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47 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07月”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曹培健
简介:此书是为高三年级的学生而写的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教辅读物,是基础版的升级版,难度在基础版之上。本书按照25个套模拟题来编写,每个单元都有一个word bank,然后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题型与全国卷的题型一致,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为宗旨,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提高听力水平的基础上拓展词汇。
本套书具有以下特色:
1.*全面的听力材料:集广泛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时尚性于一身的听力原材料,涵盖了包括时事政治,财经金融,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科技教育,环境健康及与学生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2.*科学的编写思路:为了给一年级到高三的学生循序渐进地更好地练习听力,我们将套书分为基础版和提高版两个版本。每套题约10-20分钟。基础版的练习,用作基础阶段的听力训练;提高版的练习,用作加强阶段的巩固和提高训练。其中,6、7、8年级的6册在基本的套题之外,我们还精心设计了More Listening Input的板块,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3.*超值的听力光盘:随书附送的MP3光盘里包含了书中所有的听力原文,录音由中、美著名语言专家朗读录制而成,语音语调纯正、地道,切合中、高考标准。是学生跟读地道的英语语音、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并顺利通过中考、高考的必听书!
4.*精心的设计安排:每套题都设计了word bank(词汇库)的板块,将原文材料中出现的重难点词汇荟萃在此,供学生在练习听力的同时还可以拓展词汇。每套题的题目与学生的考试结合紧密,同时又不乏其他听力题目,可谓是题型灵活多样,训练多元。小学的各册还附有朗朗上口的儿歌。这种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达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5.*牛逼的作者资源:本丛书的作者或为名校的一线教师,或为资深的教研员,他们的编写经验和听力教学经验极其丰富,他们将搜集到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按照*学生训练听力的标准精心设计题目。*后编成的题目和修改后的听力原文,在学生听起来时不仅会感觉轻松自在,同时实现听力、词汇、阅读、口语全提高。
本套《全新英语听力》系列丛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分基础版和提高版两个版本,供全国的中小学生训练英语听力使用。基础版的内容侧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版的内容侧重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两套书都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目的是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在训练后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简介】
本丛书的作者均为富有英语听力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书中的听力材料均经过他们的仔细研究与选编,时代气息浓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突出交际性和实用性,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人文风貌、自然科学、时事新闻等,涵盖经济、科技、体育、文艺等各个领域;语言地道,原汁原味。
作者: 王元化
简介:
王元化先生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文心雕龙》,1979年出版《文心雕龙创作论》,此作初版即为当时大家所推重,郭绍虞、季羡林、徐复观、王力、钱仲联、王瑶等均予以充分肯定。与钱锺书《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等同获首届比较文学荣誉奖。后来多次修订出版,*后定名为,《文心雕龙讲疏》。
本书辨定刘勰出身为庶族,刘勰思想基本以儒家思想为骨干,指出了刘勰思想的前后变化,讲了刘勰文学起源论与文学创作论,且对《文心雕龙》创作论八说作了释义本书是研究《文心雕龙》的经典,对我们创作也很有启发,很值得一读。
【目录】
新版前言
序
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
《灭惑论》与刘勰的前后期思想变化
刘勰的文学起源论与文学创作论
《文心雕龙》创作论八说释义小引
释《物色篇》心物交融说——关于创作活动中的主客关系
附释:一、心物交融说“物”字解
二、王国维的境界说与龚自珍的出入说
三、审美主客关系札记
释《神思篇》杼轴献功说——关于艺术想象
附释:一、“志气”和“辞令”在想象中的作用
二、玄学言意之辨撮要
三、刘勰的虚静说
释《体性篇》才性说——关于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
附释:一、刘勰风格论补述
二、风格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关于意象:表象与概念的综合
附释:一、“离方遁圆”补释
二、刘勰的譬喻说与歌德的意蕴说
三、关于“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一点说明
四、再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
释《情采篇》情志说——关于情志:思想与感情的互相渗透
附释:一、《辨骚篇》应归入《文心雕龙》总论
二、文学创作中的思想和感情
释《镕裁篇》三准说——关于创作过程的三个步骤
附释:一、思意言关系兼释《文心雕龙》体例
二、文学创作过程问题
释《附会篇》杂而不越说——关于艺术结构的整体和部分
附释:一、文学创作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二、整体与部分和部分与部分
释《养气篇》率志委和说——关于创作的直接性
附释:一、陆机的应感说
二、创作行为的自觉性与不自觉性
《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序
1983年在日本九州大学的演讲
1984年在上海中日学者《文心雕龙》讨论会上的讲话
1987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演讲
1988年广州《文心雕龙》国际研讨会闭幕词
《敦煌遗书文心雕龙残卷集校》序
《文心雕龙创作论》初版后记
《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
《文心雕龙讲疏》日译本序
备考
一、郭绍虞
二、曾祖荫
三、钱仲联
四、徐复观
五、季羡林
六、程千帆
七、兴膳宏
八、朱寨
九、牟世金
十、胡厚宣
十一、罗宗强
十二、钱伯城
【免费在线读】
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
刘勰的生平事迹史书很少记载,现在留下的《梁书》和《南史》的《刘勰传》几乎是仅存的文献资料。这两篇传记过于疏略,甚至未详其生卒年月。清刘毓崧《通谊堂集?书文心雕龙后》,根据《时序篇》“暨皇齐驭宝,运集休明,太祖以圣武膺箓,高祖以睿文纂业,文帝以贰离含章,中宗以上哲兴运,并文明自天,缉遐(熙)景祚。今圣历方兴,文思光被”一段文字,考定《文心雕龙》成书不在梁时而在齐末。所据理由有三:一、《时序篇》所述,自唐虞至刘宋,皆但举其代名,而特于齐上加一皇字。二、魏晋之主,称谥号而不称庙号;至齐之四主,唯文帝以身后追尊,止称为帝,余并称祖称宗。三、历朝君臣之文,有褒有贬,独于齐则竭力赞美,绝无规过之词。《书后》又说:“东昏上高宗庙号,系永泰元年八月事,据高宗兴运之语,则成书必在是月之后。梁武帝受和帝之禅位,系中兴二年四月事,据皇齐驭宝之语,则成书必在是月之前。其间首尾相距,将及四载。”这一考证经过近人的研究,已渐成定谳。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根据此说进一步考定刘勰于齐明帝建武三、四年间撰《文心雕龙》,时三十三四岁,正与《序志篇》“齿在逾立”之文相契。从而推出刘勰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约当宋泰始初年(465年)生,至梁普通元、二年间(520或521年)卒,得年五十六七岁。至此,刘勰的生平才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轮廓(关于刘勰的卒年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就在这个基础上,参照《宋书》、《南齐书》、《梁书》、《南史》并《梁僧传》中有关资料,加以对勘,写成《梁书刘勰传笺注》。这篇笺注虽不越《梁书》本传范围,但对刘勰的家世及其在梁代齐以后入仕的经历,都有相当丰富的增补。上述研究成果提供了不少线索,但仍留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里首先想要提出刘勰的身世问题。
《梁书》本传说到刘勰的家世只有寥寥几句话:“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灵真、刘尚二人,史书无传,事迹已不可考。但是我们从这里知道灵真为宋司空秀之之弟,而秀之又是辅佐刘裕的谋臣刘穆之的从兄子。根据这条线索,就可以从刘穆之、刘秀之两传来推考刘勰的家世了。杨明照《本传笺注》曾参考有关资料,制出刘勰的世系表①。《本传笺注》分析刘勰的世系表说:“南朝之际,莒人多才,而刘氏尤众,其本支与舍人同者,都二十余人,虽臧氏之盛,亦莫之与京。是舍人家世渊源有自,其于学术,必有启厉者。”这里所说的臧氏,亦为东莞莒人,是一个侨姓大族,其中如臧焘、臧质、臧荣绪、臧严、臧盾、臧厥等,史书并为之立传。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称:“自江左以来,其文学之士,大抵出于世族。”②其中所举能文擅名的士族,舍琅邪王氏、陈郡谢氏、吴郡张氏、南兰陵萧氏、陈郡袁氏、东海王氏、彭城到氏、吴郡陆氏、彭城刘氏、会稽孔氏、庐江何氏、汝南周氏、新野庾氏、东海徐氏、济阳江氏外,就有东莞臧氏在内。《本传笺注》虽然没有明言刘勰出身士族,但以之比配东莞臧氏,似乎认为刘勰也是出身于一个士族家庭。这种看法在王利器《文心雕龙新书序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序录》作者直截了当地把刘勰归入士族。近来探讨刘勰出身的文章也多持此说。
刘勰究竟属于士族还是庶族,这是研究刘勰身世的关键问题。自然,在南朝社会结构中,无论士族或庶族,都属于社会上层(当时的下层民众是小农、佃客、奴隶、兵户、门生义故、手工业劳动者等)。但是由于南朝不仅承袭了魏文帝定立的九品中正门选制,而且逐渐形成了一种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因而使士族享有更大的特权。士、庶区别是南朝社会等级编制的一个特点。这一点我们可以举《南史?王球传》来说明:“徐爰有宠于上,上尝命球及殷景仁与之相知。球辞曰:‘士庶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诏。’上改容谢焉。”这里清楚地说明了士、庶区别是国家的典章。当时士族多是占有大块土地和庄园的大地主,有的甚或领有部曲,拥兵自保。晋代魏改屯田制为占田制后,士族可以按照门阀高低,荫其亲属。这也就是说,通过租税和徭役对被荫庇的族人和佃客进行剥削。他们的进身已无须中正的品评,问题全在区分血统,辨别姓望。在这种情况下,官有世胄,谱有世官,于是贾氏、王氏的“谱学”成了专门名家的学问,用以确定士族的世系,以防冒滥。士族拥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实际上成了当时改朝换代的幕后操纵者。至于庶族则多属中小地主阶层,但是在豪族右姓大量进行搜刮、土地急剧集中的时代,他们占有的土地时有被兼并的危险。在进身方面,他们由于门第低卑,更是受到了压抑,绝不能像士族那样平流进取坐至公卿。《晋书》载刘毅陈九品有八损疏,**条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意思说庶族总是沦于卑位。左思在《咏史诗》中也发出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感叹。到了宋、齐两朝,庶族进身的条件受到了更大的限制,《梁书?武帝纪》载齐时有“甲族以二十登仕,后门以过立试吏”的规定③。当时,虽然也有一些庶族被服儒雅,侥幸升迁高位,但都遭到歧视和打击。《晋书》记张华庶族儒雅,声誉日隆,有台辅之望,而荀勖自以大族,恃帝深恩,憎疾之,每伺闲隙,欲出华外镇。《宋书》记蔡兴宗居高位,握重权,而王义恭诋其“起自庶族”。兴宗亦言:“吾素门平进,与主上甚疏,未容有患。”《南齐书》称陈显达自以人微位重,每迁官,常有畏惧之色。尝谓其子曰:“麈尾扇是王谢家物,汝不须捉此自随。”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士、庶区别甚至并不因位之贵贱而有所改变。所谓“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曾不以为之伍”(《文苑英华》引《寒素论》)。所以,无论从政治上或经济上来说,庶族都时常处于升降浮沉、动荡不定的地位。
