内府降真香 / 364
降真香 / 364 降真香 / 364 胜笃耨香 / 364
假笃耨香 / 364 假笃耨香 / 364 假笃耨香 / 364
冯仲柔假笃耨香 / 364 假笃耨香 / 364
江南李王煎沉 / 365 李王花浸沉 / 365 华盖香 / 365
宝球香 / 365 香球 / 365 芬积香 / 365 小芬积香 / 365
芬馥香 / 365 藏春香 / 365 藏春香 / 365 出尘香 / 365
出尘香 / 365 四和香 / 365 四和香(补)/ 365
冯仲柔四和香 / 365 加减四和香 / 365 夹栈香 / 366
闻思香 / 366 闻思香 / 366 寿阳公主梅花香 / 366
李王帐中梅花香 / 366 梅花香 / 366 梅花香 / 366
梅花香 / 366 梅花香 / 366 梅花香 / 367
梅英香 / 367 梅英香 / 367 梅蕊香(又名一枝梅)/ 367
卷三
凝和诸香 …………………………………………(368)
韩魏公浓梅香 / 368 嵩州副官李元老笑梅香 / 368
笑梅香 / 368 笑梅香 / 368 笑梅香 / 368 笑梅香 / 368
肖梅香 / 368 胜梅香 / 368 鄙梅香 / 368 梅林香 / 368
淡梅香 / 369 笑兰香 / 369 笑兰香 / 369
李元老笑兰香 / 369 靖老笑兰香 / 369 笑兰香 / 369
肖兰香 / 369 肖兰香 / 369 胜肖兰香 / 369 胜兰香 / 370
秀兰香 / 370 兰蕊香(补)/ 370 兰远香 / 370
吴彦庄木犀香 / 370 吴彦庄木犀香 / 370
智月木犀香 / 370 木犀香 / 370 木犀香 / 370
木犀香 / 370 木犀香 / 370 桂花香 / 370
桂枝香 / 370 杏花香 / 370 杏花香 / 371
吴顾道侍郎花 / 371 百花香 / 371 百花香 / 371
野花香 / 371 野花香 / 371 野花香 / 371 野花香 / 371
后庭花香 / 371 洪驹父荔枝香 / 371 荔枝香 / 371
柏子香 / 371 荼蘼香 / 371 黄亚夫野梅香 / 372
江梅香 / 372 江梅香 / 372 蜡梅香 / 372 雪中春信 / 372
雪中春信 / 372 雪中春信 / 372 春消息 / 372
春消息 / 372 洪驹父百步香 / 372 百里香 / 372
黄太史四香 / 372 意可 / 372 深静 / 372 小宗 / 372
蓝成叔知府韵胜香 / 372 元御带清观香 / 373
脱俗香 / 373 文英香 / 373 心清香 / 373 琼心香 / 373
大真香 / 373 大洞真香 / 373 天真香 / 373 玉蕊香 / 373
玉蕊香 / 373 庐陵香 / 373 康漕紫瑞香 / 373
灵犀香 / 373 仙萸香 / 373 降仙香 / 373 可人香 / 373
禁中非烟 / 373 禁中非烟 / 374 复古东阁云头香 / 374
崔贤妃瑶英胜 / 374 元若虚总管瑶英胜 / 374
韩钤辖正德香 / 374 滁州公库天花香 / 374
玉春新科香 / 374 辛押陀罗亚悉香 / 374
金龟香灯 / 374 金龟延寿香 / 374 瑞龙香 / 374
华盖香 / 374 宝林香 / 375 巡筵香 / 375 宝金香 / 375
云盖香 / 375
佩熏诸香 …………………………………………(375)
笃耨佩香 / 375 梅蕊香 / 375 荀令十里香 / 375
洗衣香 / 375 假蔷薇面花 / 375 玉华醒醉香 / 375
衣香 / 375 蔷薇衣香 / 375 牡丹衣香 / 375 芙蕖香 / 375
御爱梅花衣香 / 376 梅花衣香 / 376 梅萼衣香 / 376
莲蕊衣香 / 376 浓梅衣香 / 376 裛衣香 / 376
裛衣香 / 376 贵人浥汗香 / 376 内苑蕊心衣香 / 376
胜兰衣香 / 376 香爨 / 376 软香 / 376 软香 / 376
软香 / 377 软香 / 377 软香 / 377 软香 / 377
广州吴家软香 / 377 翟仁仲运使软香 / 377
宝梵院主软香 / 377 软香 / 377 软香 / 377 软香 / 377
软香 / 378 熏衣香 / 378 蜀主熏御衣香 / 378
南阳公主熏衣香 / 378 熏衣香 / 378 新料熏衣香 / 378
千金月令熏衣香 / 378 熏衣梅花香 / 379
熏衣芬积香 / 379 熏衣衙香 / 379 熏衣笑兰香 / 379
涂傅诸香 …………………………………………(379)
傅身香粉 / 379 拂手香 / 379 梅真香 / 379
香发木犀油 / 379 香饼 / 380 香饼 / 380 香饼 / 380
香饼 / 380 香饼 / 380 耐久香饼 / 380 长生香饼 / 380
终日香饼 / 380 丁晋公文房七宝香饼 / 380
内府香饼 / 380 贾清泉香饼 / 380 香煤 / 380 香煤 / 380
香煤 / 381 香煤 / 381 香煤 / 381 香煤 / 381
日禅师香煤 / 381 阎资钦香煤 / 381 香灰 / 381
香品器 ……………………………………………(381)
香炉 / 381 香盛 / 381 香匙 / 381 香箸 / 381
香壶 / 381 香罂 / 381
卷四
香珠 ………………………………………………(382)
孙廉访木犀香珠 / 382 龙涎香 / 382 香珠 / 382
香珠 / 382 收香珠法 / 382
香药 ………………………………………………(382)
丁沉煎圆 / 382 木香饼子 / 382
香茶 ………………………………………………(382)
经进龙麝香茶 / 382 孩儿香茶 / 382 香茶 / 383
香茶 / 383
事类 ………………………………………………(383)
香尉 / 383 香户 / 383 香市 / 383 香洲 / 383
香溪 / 383 香界 / 383 香篆 / 383 香珠 / 383
香缨 / 383 紫罗香囊 / 383 香兽 / 384 香童 / 384
