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56 项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相关结果
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作者: 杨立梅编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简介:序 前言 问题1 音乐教育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做些什么? 问题2 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和幼儿教育总目标的实现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3 小班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问题4 中班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学? 问题5 大班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学? 问题6 如何通过生活中的事物理解音乐的节奏? 问题7 为什么说节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问题8 为什么说感受稳定拍是幼儿节奏能力培养的起点? 问题9 如何让幼儿从感受稳定拍感进入到感知节奏? 问题10 什么叫固定节奏型? 问题11 如何进行休止拍的练习? 问题12 幼儿阶段可以做多声部的节奏配合吗? 问题13 如何帮助幼儿感知三拍子音乐? 问题14 幼儿阶段可以学习节奏符号吗? 问题15 幼儿节奏能力的培养还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问题16 如何避免把幼儿的节奏能力培养变成单纯的技能训练? 问题17 为什么说动作参与在幼儿音乐能力培养上具有重要作用? 问题18 动作、律动的主要活动形式有哪些? 问题19 什么是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有哪些形式? 问题20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道具有什么作用? 问题21 应该如何理解歌谣、语言在幼儿音乐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问题22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歌谣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问题23 背诵古诗词和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有联系吗? 问题24 如何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 问题25 对于所谓“五音不全”的幼儿,如何帮助他们提高?3 问题26 幼儿园中的孩子可以学唱合唱歌曲吗? 问题27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钢琴? 问题28 柯达伊体系有哪些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理念和适用于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材料? 问题29 妙事多音乐花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点是什么? 问题30 如何指导没有音乐基础的年轻父母进行亲子活动? 问题31 如何在幼儿园中进行打击乐教学? 问题32 在打击乐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问题33 如何训练幼小孩子的听觉能力? 问题34 如何通过游戏.生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听力? 问题35 如何在家庭中为幼儿创设音乐欣赏的环境? 问题36 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问题37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该不该告诉幼儿乐曲的名称? 问题38 在孩子们观看影视节目、歌舞表演时,如何使他们同时注意到音乐的作用? 问题39 要不要培养幼儿感知音乐结构的能力?这样的要求对于幼儿难不难? 问题40 小小音乐剧对幼儿艺术教育有什么意义?让所有幼儿都来参与音乐剧会不会有难度? 问题41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问题42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问题43 如何理解用音乐的母语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问题44 如何让家长理解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 后记 附录 适合幼儿在家庭中欣赏的乐曲 参考书目
Feeling of what happens:body and emotion in the making of consciousness
作者: (美)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Antonio R. Damasio)著;杨韶刚译
简介: “我们是如何认识到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我们的意识和个人心灵是如何产生自我感的?”在这本人们热切期待的著作中,令人尊敬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将其多年对于神经病患者的研究和写作天赋奉献给了脑科学研究的最前沿领域——意识的奥秘,对意识产生的生理机制和意识对于生存的意义提出了新的理解。 在当前关于意识的观点发生剧烈分歧的时刻,达马西奥坚持认为,对我们是如何产牛心理表象或者注意到这些表象进行解释,并不足以解释清楚这个奥秘。要对意识的产生作出令人满意的假设必须要尝试对自我感是如何进入心灵的这一问题进行解释。 达马西奥认为,自我感并不依赖于记忆或推理,甚至也不太依赖于语言。他论证说,自我感依赖于在,与客体建立联系的活动中脑对有机体进行描绘的能力。反过来,这种能力又是脑参与调节生命过程的一种结果。但在自我感产生之初,它还是另外一种装置,其目的旨在保证个体的生存。 在拜读了达马西奥的那本里程碑式的著作《笛卡尔的错误》一书后,乔纳斯•索尔克写道:“在观察你自己或另一个人时,对你所看到的事情背后所发生的一切,你将再也不会茫然无知。” 《感受发生的一切》带着你沿着同样的发现之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并且指出了“意识是如何成为把打开考察生命之谜的钥匙,是如何使我们的祖先狭得了这种使我们成为人的体验”。
价值观教育
作者: 刘济良等著