根据笔者对刘勰家世的考定,并参照他在著作中所表现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印证,刘勰并不是出身于士族,而是出身于家道中落的贫寒庶族。理由有下面几点:
**,按照士族身份的规定,首先在于魏晋间的祖先名位,其中以积世文儒为贵,武吏出身的不得忝列其数。可是我们在刘勰的世系表中,不能找到一个在魏晋间位列清显的祖先。秀之、灵真的祖父爽,事迹不详,推测可能是刘氏在东晋时的*早人物。《南史》只是说他做过山阴令,而晋时各县令系由卑品充任。至于世系表称东莞刘氏出自汉齐悼惠王肥后,则颇可疑。此说原本之《宋书?刘穆之传》,似乎应有一定根据。但是,南朝时伪造谱牒的现象极为普遍,许多新贵在专重姓望门阀的社会中,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编造一个做过帝王将相的远祖是常见的事。因此,到了后出的《南史》,就把《宋书?刘穆之传》中“汉齐悼惠王肥后”一句话删掉了。这一删节并非随意省略,而是认为《宋书?刘穆之传》的说法是不可信的。这一点,我们可以据《南史》改削《齐书》本纪一事推知。《齐书》本纪曾记齐高帝萧道成世系,自萧何至高帝之父,凡二十三世,皆有官位名讳。《南史?齐本纪》直指其诬说:“据齐、梁纪录,并云出自萧何,又编御史大夫望之,以为先祖之次。案何及望之,于汉俱为勋德,而望之本传,不有此言,齐典所书,便乖实录。近秘书监颜师古,博考经籍,注解《汉书》,已正其非,今随而改削云。”可见《南史》改削前史是以其有乖实录为依据的。据此,我们知道东莞刘氏不仅没有一个在魏晋间致位通显的祖先,而且连出于汉齐悼惠王肥后的说法也是不可靠的。这是刘勰并非出身土族的**个证据。
第二,在刘氏世系中,史书为之立传的有穆之、穆之从兄子秀之、穆子曾孙祥和刘勰四人(其余诸人则附于各传内)。其中穆之、秀之二人要算刘氏世系中*显赫的人物。据《宋书》记载,穆之是刘宋的开国元臣,出身军吏,因军功擢升为前军将军,义熙十三年卒,重赠侍中司徒,宋代晋后,进南康郑公,食邑三千户。秀之父仲道为穆之从兄,曾和穆之一起隶于宋高祖刘裕部下,克京城后补建武参军,事定为余姚令。秀之少孤贫,何承天雅相器重,以女妻之;元嘉十六年,迁建康令,除尚书中兵郎。他在益州刺史任上,以身率下,远近安悦。卒后,追赠侍中司空,并赠封邑千户。穆之、秀之都被追赠,位列三公,食邑千户以上,自然应该归入官僚大地主阶级。可是,从他们的出身方面来看,我们并不能发现属于士族的任何痕迹。穆之是刘氏世系中*早显露头角的重要人物,然而史籍中却有着充分证据说明他是以寒人身份起家的。《宋书》记刘裕进为宋公后追赠穆之表说:“故尚书左仆射前军将臣穆之,爰自布衣,协佐义始,内端谋猷,外勤庶政,密勿军国,心力俱尽。”(此表为傅亮代刘裕所作,亦载于《文选》,题为:《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这里明白指出穆之出身于布衣庶族。《南史》也曾经说到穆之的少时情况,可与此互相参照:“穆之少时家贫,诞节,嗜酒食,不修拘检,好往妻兄家乞食,多见辱,不以为耻。其妻江嗣女,甚明识,每禁不令往。江氏后有庆会,属令勿来,穆之犹往,食毕求槟榔,江氏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妻复截发市肴馔,为其兄弟以饷穆之。”(此事亦见于宋孔平仲之《续世说》)这段记载正和上表“爰自布衣”的说法相契。在当时朝代递嬗、政局变化的情势下,往往有一些寒人以军功而被拔擢高位,参与了**统治集团。但是,他们并不因此就得列入士族。这里可举一个突出的事例。《南史》称:“中书舍人纪僧真幸于武帝,稍历军校,容表有士风,谓帝曰:‘臣小人,出自本县武吏,邀逢圣时,阶荣至此,为儿婚得荀昭光女,即时无复所须,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帝曰:‘由江敩谢,我不得措此意,可自诣之。’僧真承旨诣敩,登榻坐定,敩便命左右曰:‘移吾床让客。’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这个例子清楚说明身居高位的庶族乞作士大夫,连皇帝都爱莫能助。我们在《南史?刘祥传》里还可以找到有关穆之身世的一个旁证:“祥少好文学,性韵刚疏,轻言肆行,不避高下。齐建元中,为正员郎。司徒褚彦回入朝,以腰扇障日,祥从侧过曰:‘作如此举止,羞面见人,扇障何益?’彦回曰:‘寒士不逊。’”刘祥是穆之曾孙,时隔四世,仍被士族人物呼为“寒士”,更足以说明刘氏始终未能列入士族。“寒士”亦庶族之通称(《唐书?柳冲传》称“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已”,即以寒士与世胄对举)。总之,细审刘穆之、刘秀之、刘祥三传的史实,刘氏出身布衣庶族,殆无疑义,这是刘勰并非属于士族的第二个证据。
第三,再从刘勰本人的生平事迹来看,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线索。首先,这就是《梁书》本传所记下面一段话:“初,勰撰《文心雕龙》……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据《范注》说,《文心雕龙》约成于齐和帝中兴初。案此时刘勰已居定林寺多年,曾襄佐僧祐校定经藏,且为定林寺僧超辩墓碑制文(据《梁僧传》载,超辩卒于齐永明十三年),不能说是一个完全默默无闻的人物。另一方面,当时沈约与定林寺关系也相当密切,这里只要举出定林寺僧法献于齐建和末卒后由他撰制碑文一事即可说明。法献为僧祐师④,齐永明中被敕为僧主,是一代名僧。刘勰与僧祐关系极为深厚,而僧祐地位又仅次于其师法献。沈约为法献碑制文在建武末,《文心雕龙》成书在中兴初,时间相距极近。在这种情况下,刘勰如果要使自己的作品取定于沈约,似乎并不十分困难。为什么《文心雕龙》书成之后,刘勰不利用自己在定林寺的有利地位以及和僧祐的密切关系去会见沈约,相反却无由自达,非得装成货鬻者干之于车前呢?这个疑问只能用“士庶天隔”的等级界限才能解答。南朝士族名士多以拒庶族寒人交际为美德。庶族人物即使上升为贵戚近臣,倘不自量,往见士族,仍不免会受到侮辱。这类故事史籍记载极丰,不烦赘举。沈约本人就是极重士、庶区别的人物,《文选》载他所写的《奏弹王源》一文可为证。东海王源为王朗七世孙,沈约以为王源及其父祖都位列清选,竟嫁女给富阳满鸾;虽然满鸾任吴郡主簿,鸾父璋之任王国侍郎,可是满氏“姓族士庶莫辨”,因此“王满连姻,实骇物听”,玷辱世族,“莫斯为甚”。刘勰要使自己的作品取定于这样一个人物,只有出于装成货鬻小贩之一途了。其次,《梁书》本传又说,沈约得书取读后,“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沈约重视的原因,前人多有推测,以为在于《声律篇》,因为它和沈约自诩独得胸襟的《四声谱》有相契之处。纪昀《沈氏四声考》曾谓:“勰以宗旨相同,故蒙赏识。”这是不无理由的。距此时不久,刘勰就于梁天监初起家奉朝请,进入仕途了⑤。不过,尽管《文心雕龙》见重于沈约,尽管刘勰入仕后又被昭明太子所爱接,但二人的史传和留下的文集,竟没有一件事涉及刘勰,也没有出现一句对他称道的话,可见他仍旧“未被时流所称”⑥,其原因很可能和他出身微贱有关。此外,刘勰少时入定林寺和不婚娶的原因,也只有用出身于贫寒庶族这件事才能较为圆满地说明。史称南朝赋役繁重,人民多所不堪,只有士族特邀宽典,蠲役免税。庶族自然不会得到优免。根据当时历史记载,一般平民为了避免沉重的课输徭役,往往只有进入寺庙,因为寺庙是享有特权的地方,入寺庙后可以不贯民籍,免于向政府纳税服役。《魏书?释老志》已有“愚民侥幸,假称入道,以避输课”之语。《南史?齐东昏侯纪》称:“诸郡役人,多依人士为附隶,谓之属名,出家疾病者亦免。”《弘明集》载桓玄《与僚属沙汰僧众教》称:“避役钟于百里,逋逃盈于寺庙,乃至一县数千,猥成屯落。邑聚游食之群,境积不羁之众。”又僧顺《释三破论》引《三破论》曰:“出家者未见君子,皆是避役。”明明说出当时因避租役而入寺庙是普遍现象。当然,不可否认,刘勰入定林寺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如佛教信仰以及便于读书等(当时的寺庙往往藏书极丰)。不过,我们不能把信仰佛教这一点过于夸大,因为他始终以“白衣”身份寄居定林寺,不仅没有出家,而且一旦得到进身机会,就马上离开寺庙登仕去了,足证他在定林寺时期对佛教的信仰并不十分虔诚。再就刘氏家世来看,亦非世代奉佛,与佛教关系并不密切⑦。他自称感梦撰《文心雕龙》,梦见的是孔子,而不是释迦。《文心雕龙》书中所表现的基本观点是儒家思想,而不是佛学或玄学思想。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他入定林寺依沙门僧祐居处的动机并不全由佛教信仰,其中因避租课徭役很可能占主要成分⑧。至于他不婚娶的原因,也多半由于他是家道中落的贫寒庶族的缘故。《晋书?范宁传》、《宋书?周朗传》都有当时平民“鳏居每不愿娶,生儿每不敢举”的记载。总之,从刘勰本人的一些事迹来看,只能用出身庶族、家境贫寒的原因才可以说明,否则便很难解释。这是刘勰并非属于士族的第三个证据。
有了上面三个证据,现在回过头来,参照一下《文心雕龙》所表现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印证,我们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
《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刘勰并没有在这部论著中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直接表示看法。自然,我们从《文心雕龙》的思想体系和基本观点也可以推出刘勰的政治倾向。不过,这里需要找到一些可以用来论证刘勰家世的更直接的材料。就这方面来说,我以为《程器篇》是一篇*值得重视的文字。刘勰在这篇文章中论述了文人的德行和器用,藉以阐明学文本以达政之旨。其中寄慨遥深,不仅颇多激昂愤懑之词,而且也比较直接正面地吐露了自己的人生观和道德理想。纪昀评《程器篇》说:“观此一篇,彦和亦发愤而著书者。观《时序篇》,此书盖成于齐末,彦和入梁乃仕,故郁郁乃尔耶。”纪昀这个说法虽然也看出一些问题,可是没有进一步去发掘其中意蕴,究明刘勰的愤懑针对哪些社会现象,只是笼统地斥之为“有激之谈,不为典要”就一笔带过了。直到*近,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始对《程器篇》作出较充分的分析。兹摘要录下:“细绎其文,可得二义:一者,叹息于无所凭借者之易召讥谤;二者,讥讽位高任重者,怠其职责,而以文采邀誉。于前义可见尔时之人,其文名籍甚者,多出于华宗贵胄,布衣之士,不易见重于世。盖自魏文时创为九品中正之法,日久弊生……宋齐以来,循之未改……至隋文开皇中,始议罢之。是六代甄拔人才,终不出此制。于是士流咸重门第,而寒族无进身之阶,此舍人所以兴叹也。于后义可见尔时显贵,但以辞赋为勋绩,致国事废弛。盖道文既离,浮华无实,乃舍人之所深忧,亦《文心》之所由作也。”这里显然把刘勰的愤激归结到士庶区别问题上面。现在我们就从《程器篇》援引下面几段文字来加以说明。
一、“古之将相,疵咎实多。至如管仲之盗窃,吴起之贪淫,陈平之污点,绛灌之谗嫉,沿兹以下,不可胜数。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王戎开国上秩,而鬻官嚣俗,况马杜之磐悬,丁路之贫薄哉!”——这里列举的前人仅西晋王戎时间*近,且出身势豪。(《晋书?王戎传》说他:“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其余管仲以下诸人,已经年代绵邈,似乎与士、庶区别问题无关。但是“纪评”指为非为典要的有激之谈正是针对这一段文字而发。细审其旨,我们可以看出刘勰在这里含有借古喻今的深意,表面似在指摘古代将相,实际却是箴砭当时显贵。《奏启篇》以“不畏强御,气流墨中,无纵诡随,声动简外”为楷式,《谐篇》用“心险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来解释民间嘲产生的原因,也都是从这种精神出发的。这一点,只要再看一看下面一段引文就更可以明白。
二、“盖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此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折者也。名之抑扬,既其然矣;位之通塞,亦有以焉。”——这一段话*早为鲁迅所重视,他曾经在早期著作《摩罗诗力说》中加以援引,并指出:“东方恶习尽此数言。”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刘勰对于当时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产生的种种恶习所感到的愤懑和不平。正如《校释》所说,他一方面慨叹于布衣寒族无所凭借而易招讥谤,另一方面不满于贵胄士流位高任重而常邀虚誉。《史传篇》:“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迍败之士虽令德而常嗤;理欲吹霜煦露,寒暑笔端,此又同时之枉,可为叹息者也!”刘勰推崇“良史直笔”,而指摘某些史臣文士专以门阀高低作为褒贬的标准,亦同申此旨。
