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79 项 “陈武”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Tricks of the 3D Game Programming Gurus
光盘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简介: 《3D 游戏编程大师技巧》是游戏编程畅销书作者André LaMothe的扛鼎之作,从游戏编程和软件引擎的角度深入探讨了3D图形学的各个重要主题。全书共分5部分,包括16章的内容。第1~3章简要地介绍了Windows和DirectX编程,创建了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模板,让读者能够将精力放在游戏逻辑和图形实现中,而不用考虑Windows和DirectX方面的琐事;第4~5章简要地介绍了一些数学知识并实现了一个数学库,供以后编写演示程序时使用;第6章概述了3D图形学,让读者对《3D 游戏编程大师技巧(附光盘)》将介绍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第7~11章分别介绍了光照、明暗处理、仿射纹理映射、3D裁剪和深度缓存等内容;第12~14章讨论了高级3D渲染技术,包括透视修正纹理映射、Alpha混合、1/z缓存、纹理滤波、空间划分和可见性算法、阴影、光照映射等;第15~16章讨论了动画、运动碰撞检测和优化技术。 《3D 游戏编程大师技巧》适合于有一定编程经验并想从事游戏编程工作或对3D图形学感兴趣的人员阅读。
作者: 陈武主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本书系统汇集广西电视台采访出席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领导、嘉宾以及各界知名人士的访谈内容,集中展示社会各界对泛北部湾开放开发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论坛取得的积极成果之一。
Handbook for tour guides in Hainan
光盘作者: 万华,陈武现主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海南导游手册》分上篇和下篇,上篇为英文的海南景点介绍,下篇为中文的海南景点介绍。旅游景点的选定一是参考海南省旅游局规定的景点,二是根据近年来各大旅行社及游客所报的热门景点。书后附录100道中英文问答题,涉及导游规范及应变措施。 海南以其美丽的自然海滨风光吸引着无数的游客,从而更促进了海南旅游事业的发展。每年有大批的青年参加海南省导游考试,本书为迎考必备书,亦是导游和旅游专业学生必备书,同时,对海南的游客也是一本极好的了解海南的资料。《海南导游手册》为中英对照,编写原则是翔实精炼、准确简洁、通俗易懂;直接以导游的口吻编写,口语化。同时,还配有MP3光盘,可随身携带,便于学习。 随书附带MP3光盘一张!
Teach Yourself Java 2 in 21 Days
光盘作者: (美)Rogers Cadenhead,(美)Laura Lemay著;陈武,袁国忠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简介: 《21天学通Java 2:专业参考版(第3版)》包括4周的课程,通过阅读这些课程,读者将具备使用Java开发应用程序、小程序和servlet三种程序的知识和技能。第一周介绍Java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数据类型、变量、表达式、对象、数组、条件语句、循环、类、接口、包异常和线程等;第二周介绍Java类库,包括向量、堆栈、映射、散列表和位组等数据结构以及Swing组件、布局管理器、事件处理类和小程序等;第三周介绍流、对象串行化、通过Internet进行通信、JavaBean、JavaSound、JDBC和JDBC-ODBC、XML、等内容;附加课程是本版新增的课程,介绍了一些高级主题,包括servlet、JavaServer、Page、Java 1.0小程序、Java Web Start、XML-RPC、正则表达式等内容。 《21天学通Java 2:专业参考版(第3版)》可作为初学者学习Java编程技术的教程,也可供已掌握其他语言的程序员学习Java时参考。
作者: (北齐)魏收撰
简介: 二十四史【缩印本】(全二十册): 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息、发展的清晰脉络,留下了一部部浸透着古人心血和智慧的历史史籍。这里面最优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记载了我国自上古洪荒时代至明代数千年的历史流程,展示了数十个王朝的兴衰变迁,是研究中国历史最具权威性的史料,也是考索我国周边国家历史的珍贵资料,堪称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由于其内容的博大精深,《二十四史》不仅为研史之人所必读备各,而且被政治军、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企业家奉为治国安邦、运筹帷幄、推陈出新、建功立业的宝典,也被有识之士视为修身治家。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明镜。 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汉书: 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汉书》八表中有一篇《古今人表》,从太昊帝记到吴广,有“古”而无“今”,因此引起了后人的讥责。后人非常推崇《汉书》的《百官公卿表》,这篇表首先讲述了秦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它篇幅不多,却把当时的官僚制度和官僚的变迁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根。《汉书》喜用古字古词,比较难读。 后汉书: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九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侯,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 在范晔《后汉书》之前,已问世的有关东汉历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范晔《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三国志: 《三国志》,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 作者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年。他在蜀汉做过官,三十岁时,蜀汉政权灭亡,入晋后做过晋平令、著作郎。陈寿写《三国志》以前,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我们要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 《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书可以同《史记》、《汉书》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现在。 晋书: 《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唐太宗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他非常重视史书的撰修工作,而在唐太宗以前,有关晋代的史料,没有一家令人满意的。唐太宗在修晋书诏中对各家史著逐一进行了批评。撰写一部系统、完整、旨趣较高的晋史,是唐太宗的一大心愿。贞观二十年他下诏让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担任监修,组织编写《晋书》。 