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54 项 “丁方”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段钢编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简介:自计算机诞生之日起,其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思路不断涌现。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也经历了DOS,Windows3.x,Windows9x,Windows2000及WindowsXP的历程。各种应用软件从最初的几个、几十个字节发展到现在的动辄几张光盘,成千上万的共享软件和商业软件越来越庞大,技术内涵也日趋复杂。一款优秀的软件,其技术秘密往往成为他人窃取的重点。作为软件开发人员,为了保护自己辛辛苦苦开发的软件不轻易被他人“借鉴”,有必要对软件保护(加密)和破解(解密)技术进行研究。但是,软件保护和破解方面的资料目前比较匮乏,许多软件开发人员不得不自行摸索,导致在重复劳动中走了不少弯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软件以共享方式在网络上发布这种方式的流行,软件保护和数据加密技术的迫切性被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了出来。 软件加解密的发展历史 我们通常是随着操作系统的不断升级来划分相应的软件,所以划分软件加解密的发展历史就是操作系统发展的历史。 1.DOS时期 这个时代的软件主要是正式版和功能不全的Demo版以及一些磁盘防拷贝保护,很少有所谓的共享软件(Shareware)。所以DOS时代所谓的解密通常是去掉软件中的某些限制或跳过原版磁盘检查,然后通过广大业余的BBS提供下载。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的软件由于16位操作系统很容易接触到系统底层的原因,而导致个别软件保护方式异常强悍,又因为在16位平台上很难区分系统领空和程序领空而导致天然的破解跟踪困难,所以这个时代的软件保护机制两极分化很严重。 2.Windows95早期 当Windows95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不适应这个平台,它上面的加解密资料奇缺,对许多人来说就像做了一场恶梦。这段时期共享软件渐渐地盛行起来,采用序列号保护的共享软件越来越多。由于当时许多程序员对刚刚出现的Windows95不了解,感觉有些手足无措,编制的软件在加密部分都比较脆弱,所以那时候的序列号加密方案特别脆弱。 3.Windows95末期 其实这段时期应该是Windows95和Windows98共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程序员已经对Windows9x这个系统了如指掌,一些需要较高编程技巧、与系统核心等底层联系紧密的软件纷纷出笼。这个时期,共享软件大多还是采用序列号加密方式,但其序列号通常经过复杂的计算,所以很难像早期的软件一样,随随便便就能被解密。 4.Windows2000/XP时期 这段时期就是Windows9x和Windows2000/XP共存的时期。这时,各种软件的加密外壳泛滥,特别是各种专用加壳软件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软件的保护质量;同时,解密技术也不断提高,各种新式的解密工具随即出现。此时的序列号加密越来越多地采用密码学中不可逆的加密算法,使得解密的过程越来越像高等数学的研究。软件解密者要想得到正确的序列号就必须对各种成熟加密算法有很深的了解,或者找出软件加密算法的漏洞(像WinRAR。CloneCD等软件的Keygen就是利用ECC椭圆算法的加密漏洞而编制出来的)。 关于本书 2000年初,作者想找一些研究加解密的朋友交流一下,但十分令人遗憾的是,那时国内这方面的技术资料很缺乏,不成系统,大家交流的也有限,因此就建了一个主页“看雪学院”,与大家共同探讨加密与解密的知识。这个主页是当时国内惟一一个从技术角度研究加解密的站点,并在广大网友的支持下,健康地成长了起来了。后来,主页提供的软件调试论坛成了国内知名的加解密技术论坛,吸引了密界众多高手。大家以知识共享的精神,无私地将自己所知的技术奉献出来了,至今为止原创了2500余篇文章,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加解密技术的发展。 这是一本很难写的书,因为当时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Windows95面世以来的6年内,市面上没有一本这方面的书,网上也很缺乏相关资料。为了填补国内Windows平台上加密与解密书籍的空白,作者与软件调试论坛的密界一流好手努力合作,克服种种困难,于2001年9月推出了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Windows平台下软件加密与解密技术的书籍,这就是本书的第一版《加密与解密--软件保护技术及完全解决方案》。在第一版中,我们试图从软件加密和解密这两个方面对当今流行的软件保护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读者看过本书之后,能够对各种流行的软件保护与破解技术有所了解。第一版一面世就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获得了2002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科技类)!在全国很多计算机专业书店获得了名利前茅的销售业绩,而且一年来在著名的华储网销售排行中都被排在前几名内。