三、“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鲁之敬姜,妇人之聪明耳,然推其机综,以方治国,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哉?”——这里以妇人聪明来说明学文以达政之旨,寓有箴砭时弊之意。当时士族多不问政事,流风所扇,虽所谓英君哲相亦不能免,甚至武人亦沿其流。朝士旷职,多见宽容。《南齐书?褚渊传》称:“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则知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宜切。”《梁书?何敬容传》载姚察之论曰:“宋世王敬弘,身居端右,未尝省牒。风流相尚,其流遂远。望白署空,是称清贵,恪勤匪懈,终滞鄙俗。是使朝经废于上,职事隳于下。”《陈书?后主纪论》曰:“自魏正始、晋中朝以来,贵臣虽有识治者,皆以文学相处,罕关庶务,朝章大典,方参议焉。文案簿领,咸委小吏,浸以成俗。迄至于陈,后主因循,未遑改革。”这类情况,史不绝书,几乎随处可见。士流不问政事是由于尚于玄虚,贵为放诞。事实上,玄谈在当时已成了登仕之阶。《世说新语》曾记张凭因清谈得到刘真长赏识而被举为太常博士。任彦昇在《为萧扬州作荐士表》中更直截了当地提出“势门上品犹当格以清谈”。这些都说明了属言玄远方能入仕。刘勰在《明诗篇》中也批评了江左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的不良倾向。《议对篇》则以贵媵还珠之喻斥责了“不达政体”的浮华文风。这种批评和《程器篇》“学文达政”的主张是声气相通、原则同贯的。
四、“文武之术,左右惟宜,郤縠敦书,故举为元帅,岂以好文而不练武哉!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刘勰为什么以文人习武作为衡量梓材之士的标准呢?此说人多以为异。但是,我们如果参照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不难发现刘勰倡立此说的由来。史称齐梁之际,“内难九兴,外寇三作”,刘勰撰《文心雕龙》正在此时。当时中原沦丧已久,北魏迁都洛阳,出兵南侵,萧齐皇朝不仅毫无御侮决心,反而不断演出了自相残杀的丑剧。南渡后,士族偏安江左,过着糜烂腐朽的生活,耽好声色,体羸气弱。这一点,可引《颜氏家训?勉学篇》的一段文字来说明:“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蹑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夫射御书数,古人并习,未有柔靡脆弱如齐梁子弟者。士习至此,国事尚可问哉?”刘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文事武备并重之论的。
五、“君子藏器,待时而动,发挥事业,固宜蓄素以弸中,散采以彪外,其质,豫章其干,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若此文人,应梓材之士矣。”——此说出于儒家。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孟子:“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其所本。这种人生观决定了刘勰的愤懑和不平,不会超越“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儒家思想界线。纪昀说他由于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书,这个论断,大体不差。《诸子篇》“身与时舛,志共道申”的感叹,也同样说明了“穷则独善以垂文”的道理。
根据上面的引文和说明来看,《程器篇》在许多场合都对士庶区别这一社会现象提出了批评,而这种批评是正符合于一个贫寒庶族的身份的。由此同样得出了刘勰并非属于士族的结论,正与上文考定刘勰家世所得证据完全一致。确定了刘勰属于庶族,就不难发现,他的一生经历都和他的出身有关。在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中,贫寒庶族往往处于动荡不定的地位:在经济上遭到排挤,在进身上受到歧视,甚至在日常生活方面也得时时忍辱含垢。这种受压抑、不稳定的地位使他们对当时社会中的某些黑暗现象感到不满。
刘勰的一生,经过了入寺—登仕—出家三个阶段。他在**个时期,由于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入寺庙,采取了“穷则独善以垂文”的权变之计,发愤著书⑨。他在《文心雕龙》中,吐露了内心的不平和愤懑,反对了代表门阀标榜的浮华尚玄的文风,提出了文质并重的文学主张。从思想体系上来说,他恪守儒家的思想原则和伦理观念。《文心雕龙》基本观点是“宗经”。他处处都在强调仁孝,对儒家称美的先王和孔子推崇备至。从入寺以来,他就一直怀着儒家经世致用发挥事业的理想,当他一旦有了进身机会,认为自己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时,就马上登仕去了。因而,他从**阶段到第二阶段,即由居寺而登仕,完全是合逻辑的发展。这正反映了所谓“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的人生观。他在第二个时期由于有了个人的前途,社会地位骤然提高,从而在思想上也就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他自梁天监初起家奉朝请后,就在言行上充分表现出亦步亦趋地趋承萧梁皇朝的意向。《梁书》本传称:“时七庙飨荐,已用蔬果,而二郊农社,犹有牺牲;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诏付尚书议,依勰所陈。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据《本传笺注》分析:“步兵校尉因陈表而迁。”此说甚是。梁武帝即位不久即长斋素食,曾三次舍身入寺。刘勰陈表正好投合了这种需要⑩。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刘勰在这个时期所写的《灭惑论》找到更有力的证据。这篇论著标志着刘勰由儒家古文学派立场转变到向玄佛合流(此事将在下章中详论)。《灭惑论》中有一段话说:“张角、李弘,毒流汉季;卢悚、孙恩,乱盈晋末;余波所被,实蕃有徒。”刘勰反对奉太平道的张角和五斗米道的孙恩,似乎是佛道之争。卢悚亦奉天师道。李弘事迹不详,但为道教徒似无疑问。《老君音诵戒经》云:“称名李弘,岁岁有之。”晋时李弘有五,但在汉代史籍中,则尚未查出李弘名字。《灭惑论》所谓“余波所被,实蕃有徒”,正是指此而言。事实上,这种思想乃在于维护社会的统治力量。《诸子篇》:“昔东平求诸子、《史记》,而汉朝不与,盖以《史记》多兵谋,而诸子杂诡术也。”照刘勰看来,兵谋诡术都是造成社会动乱的祸源,因此他对于儒家经典以外的《史记》、“诸子”颇多微词。尽管刘勰在仕途中抛弃了以前的愤懑,竭力趋承萧梁皇朝的意向,幻想通过妥协道路去实现自己纬军国、任栋梁的理想;可是,看来他在仕途中并不得志。梁武帝学兼内外,奉佛教而不废儒书,曾经在这两方面发起过许多活动,史籍和《弘明集》都留下不少记载,其中却找不到刘勰参与的任何痕迹,可见他并未得到梁武帝的重视。到了晚年,他仍落入以前郁郁不得志的处境。梁武帝只命他和僧人一起撰经。他的地位又和入寺时相差无几了。终于他选择了出家遁世的途径,作为自己的归宿。据《梁书》本传称:“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启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刘勰用燔鬓发自誓的坚决态度来启求出家,可能由于在仕途上感到了幻灭,怀有说不出的苦衷。这就是他由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即由仕途而出家的原因。综上所述,刘勰的一生经历正表明了一个贫寒庶族的坎坷命运。他怀着纬军国、任栋梁的入世思想,却不得不以出家作为结局。他不满于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却不得不向**统治集团进行妥协。他恪守儒家古文学派立场反对浮华文风,却不得不与玄佛合流的统治思潮沆瀣一气。这些矛盾现象只有通过他的时代和身世才能得到*终的说明。
作者: 张怡微
简介:
樱桃青衣是听心里的时间说话,蕉叶覆鹿是创造的本质。
它确确实实生产了快乐,也确确实实是一场短梦。
《樱桃青衣》为上海青年作家张怡微“家族试验”写作计划的收官之作,收入获得第36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组首奖作品《哀眠》。关于现代人的伤痛和宽容、失落和满足、记忆与遗忘。各自陪父母前来相亲的年轻男女,住院是为了家里人开心的中老年大叔,在寡淡交谈中建立起共同话题的两代人,依靠微薄薪水过着小民尊严的一家人……一篇篇故事,讲述当代城市人伦理生活及递迁命运的故事,书写普通人相互护佑的善,市井小民令人不舍的义。
书名《樱桃青衣》取自唐传奇中的梦幻母题。卢子为名利所惑,却*终感叹:“人世间的荣辱兴衰,高低贵贱,应当顺其自然啊!”但所谓自然,也是日复一日、不是滋味地度过。“樱桃青衣”表达梦与现实的差距,也显现时光流逝、死生茫茫的哀愁。暗合“细民”也有“盛宴”,“樱桃青衣”虽撷取历经繁华*终梦醒的意象,却也指向指向市民生活不让人沉沦也不让人升华的真相,也指向无奈委身商业社会地产股市、财富梦想中的普通人,从无穷尽的私心中打捞出一点真心的人性感怀。
作者: 脑力
简介:
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穷的。本书游戏分数字、几何、计算、机智、语言、科学、推理、逻辑、悬疑等类,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让人在游戏中轻松学习数学知识,识别图像,发现陷阱,增强逻辑推理能力,严密语言表达,培养想象力,提升观察力、创造力。难易结合,趣味无穷,寓教于乐,在不知不觉抵达智慧的殿堂。
800个思维游戏全面开发左右脑,在轻松的游戏的中变聪明,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全面提升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推理能力。
【目录】
1. 数字游戏
1.哪四个数?/ 002
2.查钱 / 002
3.变换方位 / 002
4.他们相等吗?/ 003
5.爱的方式 / 003
6.问号代表什么数字?/ 003
7.添笔 / 003
8.变不等式为等式 / 004
9.只移动一个数字 / 004
10.**数 / 004
11.错误的等式 / 004
12. x 个8=1000 / 005
13.解题 / 005
14.魔术方阵 / 005
15.数的排列规律 / 005
16.后面三个数是什么 / 006
17.魔术方阵 / 006
18.生日礼物 / 006
19.很简单的算术题 / 007
20.填空 / 007
21.填写数字 / 007
22.填上1~9 的自然数,使每条边上4 个数的和相等,且均为17、20 或23 / 008
23.除法 / 008
24.6 =?/ 008
25.迷藏 / 008
26.小于4 / 009
27.剪书 / 009
28.乌鸦 / 009
29.三个算式 / 010
30.婶婶几岁?/ 010
31.装缸问题 / 010
32.紧俏的数字 / 010
33.书有几页?/ 011
34.五个数的游戏 / 011
35.多少个孩子?/ 011
36.爸爸多大?/ 012
37.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2
38.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2
39.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2
40.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3
41.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3
42.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3
43.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3
44.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4
45.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4
46.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4
47.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4
48.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5
49.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5
50.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5
51.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5
52.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6
53.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6
54.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6
55.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6
56.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7
57.问号代表的数字是什么?/ 017
58.问号是代表什么数字?/ 017
59.打问号的那个数应该是什么?/ 017
60.移动方块 / 018
61.问号代表什么数字?/ 018
62.应该用什么数取代x ?/ 018
63.问号代表什么数字?/ 019
64.问号代表什么数字?/ 019
65.问号代表什么数字?/ 019
66. x 等于多少?/ 020
67.问号代表什么数字?/ 020
68.问号代表什么数字?/ 020
69. x 等于多少?/ 020
70.问号代表什么数?/ 021
71.哪个数与众不同?/ 021