香严童子 / 384 宗超香 / 384 南蛮香 / 384
栈槎 / 384 披香殿 / 384 采香径 / 384 柏香台 / 384
三清台 / 384 沉香床 / 384 沉香亭 / 384
沉香堂 / 384 沉香火山 / 384 沉香山 / 385
沉香泥壁 / 385 檀香亭 / 385 檀槽 / 385 麝壁 / 385
麝枕 / 385 龙香拨 / 385 龙香剂 / 385 香阁 / 385
香床 / 385 香殿 / 385 五香席 / 385 七香车 / 385
椒殿 / 386 椒房 / 386 椒浆 / 386 兰汤 / 386 兰佩 / 386
兰畹 / 386 兰操 / 386 兰亭 / 386 兰室 / 386 兰台 / 386
椒兰养鼻 / 386 焚椒兰 / 386 怀香 / 386 含香 / 386
吃香 / 387 饭香 / 387 贡香 / 387 分香 / 387 赐香 / 387
窃香 / 387 刘季和爱香 / 387 性喜焚香 / 387
天女擎香 / 387 三班吃香 / 387 露香告天 / 387
焚香祝天 / 387 焚香读章奏 / 388 焚香读《孝经》/ 388
焚香读《易》/ 388 焚香致水 / 388 烧香礼神 / 388
降香岳渎 / 388 焚香静坐 / 388 焚香勿返顾 / 388
烧香辟瘟 / 388 烧香引鼠 / 388 求名如烧香 / 388
五色香烟 / 388 香奁 / 389 防蠹 / 389 烧香据邪 / 389
香玉辟邪 / 389 香中忌麝 / 389 被草负笈 / 389
异香成穗 / 389 逆风香 / 389 古殿炉香 / 389
买佛香 / 389 戒定香 / 389 结愿香 / 389 香偈 / 390
香光 / 390 香炉 / 390 博山香炉 / 390 被中香炉 / 390
熏炉 / 390 金银铜香炉 / 390 麒麟 / 390
帐角香炉 / 390 鹊屋香炉 / 390 百宝炉 / 390
香炉为宝子 / 390 贪得铜炉 / 390 母梦香炉 / 390
失炉筮卦 / 391 香炉堕地 / 391 覆炉示兆 / 391
香炉峰 / 391 熏笼 / 391
古今常用度量衡对照表 / 392
作者: 虹影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简介: 国内十大人气作家之一,旅英著名女作家虹影再推激情力作《阿难》。从《饥饿的女儿》 到《K》,“多面女王”虹影在文坛上翻云覆雨。这本激情力作更是糅合了生死苦恋,精神信仰等各种关注面,叙事充满了美感,神秘和狂热!意境和情欲却发人深思,类近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效果。 在2001年初,一位北京女作家,某天突然接到香港传媒界著名女大亨的请求,要她写一本“网络行走文学”,同时寻找八十年代初她们曾经狂热喜爱的一名歌手。她在旅途中,发现追 寻的并不是一有名气的歌手,而是一个神秘的逃犯。而且几方面的人物都急如星火地加入追捕 。故事发生在当今的北京,南方的海岛和风光绮丽的印度。以死救赎灵魂的神秘令人迷茫:太 晚的悔罪,结果追捕者和被追捕者都落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中。
作者: 丁明俊著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2003
简介:本书收入作者研究有关回族历史、民族、人物及社会问题的论文28篇。如《20年来回族学热点问题研究》、《元安西王阿难答皈依伊斯兰教及其影响》、《马福祥与现代回儒对话》等全部发表过的文集。本书是民族出版社与西北二民院拟议出版“西北二院学术文丛”的第一本,已有出版协议。
作者: 陆锦川著;程栋整理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2006
简介: 本书用太极入道观点,逐字逐句演绎《坛经》,说古论今,尽是机锋,更帮助读者透视禅机,棒喝我执,体悟生命,直指富足人生之境。 真正的悟禅不只是养生、求福报,而是在进入精神境界后,顺其自然,返回人之本而开悟,获得天人合一或与宇宙互通的大智慧。 禅,理也,外似荒唐,内实可观。但能明其则禅自可见,若欲求索而得,何处有禅? 在释说的过程中随机应解、乘兴提问,作者亦即随机答疑, 搬开绊碍,点醒关要,直揭本来。读者就能更多领略一些会心参悟, 与多一点触机思辨的机会。 这部经就其本旨而言,实际上是“咒经”,而不是“心经”。 就是这么一位菩萨,有一天,他在修行悟证的时候,行入至甚深的境界,即“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了五阴空!这是一个甚深境受,它的特征便是‘照见五阴空!’也由于照见了五阴空,所以才会引起佛祖的赞赏;引发舍利子的请问,阿难才记下了这段不可多得的佛言道行经书。 仿佛居士先后出版的著作有:“仿佛谈道录”之《浅淡修炼》、《菩提与无为》、《无中生有》、《静极生动的能量》、《圆融的太极妙理》共五册,以及《慧能大师传》上、下、《慧能大师禅心印》、《慧能大师坛经解》、《本如当来——仿佛如是说金刚经》、《仿佛皙老——太极格解道德经》、《中医望诊相法秘要》、《九灵经·气功经合璧》、《六祖坛经的智慧》、“养生修真证道弘典”系列十二册、《气道》等。
作者: 南怀瑾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2018年04月
简介:
《楞严经》从阿难与摩登伽女共堕情天欲海起,询问阿难出家学佛之因,由此开始“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探究身心二者之关系,再由精神到物质,由人生而宇宙,节节剖解,条理井然,*后剖析五阴之空性,得出明心见性之结论。
南怀瑾先生认为,《楞严经》是一部能概括佛法精要的经典,其中既有高深的哲学理论,也有科学的实验,值得认真研读。因此,先生不辞辛苦将其翻译成现代语言,并作简要解释,旨在阐明楞严之大义,期使读者由此悟得真实智慧和人生真理。