众人撰写《晋书》,从受命到成书,仅历时两三年。成书时间之所以较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晋书》由于有政府作后盾,人力、物力、财力和图书档案资料都有保证,这些条件,是私人修史无法比拟的。二是有多种晋史著述可供参考。由于有蓝本作为依据,成书自然较为容易。 《晋书》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不经之谈也加以收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另外,书中有记事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的地方。《晋书》的执笔人,大多数擅长诗词文赋,撰史过程中,有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倾向。因此,后人批评它"竞为绮艳,不求笃实"。这也是《晋书》的缺点之一。 宋书: 《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实,为沈约所撰。全书一百卷,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作者根据何承天、徐爱等所著宋史旧本,旁采注纪,撰续成书。 纪传部分成于南齐永明六年,诸志当成于隆昌元年之后。全书以资料繁富而著称于史林,为研究刘宋一代历史的基本史料。 各志工程巨大,内容详备,篇幅几占全书之半。志前有《志序》,详述前代修志情况,并上溯各志所记制度源流,可为考补前史缺志之助。《州郡志》记三国以来地理沿革并及东晋以来侨州郡县情况,有补于史事考证。《律历志》全载景初、元嘉、大明三历文字,为历法学的珍贵资料。 《乐志》记叙汉魏及两晋乐府情况,乐府诗章有分类开录,并保存有汉魏以来大量乐府诗篇及乐舞文辞,其中"古辞"多为汉代遗篇,是研究乐府及诗史的重要文献。纪传叙事详密,列目入载二百三十余人。纪传中收录的大量诏令、奏疏、书札及文章,虽冗长,但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 《宋书》的作者沈约,是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声律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人。父沈璞,刘宋时为淮南太守,元嘉末年于皇族争权夺位之乱中被害,沈约时年十三岁。少年时代,沈约横遭家难,潜窜流寓,家境孤贫。他笃志好学,读书昼夜不倦,遂博通群籍,善属诗文。天监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岁,谥曰"隐",后世亦称"隐侯"。 南齐书: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著《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撰著者为萧子显。 萧子显,字景阳,南朝历史学家、文学家。出身皇族,萧子显博学多识,长于写作,又是自齐入梁的贵族人物,对南齐许多史事、王室情况是熟悉的或是亲自经历过的,加之梁朝取代南齐,未经重大战乱,许多图书文籍得以保存,都为萧子显撰著史书提供了有利条件。 《南齐书》现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所缺一卷为《自序》。 《南齐书》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能于一传中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不胜其烦的弊病。又书中各志及类传,除少数外,大都写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写作主旨。 梁书: 《梁书》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南朝历史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于陈朝任秘书监、领大著作、吏部尚书等职,于隋朝任秘书丞。入隋后于文帝开皇九年又受命编撰梁、陈两代历史,未竟而卒。临终时遗命,嘱其子姚思廉继续完成撰史工作。 姚思廉,字简之,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旧稿。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 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 陈书: 《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姚思廉,字简之,陈亡后,迁家关中,为万安人。两人事迹已于本书《梁书》前言中作了介绍,可以参阅。 《陈书》中的帝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无表志。 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 魏书: 《魏书》,一百二十四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北齐魏收撰。 鲜卑族是我国古代东北大兴安岭东麓一个古老的民族。公元一世纪末,随着匈奴帝国的解体,鲜卑族逐渐向西迁徒,成为大漠一个强大的民族集团,公元三世纪初,鲜卑拓跋部首领猗卢在塞北建立了代国,公元376年,代政权被氏族建立的前秦消灭。公元386年,拓跋鲜卑各部复拥拓跋为代王,重建政权。拓跋解散了拓跋鲜卑原有的部落组织,定居农耕,迁都平城,于公元398年改称魏,史称北魏。由于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北魏国力日益强盛,终于在公元439年统一中国北方,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的动荡局面。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改姓元氏,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到宣武帝元恪时,北魏达到鼎盛时期,在西边夺取汉中,进窥巴蜀,在东边巩固了洛阳周边的防御,并与梁朝争夺淮南,但不久就由于政治腐败和人民的反抗而崩溃,分为东魏和西魏两个对峙的政权。《魏书》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 拓跋时就曾命令邓渊撰《代记》十卷,按年月编次本朝史事。太武帝拓跋焘神嘉二年,诏撰《国记》,由崔浩定为编年体,成书三十卷。 《魏书》在流传过程中亡佚甚多,本纪缺二卷,列传缺二十二卷,此外又有三卷残缺不全,分别由后人取其它史书补足。 魏收,北齐钜鹿下曲阳人,字伯起,小字佛助。他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他奉命著《魏书》时曾声称:"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 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 北齐书: 《北齐书》,五十卷,其中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唐李百药撰。 北魏末年,北方六镇发生声势浩大的反叛浪潮,后出身于怀朔镇低级武官的高欢获得了对二十余万鲜卑人的领导权,控制了北魏朝政。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孝武帝元修被逼西奔长安,高欢于是另立孝静帝元善见,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孝静帝自立,建立北齐。东魏、北齐统治区域南至长江,与梁、陈两朝先后对峙,西边在今山西、河南、湖北,与西魏、北周分界。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吞并。 《北齐书》本名《齐书》,宋时才加一"北"字而成今名。它虽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 李百药(公元565--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出身仕宦之家。