72.A、B、C 代表什么数?/ 021
73. x 等于多少?/ 022
74.问号代表什么数?/ 022
75.问号代表什么数?/ 022
76.括号里是什么数?/ 023
77.A 和B 分别代表什么数?/ 023
78.问号代表什么数字?/ 023
79.下面这些数中哪一个与众不同?/ 024
80.问号代表什么数?/ 024
81.问号代表什么数?/ 024
82.x 等于多少?/ 025
83.问号代表什么数?/ 025
84.问号代表什么字母?/ 025
85.问号代表什么数?/ 026
86.问号代表什么数?/ 026
87.问号代表什么数?/ 026
88.问号代表什么数?/ 027
89.问号代表什么数?/ 027
90.问号代表什么数?/ 027
91.问号代表什么数?/ 028
92. x 等于多少?/ 028
93.问号代表什么数字?/ 028
94.问号代表什么数字?/ 029
95.问号代表什么数?/ 029
96.问号代表什么数?/ 029
97.问号代表什么数字?/ 030
98.问号代表什么数?/ 030
99.问号代表什么数?/ 030
100.问号代表什么数?/ 031
101.括号里是什么数?/ 031
102.问号代表什么数?/ 031
103.问号代表什么数?/ 032
104.问号代表什么数?/ 032
105.问号代表什么数?/ 032
106.问号代表什么数?/ 033
107.问号分别代表什么数?/ 033
108.问号代表什么数?/ 033
109.问号代表什么数?/ 033
2. 几何游戏
1.符号 / 035
2.挪火柴 / 035
3.四等分 / 035
4.鱼池如何扩建?/ 035
5.切蛋糕 / 036
6.面 / 036
7.画圆 / 036
8.滚木头 / 036
9.相切的圆 / 037
10.切平行四边形 / 037
11.拼图游戏 / 037
12.报纸盖住杂志 / 037
13.安排场地 / 038
14.特殊列队 / 038
15.特别 / 038
16.长方形与正方形 / 038
17.照相 / 039
18.鸭子相距 / 039
19.数圆 / 039
20.种树 / 039
21.叠纸 / 040
22.折纸 / 040
23.分割 / 040
24.买地 / 041
25.分糕 / 041
26.切角 / 041
27.接下来的图形是什么?/ 042
28.哪个图形与众不同?/ 042
3. 语言游戏
1.春暖花开 / 044
2.双胞胎 / 044
3.名字的谐音 / 044
4.奇特的圆圈 / 045
5.追车 / 045
6.水星 / 045
7.黄豆与绿豆 / 046
8.老张买狗 / 046
9.张先生的信 / 046
10.还有一个 / 046
11.不可能的事 / 047
12.打扑克 / 047
13.出国 / 047
14.办事马虎的小珊 / 047
15.什么关系 / 048
16.相同性 / 048
17.看病 / 048
18.多少钱一个字 / 049
19.荒岛生存 / 049
20.上班 / 049
21.字母的特点 / 050
22.不是哑巴 / 050
23.数字与字母 / 050
4. 计算游戏
1.地狱 / 052
2.过独木桥 / 052
3.囚犯赌命 / 053
4.生死问题 / 053
5.死囚越狱 / 054
6.外星人 / 055
7.同舟共济 / 055
8.雪地通讯员 / 056
9.分香蕉 / 056
10.名次排列 / 056
11.年龄问题 / 057
12.洗澡 / 057
13.动物的数量 / 057
14.舞伴 / 058
15.前三名 / 058
16.送人的猫 / 058
17.农民的账/ 058
18.多少客人 / 059
19.吃馒头 / 059
20.母鸡下蛋 / 059
21.捕鱼还是晒网 / 060
22.邮票的搭配 / 060
23.买书 / 060
24.假期调查 / 061
25.喝酒 / 061
26.数钱 / 061
27.现在是几点?/ 062
28.慢钟 / 062
29.车速 / 062
30.用水 / 063
31.蝴蝶采花蜜 / 063
32.老人活了多少年 / 063
33.两鼠赛跑 / 064
34.苹果的数量 / 064
35.球有多少个 / 064
36.凳子的数量 / 065
37.采蘑菇 / 065
38.灌水 / 066
39.5 枚硬币 / 066
40.数橄榄 / 066
41.几只鸭 / 066
42.猴子和桃子 / 067
43.买面包车 / 067
44.吃烤玉米 / 067
45.狩猎 / 068
46.听课 / 068
47.人数 / 068
48.一家四口 / 069
49.赔稻谷 / 069
50.安排房间 / 069
51.打老鼠比赛 / 070
52.砖的问题 / 070
53.合作的工程 / 070
54.火车过桥 / 071
55.吃话梅 / 071
56.商人买家畜 / 071
57.聪明的司机 / 072
58.投票选举 / 072
59.小猴分桃 / 072
60.渡河 / 073
61.男女搭配 / 073
62.牧场 / 073
63.摘桃子 / 073
64.小华几岁 / 074
65.没有顺序的房间 / 074
66.书页 / 074
67.车站剪票 / 075
68.跳远比赛 / 075
69.蜗牛爬树 / 075
70.年龄 / 076
71.生日礼物 / 076
72.巧算年龄 / 076
73.爷爷和孙子 / 077
74.口香糖 / 077
75.爬楼 / 077
76.取乒乓球 / 078
77.多劳多得 / 078
78.双胞胎 / 079
79.坐车 / 079
80.平均速度 / 079
81.工钱 / 080
82.农民的办法 / 080
83.水果的价格 / 080
84.咖啡厅的摆设 / 081
85.节目游戏 / 081
86.取佛珠 / 081
87.中国车牌照 / 082
88.买东西 / 082
89.书价 / 082
90.生意的决策 / 083
91.货物的批发 / 083
92.多少头牛 / 083
93.分配鱼 / 084
94.蜡烛的消耗 / 084
95.喝牛奶 / 085
96.花落知多少?/ 085
97.分瓜 / 085
98.瓶子有多重?/ 086
99.门票多少钱?/ 086
100.飞禽与走兽 / 086
101.九命猫 / 087
102.虚拟世界 / 087
103.掷球 / 087
104.养了多少只乌龟?/ 087
105.加法 / 088
106.称重 / 088
107.分兔 / 088
108.赚了多少钱 / 089
109.放牛 / 089
110.花园里的花 / 089
111.小孩赛跑 / 090
112.美酒共饮 / 090
113.翻面游戏 / 090
114.上菜 / 090
115.端水果 / 091
116.分咖啡 / 091
117.掷骰子 / 091
118.赌博的程序 / 091
119.找书 / 092
120.颠碗 / 092
121.天平称重 / 092
122.特别的年龄 / 093
123.吵架 / 093
124.缆车 / 093
125.硬币的数量 / 094
126.秘书与钥匙 / 094
127.电话号码 / 094
128.狗啃骨头 / 095
129.散步的情侣 / 095
130.皮套的价格 / 095
131.狗捉鼠 / 095
132.硬币的几率 / 096
133.漏选者 / 096
134.蜜蜂圈的游戏 / 096
135.拆桥 / 097
136.速度计算 / 097
137.算页数 / 097
5. 科学游戏
1.生命的几率 / 099
2.浮木下沉 / 099
3.鸡蛋的速度 / 099
4.羊吃草 / 099
5.分鞋 / 100
6.2 米长鱼竿 / 100
7.蚯蚓 / 100
8.降旗 / 101
9.智取铁球 / 101
10.摇橘子 / 101
11.走私犯 / 102
12.溜冰 / 102
13.人的眼睛 / 102
14.鲶鱼效应 / 103
15.有钱人父子 / 103
16.取地瓜 / 103
17.鸟、螃蟹和虾 / 104
18.两鬼采蜜 / 104
19.这是一只什么熊?/ 105
20.实验室 / 105
21.沙子与石头 / 105
22.铁路的长度 / 105
23.硬币的功夫 / 106
24.热牛奶与温牛奶 / 106
25.弹簧称法的特性 / 106
26.瓶子里的气球 / 106
27.神奇房子 / 107
28.体重减轻后 / 107
29.北极的植物 / 107
30.鱼干少了 / 107
31.长高了 / 108
32.北极飞行 / 108
33.人在地球上的重量 / 108
34.月球上的生物 / 109
35.人在高空处 / 109
36.月亮从何方升起 / 109
37.飞机的阴影 / 109
38.跷跷板游戏 / 110
39.直烟 / 110
40.4 种球速 / 110
41.动物的掉落 / 110
42.称重 / 111
43.加速度 / 111
44.杂技的作用 / 111
45.高尔夫球 / 111
46.鸟儿落网 / 112
47.镜子问题 / 112
48.爱迪生救妈妈 / 112
49.绊脚石 / 113
50.公交车上的惯性 / 113
51.牧场主人之死 / 114
6. 机智游戏
1.如何安全摆渡 / 116
2.你需要问几个问题 / 116
3.强盗与富翁 / 117
4.一群特殊的人 / 117
5.大蛇和小蛇 / 118
6.训猫 / 118
7.二老婆 / 119
8.算命 / 119
9.分桔子 / 120
10.多少只动物 / 120
11.模仿 / 120
12.奇怪的东西 / 120
13.前后车相距 / 121
14.警察为什么跑 / 121
15.车进隧道 / 121
16.装苹果 / 121
17.聪明的律师 / 122
18.**载重 / 122
19.千万富翁 / 122
20.不公平 / 122
21.蛋从何处来 / 123
22.一分钟之前 / 123
23.分称水果 / 123
24.安全策略 / 124
25.蜡烛剩几支 / 124
26.为什么 / 124
27.连带关系 / 124
28.细菌的繁殖 / 125
29.探亲 / 125
30.计时 / 125
31.倒牛奶 / 125
32.排队 / 126
33.聪明的优优 / 126
34.杯底的水 / 126
35.苹果醋 / 127
36.女儿尽孝心 / 127
37.买玩具 / 127
38.两颗心的由来 / 128
39.倚老卖老 / 128
40.爷爷的难题 / 128
41.取弹珠 / 129
42.两人打赌 / 129
43.发薪水 / 129
44.项链连接 / 129
45.无极歌厅 / 130
46.典当 / 130
47.越贵越好 / 130
48.商人的遗嘱 / 131
49.英国人买橘子 / 131
50.停车 / 132
51.你是哪里人?/ 132
52.小偷怕什么 / 133
53.智者与财主 / 133
54.12 岁过的生日 / 133
55.夜读之谜 / 133
56.智慧过桥 / 134
57.不守交通规则 / 134
58.选举 / 135
59.分面团 / 135
60.两兄弟 / 135
61.谁*倒霉 / 136
62.先掷和后掷 / 136
63.阻止货车 / 136
64.大地震 / 137
65.渡河 / 137
66.美丽的风景 / 137
67.过河 / 138
68.不会被骗的人 / 138
69.秘密 / 138
70.猴子拿香蕉 / 139
71.深坑 / 139
72.聋子试验 / 139
73.独木桥的故事 / 140
74.翻硬币 / 140
75.翻杯子 / 140
76.该怎么办 / 141
77.找钱 / 141
78.收钱 / 141
79.旅行 / 142
80.黑脸 / 142
81.慢跑比赛 / 142
82.*恶心的事 / 143
83.山谷脱险 / 143
84.牛吃草 / 144
85.谁在喊我?/ 144
86.比赛 / 144
87.手指游戏 / 145
88.识别双胞胎 / 145
89.两个半小时 / 145
90.神枪手 / 146
91.打官司 / 146
92.这是怎么回事 / 146
93.谈发明 / 147
94.嫁女 / 147
95.装货 / 148
96.送报 / 148
97.分袜子 / 149
98.月饼出错后 / 149
99.铅笔 / 149
100.天堂和地狱 / 150
101.雕琢木匠 / 150
102.穷秀才妙思 / 151
103.侠客与盗贼 / 151
104.小乖让座 / 152
105.小猴答题 / 152
106.以谜猜谜 / 152
7. 推理游戏
1.职业的推测 / 154
2.司机 / 154
3.礼貌的握手 / 154
4.说谎的人 / 155
5.自杀 / 155
6.为什么要抓我 / 155
7.侦探破案 / 156
8.神速破案 / 156
9.车祸 / 156
10.空难事件 / 157
11.抓贼 / 157
12.家务分工 / 157
13.偷吃枣子的人 / 158
14.母兔 / 158
15.蜻蜓一家 / 158
16.谁的错 / 159
17.为什么少了一元?/ 159
18.买了什么?/ 159
19.买西服 / 160
20.小乖坐车 / 160
21.看电影 / 160
22.彩票号码 / 161
23.巧克力的分法 / 161
24.发财有道 / 161
25.你来当一回老师 / 162
26.狐狸出题 / 162
27.和尚分粥 / 163
28.游泳比赛 / 163
29.如何计时 / 164
30.猫狗跨栏 / 164
31.把老鼠变成猫 / 164
32.谁撒谎 / 165
33.让开关控制灯?/ 165
34.经济家 / 165
35.两种说法 / 166
36.假钞 / 166
37.是谁在说话 / 167
38.轮胎够吗 / 167
39.死了几只狗 / 168
40.跑步速度 / 168
41.正确的结论 / 168
42.分赃 / 169
43.猜年龄 / 169
44.住旅馆 / 170
45.扑克牌 / 170
46.英雄救美 / 171
47.各点各的菜 / 172
48.成绩的评测 / 172
49.看电影 / 173
50.D 牌泡面在哪里?/ 173
51.弹珠打包 / 173
52.分酒 / 174
53.三张扑克牌 / 174
54.说谎者是谁 / 174
55.何时再相逢 / 175
56.谁是商人 / 175
57.分西瓜 / 176
58.恋人过河 / 176
59.总会有办法的 / 177
60.酒鬼喝酒 / 177
61.皮克尼太太的疑惑 / 178
62.是谁打碎了玻璃 / 178