简介:价值观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中重要但却具有相当难度的部分。本书突破了传统的说教式的价值观教育方式,摒弃了枯燥的价值教育内容,而采用了案例化、可操作性的方式,整合了多元化、全球化、信息化和后现代主义时代背景下价值观教育的新信息、新内涵,使本书充满了时代气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论述了当今青少年价值观中人生观、道德价值观、生命价值观、环境价值观和审美价值观等六方面的内容,提出理解性、对话性、共生性、境界超越性和实践性等五个具有操作性的原则。为了让读者能够应用这些原则,本书还提供了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本书理论体系完整,通俗易懂,是一本理论与实践良好结合的参考用书,既适用于理论学习和研究的人,也适合于实践操作的人。
西方教育思想史
作者: 单中惠主编
简介:人类为了经济、政治、文化等的持续发展,任何时代都把教育事业放在首要的地位。“教育似乎是一切实际艺术中方法上最累人和耗费的力量最大而收效最小的。因此,教育是吸引革新家和理论家的课题之一。”(弥尔顿)西方教育史上自古迄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凝成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源远流长,头绪万千,错综复杂,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单中惠教授主编的《西方教育思想史》是对西方教育思想进行全面而深入研究的重大成果。对我国教育界来说,该书的出版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 《西方教育思想史》在编撰过程中设计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循着历史的轨迹对各种西方教育思想进行考察,论述西方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内容、特点、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影响,并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和评价。该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可供不同程度的读者学习参考。 该书对过去没有提到或已提到而没有具体论述的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家作了一定的论述,填补了我国当前在西方教育思想研究上的空白。更多>>
教育心理学
作者: 莫雷主编;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简介:本书由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中国心理学会副主席莫雷教授主编,编写阵容强大,荟萃了国内教育心理学界地优秀人才。在保留教育心理学传统的经典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力图吸纳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乃至结构体系进行调整,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特色。力图有利于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基本原理及各种理论流派的观点,深化对心理学基本知识与原理的掌握,领悟教育心理学有关原理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技术,从而促进其心理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并且提高他们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教育实践的能力。本书共分四部分(总论、认知领域与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教学心理)13章。每一章的写作体例为:内容摘要、学习目标、关键词、正文、主要结论与应用、学业评价、思考题与答题要点、学术动态、背景资料、注释和参考文献,以突出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本教材基本定位是高等师范院校心理专业、教育学专业本科生教育心理学教材;同时本教材也可作为各级师资培训和研修班的教材,或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学用书。
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兢主编
简介:《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是近年来有关早期阅读发展和早期阅读教育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研究者们在广泛吸收国内外早期阅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最新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早期阅读教育的需要,用浅显的语言介绍有关早期阅读发展和教育的理论观念,并重点阐述如何将这些理论观点应用于实践,以帮助我国的早期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发展观和教育观,并运用这些观念分析我国早期阅读教育中的特殊现象,解决我国早期阅读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论
作者: 裴娣娜主编;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简介:本书是继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材——《教育学基础》出版后的一本教育专业基础课教材。教学论是高师院校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是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在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该学科所研究的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也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该教材由我国教学论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担任主编,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长期从事教学论研究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共同编写。本书共12章,即绪论、教学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进程、学习方法与学会学习、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现代教学论发展的趋势及其反思。教材体例仍沿用《教育学基础》,即“内容摘要”“学习目标”“关键词”“正文”“主要结论与启示”“学习评价”“学术动态”“参考文献”。该教材力图体系新颖,结构合理,内容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及国外同类教材之优点,突出教材的时代性与基础性相结合、加强学理性、加强对现实问题的针对性、体现研究型学习的特点,以及语言文字的通俗性,从而提升教学论学科的地位。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作者: 钟启泉主编