李百药从小好学,博览经史著作,隋初曾任太子舍人,袭父爵为安平公。贞观二十二年卒,享年八十四岁。 北齐政权中,皇族内部叔侄、兄弟相互残杀,使这个二十年的短命王朝换了六个皇帝。《北齐书》对封建统治者之间的权势争夺有较多的叙述。 《北齐书》在流传过程中残缺严重,现在只有十七卷保持原貌,其他都是后人用。《北史》等著作增补,这使《北齐书》的价值大大降低。但即便如此,它还是为我们了解东魏、北齐历史提供了一部断代史著作。 周书: 《周书》,五十三卷,其中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唐令孤德主编,参加编写的有岑文本和崔仁师。 北魏末年,政治动荡,乱事遍起。出身于北魏北方六镇中武川镇的宇文泰,率领一批以武川镇人为主的鲜卑族军队,联合关陇地区的汉人豪族武装,建立起西魏政权。后宇文泰的第三子宇文觉在公元557年代魏建周,史称北周。西魏、北周这两个前后相续的政权,统治区域大致包括今天陕西、宁夏、甘肃和四川的大部,山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及河南西部。与东边的东魏、北齐和江南的梁、陈成鼎足之势。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 《周书》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 《周书》由于根据的资料贫乏,再加上它所记载的人物多是本朝显官的祖先,因而显得单薄而不尽合事实。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权的建立,建立后三个封建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宇文政权上层集团内部斗争的情况,是今天研究和了解西魏、北周历史最基本、最原始的一部史书。 隋书: 《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 《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首先,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确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其次,《隋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他主持编写的纪传,较少曲笔,不为尊者讳。如隋文帝之"刻薄"专断,"不悦诗书","暗于大道",隋炀帝矫情饰貌,杀父淫母,"锄诛骨肉,屠剿忠良"等情况,都照实写来,了无隐讳。 再次,《隋书》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其中十志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汉魏。 南史: 《南史》是合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为一编的纪传体史著,记事起自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于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公元589年),记述南朝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李大师(公元570--628年),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南朝末期由隋入唐的历史学家。他认为南北朝时期各朝的断代史,彼此孤立,记事重复,又缺乏联系,打算采用编年体,撰写《南史》与《北史》,使南朝与北国各代的历史,分别统编于这两部史著之中。隋末,李大师曾参加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建立的夏政权,任尚书礼部侍郎。因此,在唐初流放到西会州(今甘肃境内),后遇赦放回,死于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所撰《南史》与《北史》未能成书。此后,由李延寿继续撰成,合称为《南北史》。 李延寿,字遐龄,生卒年代已不可确知,大约卒于唐高宗仪凤年间(公元676--679年),唐初历史学家,曾任崇贤馆学士,官至符玺郎。唐太宗时,李延寿曾参加《隋书》纪、传、志和《晋书》的编写,又参预唐朝国史的编纂工作。但他主要成就在于承接其父未竟的事业,完成《南史》与《北史》的写作。 《南史》以《宋书》、《南齐书》、《梁书》及《陈书》为本,删繁就简,重新编纂,成为史林新著,成书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南史》有本纪和列传,无表、志。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共八十卷。其编撰方法按朝代顺序、帝王在位先后,排列各朝帝王、宗室、诸王、大臣等纪传。 本纪中有《宋本纪》三卷,《齐本纪》二卷,《梁本纪》三卷,《陈本纪》二卷。列传中除专传外,列"类传"九种。 《南史》文字简明,事增文省,在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不足处在于作者突出门阀士族地位,过多采用家传形式。例如将不同朝代的一族一姓人物不分年代,集中于一篇中叙述,实际成为大族族谱。《南史》《北史》中,某些传文亦有重复现象。 北史: 《北史》一百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记述北朝从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作者李延寿,唐初相州(今河南安阳)人,曾任史官,参与修撰《隋书》、《晋书》,并另外著有《南史》。 《北史》主要在魏、齐、周、隋四书基础上删订改编而成,但也参考了当时所见各种杂史,增补了不少材料。 总的来看,《北史》虽有内容偶呈芜杂之弊,但毕竟体例完整、材料充实、文字简炼,在后代颇受重视,以致魏、齐、周三书唐以后皆残缺不完,后人又多取《北史》加以补足。作为研究北朝历史的资料,《北史》与魏、齐、周、隋四书有互相补充的作用,不可偏废。 旧唐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石敬瑭命修唐史,由当时的宰相赵莹负责监修。赵莹立即组成修纂班子,到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全书修成,历时仅四年多。 《旧唐书》的作者去唐不远,有条件接触到大量的唐代史料,所以能在短短的四年多时间里修成这样一部二百卷的大书。 但是,由于肃宗以后的国史尚未编出,宣宗以后的实录也未修成,所以《旧唐书》的作者在修《旧唐书》时,唐代晚期的史料相当缺乏。虽然作者曾做过不少搜集史料的工作,但由于成书仓促,所以对于唐代晚期史事的记述,仍显得粗糙,在材料的占有与剪裁、体例的完整、文字的简洁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缺点。 《新唐书》行世后,《旧唐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被人们废弃。 等到明朝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闻人诠等重新刊印后,才又广泛流传开来。《旧唐书》传布过程中的兴衰,既反映了它的缺点,也说明它有自己的长处,非《新唐书》所能取而代之。 新唐书: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宋仁宗认为的《唐书》浅陋,下诏重修。前后参预其事的有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王畴、宋敏求、刘羲叟等人。其中列传主要由宋祁负责,本纪、志、表主要由欧阳修负责,所以《新唐书》署"欧阳修、宋祁撰"。宋祁有文名,曾任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他历时十余年完成列传,于嘉三年(公元1058年)交齐全部列传的稿子。