63.秋千 / 179
64.3000 米长跑 / 179
65.**个与*后一个 / 179
66.是男是女 / 180
67.谁是台北人 / 180
68.野兔在哪里 / 180
69.领带与姓氏 / 181
70.能开哪一辆 / 181
71.两只蝉 / 181
72.沙漠边的生意 / 182
73.习惯伎俩 / 182
74.烤面包 / 183
75.吝啬鬼有多少金币 / 183
76.怕麻烦的妇女 / 184
77.面试 / 184
78.娇羞三女神 / 184
79.自动售糖机 / 185
80.猜石头 / 185
81.哪个医生哪天值班 / 186
82.谁家孩子跑得*慢 / 186
83.谁和谁结婚 / 186
84.委派任务 / 187
85.我是谁 / 187
86.谁在说谎 / 187
87.夜间安排 / 188
88.三燕的诺言 / 188
89.大海里的鱼 / 189
90.好吃的糖果 / 189
91.同班同学 / 190
92.猜对了一半 / 190
93.考试 / 191
94.打碎花瓶 / 191
95.敲哪一扇门 / 192
96.迷路的人群 / 192
97.三只熊买围裙 / 193
98.谁是谁的妹妹 / 193
99.男孩和女孩 / 193
100.拦车考孔子 / 194
101.找同类 / 195
102.记者采访 / 196
103.三人与车 / 196
104.谁的假期短 / 197
105.谁有汽车 / 197
106.商场楼层 / 197
107.挑食 / 198
108.星期几 / 198
109.偶遇 / 198
110.计时奶瓶 / 199
111.到底是哪一天 / 199
112.今天星期几 / 199
113.推算日期 / 200
114.修表人 / 200
115.科学家的年龄 / 200
116.商店的钟 / 201
117.做案时间 / 201
118.睡了几个小时 / 201
119.三更下雪 / 202
120.哪几个月有二十八日 / 202
121.三个人的聚会 / 202
122.跑步 / 203
123.星期几 / 203
124.报纸 / 203
125.那个人是你妈妈吗?/ 203
126.她们什么关系?/ 204
127.什么关系 / 204
128.遗产 / 204
129.兄弟 / 204
130.什么关系 / 205
131.多少个儿女 / 205
132.爸爸吵架 / 205
133.亲属关系 / 206
134.认妈妈 / 206
135.小球试验 / 207
8. 悬疑游戏
1.买面 / 209
2.卓别林遇盗 / 209
3.车祸发生后 / 210
4.怎么样过河 / 210
5.帽子哪去了 / 210
6.河里没有水草 / 211
7.自杀的矮人 / 211
8.沙漠里的死人 / 211
9.救人的方法 / 212
10.吃鸡蛋 / 212
11.服从 / 212
12.鸵鸟逃跑 / 213
13.枪法 / 213
14.偷懒的哨兵 / 214
15.警察过河 / 214
16.池塘有几桶水 / 215
17.区分药品 / 216
18.我妈在家 / 216
19.炒豆 / 216
20.飞来飞去的鸟 / 217
21.卡车司机受伤 / 217
22.神奇的盒子 / 217
23.握手 / 217
24.比大小 / 218
25.少了一只角 / 218
26.小羊生病 / 219
27.装蛋糕 / 219
28.买酱油 / 220
29.会员卡 / 220
30.爸爸输了 / 221
31.百发百中 / 221
32.错误的来源 / 222
33.聚会 / 222
34.怪人 / 222
35.双胞胎 / 223
36.我的脚印呢 / 223
37.戒指 / 223
38.富翁与邻居 / 224
39.唱片的一半 / 224
40.这是什么金属 / 225
41.聪明的小慧 / 225
42.谁技高一筹 / 226
43.机密 / 226
44.戒指失踪案 / 227
45.子贡卖菜 / 228
46.李逵断案 / 228
47.捉螃蟹 / 229
48.两片瓜地 / 229
49.华陀三兄弟 / 230
50.兄弟过关卡 / 230
51.大象出题 / 231
52.这可能吗 / 231
53.小狐狸的诡计 / 232
54.音乐家被杀 / 232
55.自杀女子 / 233
56.寺内盗贼 / 233
57.盗钟大盗 / 234
58.湖边命案 / 234
59.邮差疑犯 / 235
60.死因蹊跷 / 235
61.烧香拜佛 / 236
62.口吃被害者 / 236
63.飞人 / 237
64.致命雪茄 / 237
65.邮票盗贼 / 238
66.鸿门宴 / 239
67.杀手是谁 / 239
68.空罐头 / 240
69.蚂蚁是证据 / 240
70.实验室的命案 / 241
71.狂风巨浪的晚上 / 241
72.煤气爆炸 / 242
73.一语道破 / 242
74.高尔夫球 / 243
75.假证 / 243
76.酒会杀机 / 244
77.1001 号 / 244
78.小偷的脚印 / 245
79.飞机险事 / 245
80.断崖边缘 / 246
81.少女之死 / 246
82.邮轮上 / 247
83.监守自盗 / 247
84.杀人偿命 / 248
85.难断的官司 / 249
86.飞机失事 / 250
87.畏罪自杀 / 250
88.证据在哪里 / 251
解 答
1.数字游戏解答 / 253
2.几何游戏解答 / 259
3.语言游戏解答 / 261
4.计算游戏解答 / 263
5.科学游戏解答 / 273
6.机智游戏解答 / 278
7.推理游戏解答 / 285
8.悬疑游戏解答 / 296
作者: 邱学华
简介:
《大夏书系·邱学华的数学课堂》从整体上呈现了邱学华老师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尝试教学法发展与完善的轨迹。分上下两篇,上篇是课堂教学研究,是理论基础;下篇是课堂教学纪要,是精选的28节研究课,许多课有记录整理者的评析。
作者: 王元化
简介:
本书收集了王元化先生从1940年至2002年六十多年来关于改革开放、中国政治、历史、人物与中国文化、传统、知识分子、五四运动、启蒙运动及文艺与美学、作家与创作等相关领域的反思,内容广泛,思想深邃,文笔流畅。
本书多次重印,先后四次改版,均有增补,第三版原名《思辨随笔》,1995年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本书是*后改定本,内容丰富,多有创见,很值得一读。
【目录】
目录
出版说明
自序(四版)
《思辨随笔》序(三版)
《思辨发微》序(二版)
《思辨短简》序(初版)
**编 文化的反思
1 反思经历述略
2 说反思
3 文化传统构成四要素
4 封建文化析
5 大传统与小传统
6 游民与游民文化
7 传统道德与民族精神
8 道德继承
9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10 知识结构的整体
11 抽象继承法
12 中体西用
13 “你要做世上的盐”
14 ***与文化传统
15 ***思想的三个来源
16 时代与理念
17 态度与思想
18 思想与学术
19 体改与启蒙
第二编 反思五四与改革开放
20 什么是“五四”精神
21 “五四”时期四观念
22 再谈“五四”
23 “五四”三想
24 说“激进”
25 说“现在”
26 “五四”并没有反封建口号
27 “‘五四’好就好在没有学术”吗
28 “五四”反儒不反法
29 “五四”与传统
30 继承“五四”与反思“五四”
31 扭曲的启蒙心态
32 思维模式
33 斗争无处不在
34 集体主义一词
35 《矛盾论》为何批德波林
36 “文革”批孔
37 读书抄
38 中国农民特殊论
39 曲笔构陷
40 旧上海流氓术
41 流氓主义
42 “一切都不会白白过去”
43 苏联解体后的异议者
44 理论准备不足
45 “只好以腐败为代价”
46 人的素质
47 女性赞
48 清华老校歌
49 摆脱依附,找回自我
第三编 卢梭与韩非
50 说恶
51 自私与自利
52 三个P
53 再谈公意
54 “立法者”
55 “主权者”
56 “强迫的自由”
57 卢梭的思辨哲学举例
58 坐标移动
59 谈“改造人性”
60 尚同
61 韩非并不集法家大成
62 无辩
63 选言判断
64 阴鸷反噬之术
65 “告奸”与“除阴奸”
66 牛马、豺狼、鹰犬
67 权术举例
第四编 晚清政坛(附道光以前)
68 曾国藩著“挺经”
69 宦术
70 李鸿章办外交
71 戊戌变法之前、之外、之后
72 高阳谈张之洞
73 伪造合影
74 刚毅识杨金龙
75 司官护法
76 水晶灯笼
77 周汉其人
78 沈荩之死
79 日知会
80 谈太平天国
81 甲午缉奸
82 鸦片战争时的抗英人物
83 屈大均葬衣冠
84 吴汝纶论中西医优劣
85 跪拜礼
86 祀天敬孔
第五编 中国知识分子
一、近代思想的探索
87 “以理杀人”
88 龚自珍与法家
89 龚自珍生平行事
90 驳己亥出都仓皇可疑说
91 《学隶图跋》钩沉
92 《纵难送曹生》
93 “横以孤”
94 不拘一格降人材
95 “蛆虫儒”与“蛆虫僧”
96 嘉道两朝士气衰颓
97 早期讽刺文
98 《京师乐籍说》
99 文如钩锁,义若连环
100 书狱妙喻
101 “情”和“自我”
102 从宥情到尊情
103 人格力量与思想力量
104 大独与大群
105 鲁迅与太炎
106 再谈鲁迅与太炎
107 鲁迅思想的曲折历程
108 “破落户飘零子弟”
109 鲁迅与周作人
110 托尔斯小之类
111 《鲁迅传》与传记文学
112 开拓鲁迅研究的领域
113 功利主义之争
114 谈胡适之学
115 胡适论清学
116 胡适谈文学
117 贺麟谈法
118 关于诸葛亮之辩
119 说无政府主义
120 再说无政府主义
121 太虚法师
122 刘师培一鞭先着
123 《衡报》
二、近代学术
124 孤往精神
125 记熊十力
126 熊十力二三事
127 《十力语要》
128 谈汤用彤
129 杨遇夫回忆录
130 记郭绍虞
131 记郑桐荪
132 挽风气,贬流俗
133 无邪堂谈博与约
134 无邪堂谈明清之学
135 无邪堂谈治学根基
136 与友人书:谈古史辨
137 日记摘录
三、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
138 顾准其人其书
139 高调与低调
140 再谈《无梦楼随笔》
141 记孙冶方
142 记冯定
143 忆若水
144 满涛之死
145 初见林毓生
第六编 思辨哲学
一、黑格尔
146 费希特的“自我意识”
147 黑格尔体系
148 黑格尔的体系思考
149 《小逻辑》对我的启迪
150 逻辑链锁
151 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
152 “具体普遍性”质疑
153 简单化
154 氢氧碳不等于肉
155 知性概念
156 感性——知性——理性
157 知性的分析方法
158 知性在一定范围内的效准
159 知性是理性认识的一个环节
160 费尔巴哈批判**哲学
161 康德的百元之喻
162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163 直接判断中的主谓关系
164 哲学史上的一种提法
二、先秦名辩与魏晋玄学
165 重共性轻个性
166 形式逻辑
167 原则与原则的运用
168 达名、类名、私名
169 三才说
170 释自然
171 释虚静
172 《墨辨》与《荀子》的认识分类
173 韩非解老
174 “前识”
175 矛盾论与治不逾官说
176 王弼何晏《论语注》
177 对任继愈道与理说献疑
178 玄学与先秦名家
179 玄学与西方哲学
180 玄学再估价
181 钟会四本论
182 魏晋的意象言之辨
183 三教同源说
184 玄佛并用
185 玄学解《易》与汉儒《易》学异旨
186 早期传入的因明学
187 译经理论
188 专门名词
189 三教治道说
190 《灭惑论》与梁武帝之学
191 梁代玄风复阐
192 释慧琳《白黑论》
193 佛学影响了中国文化
194 《中国通史简编》的误译
195 嚼饭与人,徒增呕秽
三、文史小考
196 六诗与六义
197 《孔疏》破《郑笺》
198 达巷党人
199 释“无所成名”
200 孔子与射御
201 子见南子的行为准则
202 子见南子合于礼说
203 释孔子矢词
204 南朝的士族与庶族
205 奉朝请
206 文质概念引入文学始于佛经传译
207 佛窟寺为梁徐庆造
208 僧,众也
209 扶桑不是日本的旧称
210 扶桑为东方理想国说
211 明末将卒骄横
212 泰山非大,秋毫非小
213 “回到乾嘉学派”
214 崔述先被日本重视
215 王国维读《资本论》
216 说新解
217 比附举例
218 三星堆出土的“神树”
219 印第安人的亚裔祖先
220 芦墟译名辨
221 《死海卷》
222 ***为国家定制
223 《晚年》五记
224 圈去“小资产阶级”的“小”
225 反智标语
第七编 美学与文艺
一、 西方美学
226 情志A
227 情志B
228 情致译名质疑
229 知性不能掌握美
230 观念性的统一
231 美的理念辨析
232 审美主客关系
233 破艺术清洗论
234 黑格尔的艺术鉴赏力
235 创作奥秘剖解
236 情况——情境——情节
237 风格与作风
238 矫揉造作的作风
239 风格论的贫困
240 风格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241 别林斯基与黑格尔
242 别林斯基与自然派
243 再谈别林斯基
244 狂暴的维萨里昂
245 他从不掩饰自己的见解
246 车尔尼雪夫斯基与《同时代人》
247 美在生命
248 与友人论学书
二、谈《文心雕龙》
249 知?好?乐
250 陆机的感兴说
251 生气灌注
252 《文心雕龙讲疏》序
253 谈诠释
254 刘勰依古文说解《易》
255 释“道”与“德”
256 释宰
257 释“文成规矩,思合符契”
258 释物
259 才性与才气
260 艺术思维过程
261 比兴之义
262 观赏的独立性与投入性
263 写意传统
264 日本的《文心雕龙》研究
265 《刘岱墓志》
266 刘勰世系
267 刘勰卒年
268 诗与人为一说
269 善入善出
270 自由与主观任意性
三、文化批判
271 学术良心
272 古典哲学精神哪里去了
273 人文精神与科学家
274 需要纠正的一种学风
275 “策略性”
276 学术压思想?