作者: 常济乘一法师述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
简介:《首楞严经》是修证的宝藏,成道的要典,以戒定慧三学贯彻全经的始终,以戒慧助大定,成就首楞严王三昧。克实言之,彻法底源之如来藏性,非由造作,究竟坚固之楞严三昧,本自圆成。但众生迷执难化,故法王法施多种。昔年天台智者大师,闻印度有此经,曾至诚礼拜,祈求此经传来中国,利乐有情。 《首楞严经》始自阿难示堕,从而启请大法,要求开示奢摩他路。世尊先令大开圆解,彻悟如来藏性,其中七处破识、二种根本、十番显见、二种妄见,以及后来论说七趣,示情想的升沉,广谈魔障,免行者于堕落。全经自始至终,界线清楚,层次分明,历来大德各出手眼,广为注疏,的确不是偶然的。 乘一法师披剃以来,参学闭关,动静兼修;以障难为磨练,以弘法为家业;事修融于理观,弘宗亦复演教。所著《楞严八十分义》,以见分、定分、行分、果分、助道分五分科判全经,条线分明,白话敷演,深入浅出,便于阅读,十分难得!闻将印行,略序数语,以明缘起。敬祈诸方大德,惠予指正为幸。
作者: 李征途著
出版社:中国民航出版社,2005
简介:许多闻名世界的富豪,当年也和我们一样不名一文,但他们知识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抓住机遇,于是,他们成功了,拥有了自己瀑望的一切,如名声、地位、金钱等。他们是财富的秘诀,他们遗失倒后重橷站起来的教训,他们经年月与人与社会周旋所摸索出来的黄金法则,他们在关键时刻力换狂澜的精神支持,对每一位渴望财富的人来说,都是比黄金为宝贵的无形资产。靠着它们,每个人都可以走向令人钦羡的人生巅峰。 中国人有耻于谈钱的习惯。在儒家哲学中,往往将义与利对立起来,不愿意直接谈及利益。至少在表面上,大多数人耻于言利,似乎金钱就是庸俗的代名词。文人们更是造就了好多词语来蔑视金钱,如:“为富不仁,为仁不富”、“金钱如粪土”、“无商不奸”、“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君子固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 千百年来,金钱成了邪恶的渊薮,商人也一直是被否定、被诅咒的对象。在社会各阶层中,商贾阶层一直处于道德评价的最底层。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商人依然排在“工、农、兵、学、商”几大阶层的最后。 其实,不仅中国,西方文化中也同样有视金钱为寇仇的思想。《圣经》中说:“贪财是万恶之源。”莎士比亚也在《雅典的泰门》中对金钱进行了无情的怒骂:“金子!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它可以使咒诅的人得福,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你这人尽可夫的娼妇。”佛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某日,佛陀率弟子阿难外出乞食,看见路边有一坛黄金。佛陀立刻对阿难说:“看,毒蛇。”阿难亦应声答道:“果然是毒蛇。”马克思在对资本进行剖析后,更得出这样的结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人们和金钱结下如此深仇大恨的真正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金钱作为一种财富符号,本身并无所谓善恶之别、正邪之分。关键是看人们怎么获得和把它用在什么地方。正所谓“水能覆舟,亦能载舟”,善和恶都在于使用它的人,而不在于金钱本身。为富不仁者可以用它来作恶,慈悲众生者可用它来行善。 所以,我们不必“视金钱如粪土”。只要是通过正当渠道获得的金钱,我们又能合理地分配使用,以此造福自己与社会,并且不因贪奢而生奸恶之心,那我们就是财富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我们拥有的财富就不是毒蝎而是幸福。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组织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科技要发展、军事要发展、教育要发展等等,一切发展,都离不开钱。对企业来说,要开发新产品、要吸引高素质人才、要铺开自己的营销网络,哪一项能离开钱?就个人来说,更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试想,衣食住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生活里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钱,谁能不食人间烟火呢? 既然钱对人生如此重要,我们就不要去回避它。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通过合法的途径去赚钱,赚更多的钱。其实从历史上看,尽管君子固穷的清贫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但落实到生活中,还是不乏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何况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社会里,对财富的热爱和渴求大可不必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完全应该堂堂正正做好人,合理合法赚大钱。 利益是如此的实际而富有魅力,使人很难抵挡它的诱惑,走入富豪阶层已经成为众人迫切的追求。