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擅长古文,他因参加推行"庆历新政"的活动,被贬为地方官,至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才调到朝廷任翰林学士,主持修史工作,等到他写定本纪、志、表,已是嘉五年(公元1060年)的事了。列传与本纪、志、表合在一起时,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整齐划一。 《新唐书》比起《旧唐书》来,确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优点。首先,《新唐书》的作者对志下了一番功夫,增加了以前各史所没有的《仪卫志》、《兵志》。其他几个志也各增补了新资料,质量多在《旧唐书》之上。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后人为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便习称《旧五代史》。 这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公元912--981年)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经始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四月,至次年闰十月甲子日完竣呈上,前后只用了一年半左右时间。成书如此迅速,主要在于宋太祖十分重视,组织的撰修班子规格高、阵容强;同时也因为去古未远,可资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范质又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实录简编--《建隆五代通录》,从而为修史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和宋朝之间曾有过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的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的五十三年间,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是唐代设馆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撰者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大约于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至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的十八年间编成此书。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著名的史学家,奉命和宋祁领衔编撰《新唐书》。崇儒复古是他的政治主张,也是他修史的指导思想。他意禀承孔子的《春秋》笔法、"褒贬"义例,对《旧五代史》改编重修。在编排体例上,推翻《旧五代史》一朝一史的基本格局,取法《南史》、《北史》,打破朝代界线,把五朝的人事综合统编在一起,按时间顺序排列。 《新五代史》全书七十四卷,包括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世家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四卷。其中的列传,最有特色。它采用类传的形式,设立《家人传》、《臣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传》、《唐六臣传》、《义儿传》、《伶官传》、《宦者传》、《杂传》等名目。每类传目,内寓特定涵义,用以贯彻作者的"褒贬"义例。臂如将相大臣,凡专事一朝的在《臣传》,历事几朝的则列《杂传》。又如根据死者忠的不同程度,分为两等,头等的进《死节传》,次等的入《死事传》。 一般史书的"志",《新五代史》称作"考",仅有《司天考》、《职方考》,分别相当于《旧五代史》的《天文志》、《郡县志》。作者认为五代是个名分纲常颠倒的乱世,其典章制度一无可取,所以将《旧五代史》的"志"删除。这也是为了体现以"礼"修史的原则。 本书的世家及世家年谱,大致相当于《旧五代史》的《世袭列传》和《僭伪列传》,明确将中原以外的割据政权分为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南平、东汉等十国。各小国的划分编排,条理清晰,首尾完具,显然胜于旧史。《四夷附录》相当于旧史的《外国列传》。 就整体而论,《新五代史》的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这是欧阳修在删繁就简时,将不少具体资料也一同削去所造成的。至于他对旧"志"部分的大事砍削,人为造成史料空白,更是不足为训。但《新五代史》后出,采用了实录以外的笔记、小说等多种材料,在删削的同时也新增了一些史料,尤其对十国部分的补充。由于《旧五代史》已非原帙,残缺不全,《新五代史》特有的价值就更不应低估。再从其它角度来着眼,欧阳修撰史,浑然一体,结构严谨,选材讲究,文字凝炼;思想上不像旧史那样大肆渲染"天命"而注重人事;创《职方考》,独树一帜,提纲挈领,眉清目秀,颇受称道,都是它的长处。平心而论,两部《五代史》各有短长,可以互为补充,不应偏废。 《新五代史》问世后,即有徐无党注。但徐注旨在解释《春秋》笔法、阐述微言大意,对读者并无多少裨益。 宋史: 《宋史》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计四百九十六卷,约五百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开局,三史同时修撰。 经过二年半时间,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书。 《宋史》是在原宋《国史》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两宋时期,史官组织完备,雕版印刷术广泛应用,书籍流传和保存都较为便利,积累了大量史料。这就为元修《宋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实的考订、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存在不少缺点,如一人两传,无传而说有传,一事数见,有目无文,纪与传,传与传,表与传,传文与传论之间互相抵牾等,这使它在二十五史中有繁芜杂乱之称。 尽管《宋史》存在不少缺点,但是它卷帙浩繁,仅《列传》就有二千多人,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叙事详尽,就史料的学术价值而言详胜于略。同时《宋史》的主要材料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书,这些史籍现在几乎全部佚失了,而《宋史》是保存宋代官方和私家史料最有系统的一部书。 辽史: 《辽史》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本书较系统地记载了我国古代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并兼载辽立国以前契丹的状况,以及辽灭亡后耶律大石所建西辽的概况,是研究辽和契丹、西辽的重要史籍。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之初,依仿汉人制度,设立监修国史官,并且仿照中原的做法,撰修《起居注》、《日历》、《实录》等。辽代曾先后四次撰修实录。 金朝建立后,很注意总结前朝的兴衰得失,着力修撰《辽史》,前后撰成两部《辽史》。第一次是熙宗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9年),耶律固主持修纂,最后由萧永祺完成,此《辽史》有纪三十卷,志五卷,传四十卷,但未曾刊行。 第二次撰修《辽史》,由廉惠山海牙、王沂、陈绎曾分撰,从至正三年四月开始撰写,四年三月即告脱稿,仅仅用了十一个月的时间。这是因为前人所撰《辽史》和实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般人认为,元修《辽史》失之简略,但不应否定它特有的长处。