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6 项 “陈” 相关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作者: 陈先达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编者说明 这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受教育部社科司的委托而编写的。编写本书的目的是贯彻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规定的精神,为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提供一本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一个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的新的哲学体系。这本教科书充分强调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不理解实践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变革所在;同时又强调在实践观
Overview of methodology
作者: 陈寿灿编著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显然,善于提炼和运用方法论的人,在认识事物以及从事实际工作方面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清晰,方法更富创意、工作更省精力,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从事实际工作,还是从事科学研究,方法问题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每个人都必须在游泳过程中才能学会游泳,每一个人也都要在具体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才能发现和掌握科学的方法,但是,在学游泳之前了解一些方法,或者在学的过程中得到教练的指导,总是必要和有益的。人是一种文化动物,人类文化的精髓往往积淀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中,系统地总结和学习这些方法其意义显然是 非常重大的。 本书分三部分介绍古今中外的研究方法,即古代中国的研究方法,近现代西方的研究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介绍和阐述,帮助学生梳理研究思路,找到研究项目和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树立正确的方法观、价值观、世界观。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简介:本书在保持原版教材优点的前提下,充分吸收教师的合理建议,增强普适性,突出层次性,更加适合教学需要。本书审稿专家、教育部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瑞森教授认为,“这本教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基本观点的表述和阐发是简明的、正确的。该书吸收了当前我国哲学界的研究成果,并增加了‘三个代表’、与时俱进的新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编写体例鲜明简洁,是一部较成熟的公共课哲学教材。” 这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为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提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其宗旨在于帮助大学生学习、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一个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体系。这本教材强调了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不理解实践的观点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革命变革;同时又强调了在实践观上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因为脱离了辩证唯物主义就无法划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唯心主义实践观、实用主义以及狭隘经验主义的界限。所以,在准确地阐述实践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是贯穿这本教材的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和教学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体系重在阐述这门学科的基本观点,它既要依据学科的科学体系,又要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规律。这本教材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为依据,又充分考虑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实践的要求,并力图提供一种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从而再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内在联系。 这本教材是1999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修订本,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作了较大的调整、修改,并力图有所提高。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2003年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时也考虑到《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要求,力图使二者结合起来。在修订中,我们还充分考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以及专家、学者对原教材提出的宝贵意见,尽可能使这本教材贴近教师,贴近学生,适应教学实践。 这本教材是集体合作的产物。此次由陈先达、杨耕、陈志良共同修订和定稿。原教材的执笔者,除陈先达、杨耕、陈志良外,还有王霁、杨彦钧、郝立新、刘建军。 本书由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审。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瑞森教授,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叶敦平教授,受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委托审阅了这本教材,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教授非常关注这本教材的进展,责任编辑俞学明、李艳辉为这本教材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价值观研究
作者: 陈章龙,周莉著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 本书则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综合概括和继承创新的原则,集中笔墨系统研究价值观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对学术界尚无人研究的价值观本质、价值观变化规律、个体价值观形成发展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初次探索。对价值观的发生机制、价值冲突表现形式、价值冲突的解决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构建、价值观教育等问题,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亦有其独到之处和理论新意。如,笔者提出的由基本指导思想、主导价值观、基本内容、控制规范系统、评价系统五个方面有机结合,构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价值体系。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审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教材,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推荐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修订本。自2003年6月出版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其观点明确、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语言简练等鲜明特点,深受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实践也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确存在着不足之处,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需要更加深入而全面的阐释,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需要反思和补充,尤其是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扩展了我们的理论视野,它们所内含的创新精神启示我们从新的高度去理解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我们决定对《马克思土义哲学原理》做一次修订,并向读者献上该书的第2版。 第2版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命名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又把实践的观点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并力图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2版没有改动第l版的总体框架,但对一些具体章节作了重要的调整、修改和补充:对第一章中的“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二章中的“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集中体现:列宁的物质定义”的内容作了调整;对第三章中的“目的通过手段实现自身”,第四章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六章中的“社会的实践本质”、“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和功能”的内容作了修改;对第二章中的“五、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第四章中的“一、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第八章中的“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及其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内容作了补充,增加了求真务实与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与发展的关系、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我们还作了一些技术性的修改。 此次修订由陈先达、杨耕承担。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力图保持和发扬第1版的优点,克服和弥补第1版的缺点和不足,以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断完善。追求完善,这是学者应有的品格。
Dream weaver:one boy’s journey through the landscape of reality
作者: 杰克·鲍温(Jack Bowen)著;阮航,陈燕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苹果是红色的吗?什么是红 ?如果我们不去看,不去听,不去尝,不去嗅,所有的颜色、声音、 气味和味道还存在吗? 为什么柏拉图说智者是那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的人? 14岁的我还是十年前的我吗?我用什么证明我是我? 我们已经认出了飞碟,还能称之为不明飞行物吗? 与14岁男孩伊恩一起,进行一系列奇特的游历。你会了解150多位哲学 家的观点――从苏格拉底、孔子到诺曼?乔姆斯基。在每一章,伊恩都会 遭遇一场发人深省的历险,跟随他,读者会追问那些永恒的哲学问题。 梭罗曾经说过:“成为一名哲学家,不仅仅是有敏锐的思想,也不仅 仅是去建立某个学院,而是要爱智如命。由此要过一种简朴、独立、高尚 而值得信赖的人生。” 跟随杰克?鲍温的《织梦人》开始我们的哲学之旅 吧!
