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0 项 “潘懋元主编” 相关结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
作者: 潘懋元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简介: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探讨高等教育研究“如何做”及“为什么”的学问,它旨在为高等教育学的科学地位提供认识论工具和逻辑证明。《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在吸收当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成果和总结高等教育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对自我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经验反思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较新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论述体系。具体而言,它以方法论探讨为导引,以定性与定量方法区分为骨架,以训练研究生实际科学研究能力为目的,重点探讨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构成、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特质和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及需要遵循的基本规范等问题,并探讨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发展趋向和方法在高等教育研究评估中的体现。《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发展了定性研究方法内涵,提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认识论基础,对高等教育研究类型做出了新的划分,突出了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提出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体例,力图将知识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可读性融合为一体,使研究生教育教学在理论领悟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都得到研究方法的训练。更多>>
新编高等教育学
作者: 潘懋元主编;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司组织编写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简介: 《新编高等教育学》在理论上要求科学性而不求深奥,在表述上力求深入浅出,在应用上具有可操作性。分为高等教育与社会展和人的发展、高等学校教育制度、高等教育结构等章。
现代高等教育思想的演变——从20世纪至21世纪初期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简介: 人类历史的发展总是在继承中创新的,思想的演变有其来龙去脉。要了解21世纪初的高等教育思想,首先有必要对20世纪的高等教育思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如20世纪的高等教育思想的基本状况是什么?发展的“源”与“流”是什么?对高等教育实践的影响是什么?等等。只有对20世纪的高等教育思想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才能对21世纪初的高等教育思想研究有开阔的视野和坚实的研究基础。为此,本书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多维度的展开,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选取了相互衔接的五个专题进行研究,它们是:一、20世纪高等教育思想回眸;二、20世纪西方教育流派及其高等教育思想;三、21世纪初的高等教育思想;四、21世纪初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与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趋势;五、中国高等教育的选择与回应。 这五个专题由历史到现实,由实践到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既相互交织,又环环相扣、脉络分明、层层深入,基本涵盖了21世纪初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该确立的基本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思想对高等教育发展将会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选择与回应,这就使得本研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中国高等教育百年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简介:《中国高等教育百年》收录了一批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教授、副教授和博士们的经典论文,从不同视角考察了高等教育的百年演变。 全书分为三编。历史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清末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时期、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等教育。体制编:是《中国高等教育百年》主体部分。前四篇属于高等教育管理范围,后七篇属于各种类别的高等教育,最后一篇简述20世纪香港高等教育的演变,以资比较。理念编:前两篇为大学校长办学理念,后两篇从历史的视角探讨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两个热点问题。《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可供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于研究教育史与教育理论者也有参考价值。
厦门大学文化研究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简介: 厦门大学的历史与文化在学子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也是陈嘉 庚创办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所侨办大学。从创立之日起厦门大学就 开始了南方之强的求索之旅。潘懋元主编的《南方之强:厦门大学文化研 究》追溯了厦门大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展现了厦门大学爱国、革命、自 强、科学的四种精神;叙述了厦门大学名家大师教书、育人、研究的故事 ;对厦门大学的校名、校训、校歌、校徽、钟声等文化符号进行了解读, 并展示了厦门,大学独特的环境文化和“侨台特海”的定位;《南方之强 :厦门大学文化研究》总结了厦门大学文化的主要特征,提出应以文化自 觉意识进一步建设厦门大学。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简介: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必须从不同的学科观点,运用不同的学科方法,才能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高等教育,掌握高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一书运用史学的观点、哲学的观点、心理学的观点、文化学的观点、科学学的观点、经济学的观点、社会学的观点、政治学的观点、管理学的观点、系统科学的观点、比较教育学的观点,对高等教育进行了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构与体系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简介: 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构与体系问题,首先,要考察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及现实基础。其次,要研究它的“演进”和“变化”的过程,如由过去的单纯公办普通高等教育格局,逐渐转变为公办与民办并存,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远程高等教育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再次,还要研究这个结构与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其中若干重大问题,如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质量问题、财政策略问题,以及大众化教育规模发展的宏观调控模型。本书研究分三部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概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结构与体系的演变,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构与体系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新世纪高等教育研究丛书
简介: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简介: 《大学教育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这次大会的成果汇集,内容丰富,充分反映了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理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之际,在厦门大学召开的“大学教育质量的理论与买践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是一次规模大、规格高的学术盛会。海内外学界名流会聚厦门,共同回溯高等教育学科30年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就大学教育质量的主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大学教育质量与高校分类发展理论,以及中外高等教育质量的分析、研究与展望。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
简介: 自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加快了步伐,并且提出了数量增长的指标,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因此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理论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涌现出许多结合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大多是如何解决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也就是有关政策性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以及政策的制订者认识到,政策的制订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解释大众化进程中的现象和解决政策性的问题,需要把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结合起来。为此,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课题研究,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资助,还发起召开了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旨在加深对大众化的理论认识,评价大众化的政策,展望大众化的前景。本书是在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的。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在承担本科教育的院校中,地方本科院校数量居多,在全国700多所大学中,除少数大学是研究型大学外,绝大多数都应该办成应用型大学,而办好这些院校,对于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对近200所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它们的办学定位不明,发展方向不清,办学模式趋同。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大学应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纳入教育教学实践中,重新研究教育教学实施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合理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为社会生产和经济部门提供“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而不是只把“方案摆在纸上,措施挂在口上”。 应用型大学要始终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积极利用各种资源,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主要依靠课程的优化设计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教学质量只有落实到课程层面才有其实际效果。