次年,本书在台湾发行了繁体版,得到了台湾读者的热烈欢迎。 为了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作者花费了6个月时间做准备,6个月时间进行写作,汇集了国内顶尖软件调试论坛(看雪论坛)的众多密界一流好手,以本书第一版为基础,更新了第一版的大部分内容,最后完成了本书的第二版《加密与解密》。这本500多页的图书,几乎囊括了Windows下软件保护的绝大多数内容,从基本的跟踪调试到深层的拆解脱壳、从浅显的分析注册到商用的软件保护,其跨度之广、内容之深,国内至今尚无同类出版物能与之比肩。 内容导读 第二版是在一版基础上写成的,删除了第一版中的过时内容,补充了许多新技术。全书有一半的内容与第一版不同,结构更加合理。补充和加强了Windows与Unicode、代码逆向分析、IDA详细操作、SoftICE符号调试技术、OllDbg操作、密码学算法应用、VB的Pcode跟踪、增加PE文件的功能、SEH技术、脱壳技术等。 什么是API?什么是Unicode?什么是逆向分析?Winodws9x与Windows2000/XP上的加解密究竟有什么不同?只有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在加密与解密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地处理各种问题。本书的基础篇(第1章'基础知识'和第2章'代码分析技术')将系统地解答这些问题。 在进行软件解密的过程中,一个首要问题是对被解密的软件进行分析,这部分就是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技术。本书以极大的篇幅讲述了这两种分析技巧,包括逆向工程必备工具IDA的详细操作,最新SoftICE和OllyDbg的操作等。这些内容可以在第3章'静态分析技术'与第4章'动态分析技术'中找到。 一些软件作者对软件保护方案的策划与实施很不以为然,他们往往自以为保护在解密者眼中不堪一击。希望本部分能让这些软件作者了解一些软件攻击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作品。在这个年代,研究加解密不掌握点密码学的知识是不可思意的。第二版详细讲解了MD5,SHA,CRC,RSA,ElGamal等算法在软件保护方面的应用,并且光盘上提供了实例的源码!这些内容可以在第5章'软件保护及其弱点'与第6章'加密算法'中找到。 现在所使用的语言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解释执行的语言,另一种就是编译后才能够执行的语言。解释语言的最大弱点之一就是能被反编译,因此其保护的重点应放在如何防止反编译上。这些内容可以在第7章'反编译语言'中找到。 PE是Windows上可执行文件的格式,熟知PE文件将有助于对操作系统的深刻理解。如果你知道EXE和DLL里面的奥秘,就成为一名知识更加渊博的程序员。本书用大量篇幅,图文并貌地详细讲解了PE格式(第8章'PE文件格式')。 在掌握PE格式后,就可随心所意地对PE文件做'手术',进行二次开发,如增加菜单、按钮等功能。这部分将带你走进另一个计算机的世界里去(第9章'增加PE文件功能')。 SEH的出现已非一日,但有关SEH的知识资料却不是很多。SEH不仅可以简化程序的错误处理,使程序更加健壮,还被广泛应用于反跟踪和加密中。本书从解密角度讲述了SEH的机理,同时讲述了其他各种反跟踪技术,如Anti-Debug、花指令等。软件作者可以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软件中去,以加强软件的反跟踪能力(第10章'反跟踪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软件都采用了加壳保护。当在软件分析和汉化过程中,脱壳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第11章'加壳与脱壳'详细介绍了各种壳的脱壳技巧,读者可以在自己的软件中运用这些壳中的先进反跟踪技术。 第12章'补丁技术'介绍了文件补丁和内存补丁技术,同时重点讲解了SMC技术在补丁方面的应用。学习补丁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商用软件保护技术实际就是对商业软件加密的技术,真正有价值的商业软件一般都会采用这些技术来保护。第13章'商用软件保护技术'讲解了常见的商业保护技术,如软件狗,Vbox,SalesAgent,Flexlm等保护,而且对这些保护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对读者的要求 本书适合以下读者。 对软件加密与解密感兴趣的读者 对软件保护感兴趣的软件开发人员 对逆向工程感兴趣的读者 对调试技术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本书需要具备以下知识。 汇编基础知识。此类书籍市面上很多,如《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 应了解C语言。了解C语言的某些知识是有帮助的,但不是必须了解。 Win32编程。不管研究加密与解密,还是编程,都必须了解Win32编程。Win32编程就是API方式的Windows程序设计,学习WindowsAPI能使您更深入地了解Windows工作方式。此类书籍有CharlesPetzold所著的《Windows程序设计》,该书堪称经典之作,它以C语言为讲解平台。另一本书是罗云彬所编著的《Windows环境下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它以Win32汇编为讲解平台。 到此为止,作者将不再假设您已经具有任何加解密的经验了。 