《辽史》的志、表多有特色,其中一些志、表是其它正史所没有的。 金史: 《金史》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定"各与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翌年十一月,《金史》告成,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修三史的都总裁官是右丞相脱脱,参加修《金史》的有铁木尔塔识、张起岩、欧阳玄、王沂、杨宗瑞等,其中欧阳玄的贡献最为突出,他制订《金史》撰修的发凡举例,书中的论、赞、表、奏皆他属笔。 元史: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成书于明朝初年。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朱元璋下令编修《元史》。 洪武二年,以宋濂、王为裁、汪克宽等十六人为纂修,开史局于南京天界寺,进行编写。从洪武二年二月到八月,用一百八十八天的时间,修成顺帝以前各朝的历史,共一百五十九卷。接着,明朝政府派欧阳佑持等十二人到全国各地征集顺帝一朝的资料。洪武三年二月重开史局,仍由宋濂、王任总裁,但纂修人员作了大幅度的调整,这一次纂修共十五人,只有赵埙曾参与第一次工作,其余都是新人。八月书成,共五十三卷,历时一百四十三天。前后两次修成的文稿经过统一加工,共二百一十卷,内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两次开局共历时三百三十一天。 朱元璋在建国之初,立即着手组织《元史》的编纂,而且在很短的期间成书,主要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他的意图是以此来说明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兴起都出于"天命",而他自己则是"奉天承运"的真命天子。 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说:"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无如《元史》者。"《元史》问世后,很多学者对它表示了不满,钱大昕则是不满者中持激烈否定态度的一个。对于《元史》的批评,主要认为它的编纂工作过于草率,没有认真的融合贯通,基本上都是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略加删削修改而成。但是,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元史》仍是我们今天了解、研究元代历史的极其珍贵的文献。它是最早的全面、系统记述元代历史的著作。 明史: 《明史》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纂修明史,因国家初创,诸事丛杂,未能全面开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从第一次开馆至最后定稿刊刻,前后经过九十多年,是官修史书历时最长的一部。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这反映出编者对史料的考订、史料的运用、对史事的贯通、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平。虽然它的篇幅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但读者并不感到冗长而生厌。
作者: 陈武柱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以作者在激光焊接与切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为基础,论述控制 激光焊接与切割质量的工艺措施、自动控制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内容包括: 激光焊接的理论基础和工艺基础知识;激光深熔焊中成形不稳定性和小孔型 气孔两种缺陷产生的机理、数学物理模型、抑制方法以及工程中获得优质焊 缝的成功范例;光束焦点位置和深熔焊熔透状态的实时检测和闭环控制的原 理、系统、技术关键和控制效果,提供兼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高水平控制方 法;激光填丝焊、激光-GMA复合焊和激光切割三种工艺方法的原理、工艺特 点、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及实现质量实时控制的新方法。本书力图从理论和 实际的结合上对以上涉及加工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综合论述,书中汇集了反 映该领域目前国际水平的技术资料。 本书可作为研究激光焊接、切割和各种激光加工方法的教师、研究生和 大学生的参考书和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相关激光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设计制 造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还可供从事高能束加工和电弧焊方法研究和 应用的科技人员、研究生参考。
作者: 陈武凡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2
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波分析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全书分成三部分:基础篇、应用篇和算法附录。在基础篇中,结合小波分析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系统地论述了小波分析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应用篇中,着重针对图像处理中的实际问题,如图像编码、恢复和增强,图像分割,图像数据库检索,图像配准和重建等,详细地讨论了运用小波分析的具体思路、方法与过程;在算法附录中,给出一些常用算法的C++语言程序。本书主要介绍了波分析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全书分成三部分:基础篇、应用篇和算法附录。在基础篇中,结合小波分析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系统地论述了小波分析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应用篇中,着重针对图像处理中的实际问题,如图像编码、恢复和增强,图像分割,图像数据库检索,图像配准和重建等,详细地讨论了运用小波分析的具体思路、方法与过程;在算法附录中,给出一些常用算法的C++语言程序。
作者: 陈武凡,康立丽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2
简介: 陈武凡、康立丽主编的这本《MRI原理与技术》内容主要包含核磁共振的物理基础、核磁共振信号种类、磁共振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脉冲序列、性能参数、磁共振伪影、磁共振新技术以及磁共振成像系统构成等部分。本书以磁共振相关基础理论为出发点,进而将其应用到磁共振成像原理及重建之中,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MRI原理与技术》主要适用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生,也可作为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和设备维修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由于本书的一些章节包含了将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应用到磁共振成像技术之中的内容,因此本书也可供医学影像技术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参考。
