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密化背景下的市场作用:长三角地区农业现代化阻碍因素研究:1900~1936
作者: 唐云松 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4-8-1
简介: 近现代的长三角地区农业具备了向现代化转型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发达、土地交易市场比较成熟、劳动力身份自由。在西欧,譬如英国,类似的条件导致了农业的现代化。但中国农业却始终在传统和现代的边缘徘徊,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过密化背景下的市场作用:长三角地区农业现代化阻碍因素研究(1900~1936)》对影响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的一些因素做了探讨,认为人口压力和无效的价格制度,是阻碍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因素。人口过剩在经济学上可以表现为“隐蔽的失业”、边际报酬递减等现象,这种压力是农场贫困化、生产资本和土地紧缺、科技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尽管中国传统农业不断有新的技术发明及应用,并曾达到传统集约农业的高峰,但生产方式没能发生根本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说是停滞的。同时,从农产品的价格、农业投入物的价格、消费和劳务的价格上看,农民面临的是不利的价格制度,所以,尽管传统农民能对市场做出合理反应,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也高效合理,但他们难以从市场中寻觅到足够的经济机会。而农村市场的初级性质、商业资本的压榨、国际市场的冲击、高昂的地租、繁重的税费负担等,都进一步恶化了中国农民面临的经营环境。 进入21世纪,中国农业现代化改革的步伐坚定而稳健,从取消农业税到进一步鼓励土地流转,从新型城镇化建设到户籍制度改革,可以看到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思路。《过密化背景下的市场作用:长三角地区农业现代化阻碍因素研究(1900~1936)》在“后记”中,联系历史,对这些改革做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