编著还有:冯潇、夏凡、陈硕
作者: 张亮[等]编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本丛书借鉴国外教材的先进经验,强调教材编写的严谨性。在原著类教材方面,分别设置了“教学目的与要求”、“历史背景”、“篇章结构”、“文本节选与注释”、“核心观点解读”、“阅读与思考”等栏目;在哲学史类教材方面,还增加了“基本内容及关键词”、“拓展讨论”、“进一步研究指南”等栏目。这种严谨的栏目设置,凸显了教材的标准化和严格性。本套丛书把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材之中,在原著类教材的篇目选择上侧重于选择其他教材容易忽视的篇章,通过这些新的原著框架,表达了对马哲和西马的独特理解。全套丛书版面形象生动,强调教材的可读性,并适时插入一些反映内容的图片和网络资源链接,增加了教材版面的活泼性、可读性。全套教材注重提升学生的国际化学术视野,在原著类教材中把关键词都标注相应的外文单词,在进一步阅读书目和思考题的设置上,充分注重当前国际学界相关前沿观点及代表作的选择,使学生在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时能有一个较宽广的学术背景。
作者: 陈先达,杨耕编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是为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提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其宗旨在于帮助大学生学习、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一个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体系。这本教材强调了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不理解实践的观点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革命变革;同时又强调了在实践观上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因为脱离了辩证唯物主义就无法划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唯心主义实践观、实用主义以及狭隘经验主义的界限。所以,在准确地阐述实践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是贯穿这本教材的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和教学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体系重在阐述这门学科的基本观点,它既要依据学科的科学体系,又要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规律。这本教材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为依据,又充分考虑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实践的要求,力图提供一种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从而再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内在联系。 这本教材是1999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修订本,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作了较大的调整、修改,并力图有所提高。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2003年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时也考虑到《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要求,力图使二者结合起来。在修订中,我们还充分考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以及专家、学者对原教材提出的宝贵意见,尽可能使这本教材贴近教师,贴近学生,适应教学实践。
Idea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作者: (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著;陈永国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简介: 享有国际声誉的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多一阿梅斯托向我们介绍自文明以降,形成我们世界的历史与哲学意义上的重大观念。本书凝结并且清晰地阐述175个以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从嗜食同类到禅,从时间到潜意识,从逻辑到混沌理论。作者广博而独具见地的个人分析配以当代和历史的图片,如此激发读者兴趣的组合将那些曾经难以掌握的观念变得栩栩如生。 本书依照年代顺序循循导引,读者可从首篇开始通读全文或者选篇精读。全书突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之间的关联,并且附有专家建议的更深层次的阅读指南。
英文共同题名:Journal series for the studies of Marxism abroad
作者: 俞吾金主编;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
简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第二辑)设立了6个栏目,共收入论文16篇,译文2篇。就论文而言,包含以下五个栏目:第一个栏目“重新理解马克思”收入了俞吾金、张庆熊和吴猛的论文,探索了马克思文本中的差异分析、异化劳动理解和自我意识理论;第二个栏目“西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收入了吴晓明、孙承叔、王德峰和张双利的论文,论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与史学研究的关系、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第三个栏目“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新发展”收入了王凤才、郑召利的论文,讨论了霍耐特对早期批判理论的反思与重构,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得失;第四个栏目“英美马克思主义新视野”收入了陈学明、林晖和鲁绍臣的论文,评述了J.B.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和P.安德森的国家理论;第五个栏目“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辩证法”收入了汪行福、吴新文、王金林、邹诗鹏的论文,探讨了维尔默、吉登斯、德里达、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
形而上学的基石
作者: 王路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