作者: 何介钧主编
出版社:岳麓书社,2003
简介:[澶渊之盟]宋真宗景德年间,契丹国游兵散骑时常在深、祁之间骚扰,稍与之斗就又跑回去了,似乎只是偶然过境,并无意争斗。寇准说:“契丹是在对我们挑衅。我们须练兵备战,训练出精锐部队,守住军事重镇以防备他们。”冬天,契丹果然全面入侵。告急的军书一夕之间五发至京城,寇准隐而不报,谈笑自如。第二天,皇帝从别人处听说了,急忙召寇准问军情,寇准说:“陛下欲了结此事,只要五天。”请求宋真宗前往澶州督战。这时,契丹已围困了瀛州(今河南濮阳南),直指贝、魏,举国震惊: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氏,请皇帝巡幸金陵,蜀人陈尧叟,请幸成都。皇帝问寇准去金陵(今江苏南京)还是成都,寇准心里明白是王、陈二人的主意,但表面上装着不知,问:“谁为陛下出的这些主意,罪该万死!陛下您英明伟大,将士百官尽在您的调度之下,如果您能亲自督战,敌人一定不战而逃。即使不亲征,我们只有坚守以待,敌人远道而来,等他们疲劳困顿之际,我们再出兵,一定会胜利的。为什么要舍弃宗庙社稷,而徙都到楚、蜀那些偏远地方,使得举国上下人心崩溃,敌人乘势深入,那么大宋天下就保不住了。”仍然坚持请求宋真宗亲往澶州督战。宋真宗驾至南城,契丹国兵力强盛,众人都请求皇帝停住车驾以观察军情再说,而寇准则坚决地说:“陛下不过黄河,那么我军人心更加恐慌,敌人的气焰更加嚣张,这即所谓凭军威决胜负。目前我军王超巳领劲兵屯中山(今河北定县),扼住了敌人的咽喉,李继隆、石保吉兵分两路扼住了敌人的左右肘,四方支援 者日益增多,陛下您还有什么可怕的以至于不敢前进呢?”但众人都很害怕,极力劝阻宋真宗,真宗迟疑不决。寇准从议事帐中出来碰到高琼,连忙拦住他说:“高太尉受国恩,今日有报恩的机会了。”高琼说:“高琼乃一介武夫,愿以死报国。”寇准又再入帐中,高琼随之进入站在庭下,寇准厉声说:“陛下不以为臣的话对,为什么不问一下高琼等武士呢?”高琼马上仰头上奏说:“寇准所言极是。”寇准说:¨机不可失,陛下应赶快起驾渡河。”高琼即指挥卫土护驾,宋真宗在护卫下渡过黄河,御驾北城门楼,宋朝士兵看见御盖,莫不欢呼雀跃,喊声震天,数十里外都可听见。契丹士兵听了惊愕万分,军阵都排列不好了:宋真宗把军事全盘交给寇准指挥,寇准军令严明,指挥宋军击退了契丹骑兵的进攻:皇帝于是回行宫休息,留寇准在城楼督战。不久又派人观察寇准在干什么,见寇准与杨亿两人在城楼畅怀大饮,歌谑欢呼不断,来人回报宋真宗,皇帝听了,大喜说:“寇准如此,朕还担忧什么。”双方相持十余日,契丹国统军挞览出阵叫战,被宋威虎军头张瑰以弓弩射中额头,当场身亡,契丹人心大乱,于是秘密派人请求讲和。寇准不同意,而契丹使者固执地请求讲和,宋真宗厌战就同意了。寇准本想再逼使契丹对宋称臣,并让出幽州。但有人进谮言,说寇准力主战争是为了好大喜功,寇准不得已只得同意议和。宋真宗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议和,说:“契丹要岁币不超过百万,就同意罢兵议和。”寇准暗中请来曹利用,告诫他:“虽皇帝同意,但我只允许你用三十万与契丹结盟,如果超过三十万,就杀你。”曹利用奉旨到契丹军中议和,果以三十万与契丹订下攻守盟约,是为“澶渊之盟”。这个盟约,虽然没有彻底改变北宋的命运,到底还是保全了宋朝北方的一些领土。寇准无愧一代名臣。若不是他临危不惧,力劝御驾亲征,鼓舞三军抗敌 勇气,北宋更会是祸无宁日。(《宋史·寇准传》) 理,下令全军轻装前进,果然一举击溃成都外围的蜀兵,直扑成都,逼降李势,伐蜀取得了袁乔意料中的圆满结果。(《晋书,袁乔传》) [击敌主力,乞伏乾归败吕延]乞伏轲殚与乞伏益州不和,担心后者谋害自己,又没有很好的方法克制对方,只得以退为进,投奔后凉吕光。于是吕光再次发兵征伐西秦。消息传来,群臣都劝乞伏乾归弃都逃居成纪。乞伏乾归却毫不惊慌,他说,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白帝城外陆逊摧垮刘备,都是以谋略取胜,并不在乎军队多寡。吕光现在虽然是倾巢出动,兵力极为雄厚,却缺乏长远计划,并不具备战略战术上的优势,我们凭什么怕他!再说后凉的精锐部队全部集中在吕延麾下,吕延为人有勇无谋,脑子反应迟钝,我们完全可以用巧计击败他。吕延一败,吕光只能后撤,我们乘胜追杀,势必获利良多。众将听完乞伏乾归一番评论,都竖起拇指,连称高明。隆安元年(397),由吕纂为主帅、吕延为前锋的后凉大军长驱杀人西秦,初战所向披靡。这时连乞伏乾归自己都有些怀疑自己原来的推断是否有失夸张了,所以他流着眼泪做出决定,必须采取死中求生的措施,西秦存亡,在此一举!他的基本战略思想仍未动摇,那就是彻底击败后凉的一支主力部队,以动摇其他后凉将士的斗志,让他们自行撤退:他分析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后凉各军之间距离很远,又受到高山大河的阻隔,彼此之间难以互相声援,那么集中西秦的所有精兵,击溃后凉的一支主力应该没有问题。于是采用反间计诱惑吕延孤军深入,然后从四面围攻,当阵斩吕延,并将他所率领的这支后凉王牌军几乎全部歼灭。后凉其他各军听到吕延败死,果然急急撤回本国,西秦转危为安。(《晋书·乞伏乾归载记》) [段韶破四军,威名震江淮]天保四年(553),梁将东方白额小兵击北齐宿预(今江苏宿迁县),诱使当地边民杀死宿预长史,在淮、泗地区骚扰。第二年二月,北齐文宣帝高洋派冀州刺史段韶前往征讨。军至宿预后,梁朝将领严超达等人又派军进逼泾州;陈武帝陈霸先也率军进攻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刺史王敬宝派人前来告急;又尹思令率万余人偷袭盱眙。一时北齐东南数路敌军压境,段韶部下都惊恐不定。段韶若无其事,从容对诸将说:“梁朝自侯景之乱后,国无定主,人心不安,各怀去留;陈霸先等人也是智小谋大,政令不一,外强中干。我对他们的情况已揣摩透了,请大家不要担心。”于是留仪同敬显俊、尧难宗等人率兵围攻宿预,自率步兵、骑兵数千人直赴泾州。途经盱眙时,尹思令没想到段韶出兵会如此神速,竟无防备,仓皇之中,匆匆向北逃窜。既而兵临泾州,与严超达的梁军会战,梁军不敌齐军,一败如水,齐军缴获梁军舟船无数。段韶见泾州已破,又对部下说:“吴越之人,轻狂急躁,本无谋略。现我军已败严超达,陈霸先一定不战而逃。”随即齐军回赴广陵,陈武帝果然已率军逃走。段韶又出兵追至扬州(今安徽合肥县)而还。四路敌兵已破其三,只剩下梁将东方白额仍据宿预。段韶于是派术士到城中东方白额处鼓吹,说如若不降,必将大祸临头。东方白额害怕,即开城门请求与段韶结盟。段韶与部下商议,渚将以为连日劳师,人困马乏,姑且与其结盟后再作打算。等到段韶与其结盟后,料想东方白额已无所作为,设计将他及其子弟一并杀了。自此之后,江淮安宁。(《北齐书·段韶传》) [商鞅诱公子印以败魏]商鞅是卫国人的后裔,很有才气,喜好刑名之学。他离开魏国到秦国后,得到秦孝公的重用,实行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使秦国一跃而为天下霸主。商鞅则也因此而官至丞相。秦国称霸的第二年,齐国大败魏军于马陵,魏将庞涓被杀。于是,商鞅对孝公说:“魏在秦之东,只隔一道黄河,而且控制着整个崤山以东,这对秦国十分不利。我们不如趁魏新败于齐发兵击魏,逼魏东移后,秦国则可控制崤山和黄河的险要地形,对今后出兵东下各国诸侯是很有利的,那时您就可称帝了。”孝公觉得有道理,就派公孙鞅率兵击魏。此时,魏则派公子印迎战。当两军对垒后,卫鞅着人送了一封信给公子印说:“我在魏国时和你是好友,现在却为敌对的两军将领,我不忍心互相攻打,而想和你欢宴订盟,共议撤兵事宜,让秦、魏二国军民都得以安宁。”魏将公子印信以为真,于是便来秦营与商鞅见面会盟。但在会盟结束而后举行宴会的时候,商鞅即令预先埋伏的兵士突然逮住了公子印。旋即对魏军发起攻击,大败魏军。魏惠王看到自己的国家接连被齐、秦所伐,不得已将黄河以西的土地全部割让予秦,以此作为求和于秦的条件。商鞅破魏后,秦孝公就把於、商一带的十五邑封给他以作赏赐,这就是卫鞅之所以称商鞅的来历。(《史记·商君列传》) [秦昭王请楚怀王]公元前303年,人质于秦的楚太子横因私人纠纷杀死了一个秦国的大夫,尔后逃回了楚国。在此后的二年中,秦昭王为此事就对楚国大动干戈,先是联合韩、魏、齐三国的军队共同进攻楚国,夺取了楚国的乘丘,杀了楚将唐昧;然后,秦又再度进攻楚国,大败楚,杀了将军景缺和二万楚军士卒。楚怀王为此而为楚国的安危担忧,所以就把太子入质到齐国以求与齐国结成联盟。但秦昭王并未就此罢休,接着又出兵进攻楚国,夺取楚国的八座城邑。