致谢 感谢我的母校同济大学,她的'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一直指导着我的工作和学习! 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事业部对本书的大力支持! 同时也要感谢那些共同参与第一版组稿的软件调试论坛的众多密界一流好手,是他们的参与才让此书得以完成。这次的第二版改动较大,参考引用了如下朋友在第一版中参与的文章: 1.Blowfish(http://www.shieldsoftware.com/)参与的'软件保护技术'、'Anti-Debug'、'JAVA程序反编译'; 2.DREAMtHEATE参与的'Windows消息机制'; 3.DDXia[CCG]参与的'远程调试技术','补丁技术'; 4.Passion参与的'FileMon的使用'、'TimeLOCK保护'; 5.Ljtt参与的'花指令'; 6.Arbiter参与的'FrogsICE使用简介'、'CRC原理篇'; 7.Ajj(http://ajj.126.com/)参与的'IceDump和NticeDump的使用'; 8.Fisheep(fisheep@sohu.com)参与的'VBOX4.3'、'SalesAgent保护技术'、'FlexGen工具用法'、'利用FlexLmSDK解密'、'浮点指令小结'; 9.吴朝相(http://www.souxin.com/)参与的'常用断点设置技巧'及'认识壳'; 10.mr.wei参与的'DeDe用法'; 11.邹丹(http://www.zoudan.com)的论文'关于Windows95下的可执行文件的加密研究'; 12.TiANWEi(http://winice.yeah.net)参与的'SoftICE指令手册'。 在第二版的编写过程中特别感谢: 1.Hume(http://humeasm.yeah.net/)提供的'指令优化一文'; 2.老罗的缤纷天地(http://www.luocong.com/)提供的'CRC32实践篇'与'奇妙的Base64编码'两篇文章及实例; 3.夜月提供'Blowfish算法解密'一文; 4.娃娃(王凌迪)参与的'MD5算法'资料; 5.Blowfish的'ReVirgin使用指南','挫败隐藏在SEHhandler中的保护'。 同时也要感谢SunBird,Hying,Spring,pll621,Ajj,小楼,Ljtt,Arbiter,Aming,Cooljiang,洋白菜,WinDos2K,小牧童等软件调试论坛的众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论坛网友的一言一行都已融进了本书的文字里,实在无法一一列举。特别感谢CCG团体给与的技术支持! 关于配套光盘 本书所有实例及源码均在配套光盘里提供,大部分实例是使用MicrosoftVisualC++6.0开发和测试的。 由于版权问题,配套光盘仅提供书中提到的免费软件或共享软件。如果从学习角度需要使用那些有版权的软件,建议用搜索引擎查找(如www.google.com)。 光盘提供的软件经过多方面检查测试,绝无病毒。但一些加解密工具采用了某些病毒技术,因此部分代码与某些病毒的特征码类似,会造成查毒软件的误报。 请勿将光盘的文件做成虚拟光驱,并跟踪调试虚拟光驱上的实例,以免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错误。建议将文件拷贝到硬盘,并去除只读属性再调试。 反馈信息 我们非常希望能够了解读者对本书的看法。如果有什么问题或有自己的调试实战故事,欢迎发到作者主页的论坛里,我乐意回答朋友们提出的任何合理的问题,因为当我努力回答这些问题时,也会从中获益匪浅。
作者: 刘振学、王力 等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3-1
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误差和数据处理基础、试验设计方法与应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简介。从误差理论入手,分别介绍测量值与误差、偶然误差的分布、误差传递等误差理论中的内容,介绍统计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与应用,介绍提高分析化学准确度的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介绍正交试验设计、多因素序贯试验设计、随机化区组和拉丁方设计、析因设计、响应面设计方法与应用,最后一章以较大篇幅对现时最流行的大型统计软件之一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进行简要介绍,书末附有习题及常用的统计数表。 本书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介绍了各种统计方法在化学化工、医药、环境检测、矿物加工等多方面的应用,本书把误差与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和实验设计作为重点。 本教材适于工艺、工程类大学生和理工类研究生教学使用,尤其适用于化学化工、矿物加工、医学和环境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本教材对于科研人员进行实验设计可提供很大的帮助,也可供广大分析化学工作者自学应用。