277 把屁股移过来
278 谈浮躁
279 不要产生太多的文化泡沫
280 新形式
281 “不穿制服的将军”
282 新思潮与新成果
283 “各领风骚三五天”
284 “新的总比旧的好”?
285 新的不一定都是好的
286 意识流
287 艺术价值“炒”不上去
288 趣味不会平等,艺术不会统一
289 忒耳西忒斯式的酷评
290 路线斗争式的论辩
291 和而不同,群而不党
292 反刍
293 遵命文学对谁都有害
294 破“抓要害论”
295 两种表象
296 破创作过程分段进行论
297 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
298 艺术形象
299 形象思维中的个别与一般
300 驳形象化说
301 创作的直接性
302 说主题
303 主导的情志
304 把病“表”出来
305 狗儿爷与农民意识
306 说真诚
307 “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
308 艺术的偶然属性
309 社会和艺术二元标准质疑
310 写真实的厄运
311 垂杨柳和黄花鱼
312 演员的三个自我
313 对观众的虚伪的服从
314 看戏要善入善出
315 综合研究法
316 研究方法与说明方法
317 文化交流
第八编 论作家
318 黑格尔论莎剧的偏见
319 以翻译入文学史
320 席勒格的讥讽说
321 塞缪尔?约翰逊的“褒贬格”
322 谈史密斯《莎士比亚评论集序》
323 丹纳
324 柯勒律治谈《理查二世》
325 哈姆雷特的犹豫
326 哈姆雷特的性格
327 斯坦尼误读《奥赛罗》
328 隔离室中读《奥赛罗》
329 摆脱阶级观点局限
330 《李尔王》的启发
331 福斯泰夫与猪八戒
332 《莎剧解读》的回应
333 莎剧不能上演说
334 伊丽莎白时代的舞台
335 莎剧在中国的上演
336 “五四”时期不喜欢莎士比亚
337 谈朱译莎剧
338 巴尔扎克的小说情节
339 果戈理的讽刺
340 斯坦尼不懂契诃夫
341 批评家对《海鸥》的攻击
342 《海鸥》与新形式
343 生活吸干了他的生命
344 《姚尼奇》
345 庸俗胜利了
346 契诃夫的“小笑话”
347 功夫深处却平夷
348 莱渥夫是怎样一个人?
349 罗曼?罗兰和他的时代
350 在孤独中工作
351 “心的光明”
352 《约翰?克利斯朵夫》
353 批判者
354 《人鼠之间》
355 谈卓别林
356 再谈卓别林
357 《新约》
358 圣像艺术
第九编 文化杂谈
359 京剧与戏改
360 艺术的快与慢
361 京丑戏
362 外国人谈京戏
363 汉剧《宇宙锋》
364 川剧《帝王珠》
365 秦腔《赵氏孤儿》
366 《芙蓉镇》的不足
367 观潘天寿画
368 读书三得
369 金圣叹示释弓
370 文章繁简
371 古文朗诵
372 无错不成书
373 修辞例一
374 修辞例二
375 教育折腾
376 “学术中心何处寻?”
377 让知识者发出声音来
【免费在线读】
14 ***与文化传统
1988年这方面已有不少有价值的文献,如《新民学会资料》、《湘江评论》、《讲堂录》、《伦理学原理批语》等都是研究***早期文化思想的重要资料。建国初至“文革”前夕为***管理图书报刊的逄先知所写的《***的读书生活》,是记述***后期文化思想的重要文献。
***在“五四”早、中期固然赞赏胡适、陈独秀、吴虞、李大钊等,但并不主张废弃传统文化。早在湖南**师范就读时,他就受到杨昌济的熏陶。“五四”前夕,1914年他在日记中写道:“仍抄曾文正公日记,欲在一月以内抄完,亦文正一书不完不看他书之意也。”“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1917年,他仍自称“独服曾文正”。当时,他还往“船山学社”聆听学术报告。直至1937年,他成为党的领袖,在延安讲授哲学,还请边区外的同志为他搜购自己收藏不全的《船山遗书》。
在湖南就读时,曾多次偕蔡和森、萧子升、易礼容等出游北京、上海、山东等地,拜访孔孟故居,向陈独秀、胡适等求学问道。这期间,除醉心阅读《新青年》外,也钻研古籍。重点阅读的书有《近思录》、《仁学》、《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昭明文选》、《韩昌黎全集》等。1920年他给周世钊的信中说:“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这都说明“五四”时期青年***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去年出版的汪澍白《***思想与文化传统》,有一章曾根据***的《伦理学原理批语》等,从“本原论”、“格致说”、“知行观”三方面来阐述朱熹哲学对青年***的影响,足资研究者参考。我认为汪著提及颜习斋对***的影响是更值得注意的。颜习斋出生在北方一个小村落,他的生涯大多在家乡度过,他把读书比作“吞砒(霜)”,强调习行有用之学。所谓习行有用之学唯兵、农、礼乐三端。《年谱》记他对张文升说:“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颜习斋排斥读书,强调实践,其说与宋明诸儒迥异,但仍是儒家的一个学派(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称颜学不是儒学,而是墨学的复活。李泽厚从之。此说不确。盖墨子非攻,颜元却主张以军旅强天下)。故钱穆说他气魄之深沉,识解之毅决非南方学者梨洲、船山、亭林诸人所及,并谓其思想深层与王阳明有一定渊源,故称其“仍是宋明诸儒矩矱”。
汪著指出***于1937年写的《实践论》多次直接使用了知行这个中国哲学史上习用的范畴。1951年《实践论》公开发表时,***还特意加上“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虽然后来***在关于坂田文章的谈话中说,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老庄、墨子、张载、李贽、王船山、谭嗣同都“没有讲清楚”;但是,用实践来概括认识论,却是和颜习斋的思想有相通之处的。颜*重亲知,强调“要在行字着力”。他名所居为“习斋”就是表示重视躬行践履之意。他*初也是信奉程朱陆王之学,后来又转而对它进行了批判。他在《言行录教及门》中说:“古今旋转乾坤开物成务,由皇帝王霸以至秦汉唐宋明,皆非书生也。读书著书能损人神智气力,不能益人才德。”他力排朱子的读书为穷理之说,以为“试观今天下秀才晓事否?读书人便愚,多读更愚,但书生必自智,其愚却愈深”。他著书很少,但留下这类排斥读书的话却很多。汪著指出,***也多次发表过类似的见解,并援引***1964年春节座谈会的讲话为证。“讲话”称:“明朝搞得好的,只有明太祖、明成祖父子两个,一个不识字,一个识字不多,是比较好的皇帝。以后到了嘉靖,知识分子当政,反而不成事,国家就管不好。书读多了,就做不了好皇帝。”早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也说过:“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的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我认为***主张知识分子只有参加体力劳动才能改造思想也和上述观点不无关系。体力劳动是指上山下乡运动,到农村去滚一身泥巴。他到了晚年更进一步提出知识分子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时他不再像从前那样承认农民身上也有落后的东西,而是把农民当作无产者,和工人阶级等同起来了。我在文中说,据传***在晚年读的是大量线装书。现在查阅了逄先知的《***的读书生活》,可将要旨转述如下:进北京后,逄为***特地买了一部《四部备要》,一部大字本《二十四史》。前者,他读了大部分。后者,则不止通读一遍。他还浏览了大量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小说等。但对外国作品却读得很少。逄只举出了《茶花女》、《简?爱》、《罗密欧与朱丽叶》寥寥几部。至于经济管理,特别是国外有关社会化生产管理方面的书就读得更少了。
15 ***思想的三个来源
1991年过去我一直认为***主要只是吸取继承中国传统中的东西(在大陆学术界这种看法似乎至今仍占支配地位),其实这是很片面的。我重新探讨这一问题,发现他以前很注意苏联的理论概况以及由苏联理论家阐释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他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比如在延安时期战前出版的里昂吉耶夫的经济学、亚历山大洛夫的哲学之类。延安整风时期刊印的“干部必读”,大概是经他指定的书籍,而这些书也都是同类性质的。作为他的哲学奠基之作的两论《实践论》与《矛盾论》,是以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谈谈辩证法》以及斯大林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依据的。两论是***思想的根本,其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学说均以此为基础。两论中虽然也偶或涉及中国传统观念(如知行的模式、老子语录、孙子及其他兵法家的警句,《水浒》中的三打祝家庄的故事等),但这些都只是他所谓的“民族形式”,或用来说明原理,或作为例证而加以援引,并不是立论的根据。他在倡导人民公社时,想到的是《张鲁传》和巴黎公社,而人民公社的命名就是由仿效巴黎公社而来。列宁的《唯批》对他的影响特别大。苏共与中共都曾以这部书作为党校培训高级干部的教科书。解放后理论界长期以来用所谓哲学上唯物、唯心两条路线斗争模式来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据以划线并判定高下,其根基即是来源于《唯批》。至于“造反有理”,虽然主要是总结了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造反运动的经验,但也渗进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一位友人曾对我说,他的思想主要来自传统,我认为并不这样简单。比如作为他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改造人性”,这是传统中没有的,而是很可能来自从苏联理论界传入的有关法国大革命雅各宾专政时期对卢梭理论的诠释和实践。再如斗争哲学也是他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孔老二没有这个东西,也许和反人性、反人道的法家传统可以沾上点边,但主要还是他对阶级学说的诠释和创造性的发展。他的思想渊源是错综复杂的,仅仅用传统去概括,就不免简单和片面了。其中有来自传统的(但需要对儒释道墨法种种传统加以分辨,更需要将大传统与小传统加以区分),有来自苏联所介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也有对传统和外来学说加以创造性发展的等。对于上述三个方面,大陆学界只强调头一种,承认第三种,而忽视了第二种,这是一种简单的看法。
16 时代与理念
1993年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说:“孔子的伦理,实寓有所谓絜矩之道在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总使两方面调和而相济,并不是专压迫一方面的。”他认为西方是先有我的观念,才要求本性权利,才得到个性发展,每个人之间界限划得很清,开口就是权利义务、法律关系,谁同谁都要算账,甚至父子夫妇之间也都如此。而中国则恰好相反。西洋人用理智,中国人用直觉——情感。西洋人有我,而中国人却相反,母之于子,其情若有子而无己;子之于母,其情若有母而无己。兄之于弟,弟之于兄,朋友相与,都是为人可以不计自己,屈己从人的;不分人我界线,不讲什么权利义务,所以孝、悌、礼、让之训,处处尚情而无我。他说,这是孔子伦理的要义。但是在过去的社会中,孔子的精神理想没有实现,只是一些古代礼法,呆板教条,以致偏倚一方,黑暗冤抑,苦痛不少。然而尽管如此,在家庭里社会上,时时都能得到一种情趣,不是冷漠敌对,互相像算账的样子,因而于人生的活气有所培养。这不能不算是一种长处(以上综述大意)。