但是,在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后,中国的法制进一步健全,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人们普遍感觉到,现在是赚钱越来越难了,再也不像八十年代,随便摆个地摊就能发财;也不像九十年代初,随便买支股票就能挣钱。人们都在感叹,赚钱的好机会都被错过了。 就在大多数人感觉钱越来越难挣的时候,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人在短短的时间里拥有了名车豪宅,成就了辉煌事业。所以我们说,赚钱的机会永远都会有,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发现它并把握住。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了两百多年,不是仍然出了比尔·盖茨、巴菲特·戴尔这样的世界级富豪吗?即便在中国,也有从1997年才开始创业的网易丁磊等财富新贵。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觉得自己没有机会,而要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用自己的超人智慧,去发现商机,创造财富。 本书是一本开启财富心智的书,能帮助你走上财富之路。 本书在深入分析了古今中外众多成功商人和超级富豪的发展历程后,提炼出彰显商业经营之道的16则“军规”。从他们搏击商海的大大小小“战役”中,找到了他们“吹尽黄沙始见金”的手段和方法,并且可以聆听到他们熠熠闪光的真知灼见和心得体会。这些,对每一个渴望获得财富的后来者,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使我们学习到搏击商海的本领,使我们在商战之中少走弯路,立于不败,一步步走向财富之颠。 这16则军规,既描述了获取财富时应该具备的智慧,也叙述了赚钱的具体手段和办法。其中有如何在平淡无奇的市场中发现商机,有如何做好经营过程中的着力点,有如何化不利为有利、变危机为生机,有在非常时期应采用的特殊方法和手段,还有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诠释企业经营的策略和思路,涵盖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对于每一个渴望赚钱、渴望财富的人,都十分有益。 当然,任何一个成功的商人都有其独特的经营之道。本书就是在总结成功者经验的基础上,为读者营造一个通向财富之路的平台,使人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爬得更高,走起来也更容易。 许多闻名世界的富豪,当年也和我们一样不名一文,但他们知识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抓住机遇,于是,他们成功了,拥有了自己瀑望的一切,如名声、地位、金钱等。他们是财富的秘诀,他们遗失倒后重橷站起来的教训,他们经年月与人与社会周旋所摸索出来的黄金法则,他们在关键时刻力换狂澜的精神支持,对每一位渴望财富的人来说,都是比黄金为宝贵的无形资产。靠着它们,每个人都可以走向令人钦羡的人生巅峰。 中国人有耻于谈钱的习惯。在儒家哲学中,往往将义与利对立起来,不愿意直接谈及利益。至少在表面上,大多数人耻于言利,似乎金钱就是庸俗的代名词。文人们更是造就了好多词语来蔑视金钱,如:“为富不仁,为仁不富”、“金钱如粪土”、“无商不奸”、“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君子固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 千百年来,金钱成了邪恶的渊薮,商人也一直是被否定、被诅咒的对象。在社会各阶层中,商贾阶层一直处于道德评价的最底层。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商人依然排在“工、农、兵、学、商”几大阶层的最后。 其实,不仅中国,西方文化中也同样有视金钱为寇仇的思想。《圣经》中说:“贪财是万恶之源。”莎士比亚也在《雅典的泰门》中对金钱进行了无情的怒骂:“金子!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它可以使咒诅的人得福,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你这人尽可夫的娼妇。”佛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某日,佛陀率弟子阿难外出乞食,看见路边有一坛黄金。佛陀立刻对阿难说:“看,毒蛇。”阿难亦应声答道:“果然是毒蛇。”马克思在对资本进行剖析后,更得出这样的结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人们和金钱结下如此深仇大恨的真正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金钱作为一种财富符号,本身并无所谓善恶之别、正邪之分。关键是看人们怎么获得和把它用在什么地方。正所谓“水能覆舟,亦能载舟”,善和恶都在于使用它的人,而不在于金钱本身。为富不仁者可以用它来作恶,慈悲众生者可用它来行善。 所以,我们不必“视金钱如粪土”。只要是通过正当渠道获得的金钱,我们又能合理地分配使用,以此造福自己与社会,并且不因贪奢而生奸恶之心,那我们就是财富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我们拥有的财富就不是毒蝎而是幸福。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组织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科技要发展、军事要发展、教育要发展等等,一切发展,都离不开钱。