更有甚者,秦昭王以二国君王相约结盟的名义,筹划了一个旨在挟持楚怀王的阴谋。他修书给楚王说:“当初我与您在黄棘订立盟约,彼此以兄弟相称,您把太子人质于秦,这是双方都很欣慰的事情。但太子却欺凌和杀害我的重臣,而后不辞而去,我当然是感到非常愤怒的,所以派兵侵犯了楚国的边境。现在听说您把太子人质于齐以与齐国联盟,其实,秦、楚二国接壤,我们之间的姻亲盟约关系由来已久了。现在如果秦、楚二国不和,双方都无法雄霸诸侯。所以,我愿意与您在武关面约结盟,不知您的意见如何。”楚怀王阅信后,觉得进退两难,大夫昭雎力劝怀王未可轻信成行,而怀王的儿子子兰又主张他前去会盟,以避免激怒秦国,结果,怀王还是前去了武关。其实,秦昭王本人并不在武关,他已派一将军假称是秦王,并在武关设下埋伏,等楚怀王一到,就马上封锁了武关,挟持怀王到了咸阳。后来,楚怀王就死在秦国。《史记·楚世家》) [萧何设计·韩信伏诛]西汉高祖十年(前197),代相陈稀叛乱,高祖刘邦亲自带兵去平叛。淮阴侯韩信曾与陈稀有约:陈猪反,韩信必为内应。陈稀果然反叛,韩信装病未与高祖一起去平叛,暗中派人与陈稀联络并与家臣合谋发兵袭杀吕后及太子。事泄,吕后与萧何设计,诈令人从高祖那里釆,说陈稀已死,要群臣都入宫庆贺。萧何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应勉强人宫庆贺。”韩信不知是计,人宫,为吕后所缚,斩首于长乐宫,韩信家三族遂被诛。(《汉书·韩信传》) [傅介子以黄金诱杀楼兰王]汉昭帝元凤年间,龟兹和楼兰都曾杀害过汉朝廷的使者。傅介子在以骏马监出使大宛时,奉命前往责问楼兰和龟兹国。傅介子向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反叛,反复多次,不能不予以惩罚。我在龟兹时,发现龟兹王容易接近,我愿意前去刺杀龟兹王,向西域各国显示朝廷威严。”霍光说:“到龟兹路程太远,先到楼兰去试一试吧厂于是,在得到皇帝的同意后,派傅介子出使楼兰。傅介子和他的随行士卒出发时,携带着大量金币,对外扬言说是要去赏赐西域各国。到达楼兰后,楼兰王态度暧昧,傅介子便假装不愉快的样子,离开了楼兰,在到达西部边界时,他告诉译员说:“汉天子派我携带大量黄金、锦绣赏赐各国,你们楼兰王却不来接受,我只好到各西边国去。”命人把金币拿出给译员看。译员回去报告后,楼兰王垂涎于金币,果然来求见汉使。傅介子款待他喝酒,又让他看了一遍赏赐给他的财物,等到他喝醉了以后,对他说道:“汉天子委托我,有机密话要同你个别谈谈。”于是楼兰王跟随傅介子进人帐中密谈,就在这时,两名壮士从背后猛刺楼兰王,当场把他刺死了。跟随楼兰王的贵人和其他人员,被吓得四散奔逃。傅介子向他
SQL Server 2005 administration
作者: (美)Brian Knight[等]著;陈武,袁国忠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简介: 本书由行业中优秀的SQL Server专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编写而成,帮助 读者应对配置和管理SQL Server 2005的挑战。 全书包括20章,介绍了SQL Server体系结构、安装及升级到SQL Server 2005的最佳实践、管理SQL Server数据库实例、自动化众多繁琐的监视和维 护任务、正确地管理和自动化商业智能功能、管理开发功能、确保SQL Server免受众多常见攻击;阐述了如何选择适当的硬件配置让SQL Server获 得最佳性能、如何优化SQL Server实例以获得最佳性能、如何监视SQL Server实例、如何优化查询及创建合适的索引;探讨了如何使用复制和数据 库镜像、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实现日志传送和SQL Server群集。 本书适合SQL Server 2005系统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
作者: 陈武,梅平主编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
简介:《环境污染治理的电化学技术》系统介绍了利用电化学技术处理污染物的基本原理,以及电化学技术在环境婀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全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主要介绍了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污染状况及电化学技术基础知识;第二篇主要介绍了二维电极电化学处理污染物技术,包括内电解技术、电凝聚气浮技术,电渗析技术、土壤原位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电化学处理气态污染物技术,第三篇主要介绍了三维电极电化学处理污染物技术,详细介绍了在处理含锌废水、印染废水、油田废水、氨基酸废水、制药废水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环境污染治理的电化学技术》可供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操作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由陈武、梅平担任主编。
作者: 陈武勇,李国英主编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简介: 《鞣制化学》自2005年4月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以来,已经五年多了。在这期间,国内外皮革工业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鞣制化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如鞣制的协同板块理论、胶原鞣制的计算模型、清洁鞣制技术和理论、新鞣剂和鞣制方法等。为了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新颖性,有必要继续对《鞣制化学》进行再次修订,以适应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需要。令人欣喜的是本教材于2008年再次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教高司函[2008]3号),并得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纳入出版计划,使《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鞣制化学》得以出版。 《鞣制化学》(修订版)作为轻化工程专业基础课的教材已经在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齐齐哈尔大学等轻化工程皮革专业方向本科教学中被采用,师生反映良好,普遍认为教材内容新颖,教材中所涉及的鞣制化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涉及的新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修订版教材被广泛引用,据不完全检索,有103篇文章引用过,其中期刊文章69篇,学位论文34篇(博士9篇,硕士25篇)。由于《鞣制化学》(修订版)所产生的显著的社会效益而荣获2010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教材奖的最高奖项,获奖人员有主编陈武勇和李国英,编辑李建华。
Plug-in JavaScript: 100 power solutions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JavaScript快速开发工具箱:轻松解决JavaScript日常编程问题的100个插件工具》通透讲解100个现成的JavaScript插件,引导您使用这些利器得心应手地创建动态Web内容。《JavaScript快速开发工具箱:轻松解决JavaScript日常编程问题的100个插件工具》开篇讲解JavaScript、CSS和DOM,此后每章都列举一个完整示例,指导您将特定效果快速应用于网页。使用这些插件,您只需调用一个函数就能完成诸多复杂任务,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作者: 田浩 等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2015-1-1