作者: 刘振学,黄仁和,田爱民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简介: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数据处理基础、实验设计方法与应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简介。分别介绍测量值与误差、偶然误差的分布、误差传递等误差理论中的内容,介绍统计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与应用,介绍提高分析化学准确度的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介绍正交实验设计、多因素序贯实验设计、随机化区组和拉丁方设计方法与应用,最后对现时最流行的大型统计软件SPSS(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进行简要介绍,书末附有习题及常用的统计数表。 本书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介绍了各种统计方法在化学化工、医药、环境检测、矿物加工等多方面的应用,本书把质量控制和实验设计作为重点。 本教材适于工艺、工程类本科生和理工类研究生教学使用,尤其适用于化学化工、矿物加工、医学和环境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本教材对于科研人员进行实验设计可提供很大的帮助,也可供广大分析化学工作者自学使用。
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以方差分析为主要计算方法的各种多因素试验设计类型及SAS实现方法、一般线性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方法,还介绍了生存资料两种模型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二水平模型分析等定量与定性资料的各种模型分析方法。 第1篇“如何实现多因素试验设计与定量资料一元方差分析”,其12章内容涉及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交叉设计、嵌套设计、裂区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和重复测量设计的SA8实现以及一元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第2篇“如何把握定量资料综合分析中的试验设计与分析”,其3章内容涉及定量资料meta分析和综合评价;第3篇“如何把握试验设计与一元定量资料多重回归分析”,其l3章内容涉及一般线性模型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包括生存资料两种模型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第4篇至第6篇“如何把握试验设计和二值资料差异性分析及多重回归分析”、“如何把握试验设计和多值有序资料差异性分析及多重回归分析”以及“如何把握试验设计和多值名义资料差异性分析及多重回归分析”,其24章内容涉及结果变量为定性变量的各种差异性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除第2篇外,其他各篇中都引入了二水平模型分析方法,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所有这些设计与分析均用SAS实现计算,并给出了结果解释。 本书适合于需要运用科研设计、统计分析和SAS软件知识与技能解决科研、医疗、管理、教学和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包括多因素试验设计、一元定量资料方差分析、各种多重回归分析)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科研和管理T作者、临床医生和杂志编辑学习和使用。
作者: 李志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年06月
简介:
本书根据统计教学的特点,结合大量的实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介绍Minitab 17.3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统计应用,对软件界面、统计分析结果及统计图形均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内容包括Minitab的基础知识、基本统计量、统计表和列联表资料的检验、方差分析、等效检验、非参数检验、回归分析、可靠性/生存分析、多变量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功效和样本量计算、控制图、过程能力分析、质量计划工具、测量系统分析及常用统计图形的绘制等,并对数据的结果和图形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推断。本书讲述的实例涵盖多个专业,能够满足不同专业读者的需要。本书所有附录(电子书格式)、例题数据均可在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免费下载,方便教师授课和读者操作练习和查询。本书的内容与方法可广泛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业统计,特别是工业统计学、生物学、心理学、医疗卫生保健、经济学等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需要,可作为高等院校统计软件教材及参考书、科研单位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研究生、大学生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计算机工作者学习参考书。