简介:“是什么?”——形而上学永恒的提问。“是真的。”——哲学不朽的追求。不管是对自然界或社会,还是对上帝或人,都少不了这样的思考和求索,引申出无数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什么是人?什么是本质?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真?无论是在哲学孕育着众学科的古希腊,还是在各学科独立门庭的现代,从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康德,直至海德格尔,哲学大师们不断重复着这同样的主题。求是,求真,不仅是西方哲学史的主线,而且是理性与智慧的集中体现。研究西方哲学,理解“是”与“真”最是关键。 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中西比较而推陈出新,理解“是”与“真”无疑也是一个极佳的角度。
To be human
作者: (印)克里希那穆提著;陈雪松译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2011
简介:本书汇集了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对于生命形式的主要言论和观点,他以深沉博大的智慧告诉心灵正日益困顿、迷惑、疲倦的人们:我们生而为人,应该如何真正去观察、感受、理解、思考生命中的一切,从而还原真理的本性,找寻到生命中的真我,回归宁静。他用缓慢而清晰的话语,启发人们自我觉察和探索,放下自我、宗教与民族的局限和制约,通过个人的意识与转化,获得单纯而开放的心灵。其中大量文献内容为首次出版。本书在介绍了克里希那穆提思想的核心外,还展现了对旧有语言系统进行全然不同的诠释,以此启发人们重新对生命进行全新的定位和认知。
时空与灵性
作者: 金学宽编著
出版社:
简介:事件记忆与理性思维——人类的时空悟性 约翰·弗雷曼博士在谈到儿童的智力发展时曾经写到:“在儿童一生中 ,也有一些特别敏感的时期,其间学习会突飞猛进地增长。这些时期中有一 个在四岁左右终止,另一个出现在四至八岁之间。” 那么,在四至八岁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 们既可以对该年龄段的儿童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自己孩提时代的反思和分 析来寻找答案。 在我记忆中排序最早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件事,大概都在四五岁的时 候。 第一件事是在一个夏天的下午,大人给我洗完澡,将我抱起放在一个长 条凳上,并且给我拿来一小碗吃的,好像是西瓜汁,我很高兴,但不知怎么 的,两手没有捧好,掉到地上,一声响,瓷碗摔碎了……就在这时,啪的一 声挨了一记耳光,于是惊恐和害怕就深深地种在幼小的心灵中。 第二件事是在一个温暖花开的春天的下午,在一个很舒适的走廊里睡午 觉,醒来以后闻到一股特别香的气味。家人看我醒了,给我端来一小碗饭, 告诉我:“这是香椿炒饭。”我一尝,真香啊!长大以后,特别是上了年纪 以后,总想再尝尝原汁原味的“香椿炒饭”的香味,但总出不来那个味道。 第三件事是在晴朗的一天上午。大人上街了,我一个人在家很快活。我 有个亲戚大哥哥,他在药房工作,他给了我一个注射用的小针管,装满水用 力一推,就可以喷出水来,就如同现在小朋友玩的喷水枪一样。当我正玩得 高兴的时候,大人回来了,一看屋里喷得到处都是水,盛怒之下,夺走了我 小手中的针管,随即扔上了对面房子的屋顶。当时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 因为那是对幼小的自由意志的扼杀。 这三件事都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发生的,我之所以肯定在这个年龄段, 因勾五岁以后我们搬家了。当然,我并不知道是在什么年份发生的,当时也 根本不会想自己是几岁,但是我们租住的那三间房子,那洗澡的房间、那吃 香椿炒阪的小走廊、那收藏了小针管的屋顶……,可以断定是在我四五岁的 时候。1999年我回故乡,特地看了看我儿时的住所,熟悉的人只有一个当时 最年轻的阿姨还在世,显得陈旧的房间、走廊和现在很少见的瓦屋的屋顶, 却仿佛在哨悄地告诉我儿时的表现和正在萌发的情感。多么熟悉的地方,但 印象最深的却是上述的三件事。(读者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儿时最早而又印 象最深的事情,并与本文进行对比。) 这就是事件记忆。事件记忆的特点是: ·有时间信息——即令在没有钟表的时代也有一定的时间特征可记忆和 回忆,如时令,即春夏秋冬,时辰即白天黑夜、早中晚、上下午、晴天雨天 …… ·有地点信息——即周围的环境,用科学的话说即空间信息,如房屋、 道路、交通工具、场景、人物…… ·有过程信息——即随时间的变化,特别是新奇的、预想不到的发展。 ·有自己本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喜怒哀乐、震惊、害怕、祈求、逆 反… ·最后一点,是可以用语言或文字再现出来。因此事件记忆是幼儿学会 语言以后的一大飞跃,是通过语言进行认知记忆的延续和发展。 事件记忆是人类智力的升华,其核心是对时间和空间有了一个抽象的或 者说理性的认识。幼儿到了四五岁时,经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成人的经常的 灌输、教育,已经对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概念。 时间是什么?是年月日、早中晚、上下午、白天黑夜、春夏秋冬,时间 是周期性的空间现象的重复,而对于人生又是一去不复返的寸金难买的寸光 阴,从生到死,从幼到老,从小到大。人类在时间上的共同语言就是过去、 现在和将来。时间对于过去,就是曾经看到的一切事件都是确定性的,但它 在哪里呢?它只是印记在你的脑海里,是永远不可能再现的一切;时间对于 未来,就是你可以看到的一切事件,但它是不确定性的,所谓的“天有不测 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时间对于此时此刻就是你既可以看得见的一切事件 ,又是确定性的,但它是流逝的。 空间是什么?是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天上地下、日月星辰。空间是空 的吗? P42-4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陈荣华主编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1997重印)
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世界的本质和存在形式,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等。
作者:
简介: 《马克思与普遍历史问题》(作者陈祥勤)是“时代之思中国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包括了历史的分析哲学或批判哲学的实质与问题;现代历史哲学的康德式问题与目的论综合;历史的实践理性机能与马克思的历史科学;马克思历史科学中的“类”概念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创造的进化论
作者: (法)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著;陈圣生译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2012
简介: 《创造的进化论》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作了批判。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成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人民出版社,2010
人民出版社,2013
九州出版社,2011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1997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