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变函数
作者: 周民强编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简介: 本书从阐述检测仪器仪表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人手,全面论述各类检测仪器仪表的通用模块和常用技术。第1~3章让读者先对传感器和检测仪器仪表有粗浅的基本的了解,并掌握测量误差分析和处理的基础知识。第4~8章从应用角度介绍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接口电路。第9~12章介绍各类非电量测量本身的基本理论和每种非电量的多种电测方法及相应的敏感器,并加以比较。第13~15章介绍各类检测仪器仪表通用的电路模块和终端装置,为后面检测仪器仪表设计打下完整充实的硬件基础。第16~18章讲述模拟检测仪表、数字检测仪表、微机化检测系统的整机设计要点,并列举若干产品实例,使读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检测仪表与系统的设计方法。
本书内容具有"全"而"新"的特点,既通俗易懂,又简明实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检测仪器仪表设计、使用、维护和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自学和参考。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号召我们:"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钱学森院士说:"信息技术由测量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三部分组成. 测量技术则是关键和基础. "王大珩院士指出:"仪器是一种信息的工具, 起着不可或缺的信息源的作用. ""如果没有仪器, 就不能获取生产. 科学. 环境和社会等领域中全方位的信息, 进入信息时代是不可能的. "
自然界需要测量的量包括非电量和电量两大类. 非电量的种类比电量多得多. 每一种非电量又有多种测量方法, 因此非电量检测仪表的种类和型号是很多的. 尽管如此, 如果把各类检测仪器仪表"化整为零"地解剖开来, 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内部组成模块大多是相同的. 如果把各个模块"化零为整"地组装起来, 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整机原理. 总体设计思想. 主要的硬件和软件也是大体相近的. 这就是说, 不同应用领域的检测仪表尽管用途. 名称型号. 性能各不相同, 但它们有很多的共性, 而且共性与个性相比, 共性是主要的, 它们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实质就是传感器与测量技术(简称"感测技术"). 各种不同的检测仪器仪表产品只不过是作为其"共同基础"的"感测技术"与各个具体应用领域的"特殊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我们不主张像"产品目录"或"产品说明书"那样逐个介绍一个个具体的产品, 而主张全面讲述各个产品通用的模块和常用的技术. 因为"产品"是"技术"的产物, 读者只要掌握了各类检测仪器仪表通用的模块和常用的技术, 今后遇到具体的仪器仪表时, 再了解一下该仪器仪表应用领域的特殊要求和某些专用电路, 就能很快适应所从事仪器仪表的具体工作, 自己就不难设计和组装出满足特定需要的检测仪器仪表产品.
目前国内出版的传感器书籍很多, 但全面系统地介绍检测仪表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整机设计的书却很少. 虽然传感器的用途主要是进行非电量测量, 但是传感器只是非电量检测仪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对从事检测仪表工作和教学的人来说, 不仅需要了解传感器, 而且还需要了解检测仪表的其他组成部分以及整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本书不是专门介绍传感器, 也不是逐个介绍或剖析具体的检测仪表产品, 而是全面论述各类检测仪器仪表通用的模块和常用的技术. 第1~3章让读者先对传感器和检测仪器仪表有粗浅的基本的了解, 并掌握测量误差分析和处理的基础知识. 第4~8章从应用角度介绍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接口电路. 第9~12章介绍各类非电量测量本身的基本理论和每种非电量的多种电测方法及相应的敏感器, 并加以比较. 第13~15章介绍各类检测仪器仪表通用的电路模块和终端装置, 为后面检测仪器仪表设计打下完整充实的硬件基础. 第16-18章讲述模拟检测仪表. 数字检测仪表. 微机化检测系统的整机设计要点, 并列举若干产品实例, 使读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检测仪表与系统的设计方法.
与同类书相比, 本书的特点是"全"而"新". "全"指的是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检测仪表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和整机的设计方法, 为从事检测仪表工作和教学的读者, 提供了一套相当全面而又比较实用的技术资料. "新"一方面指的是本书与同类书相比在结构体系上的不同, 这种结构体系既能引导读者由浅人深循序渐进, 又能启发读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新"另一方面还指的是, 本书在保留同类书经典内容的同时也引入了不少新器件和新方法, 这可以使读者既掌握传统技术又了解新兴技术.
本书既通俗易懂, 又简明实用. 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 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教学用书, 也可供从事检测仪器仪表设计. 使用. 维护和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自学和参考.
本书第4~8章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张一副教授编写, 其余13章由长江大学孙传友教授和孙晓斌博士编写, 全书由孙传友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除引用编著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外, 还参考了几十种有关文献, 在此, 谨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同时, 也要衷心感谢长江大学有关领导与科学出版社编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 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 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孙传友
2003年10月
于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