对企业来说,要开发新产品、要吸引高素质人才、要铺开自己的营销网络,哪一项能离开钱?就个人来说,更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试想,衣食住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生活里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钱,谁能不食人间烟火呢? 既然钱对人生如此重要,我们就不要去回避它。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通过合法的途径去赚钱,赚更多的钱。其实从历史上看,尽管君子固穷的清贫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但落实到生活中,还是不乏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何况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社会里,对财富的热爱和渴求大可不必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完全应该堂堂正正做好人,合理合法赚大钱。 利益是如此的实际而富有魅力,使人很难抵挡它的诱惑,走入富豪阶层已经成为众人迫切的追求。但是,在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后,中国的法制进一步健全,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人们普遍感觉到,现在是赚钱越来越难了,再也不像八十年代,随便摆个地摊就能发财;也不像九十年代初,随便买支股票就能挣钱。人们都在感叹,赚钱的好机会都被错过了。 就在大多数人感觉钱越来越难挣的时候,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人在短短的时间里拥有了名车豪宅,成就了辉煌事业。所以我们说,赚钱的机会永远都会有,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发现它并把握住。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了两百多年,不是仍然出了比尔·盖茨、巴菲特·戴尔这样的世界级富豪吗?即便在中国,也有从1997年才开始创业的网易丁磊等财富新贵。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觉得自己没有机会,而要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用自己的超人智慧,去发现商机,创造财富。 本书是一本开启财富心智的书,能帮助你走上财富之路。 本书在深入分析了古今中外众多成功商人和超级富豪的发展历程后,提炼出彰显商业经营之道的16则“军规”。从他们搏击商海的大大小小“战役”中,找到了他们“吹尽黄沙始见金”的手段和方法,并且可以聆听到他们熠熠闪光的真知灼见和心得体会。这些,对每一个渴望获得财富的后来者,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使我们学习到搏击商海的本领,使我们在商战之中少走弯路,立于不败,一步步走向财富之颠。 这16则军规,既描述了获取财富时应该具备的智慧,也叙述了赚钱的具体手段和办法。其中有如何在平淡无奇的市场中发现商机,有如何做好经营过程中的着力点,有如何化不利为有利、变危机为生机,有在非常时期应采用的特殊方法和手段,还有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诠释企业经营的策略和思路,涵盖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对于每一个渴望赚钱、渴望财富的人,都十分有益。 当然,任何一个成功的商人都有其独特的经营之道。本书就是在总结成功者经验的基础上,为读者营造一个通向财富之路的平台,使人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爬得更高,走起来也更容易。 许多闻名世界的富豪,当年也和我们一样不名一文,但他们知识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抓住机遇,于是,他们成功了,拥有了自己瀑望的一切,如名声、地位、金钱等。他们是财富的秘诀,他们遗失倒后重橷站起来的教训,他们经年月与人与社会周旋所摸索出来的黄金法则,他们在关键时刻力换狂澜的精神支持,对每一位渴望财富的人来说,都是比黄金为宝贵的无形资产。靠着它们,每个人都可以走向令人钦羡的人生巅峰。 中国人有耻于谈钱的习惯。在儒家哲学中,往往将义与利对立起来,不愿意直接谈及利益。至少在表面上,大多数人耻于言利,似乎金钱就是庸俗的代名词。文人们更是造就了好多词语来蔑视金钱,如:“为富不仁,为仁不富”、“金钱如粪土”、“无商不奸”、“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君子固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 千百年来,金钱成了邪恶的渊薮,商人也一直是被否定、被诅咒的对象。在社会各阶层中,商贾阶层一直处于道德评价的最底层。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商人依然排在“工、农、兵、学、商”几大阶层的最后。 其实,不仅中国,西方文化中也同样有视金钱为寇仇的思想。《圣经》中说:“贪财是万恶之源。”莎士比亚也在《雅典的泰门》中对金钱进行了无情的怒骂:“金子!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它可以使咒诅的人得福,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你这人尽可夫的娼妇。”