简介: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1.时代性与基础性相结合。强调内容的科学性,密切关注21世纪课程论学科发展的新进展,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及现状,引介国内外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体现教材的时代性。 2.加强学理性。基本概念、要点概括明晰,论证有一定的深度和普适性,观点防止褊狭。在阐明现代课程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力求反映当前学术争论,以加强研究的针对性、批判性;既有对当前研究的新见解、新观点及发展新趋势的把握,又有强的历史感,将问题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去剖析其实质。 3.加强对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关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关注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等问题所作的探讨,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证分析,加强理论对课程实践的解释力。 4.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5.语言文字的通俗性。力求摒弃烦琐、冗长、枯燥的叙述,力求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学术规范。文字力求精练和简洁。除文字形式外,还引证一些相关的数据、图表、案例等,以增加教材的可读性。更多>>
Descartes’ error: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
作者: (美)安东尼奥·R. 达马西奥(Antonio R. Damasio)著;毛彩凤译
简介: 《笛卡尔的错误》将读者带入一次精彩的科学发现之旅。此次旅程从菲尼亚斯·盖奇的悲剧故事开始,一直延续到现代的脑损伤患者。世界上第一流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的研究表明:情绪和感受的缺失不仅会影响理性,它甚至可以摧毁理性,使明智的决策变得不再可能。 《笛卡尔的错误》为结束心理和身体两者之间的鸿沟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认为,理性决策并不仅仅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还需要情绪与感受的支持。此外,他还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情绪的本质进行了诠释:它是对我们身体状态的直接观察,是身体和以生存为目的的身体调节之间的联接,同时还是身体和意识之间的联接。本书思想富于智慧,文字优美,它改变了我们关于心理和身体两者关系的观点。
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 with technology: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作者: (美)戴维·乔纳森(David H. Jonassen)[等]著;任友群,李妍,施彬飞译
简介: 全部的生活都是问题解决(卡尔·波普尔语)。人类从开始走出原始状态,就在与世界进行互动,并力求对他们所经验的事物建构意义,这对人类而言就像呼吸一样自然。知识、意义和理解不能离开有意义、有意图的活动而存在。而问题解决正是弥合了时代精神与建构性学习的追求。因此,教育唯一合法的目标就是问题解决(《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作者语)。 《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关注的是。如何用现代技术帮助学习者对意义进行个人或社会合作建构以及解决问题。它为教育技术支持知识建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内容横向涉及问题解决的关键过程,纵向涉及不同的问题解决类型,将二者融会于一体,并在一个框架之中整合了美国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多个典型案例,为理论与实践搭建了桥梁。
阜新市教育志[地方志]:1989-2005
作者: 阜新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
简介:简介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以下简称《评价手册》)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发展现状与促进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评价手册》呈现的是一种专业化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方法,具有中立的客观性、深入的描述性。本《评价手册》工具一、三、四、五、七、九这6个工具是在“八五”iea中国学前教育项目第二阶段研究的评价工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其他评价工具则是参考了国际知名学前评价工具,根据中央教科所学前教育研究室“九五”和“十五”两个阶段的研究成果编制的。这套评价体系和工具经过了三个阶段十余年在十多个省市的试用、修改和完善。实践证明,这套评价工具能够全面、客观、深入、细致地反映和描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备课的变革
作者: 吴亚萍,王芳编著