尽管对于上述某些观点以及梁书中所设想的礼乐制度在未来文化中的陶养感情作用,笔者并不赞同,但是这段话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这就是伦理道德的继承问题。60年代初,这个问题曾在大陆提出,未展开讨论,便草草收场,收获不大。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下篇《中国人之自觉》中说:“须知凡一种思想,总是拿它的时代来做背景。我们要学的,是学那思想的根本精神,不是学它派生的条件,因为一落到条件,就没有不受时代支配的。比如孔子说了许多贵族性的伦理,在今日诚然不适用,却不能因此菲薄孔子。柏拉图说奴隶制度要保存,难道因此就把柏拉图抹杀吗?明白这一点,那么研究中国旧学,就可以得公平的判断,而不致谬误了。”当时,陈寅恪写的《王观堂先生挽词》也说到传统伦理的现代意义所在,他说:“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理念)者。”所谓传统伦理中的抽象理想**之境,即是梁文中所说的排除了时代所赋予的具体条件之后,思想的根本精神,这也就是陈寅恪所谓柏拉图的理念。柏拉图的理念说,后来为德国古典哲学家所继承。按照黑格尔的解释,个体存在只表现理念的某一方面,因此是有局限的,这局限性促成其毁灭。理念本身不可认作是任何一事物的理念,而是在这些个别的实在的结合里和关系里,实现其自身。理念的自身本质是具体的,因为它自己决定自己,自己实现自己。在传统道德继承问题上,无论是梁启超说的“思想的根本精神”,或是陈嘉异说的“民族精神之潜力”,或是陈寅恪的“抽象理想**之境”即“理念”,都是指排除时代所赋予的特定条件之后的精神实质或思想实质。根据这一观点,等级制度、君臣关系等,只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所派生的条件,而不是理念自身。理念乃是在这些派生条件中所蕴含的作为民族精神实质的那种“和谐意识”。过去,在道德继承问题讨论时,冯友兰曾提出抽象继承法。这一说法容易引起误解,反不如以上诸说明晰。因为民族精神和理念都是具体的,更谈不到对它们的抽象继承。传统伦理道德除了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外,也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抒情方式和行为方式上。这是有继承性的。
东西文化融会调和是极其复杂的,其中不少问题至今仍悬而未决。持调和论者都主张开发传统资源,使之与西方文化接轨。但是在许多方面,传统资源十分贫乏。比如,民主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制度。不少学者举出孟子的君轻民贵、黎民不饥不寒之类,这是很不够的,陈焯撰《议院古明堂说》,称古代明堂有今议会性质。陈嘉异据《春秋命历叙》称循蜚纪(太古十纪中的第七纪)神皇氏执政,使神民异业,说这就是政教分离。诸如此类,更不足为训。民主制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但传统思想乃内在超越,重修身,而治国则是修身的延续,故法治理论与法治经验在传统资源中极为稀薄。内在超越者必重道德而轻法律,外在超越者必重法律而轻道德。这是两种不同模式的文化。如何使之融化,是十分困难的。目前海外学者在对付这一难题时,也常常陷入困境。至于在个性、人权等问题上,中西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分歧。西方重个人个性,故这方面十分发达。但在中国传统中则很难寻觅这方面的资源,梁漱溟曾明白宣告:“宋以后所谓礼教名教者又变本加厉,此亦不能为之曲讳。数千年以来,使人不能从种种在上的权威解放出来而得自由,个性不得伸展,社会性亦不得发达,这是我们人生上一个**的不及西洋之处。”杜亚泉在《论社会变动之趋势与吾人处世之方针》中,也说到传统思想以克己为处世之本。他认为这种思想也“并非没有流弊,以其专避危险之故,致才智不能发达,精神不能振起,遂成卑屈萎靡,畏葸苟且之习惯。我今日社会之所以对于西洋社会而情见势绌者,未始非克己的处世法之恶果”。
以上这些对于传统文化的冷静思考,都是我们今天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作者: 蔡伟
简介:
《语文学科案例教学法:教学案例的撰写》在师范类课程及教师职后培训中使用教学案例开展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师范生及参训教师对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本书基于语文学科,帮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本书则要帮助语文教师完成以下目标:1.全面厘清有关案例教育与教学案例的概念,掌握教学案例的类别与功用。2.帮助教师正确选择与积累适合自己的教学案例。3.指导新老教师学会自我发现,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撰写好各类教学案例。
作者: 韩园林
简介:
作为民生之首,教育牵动着千家万户,如何追求并实现优质的教育,作者通过这部书分别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本书分别记录了作者作为教师、校长、局长三段不同人生历程中教育的步履与思索。虽然角色变换、地域转换,但作者对教育的一往情深与拳拳赤诚始终跃然纸上,作者的教育智慧,教育改革,始终以“做可推广的教育”作为落脚点。此书不单是个人的思考实践,还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与经验宝藏,值得向全国的教育同仁推广。
作者: 王元化
简介:
本书搜集了王元化先生数十年来关于读书与治学,识人与品人,历史与政治,文学与艺术及文化反思等方面的文章,既有现当代学术思想研究,也有历次政治转折关头思想与政治的波动的分析;既有历史人物的品评,更有历史人物背后治术的研究;既有对五四运动以来文化的反思,亦有对当下潮流的忧思。本书很值得一读。
【目录】
一 读书与治学
读《毛选》记
谈“改造人性”
谈《论语》小集
谈《四代篇》
韩非论
龚自珍论
谈鲁迅与太炎
谈鲁迅思想的曲折历程
纪念与超越
大独与大群
谈鲁迅小集
谈胡适自传唐注
谈胡适之学
《胡适的日记》
谈胡适小集
记熊十力
再记熊十力
记熊十力小集
说无政府主义
再说无政府主义
谈无政府主义小集
记顾准
记林毓生
谈汤用彤
谈杨树达
记郭绍虞
记若水
记谭其骧
记孙冶方
记任铭善
贺麟《文化与人生》
陈澧《东塾读书记》
挽风气,贬流俗
说掌故
二 历史与政治
曾国藩说“挺经”
曾国藩与宦术
杨修之死
金圣叹之死
李鸿章办外交
袁世凯的“忌讳”
谭嗣同的性格
高阳论张之洞
郭嵩焘与湖南新政
屈大均葬衣冠
刚毅识杨金龙
司官护法
跪拜礼
祀天敬孔
伪造合影
甲午缉奸
三 文学与艺术
金批《水浒传》
谈闲适及其他
谈《长生殿》
《约翰?克利斯朵夫》
果戈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契诃夫
苏俄文学小集
卓别林
丹纳论莎士比亚
四 文化之思
“五四”并没有反封建口号
“五四”反儒不反法
关于人的素质问题答问
高调与低调
“学术中心何处寻?”
把屁股移过来
不要产生太多的文化泡沫
吴汝纶论中西医优劣
我和胡风二三事
为周扬起草文章始末
康德的百元之喻
【免费在线读】
曾国藩说“挺经”
相传曾国藩自言欲著“挺经”,这恐怕不是空穴来风。国藩子劼刚,曾任驻英法公使。劼刚婿吴永,著有《庚子西狩丛谈》。其中记李鸿章对吴口述故事:我老师(国藩)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我试讲一条与你听:一家子,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间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品,日已过巳,尚未还家。老翁心慌意急,亲至村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挑着菜担,在水塍上与一个京货担子对着,彼此皆不肯让,就钉住不得过。老翁赶上前婉语曰:“老哥,我家中有客,特此具餐。请你往水田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以过去,岂不两便么?”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曰:“他身子矮小,水田里恐怕担子浸着湿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长些,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的。”其人曰:“你这担内,不过是菜蔬果品,就是浸湿,也还可以将就用的;我担中都是京广贵货,万一着水,便是一文不值。这担子身份不同,安能叫我让避?”老翁见抵说不过,乃挺身就近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于(应为“与”——引者)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边岔过,再将担子奉还,何如?”当即俯身解袜脱履。其人见老翁如此,作意不过,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当即下田避让。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竞就此消解。这就是“挺经”中开宗明义的**条。前人据此,称曾国藩“挺经”之刚,具有“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之义。
曾国藩与宦术
曾国藩深于宦术,兼综儒法,以黄老之术行道,善用其刚,而以柔全之。他在排挤倾轧的宦海中,因势利导,左右逢源,以至功成名就善始善终,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的老练持重,所以人称他有沉鸷之才。当他享盛名时,反而注意收敛,以避清廷忌汉人独专威柄。如他始终不肯拜受节制江浙四省、节制直鲁豫三省之命。同治九年,上谕又命他节制楚北,他再一次属疏力辞以避满大臣官文。这些地方足见其深沉老练。太平天国破后,清江宁知府徐宗瀛为理学名臣,拟禁阻秦淮画舫恢复旧观。曾国藩知道后以“养活细民”为由准其恢复。后人对此引为美谈,称赞他的胸襟和识见。其实这一举措别有深义,他这样做不过是延续采用了清朝的一贯统制政策,只要读了龚自珍《京师乐籍说》即可明白。后世统治者佩服曾国藩,大抵是由于他把刚柔相济运用得十分贴切恰当的缘故。曾国藩喜网罗人才于幕中,其僚有三圣七贤之目。时人对这些人,曾以“此身终不动,只想见中堂”诟之。曾国藩用人之法,亦颇可观。《水窗春呓》记湘军与太平军战:……势危甚。时李肃毅(鸿章)已回江西寓所,幕府仅一程尚斋,奄奄无气,时对予曰:“死在一堆如何?”众委员亦将行李置舟中,为逃避计。文正(国藩)一日忽传令曰:“贼势如此,有欲暂归者,支给三月薪水,事平仍来营,吾不介意。”众闻之感且愧,人心遂固。这里所用擒纵之术与“挺经”契,虽柔实刚,较之那种缚而饲之的用人之法的确要高明多了。
杨修之死
三国曹操帐下,谋士很多,杨修就是其中的一个。杨修天资聪慧,有过人之才,但是,结果反害在自己的聪明手里,这实在是一件奇怪的事。
据说曹操有一次得到远地送来的一盒酥,就在这盒酥的盖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大字,令众人传观,大家都不解曹操的用意何在。递到杨修的手里时,他不客气掀开盖子吃了一大口。别人为他的举动所惊,可是他不慌不忙,解释说:“这是丞相的意思,因为‘一合酥’岂不是一人吃一口酥吗?”又有一次,曹操作战不利,进退维谷,深夜坐在帐中,恰巧厨子端进一盘鸡来,曹操拿着鸡肋,反复地说“鸡肋”两字。这话传到杨修的耳里,杨修就叫大家卷铺盖,说丞相有收兵之意了。果然到了第二天,曹操下令退兵,但是看到兵士的行装早已整理齐备,问大家这是怎么一回事。有人告诉曹操说,杨修昨天就已预言过了。因此曹操更忌杨修,已有杀害他的意思了。果然杨修后来就因此而丧生。
杨修依附曹操,结果反死在曹操的手里,这的确是一件古怪的事。其原因我想大概是在统治者的用人政策罢。做帮忙的谋士的确很难,傻瓜不行,聪明人也不行。倘使聪明得过分,主子的一言一行,他肚里全都雪亮还不打紧,但千万别说出来,一说出来,就有杀身之祸了。因为统治者以未兆为朕。他的心思,别人不知道不行,知道得太清楚、太透彻也不行。不清楚不能为他办事,太清楚又会把他的底细完全看穿,这也同样会误事。列子曰:“察见渊鱼者不详。”
金圣叹之死
清朝的文字狱,死的人很多,死得冤枉的不少,金圣叹即是其中的一个。
关于金圣叹之死,有种种的传闻,至今流传民间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他晚上跑到弄堂去小便,犯了宵禁,被捉去砍头的。相传他临死前,还大作其幽默文章。有的说他留给儿子的遗嘱是这样一句话:“花生米和豆腐干同吃,有火腿味道。”有的说他作了一首绝笔诗:“衙鼓催人急,西山日已斜。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而且在临刑前还从容不迫地说:“杀头有如风吹帽。”
倘使传闻真实的话,那么金圣叹真是幽默得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死抱住幽默不放的人物了。
