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logie Francaise.XIII,Livres et imprimes des gens de Huizhou
作者: 米盖拉,朱万曙主编;《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2010
简介: 本辑采取以下的组织形式:第一及第二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是起到了总论的作用,前者将徽州置于唐、宋代与其他印刷中心相较,后者则是论述明代晚期徽州和其他印刷中心的情况。第二部分重点论述在明代徽州版本中重要的作品和种类:第一篇关于医书,可与前一部分对照来看;之后还有数篇文章,分别关于徽州的官刻、地方志、童蒙读物9、戏曲刊刻及墨谱。介于书籍和文献之问很难界定种类的家谱,在徽州通常是制作精良的印刷品,因此值得作为地方印刷史的研究对象。这类不以阅读和传播作为目的的“非书籍”更是史学史和社会史的重要资料10。从印刷的角度来看,它们也印证了其形式的多样性。本辑文中个案研究提供的两个实例彼此差别很大,而这并不是完全由于时代差异造成的;第二个实例还揭示出在徽州也有外聘的刻工,这个情况与人们一般观念不同。接下来的是一些“非书籍”的印刷品:下面的两篇文章介绍散印品,及形式成册的文书。其中一篇关注的是善书,这些以散页、小本形式存在的文献,见证了一种地方文字的文化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些文献大都是印刷品,但并不全是,这也犀映出长期以来手写本仍在中国占据着一席之地。尽管这些文本的对象是当地的普通民众,但却有着外部来源。
本辑最后的两篇文章我们以单列的方式介绍给读者。第一篇从篇幅与内容上都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关于徽州的著作中,张潮是不能不提的人物。然而正如这篇文章分析的那样,张潮与他的故乡直接的联系其实少之又少。另一篇则是一篇多年前文章的译文,外国作者在书籍史与徽州研究成果十分重要:该文可说是文化史研究的杰作,它将各类版画、绘画作品联系起来分析,而这些作品的对象都是黄山,——一座在徽州乃至中国都极具象征意义的名山。这篇文章的选题不仅仅具有跨地区的意义,更使本辑扩大了广度。
在附录中,我们增加了有关徽州文书的近期研究的综述,应该对徽州研究的学者和对徽州增加了解的书籍史学者有帮助。我们在此就不再对印刷史或是书籍史研究进行综述了:本辑中关于散件印刷品一文已经提供了部分信息,我们建议读者可以参阅众多其他有关著作及完整参考书目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