简介:总序 导论 (一)以往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二)改革过程中遭遇的新问题 (三)从旧教学设计向新的教学设计转换 一、教学的价值追求 (一)对教学价值认识的偏差 1.对教学价值认识的狭窄化 2.对教学价值认识的割裂化 3.对教学价值认识的空泛化 (二)社会发展与学校教学的关系 1.社会发展对知识状况的影响 2.社会发展对学生个体的要求 3.社会发展对学校教学的要求 (三)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1.知识与人的生命实践的关系 2.教学与人的生命实践的关系 (四)学校教学三层次价值观 1.学科教学的共通价值 2.学科教学的独特价值 3.学科教学的具体价值 二、教材文本的解读 (一)以往教材育人资源的贫乏 1.以往教材內容的选择带来育人资源的贫乏 2.以往教材呈现的方式带来育人资源的贫乏 3.教师机械地照搬教材带来育人资源的贫乏 (二)教材知识的结构加工原则 1.知识结构的多层次理解 2.知识结构多维关系认识 (三)教材知识的生命激活原则 1.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沟通 2.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个人经验的沟通 3.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生命实践的沟通 三、学生状况的解读 (一)以往教学中的学生观剖析 1.以往教学中对“人”的忽视 2.以往教学中的“抽象个人” (二)建立学生“具体个人”的意识 1.从忽视学生向关注学生转换 2.从“抽象学生”向“具体学生”转换 (三)学生状态的具体分析 1.学生前在状态的分析 2.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以往的教学目标确定 1.实践层面抽象目标的不同表现 2.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分析 (二)影响教学目标确定的因素 1.理论认识的抉择 2.教材文本的解读 3.学生状况的分析 (三)教学三层次目标的规划与设计 1.整体规划长程的总体目标 2.递进设计长程的阶段目标 3.度身定制弹性的具体目标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 (一)教学内容组织的策略 1.“长程两段”的教学策略 2.“整体感悟”的教学策略 3.“融合渗透”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过程组织的策略 1.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 2.顾及学生差异的策略 (三)教学活动组织的策略 1.小组合作活动的策略 2.常规积累活动的策略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意义 1.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基本单位 2.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逻辑 1.以学生“资源生成”为目的的“有向开放” 2.以促进“过程生成”为目的的“交互反馈” 3.以促进“拓展生成”为目的的“开放延伸” 4.以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为核心的“互动生成” (三)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设计 1.教学过程互动生成设计的原則 2.教学过程的“三放三收”设计 七、教学过程的实施 (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状态的关注 1.关注学生的状态,启发学生类比的思考 2.关注学生的差异,捕捉学生不同的资源 (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提升 1.促进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向有序化的提升 2.促进学生的思维从疏漏向严密化的提升 3.促进学生的思维从散点向结构化的提升 (三)促进教学互动生成的一般原则 1.通过对错误性资源的判断分析,促进学生认识从混沌到清晰的生成 2.通过对多样性资源的比较分析,促进学生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生成 3.通过对个性化资源的原理分析,促进学生认识从模仿到创造的生成 附录 小学语文“句群写作专题”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鲸”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小数的认识”单元教学没计 小学数学“表内乘法”单元的长程两段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后记
Change:principles of problem formation and problem resolution
作者: (美)保罗·瓦茨拉维克(Paul Watzlawick),(美)约翰·威克兰德(John Weakland),(美)理查德·菲什(Richard Fisch)著;夏林清,郑村棋译
简介: 基本信息 ·页码:155 pages ·ISBN:7504139866,9787504139863 ·条码:9787504139863 ·版次:1 ·装帧:其他 内容简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合平常理及遵从逻辑的思维方式.确实是一种解决之道,但有时中规中矩的做法反而导致失败,而那些看似不合逻辑和非理性的行动,却出乎意料地使问题得以改善。这种矛盾悖论的现象.正是本书所要探讨的主题。 本书三位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病与行为科学系临床教授,帕洛阿尔托心理研究院精简治疗中心的创始人和研究人员,他们共同发展了当今心理治疗领域深具影响力的精简治疗理论和模式。本书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人们面对难题时的“变”与“不变”的态度.以及问题是如何形成、为何会持续存在、如何又被突破解决的过程。他们依据群论和逻辑类型理论.提出了第二序改变的观点,强调解决问题本身,而非对问题的追本溯源。虽然书中引用的案例来自心理治疗.但其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和解决的理念却适合人类互动的各种社会情境,甚至是国际关系的范畴。 本书充满辩证的思想精髓,激荡出令人惊喜的真理与创造性,一直是美国大学心理系及其他人文与社会学科师生的重要研读著作。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2004
作者: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写];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译
简介: 本期《教育政策分析》共分四章。第一章重新审视了第三级教育体系内传统大学的替代机构的地位;第二章汇总了OECD有关信息与通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一些需要谨慎对待的教训,并提出了提高教育信息与通讯技术投资对国家的回报所需的条件;第三章讨论了经合组织在有关教育活动中未曾系统研究的一个主题,即在国民终身教育中,学校在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方面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第四章开辟了一个新领域,研究了以税收政策为手段推进终身学习需要考虑的一些政策问题。本期教育政策分析还包括一个附件,简要描述了OECD成员国教育政策的最新进展。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作者: 姜大源著