不过我对于这类传说多少有点怀疑。我不相信幽默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平时闲得无聊,来一套插科打诨是不成问题的。一旦大难临头,到了生死攸关之际,谁还有这种闲情逸致去幽默一下呢?无论多么有本事的幽默大师,恐怕这时怎么也幽默不起来了。残酷的生活是幽默的对头。什么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还有勇气把自己的生命作为逗乐的笑谈呢?能够做到这一步,才能算是真正的幽默大师。
根据较为可靠的记载说,金圣叹是死于抗粮哭庙案。这种说法,大约是真实的。抗粮哭庙案,在当时牵累的人很多,照金圣叹的脾气看来,他也是其中牺牲者之一,这是大有可能的。平常的人往往一提到金圣叹,就把他看做幽默巨匠,一言一行无不幽默。殊不知他其实是一个卫道者,这只要看他批《水浒》的时候,诬蔑水泊、咒骂宋江就可以知道。他在评论《水浒》时,时常显露出一位冬烘先生的面目,幽默不过是他的一层外衣而已。
金圣叹犯宵禁而被杀头的说法,何以会这样广为流传?这恐怕是中国人的一种坏脾气,喜欢将严肃化为笑谈,使各种人脸上变成同一模式。于是幽默的人,不管处于何时何地,命运是喜是悲,全都无一不幽默了。
李鸿章办外交
李鸿章是清末主持外交的重要人物。梁启超说他“接人常带傲慢轻侮之色。与外人交涉,尤轻侮之”。弱国无外交,这本是常理,今对外竟出以轻侮态度,似乎不可置信。但前人笔记中,多有此类记载。甲午之役,伍廷芳以议和随员赴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向他谈起十年前奉使至天津订约事。伊藤说,李鸿章态度威严,有“追忆令人心悸”之语。此类传闻颇多,有人甚至大肆渲染李鸿章在签订战败的屈辱条约时,用这种对洋人的轻侮态度,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李岳瑞《春冰室野乘》云:……法使施阿兰狡甚,虽恭忠亲王亦苦之。公(李鸿章)与相见,方谈公事,骤然询问:“尔今年年几何矣?”外人*恶人询问年龄,然慑于公威望,不能不答。公掀髯笑曰:“然则是与吾第几孙同年。吾上年路出巴黎,曾与尔祖剧谈数日,尔知之乎?”施竟踌躇而去,自是气焰稍杀矣。这一记载虽然使人痛快,但似乎有些可疑。以年龄辈分压倒对手,只是我们的传统习俗,西方却并不管这一套。《庚子西狩丛谈》也说到李鸿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一日,华官与洋人议重大交涉。洋人态度嚣张,气势汹汹,而华官危坐祗听,始终只回答一二语,面赪颜汗,局促殆不可为地。俄顷中堂(李鸿章)入门,左右从者只二人,才入厅数步,即止不前。此时三洋人之态度,不知何故,立时收敛。一一趋就身畔,鞠躬握手,甚谨饬。中堂若为不经意者,举手一挥,似请其还坐,随即放言高论,口讲指画。两从人为其御珠松扣,逐件解脱。似从里面换一衷衣,又从容逐件穿上。公一面更衣,一面数说,而三洋人仰注视,如聆训示。喧主夺宾,顿时两方声势大变。《庚子西狩丛谈》本刘焜记吴永口述故事。这一则却是刘焜记他本人事。当时他到总署访友,亲眼见到这一场面。接着,他说:再观列坐诸公,则皆开颜喜笑,重负都释。予亦不觉为之大快,如酷暑内热,突投一服清凉散,胸间郁火,立刻消降……吾友因为言中堂一到即更衣,我已见过两次,或者是外交一种作用,亦未可知。同人皆大笑之,谓如此则公真吃饭穿衣,浑身皆经济矣。语虽近谑,而推想亦不无理致。清季外交不务实际,多舍本逐末,在许多琐细事上如礼节、称谓等问题上纠缠不休,甚至闹出笑话。据某笔记载,在民国初年,杭人黄保如司马,办理天津洋务局事务。一日,美领事招饮,仅请黄一人,领事夫人同坐。席将散,领事有公事先辞出,夫人留黄坐,黄虑遭物议,强辞而去。结果弄得不欢而散。曾纪泽(劼刚)于光绪初奉命使法。他携夫人出国前,先郑重致书法国使馆,谓有“极重要之事,须与台端商量”。信中说:“鄙人此次挈携妻子同行,拟请足下将鄙人之意,婉达于贵国仪礼大员之前,中国公使眷属,只可与西国女宾来往,不必与男客通拜,尤不肯与男宾通宴,即偶有公使至好朋友,可使妻子出见者,亦不过遥立一揖,不肯行握手之礼。”这是光绪初年的事。劼刚还是个开通而了解西方的外交官。他在信中这样郑重其事地提出礼节问题,而其中所规定的礼数又是这样详细琐碎,这在外交史上可说是特殊国情。
作者: 邵朝友
简介:
《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在我国“追求公平,提高质量”教育改革背景下,《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主要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对表现标准展开探讨:首先,《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通过考察国际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改革中表现标准的地位与作用、我国表现标准的缺席所导致的问题,指出我国何以亟需表现标准。接着,《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通过考察表现标准的历史演变,明晰了现代意义上的表现标准与学科素养的关系,以及表现标准的内涵,进而探讨了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并基于各国教育标准与大型的国际评价项目的考察构建出学科素养模型的分析框架,剖析了如何通过学科素养模型实现学科素养向表现标准的转化。*后,在综整当今国际上有关表现标准的研制程序与编制技术,结合本土背景提出研制程序的建议、借鉴或建构了相关编制技术,并据此开展了一个探索性案例研究。在我国即将进入“基于素养的教育”的时代,《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在学理上厘清了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表现标准等重要概念,在操作层面剖析、建构了相关表现标准研制程序与技术,为我国将来研制表现标准提供了一定参考,也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实践指导。
作者: 格雷·格托波
简介:
《游戏改变教育:数字游戏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变聪明》超越了空泛地探讨“玩数字游戏有益还是有害”的层面,转而去思考:如果孩子们都爱玩数字游戏,那是为什么?什么样的数字游戏,以及从成功的数字游戏中学到的什么手段,可以用来重新设计学习、学校乃至教育体系,使之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吸引和切实的好处?如何用数字游戏帮助治疗孩子的心理疾病?父母应该如何跟孩子谈论其玩游戏的习惯?作者格雷格·托波是一位资深的教育记者。他写作本书的出发点,是美国教育系统涌现出的诸多问题,例如三分之一的高中毕业生在余下的一生中都不会再阅读任何书籍;又如学校教育不够有挑战性,也越来越倾向应试教育,让大部分学生每天都感到厌倦。因此,这首先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只不过它尝试着去观察数字游戏作为一种新体验和新机制,是如何被引入教育改革的领域,有哪些成功的案例。通过扎实的采访调研和丰富的资料引证,本书向我们揭示了美国教育中令人兴奋的一股潮流。中小学教师、校长、科学家、游戏设计师们共同参与和推动了这一潮流,从设计精巧的“教育类游戏”,到“游戏进校园”;从借鉴游戏机制来设计课程和学科竞赛,到把整所学校都游戏化地重新定义。不论你是一位家长,一位老师,还是一位学习者,这都将会是充满希望、值得探索的新领域。激励所有的游戏玩家,让玩家成为学习者。
作者: 任勇
简介:
《大夏书系·优秀校长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系《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姊妹版,围绕学校经营管理、学校文化建设、课堂观察、教师引领与评价等方面,用78个生动翔实的案例阐述优秀校长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和实践智慧。作者曾经是厦门双十中学副校长、厦门一中校长,谙熟学校管理事务,故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视角。
作者: 张凤敏
简介:
《幼儿园游戏区规划与指导》共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认识游戏区、规划游戏区、指导区域游戏、走进游戏区、区域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前三个单元主要在于建立起对活动区的基本认识与理解,第四单元作为本书的主要部分,强调运用,分别阐述了不同游戏区的规划与指导,帮助读者具有规划指导活动区的技能。第五单元则在于帮助读者了解区域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关系,形成整合的观念,将区域游戏融入到课程与生活中。
作者: 蔡伟
简介:
《语文学科案例教学法:教学案例的应用》在师范类课程及教师职后培训中使用教学案例开展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师范生及参训教师对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本书基于语文学科,帮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本书则要帮助语文教师完成以下目标:1.全面厘清有关案例教育与教学案例的概念,掌握教学案例的类别与功用。2.帮助教师正确选择与积累适合自己的教学案例。3.指导新老教师学会自我发现,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撰写好各类教学案例。
作者: 王淼生
简介:
《大夏书系·中学数学解题的100个技巧》作者系资深数学名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和奥数辅导经验,总结了100种常见的、实用的解题技巧,每个技巧配有5道典型例题(兼顾初、高中学生)和2道练习及其解答。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解题技巧,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要想在平时的数学学习和考试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本数学秘籍你不容错过,它将成为你数学学习的好助手!
作者: 吴彦
简介:
自20世纪末《政治的概念》《政治的神学》等著作译介入中国学界以来,卡尔·施米特便在中国人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也给思想界的讨论提供丰富资源。不过迄今为止,汉语学界的施米特研究,大多着眼于其魏玛时期的政治哲学、政治神学作品。随着国内施米特研究的推进,对他战后作品的阅读,以及从更多维的角度来阅读,也就十分有必要了。
《国家、战争与现代秩序:卡尔·施米特专辑》入的施米特文章,都是首度中译,其中包括他对克劳塞维茨的评论、关于冷战期间世界秩序的演讲、从合法性角度讨论希特勒问题等。同时,本书还收录了来自哈贝马斯、陶伯斯等思想家所撰写的经典评论文章,从而把关于施米特思想的讨论放置在具体的学术史语境中。
作者: Philip
简介:
《让我看见你:临床过程、创伤和解离》在本书的开始,布隆伯格思考了怎样从人际间视角看待分裂疏离。令他意外的是,他发现被病人否认的体验往往需要经由分析师的内部对话才能找到,因为被解离了的自体—他人互动结构先是在分析师那里被引发,然后才在人际间场里展现出来。
这个领悟导致了其他发现,布隆伯格经常在分裂病人及其他人格障碍病人的解离结构之下找到创伤体验——哪怕是在非创伤性病人身上也能找到。这个发现使心理结构的人际间理念得以以新的面貌出现,布隆伯格进而认识到,所有严重的人格异常都暗藏了解离防御,用以避开内部创伤体验,控制外部世界,从而避免再次创伤。这些领悟开启了对治疗过程本身固有的解离过程的全新理解。在布隆伯格看来,病人关系世界里的突发事件,及其对分析师保持治疗姿态的努力产生的冲击,使得最深入最有成效的分析体验成为可能。
布隆伯格的文章不落俗套,力求让读者体会语言是怎样捕捉联结中的微妙变化的。确实,布隆伯格的写作生动再现了关系分析师工作中心理状态的改变,富于启发,散发着充满慈悲和机敏的临床智慧。本书将注定成为未来几十年里分析师和治疗师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