佛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某日,佛陀率弟子阿难外出乞食,看见路边有一坛黄金。佛陀立刻对阿难说:“看,毒蛇。”阿难亦应声答道:“果然是毒蛇。”马克思在对资本进行剖析后,更得出这样的结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人们和金钱结下如此深仇大恨的真正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金钱作为一种财富符号,本身并无所谓善恶之别、正邪之分。关键是看人们怎么获得和把它用在什么地方。正所谓“水能覆舟,亦能载舟”,善和恶都在于使用它的人,而不在于金钱本身。为富不仁者可以用它来作恶,慈悲众生者可用它来行善。 所以,我们不必“视金钱如粪土”。只要是通过正当渠道获得的金钱,我们又能合理地分配使用,以此造福自己与社会,并且不因贪奢而生奸恶之心,那我们就是财富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我们拥有的财富就不是毒蝎而是幸福。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组织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科技要发展、军事要发展、教育要发展等等,一切发展,都离不开钱。对企业来说,要开发新产品、要吸引高素质人才、要铺开自己的营销网络,哪一项能离开钱?就个人来说,更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试想,衣食住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生活里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钱,谁能不食人间烟火呢? 既然钱对人生如此重要,我们就不要去回避它。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通过合法的途径去赚钱,赚更多的钱。其实从历史上看,尽管君子固穷的清贫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但落实到生活中,还是不乏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何况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社会里,对财富的热爱和渴求大可不必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完全应该堂堂正正做好人,合理合法赚大钱。 利益是如此的实际而富有魅力,使人很难抵挡它的诱惑,走入富豪阶层已经成为众人迫切的追求。但是,在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后,中国的法制进一步健全,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人们普遍感觉到,现在是赚钱越来越难了,再也不像八十年代,随便摆个地摊就能发财;也不像九十年代初,随便买支股票就能挣钱。人们都在感叹,赚钱的好机会都被错过了。 就在大多数人感觉钱越来越难挣的时候,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人在短短的时间里拥有了名车豪宅,成就了辉煌事业。所以我们说,赚钱的机会永远都会有,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发现它并把握住。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了两百多年,不是仍然出了比尔·盖茨、巴菲特·戴尔这样的世界级富豪吗?即便在中国,也有从1997年才开始创业的网易丁磊等财富新贵。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觉得自己没有机会,而要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用自己的超人智慧,去发现商机,创造财富。 本书是一本开启财富心智的书,能帮助你走上财富之路。 本书在深入分析了古今中外众多成功商人和超级富豪的发展历程后,提炼出彰显商业经营之道的16则“军规”。从他们搏击商海的大大小小“战役”中,找到了他们“吹尽黄沙始见金”的手段和方法,并且可以聆听到他们熠熠闪光的真知灼见和心得体会。这些,对每一个渴望获得财富的后来者,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使我们学习到搏击商海的本领,使我们在商战之中少走弯路,立于不败,一步步走向财富之颠。 这16则军规,既描述了获取财富时应该具备的智慧,也叙述了赚钱的具体手段和办法。其中有如何在平淡无奇的市场中发现商机,有如何做好经营过程中的着力点,有如何化不利为有利、变危机为生机,有在非常时期应采用的特殊方法和手段,还有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诠释企业经营的策略和思路,涵盖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对于每一个渴望赚钱、渴望财富的人,都十分有益。 当然,任何一个成功的商人都有其独特的经营之道。本书就是在总结成功者经验的基础上,为读者营造一个通向财富之路的平台,使人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爬得更高,走起来也更容易。
Buddha and his ten principal disicples