简介:本书分为四章,主要谈职业教育微观层面的教学问题。第一章为学科论,既是全书内容的概论,又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其关键词是职业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职业科学。第二章为专业论,指向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之基础——专业建设问题,其关键词是职业性原则和教育职业。第三章为课程论,指向实现专业建设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方案——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及其开发问题,其关键词是工作过程系统化、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第四章为教学论,指向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之实施——教学过程的组织问题,其关键词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专业教学论。书稿观点新颖,论述充分,资料翔实,文笔流畅,具有一定创新性、理论性。可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Chil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作者: (美)特里萨·M. 麦克德维特(Teresa M. Mcdevitt),(美)珍妮·埃利斯·奥姆罗德(Jeanne Ellis Ormrod)著;李琪[等]译
简介: 《儿童发展与教育》是一部研究儿童发展及其教育策略的综合性著作。全书从发展理论与教育策略两个维度,探讨了儿童与青少年生理、认知、智力、语言、情感、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对儿童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 《儿童发展与教育》专为教育工作者而撰写。综合了来自世界各地大量的实证研究报告,高度概括和总结了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理论与教育策略。全书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形式生动,蔚为大观,堪称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和教育研究的宏幅巨作。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作者: (美)韦恩·K. 霍伊(Wayne K. Hoy), (美)塞西尔·G. 米斯克尔(Cecil G. Miskel)著;范国睿主译
简介:《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第7版)》阐述了——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学校系统的发展,不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更需要从外部环境获得资源。学与教是学校的技术核心。学校存在着科层制与专业化的结构性矛盾。个体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不同的理论流派为探讨学校个体的需要、目标、信念与动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校中存在着权力与政治矛盾;学校组织文化与氛围在学校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学校决策模式的作用、价值与适应范围不同。 沟通是一个交互过程,遍及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促进学校的个体沟通与组织沟通是学校变革的任务之一。尽管有关学校效能的观点不一,但追求以学业成绩为核心的绩效责任制正成为学校改进的焦点。学校领导肩负着为学校效能负责、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等多重职责。
教育学原理
作者: (俄)弗·弗·克拉耶夫斯基著;张男星,曲程等译
简介:本书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进行了分析哲学的诠释。通过分析 教育学的功能和科学地位、教育学中的科学主义和心理主义、教育学方法论 的内涵、教育内容的形成层次、教育学知识的特点、教育理论的质量评价、 教师与研究者的研究活动、教育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等内容,作者探讨了教育 学是否有独立的学科话语、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教师是教者还是研究者、 教育内容应怎样理解和选择、教育研究应如何规范等问题,为中国教育学界 提供了似曾相识又不尽相同的观点。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可供教育研究者、教育专业研究生以及广大 教师学习和借鉴。
Writing with sources:a guide for students
作者: (美)戈登·哈维(Gordon Harvey)著;沈文钦,李茵译
简介:哈佛大学写作指导中心提供的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是每位哈佛大学本科生必经的学术训练,本书则是由该中心提供给学生的指定读物之一,亦是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资料写作的入门读物。其主要内容包括:1.利用和引用文献的原则;2.如何标注文献的出处;3.哪些行为会构成诸如剽窃之类的资料误用,这些行为有哪些后果,如何避免;4.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自要求的注释格式,以及参考文献中各种类型资料(书籍、文章、电子资源、视听资料等)的著录方式。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about Chinese & U.S.students’learning of mathematics:insights and recommendation
作者: 蔡金法著
简介: 本书作者在中国和美国都有着丰富的研究与工作经历,对中美两国数学教育的长处与不足有着很深入的研究。他以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从数学问题解决的成绩差异、数学问题解决的认知差异以及数学问题提出的认知差异三个层面比较了中美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并进而从课程因素、教师因素、教学因素、家庭因素等角度全面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在分析差异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当前中国数学教育提出了七个问题,全面反思了中国数学教育的不足,并以期找到可供中国数学教育界借鉴的经验。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