【目录】
目 录
第1章 Minitab概述 1
1.1 Minitab简介 1
1.2 Minitab的主要功能 1
1.2.1 数据管理 1
1.2.2 数据计算 2
1.2.3 统计功能 2
1.2.4 统计图形 5
1.2.5 宏 5
1.2.6 帮助与协助功能 5
1.3 Minitab界面 6
1.3.1 Minitab主窗口 6
1.3.2 对话框 8
1.3.3 弹出菜单 9
1.3.4 中英文界面的设置 9
第2章 Minitab入门 11
2.1 Minitab支持的数据类型 11
2.2 Minitab 的文件类型 12
2.3 Minitab工作表的基本操作与
数据录入 13
2.3.1 工作表介绍 13
2.3.2 数据录入实例 13
2.3.3 设置数据类型 16
2.4 调用Minitab宏 18
第3章 数据管理 20
3.1 生成工作表子集 20
3.1.1 根据指定变量值生成工作表
子集 20
3.1.2 根据图形指定区域生成工作
表子集 21
3.1.3 根据格式化的单元格生成工
作表子集 22
3.1.4 根据行号生成工作表子集 22
3.1.5 根据公式生成工作表子集 23
3.2 拆分工作表 23
3.3 纵向合并工作表 24
3.4 横向合并工作表 25
3.4.1 简单合并工作表 25
3.4.2 根据关键变量横向合并
工作表 26
3.5 复制数据 27
3.5.1 复制列到列 27
3.5.2 复制常量到常量 29
3.5.3 复制矩阵到矩阵 29
3.5.4 复制常量到列 30
3.5.5 复制列到常量 31
3.5.6 复制矩阵到列 31
3.5.7 复制列到矩阵 32
3.5.8 复制工作表到工作表 33
3.6 拆分列 33
3.7 堆叠数据 34
3.7.1 堆叠列 34
3.7.2 堆叠列的区组 35
3.7.3 堆叠行 36
3.8 转置列 37
3.9 个案排序 38
3.10 排秩 40
3.11 删除行 40
3.12 删除变量 41
3.13 条件格式 41
3.13.1 突出显示单元格 41
3.13.2 突出显示最高/最低值
单元格 44
3.13.3 根据Pareto规则突出显示
单元格 45
3.13.4 根据统计量突出显示单元格 45
3.14 编码 48
3.15 更改数据类型 51
3.16 日期和时间转换 52
3.16.1 取整日期和时间 52
3.16.2 从日期或时间中提取数字 53
3.16.3 从日期或时间中提取文本 54
3.17 合并文本 55
3.18 显示数据 55
第4章 数据计算 57
4.1 计算器及其函数 57
4.1.1 计算器 57
4.1.2 计算器函数 59
4.2 计算列统计量 68
4.3 计算行统计量 68
4.4 数据标准化 69
4.5 生成模板数据 71
4.5.1 生成简单数集 71
4.5.2 生成任意数集 72
4.5.3 生成文本值模板 72
4.5.4 生成日期/时间值的简单数集 74
4.6 创建网格数据 74
4.7 创建指示变量 76
4.8 设置随机数发生器的基数 78
4.9 生成随机数 78
4.9.1 从样本中抽样 79
4.9.2 根据分布生成随机数 79
4.10 概率分布函数 81
4.10.1 计算概率 82
4.10.2 计算累积概率 83
4.10.3 计算P值 84
4.10.4 计算逆累积概率值 85
4.10.5 计算临界值 85
4.11 矩阵运算 86
4.11.1 读取矩阵 86
4.11.2 转置矩阵 87
4.11.3 求逆矩阵 88
4.11.4 定义常量矩阵 88
4.11.5 生成对角矩阵 89
4.11.6 特征分析 89
4.11.7 矩阵的算术运算 90
第5章 基本统计量 92
5.1 计算和存储描述性统计量 92
5.1.1 显示描述性统计量 92
5.1.2 存储描述性统计量 96
5.1.3 图形化汇总 97
5.2 均值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估计 99
5.2.1 单样本均值比较的Z检验 99
5.2.1 单样本均值的t检验 101
5.2.2 独立样本均值的t检验 103
5.2.3 配对样本均值的t检验 106
5.3 率的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估计 108
5.3.1 单样本二项总体率检验 108
5.3.2 独立样本二项总体率检验 109
5.3.3 单样本Poisson检验 111
5.3.4 独立样本Poisson检验 114
5.4 方差的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
估计 115
5.4.1 单样本方差检验 115
5.4.2 独立样本方差检验 117
5.5 相联度量 120
5.5.1 相关 120
5.5.2 协方差 121
5.6 分布检验 122
5.6.1 正态性检验 122
5.6.2 离群值检验 124
5.6.3 Poisson分布的拟合优度
检验 127
第6章 统计表和列联表资料的检验 130
6.1 单变量计数 130
6.2 列联表资料的分析 131
6.2.1 卡方检验 131
6.2.2 四格表资料的Fisher 精确
检验 133
6.2.3 配对四格表资料的McNemar
检验 135
6.2.4 多维四格表资料的Mantel-
Haenszel-Cochran检验 136
6.2.5 观测结果一致性的Cohen
Kappa评价 137
6.2.6 有序分类资料的一致性度量 137
6.2.7 有序分类资料的相关分析 139
6.3 单变量卡方拟合优度检验 139
第7章 方差分析 142
7.1 方差齐性检验 142
7.2 单因子方差分析 145
7.3 均值分析图 152
7.3.1 正态分布资料的均值分析图 152
7.3.2 二项分布资料的均值分析图 154
7.3.3 Poisson分布资料的均值