作者: 明旸长老著;本性法师译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 《佛陀和他的十大弟子》为英汉双语读物,主要介绍了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及其十大弟子(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那律尊者、阿难陀尊者、罗喉罗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迦旃延尊者、富楼那尊者、优波离尊者和须菩提尊者)的生平事迹。相信《佛陀和他的十大弟子》对佛学爱好者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 丁福保
简介:《无量义经》乃佛陀住世后期所说,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生自一法,而此一法即无相之本性。《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又称《出深功德经》,略称《观普贤经》、《普贤经》或《观经》,叙述佛宣说自己将入般涅槃,阿难、迦叶、弥勒等弟子乃请问佛灭后之修行及大乘之法要,佛因此为说普贤观门、忏悔六根罪法,及忏悔后之功德。《无量义经》、《观普贤经》与《法华经》合称“法华三经”。本书是民国间丁福保所作两经笺注本。
作者: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点校
简介:《杂阿含经》五十卷,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443)求那跋陀罗译,系佛陀在世时为比丘、 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等开示四圣谛、八圣道、十二因缘的教授、教诫,为修禅者必习的法门。 佛陀涅檠后的三个月,大迦叶率领五百阿罗汉在耆阐崛出的毕钵罗窟举行结集,将佛陀近五十年所传播的教法重新梳理一遍,由大迦叶发问,阿难口诵佛陀一生的教法,其中便有《杂阿含经》,此后《杂阿含经》在印度各派中代代传承。 佛教传入中国后,适值大乘佛教兴起,因没有全面理解阿含经,隋唐时期将之判为小教,致使后来的佛教徒很少重视该经。近代以来,随着国内外对阿含经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其保存了原始佛教的风貌,最能体现佛陀出世的本怀。为了满足佛教学者和佛教徒的需要,我们以高丽藏为底本,参考近现代研究整理成果,重新整理出版。
作者: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点校
简介:《杂阿含经》五十卷,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443)求那跋陀罗译,系佛陀在世时为比丘、 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等开示四圣谛、八圣道、十二因缘的教授、教诫,为修禅者必习的法门。 佛陀涅檠后的三个月,大迦叶率领五百阿罗汉在耆阐崛出的毕钵罗窟举行结集,将佛陀近五十年所传播的教法重新梳理一遍,由大迦叶发问,阿难口诵佛陀一生的教法,其中便有《杂阿含经》,此后《杂阿含经》在印度各派中代代传承。 佛教传入中国后,适值大乘佛教兴起,因没有全面理解阿含经,隋唐时期将之判为小教,致使后来的佛教徒很少重视该经。近代以来,随着国内外对阿含经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其保存了原始佛教的风貌,最能体现佛陀出世的本怀。为了满足佛教学者和佛教徒的需要,我们以高丽藏为底本,参考近现代研究整理成果,重新整理出版。
作者: 慈诚罗珠堪布 著
简介:佛陀在入涅槃之前,特别交代后学者学习“四依法”,用这四个标准辨别佛法的真伪,唯恐后人被人欺骗,故教诫后人,千万不要迷信。在释迦牟尼佛即将示现圆寂的时候,有弟子曾询问释迦牟尼佛:佛陀圆寂以后,如果有外道或者其他人前来讲法,并宣称其所讲内容就是佛法,我们应当怎样去区分其真假正伪呢?佛陀回答说:在我圆寂之后,无论任何一种法门,或者任何一个人所说的内容,如果能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亦即三个法印,就是正法;如果不但不具备三个法印,而且与三个法印背道而驰,就不是真正的佛法。由此可见,三法印是辨别正法与非法,佛教与伪佛教的界限。要认定什么是佛法,就需要以这三个法印来印证或者辨认。“值法者亦少,盲盲不别真,痛矣不识者,罪深乃如是”阿难这首偈子,是非常悲痛说出我们众生的业障深重,没有能力辨别真妄。“值”是遇到,遇到佛法的人不多。本书引导我们如何抉择真正的善知识,什么才是真正的菩提光明之路。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佛陀亲自宣讲的四依法和四法印,由大善知识慈诚罗珠堪布智慧诠释,引导我们如何智信佛教,不盲从,不迷信。做一个真正续佛慧命的佛子。如果你对佛教存在一些疑惑,也请阅读这本书,了解来自两千五年前佛陀的智慧和慈悲,解除你心中的疑惑。
作者: 因缘生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2016年06月
简介:
《圣学根之根》是因缘生老师专为儿童编写的一套*版的童蒙教材。共分7册,第一册包括有小儿语、续小儿语、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第二册包括有四字鉴略、龙文鞭影;第三册包括有增广贤文、笠翁对韵;第四册包括有幼学琼林;第五册包括有孝经、百孝诗;第六册包括有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中药药性歌诀、中药十八反歌诀等;第七册包括有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雍正皇帝上谕、佛说十善业道经等。