高等教育论文集.第二卷
出版社: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第2卷,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简介:《中国高等教育评论(第2卷):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专辑为丛书第二本,众多专家学者就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展开了研讨,报告内容丰富、研究视角新颖独特、研究方法多样。研讨主要围绕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定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的最终归宿与方向等问题展开。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宁波模式,博士论文篇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和探讨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的学术性专著。全书由绪论、正文(共六章)及附录三部分组成。在绪论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时代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研究难度、研究方法与研究基础等。第一章以“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为主线,首先界定了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及其相关概念,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第二章描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结构变迁,概述了目前中国高等学校在分类与定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运用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分析了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第三章对国内外(包括美、英、法、德、日、巴西、我国内地和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观点及方法进行了评介,重点评析了中国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课题组的《大学分类》、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高等院校分类》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的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并由此得出了有关构建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法及其标准的若干启示。第四章选取国内外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和高等教育职能分化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主要对中国内地18所重点大学战略规划、浙江宁波4所国有民办高校合理定位和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高等教育总体规划》进行了剖析,从中总结了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经验。第五、六章为本书的重点部分。其中,第五章首先提出了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目的、原则和依据,接着提出并阐述了我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构想;第六章围绕如何引导高等学校分类办学、合理定位问题提出了具有政策价值和参考意义的建议。在附录部分,主要摘录了武书连课题组对全国600所大学进行分类的结果,2003年度《中国大学评价》一流大学名单及大学排名结果(前50名),美国《加利福尼亚高等教育总体规划(摘要)》,本书新分类法关于中国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的理论组合结果(108种),《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中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有关高等教育机构定位与分工的资料。 本书主要供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师生参阅,同时可供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等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参考。对所有关心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人士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第1卷,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简介: 《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为集刊第一本,汇集了两岸最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界专家学者的思想智慧,出版意义重大。2009年10月28日至29日,以“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两岸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中国高等教育评论-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第1卷》论述了新阶段下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与新策略,探讨了两岸高等教育合作模式与政策、组建跨区高校战略联盟、高等教育人力培养新模式、台湾招收大陆学生政策对两岸教育的互利性、两岸高等教育资源分享、共创双赢的互补性等问题,为两岸互动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中国高等教育评论-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第1卷》还就两岸共同存在的热点问题等作了重要阐述和交流,如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与管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高等教育模式与社会发展等。《中国高等教育评论-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第1卷》探讨的这些议题既是当前两岸高等教育发展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今后加强两岸高等教育领域合作上需要重点梳理的问题。《中国高等教育评论-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第1卷》有史秋衡等编著。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第3卷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简介: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学术集刊。集刊依托厦门大学高教中心/教研院的高水准高等教育研究与交流平台,坚持“创新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探寻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研讨高等教育重大问题,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以高质量的中外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为特色,探讨中外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 集刊每年出版一卷。前两卷主要以每年一次的厦门大学高教中心/教研院高水准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论文为基本稿源。为进一步发挥对高等教育研究的先导作用,搭建国内外高等教育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从本卷(第3卷)起,集刊面向全国公开征稿,欢迎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者踊跃投稿。本卷稿件主要为中外著名专家学者的特邀稿及优秀博士毕业生博士学位论文摘编稿,汇集了当代高等教育界优秀专家学者的思想智慧。 本卷(第3卷)包括三个学术专栏和一个博士论坛,学术专栏主要发表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重要学术观点,博士论坛主要发表博士毕业生的博士学位论文观点。第一专栏对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历史进行了阐述,如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轨迹、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考、高校联考史、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续效应、大学文化研究与实践、教育研究本质思考、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等问题。第二专栏就高等教育质量与管理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如协同创新的质量观、高等教育管理方式转型、大众高等教育多元治理模式、学院治理结构、大学生学情调查要素解析、创新人才培养等。第三专栏探讨了高等教育财政与就业问题,如大学财政制度史、高等教育软预算约束、大学经费筹措理论、大学生就业等。集刊还开辟了“博士论坛”版块,主要发表应届博士毕业生关于高等教育相关理论与问题的研究成果。
清洁高等教育系列丛书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Theory and Policy of Mass Higher Education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简介:本书是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的论文集,主要从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规模速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及一些理论与政策的探讨,同时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今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政策及教育质量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看法与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权威视点丛书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高等教育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