简介: 总有一些职场的精彩闻所未闻,总有一些青春的传奇值得铭记。二十位天涯、贴吧、豆瓣、知乎首页推荐作家,二十篇职场中的青春故事。这些作品均发表于二〇〇七至二〇一四年间,曾在网络引发热烈反响与共鸣。不曾走过,怎会懂得?因为酷,所以叫青春。一本关于职场生活的“百科全书”,三百六十行的一次青春表达。 成长,请带上它! 篇目介绍—— 领航员 火车司机的一天↙ 一场温馨的铁路怀旧之旅。请跟随年轻的火车司机,去看铁轨正前方的风景。在汽笛的长鸣声中,让我们拾起行囊,怀揣梦想,且歌且行,奔向远方。 肖琼 孩子王的喜剧生活↙ 一则中国的“爱的教育”,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小学生和家长最想遇到的可爱老师。作品选自二〇一二年一百零一万点击之“天涯头条”。 陈遥 二十五岁的青春↙ 一位乡村少年在大都市的载浮载沉,进击与逆袭,感动万千读者。 史老柒 说说我自大学至今十二年化学之路遭遇的安全事故↙ 被誉为化工行业的柯南,在一次次生死一线间的事故面前,以年轻化工侠的勇敢和智慧,见招拆招,化险为夷,读来惊心动魄。胆小慎入! 远子 在空旷的星河下想你↙ 大学毕业生初到京城,兼职于一家婚庆公司。作品再现了一场场婚礼的美好与喜庆,北京夜空下的诗意与天真,以及青春的梦想和对未来的眺望。 苏七七 手冲咖啡这件事↙ 人生的况味与意趣,在氤氲着咖啡浓香的文字中得以被领悟与铭记。创造美好生活的魔法师,整整一代人的绰约风姿与精神气韵全部浓缩在这篇曼妙优雅、轻舞飞扬的文字里。 张春 除了卖冰激凌我还想卖什么↙ 一种日渐式微的职业,一扇通往心灵世界的窄门。生花的妙笔,构筑起尘世与天堂彼此相通的两个世界。 王单纯 现在的快递小哥闹哪样↙ 漂亮的淘宝店主,多情的快递小哥,一段令人捧腹的故事。都市情景喜剧的最佳桥段、最佳对白和最佳男女主角,就此诞生。 锄禾 少搓麻将多看书↙ 女医生,女护士,女麻醉师,女病人,一台很有爱的外科手术。职业女性和全职太太不同生活轨迹的交汇时分,女人间的惺惺相惜。 飞行琪 爸爸是有多委屈啊↙ 女儿眼中的可爱爸爸,以及,牙医爸爸心中的爱和忧……时间都去哪儿了? 罗丹 初次剧组体验实录↙ 上一回,她以网络喜剧作品《澳洲海关噩梦五小时》引发热烈反响。这一次,回国进剧组实习,偶遇国民女神,文章依旧看点连连。“低调做人,恭喜发财”亦不失为职场新人可资借鉴的一种工作态度。 放映袁 电影放映员你们伤不起↙ 始终陪伴,从未露面,他们是电影院中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现在要说与你听。 白 我是乐团敲三角铁的,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一位打击乐手与十一位网友的问答互动,关于音乐,关于生活,关于举重若轻,关于出神入化——感觉萌萌哒! 陈武 海之骄子↙ 九〇后万吨远洋巨轮驾驶员,三年间航行于广袤大海之上,抵达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并拍下一幅幅在陆地上看不到的、美丽动人的海上风景。 木香花开 一起一降↙ 第一次在国外航校用英语请求滑行指令,第一次驾驶着螺旋桨小飞机飞上蓝天,第一次在大型喷气客机上静候旅客,第一次在万米高空飞进农历的新年。在更高的高度俯瞰大地,感悟人生——飞行员就是这样炼成的! 裴昱 我的学霸同学↙ 程序员的故事。“我们都是社会里的一颗小钉子,小钉子到底要付出多少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还认真。” 田浩 黎明的枪声↙ 以一组云南边境的辑毒故事在知乎获得广泛关注之后,为读者奉献的又一篇新作。十六岁的少年,出生入死的六年。“我只不过去了一个你们没去过的地方,干了点比较冷门的活而已。” 小岩井 永远不要一个人↙ 翩翩少年,留学日本,也是曾经吃过苦的人。“原来,我们都有过那么绝望而孤独的时刻,曾经以为再也走不出这样的生活。”那一天,那座桥,走过之后,便是成长。小岩井,一个温柔且有趣的作家。 鼹鼠的土豆 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 临终关怀自愿者和国企人事经理的两则故事,从老北京人的处世之道到现代管理的双赢理论,该篇作品为本书增添一种哲理的深度,我爷爷、我妈妈、我领导,亦是作者人生智慧系列文中最有趣的三大内容生发点。 宋小君 致第一份工作↙ 二〇一〇年创作《一男三女合租记》成为豆瓣史上最火贴,连载期间一度引发网络瘫痪,随后继续担任编剧将该作品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深圳合租记》,二〇一四年七月湖南卫视上映取得收视率第一最好成绩。从编辑到编剧的华丽转身,以狂野的文字谈论工作和人生。“你心里有光,你什么都不怕,你还记得你最初的梦想吗?”
作者: 陈武凡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简介: 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为,选材必须遵循培养目标的规定,内容须顾及相关课程的需要,实验要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落点定位于本科和中专之间。本着该原则,本书内容由电工学(5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64学时)与数字电子技术(60学时)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一至五章为电工学。包括电路、变压器与电动机,常用控制电器等内容;六至十章为模拟电子技术,包括半导器件、常用放大电路、集成动算放大电路和直流电源等内容;十一至十六篇为数字电子技术,包括门电路、逻辑电路、脉冲电路、模数/数模转换器,可编逻辑器件等内容,写作上体现了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编排上注意了知识的衔接与铺垫;此外,适当地加强了实验课教学内容,旨在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
Chinese social work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作者: 马丽庄,邓广良,魏雁滨主编
简介:《全球化时代的华人社会工作》结聚了香港、中国及台湾三地华人小区的社会工作教育、宏观社会工作实务和社会心理学不同的文章。中国的王思斌、台湾的卓春英、陈武宗及刘美淑,香港的魏雁滨及张宙桥分别探讨了中国及台湾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研究均指出提升社工专业化是两地未来理想的发展路向。梁芷芳的文章中,发表了香港回归后香港政府在推行公共管理革新时,对服务使用者所产生的意义。
作者: 严耀中著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简介:总序 佛教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的作用 试论佛教史学 论“三教”到“三教合一” 试论中国古代宗教与民族的关联 《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的“明律传论”之比较 论六朝的神通禅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占卜谶言与佛教 《陈群臣请陈武帝忏文》跋 陈朝崇佛与般若三论的复兴 麴氏高昌王国寺院研究 论隋以前《法华经》的流传 试说《隋书·五行志》中的佛教史料 跋隋《故静证法师碎身塔》 述论占卜与隋唐佛教的结合 唐代江南的淫祠与佛教 唐开业寺考——兼说当时寺院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会昌灭佛后的湖州唐陀罗尼经幢——兼论武宗灭法对佛教的影响 墓志祭文中的唐代妇女佛教信仰 唐代内侍省宦官奉佛因果补说 敦煌文书中的“平等大王”和唐宋间的均平思潮 论中古寺院经济的特殊性及在唐宋间的变化 朱熹与密庵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