作者: 陈泉州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09
简介:《弥勒净土集》内容为:净土法门是诸佛为度化现生中未能成就道业,又不愿命终后再枉受轮回之苦的众生所设的真实大方便门,目的是使众生于净土中见悟佛法,得证不退转果位。法门之间本无高下优劣之别,十方净土有愿皆得往生,众生应该选择最契合自己的净土法门,建立正确信解,精进修持。当值此时,作者认为,弥勒法门最为契机。弥勒法门在中国佛教发展历史的早期最为流行,它的优点,释尊在《佛说弥勒菩萨发愿王偈》中曾告诉阿难:“当知慈氏菩萨摩诃萨,如此以实善巧修净行业,道路平顺,而获无上菩提,成等正觉,成就真实大方便门。” 从教、理、行、证的修学次第着手,了解弥勒菩萨的本事传记、感念其广行利生的大慈之心、梳理弥勒信仰的发展历史,呈现绚彩缤纷的弥勒艺苑,具相见信弥勒净土的历代圣贤高僧;尤其是了知弥勒净土的殊胜庄严、掌握弥勒净土法门的修学方法,持诵有关弥勒菩萨的重要佛典和义解注疏等,都具有融佛法学社会人心的多重深远意义。更多>>
作者: 杜渐坤, 麦婵编选
简介:上册 1995年第六期 叶文玲 也说煽情 耿庸 却说张中晓 唐达成 咬破自缚的茧 1996年 胡平 并非一次壮旅 黄宗江 冯牧的牧歌 张石山 无价码的清贫 肖复兴 神之日 周涛 塔里木河 叶楠 阉割生命的天性 艾煊 青冢悲欢 徐开垒 我的山水缘 戴厚英 阿难的陷落与超拔 王朝闻 随笔三则 唐达成 人的退化症漫说 王为政 深夜闻杜鹃 李锐 澎湃心潮天尽头——我同耀邦的诗交 谌容 漫谈日本随笔文学 陈慧瑛 莱茵河之旅 孙文涛 遇罗克和他的《出身论》 叶楠 诗人,当狂饮 魏荒弩 感旧二题——并以纪念闻一多先生遇难50周年 南帆 追问往昔 傅惟慈 癖好之累 刘鸿伏 板桥上的乡愁 于光远 田家英的悲剧 李汝伦 大盗盗国家,小盗盗御马 李国文 永远的《红楼梦》 戴厚英 说梦 韩小蕙 世界的中心 牛汉 谈谈我的土气 梅汝恺 看吴贻弓拍电影 舒乙 更多>>
作者: 杜渐坤,麦婵编选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05
简介:上册 1995年第六期 叶文玲 也说煽情 耿庸 却说张中晓 唐达成 咬破自缚的茧 1996年 胡平 并非一次壮旅 黄宗江 冯牧的牧歌 张石山 无价码的清贫 肖复兴 神之日 周涛 塔里木河 叶楠 阉割生命的天性 艾煊 青冢悲欢 徐开垒 我的山水缘 戴厚英 阿难的陷落与超拔 王朝闻 随笔三则 唐达成 人的退化症漫说 王为政 深夜闻杜鹃 李锐 澎湃心潮天尽头——我同耀邦的诗交 谌容 漫谈日本随笔文学 陈慧瑛 莱茵河之旅 孙文涛 遇罗克和他的《出身论》 叶楠 诗人,当狂饮 魏荒弩 感旧二题——并以纪念闻一多先生遇难50周年 南帆 追问往昔 傅惟慈 癖好之累 刘鸿伏 板桥上的乡愁 于光远 田家英的悲剧 李汝伦 大盗盗国家,小盗盗御马 李国文 永远的《红楼梦》 戴厚英 说梦 韩小蕙 世界的中心 牛汉 谈谈我的土气 梅汝恺 看吴贻弓拍电影 舒乙 更多>>
简介: 《中国佛教图像解说》主要内容:宾度罗跋罗度阁、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堕阁、苏频陀、诺矩罗、跋陀罗、迦理迦、伐罗弗多罗、戍博迦、半讫迦、罗睺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讬迦等。 第一章 序说 佛像的产生 佛像的传入和发展 佛像的种类和姿态 第二章 诸佛部 概说 释迦牟尼佛 药师佛 阿弥陀佛 弥勒佛 笑口弥勒 毗卢遮那佛 阿阙佛 宝生佛 多宝佛 燃灯佛 第三章 菩萨部 概说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大势至菩萨 日光菩萨 月光菩萨 药王菩萨 虚空藏菩萨 地藏菩萨 维摩诘菩萨 第四章 观音部 概说 圣观音 千手观音 十一面观音 不空羁索观音 如意轮观音 准提观音 数珠手观音 水月观音 马郎妇观音 杨枝观音 白衣观音 善财 龙女 第五章 诸天部 概说 帝释天 大梵天 摩利支天 吉祥天 韦驮天 摩酰首罗天 毗沙门天 持国天 增长天 广目天 鬼子母神 迦楼罗 阿修罗 第六章 明王部 概说 孔雀明王 马头明王 不动尊明王 降三世明王 军荼利明王 大威德明王 金刚夜叉明王 无能胜明王 第七章 罗汉部 概说 宾度罗跋罗度阁 迦诺迦伐蹉 迦诺迦跋厘堕阁 苏频陀 诺矩罗 跋陀罗 迦理迦 伐罗弗多罗 戍博迦 半讫迦 罗睺罗 那伽犀那 因揭陀 伐那婆斯 阿氏多 注荼半讬迦 阿难 摩诃迦叶
简介:苏德1981年9月生于上海,自幼学画,14岁起于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6岁毕业于第一届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2001年,于《萌芽》发表小说处女作《我是蓝色》,因结局遭人改写引起关注,后接连于《萌芽》发表小说《骗》、《我说,等一等》、《威马逊之夜》,并正式开始小说创作。 2002年,苏德出版小说集《沿着我荒凉的额》,并在年底应邀赴台参加笔会,2003年,出版小说集《次马路上我要说故事》,2004年出版长篇小说《钢轨上的爱情》(首印6万册),此书获先锋作家马原首肯作序,博旅英女作家虹影惊赞推荐。 《赎》由“阿难”、“烟逝”、“后果”三篇小说组成。小说整体风格精致、柔美,文字清新淡雅,故事情节却颇为跌宕。在情节与文字的不对称碰撞中,产生一种奇妙的阅读快感。能勾起人对于童年、青春的回忆,对于人生、命运的追问,对于爱情、亲情、友情的思恋。 和文字相映生辉的是全书的彩色插图,整体设计与文字衔接紧密;文字、情节和读者产生心灵碰撞的同时,图片、设计又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真正做到了一本同时具有可“看”性与可读性的精美图书,在辞旧迎新之际是作者与出版社为读者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