分析图 155
7.4 主效应图 155
7.5 交互效应图 157
7.6 平衡方差分析 158
7.6.1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
分析 158
7.6.2 双因子方差分析 160
7.6.3 混合模型平衡设计资料的
方差分析 161
7.7 一般线性模型 162
7.7.1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
分析 162
7.7.2 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166
7.7.3 正交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170
7.7.4 拉丁方设计资料的方差
分析 172
7.7.5 系统分组试验设计资料的
方差分析 173
7.7.6 分割试验设计资料的方差
分析 175
7.7.7 交叉试验设计资料的方差
分析 176
7.7.8 协方差分析 178
7.7.9 均值的多重比较 181
7.7.10 计算预测信息 187
7.7.11 因子图 189
7.8 一般多元方差分析 192
第8章 等效检验 196
8.1 单样本等效检验 196
8.2 独立样本等效检验 199
8.2.1 等效性检验 199
8.2.2 优效性检验 202
8.2.3 非劣效性检验 204
8.3 配对资料的等效检验 205
8.4 二阶段交叉试验设计资料的
等效检验 207
第9章 非参数检验 212
9.1 单样本中位数检验 212
9.1.1 单样本符号检验 212
9.1.2 单样本Wilcoxon符号秩
检验 213
9.2 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检验 214
9.3 方差分析的非参数方法 215
9.3.1 两个或多个独立样本
的Kruskal-Wallis检验 215
9.3.2 两个或多个独立样本的
Mood中位数检验 216
9.3.3 随机化区组设计资料的
Friedman检验 216
9.4 随机性检验 217
第10章 回归分析 219
10.1 拟合线图 219
10.2 线性回归 225
10.2.1 拟合线性回归模型 225
10.2.2 最佳子集回归 232
10.3 非线性回归 234
10.4 稳定性研究 241
10.4.1 创建稳定性研究工作表 241
10.4.2 拟合稳定性研究模型 244
10.5 Demin回归 251
10.6 偏最小二乘回归 254
10.7 Logistic回归 262
10.7.1 拟合二值Logistic曲线 262
10.7.2 二值Logistic回归 265
10.7.2 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 273
10.7.3 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 277
10.8 Possion回归 279
第11章 可靠性/生存分析 283
11.1 试验方案 283
11.1.1 验证试验方案 283
11.1.2 估计试验方案 285
11.1.3 加速寿命试验方案 287
11.2 分布分析 290
11.2.1 分布ID图 290
11.2.2 分布概要图 293
11.2.3 参数分布分析 295
11.2.4 非参数分布分析 299
11.3 保证分析 302
11.3.1 过程前保证数据 302
11.3.2 保证预测分析 303
11.4 可修复系统分析 305
11.4.1 参数增长曲线 305
11.5 加速寿命试验 310
11.6 含寿命数据的回归 314
11.7 概率单位分析 316
第12章 多变量分析 321
12.1 主成分分析 321
12.2 因子分析 325
12.3 项目分析 329
12.3 聚类分析 332
12.3.1 Q型聚类 332
12.3.2 R型聚类 337
12.3.3 K均值聚类 339
12.4 判别分析 340
12.5 简单对应分析 343
12.6 多重对应分析 352
第13章 时间序列分析 358
13.1 时间序列相关图形 358
13.1.1 时间序列图 358
13.1.2 区域图 361
13.2 趋势分析 362
13.3 季节分解法 366
13.4 移动平均法 369
13.5 指数平滑法 372
13.5.1 单指数平滑法 372
13.5.2 双指数平滑法 374
13.5.3 Winter指数平滑法 376
13.6 相关分析与ARIMA模型 377
13.6.1 差分 378
13.6.2 滞后 378
13.6.3 自相关函数 379
13.6.4 偏自相关函数 380
13.6.5 互相关函数 382
13.6.6 综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383
第14章 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388
14.1 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简介 388
14.2 参数估计的样本含量计算 390
14.2.1 估计总体均值时的样本
含量估计 390
14.2.2 估计总体概率时样本含量
估计 391
14.3 容差区间的样本含量计算 392
14.4 单样本Z检验的功效和样本
含量计算 394
14.5 单样本t检验的功效和样本
含量计算 396
14.6 独立样本t检验的功效和样本
含量计算 396
14.7 配对样本t检验的功效和样本
含量计算 397
14.8 单样本率检验的功效和样本含
量计算 398
14.9 两独立样本率检验的功效和
样本含量计算 400
14.10 单样本Poisson检验的功效和
样本含量计算 401
14.11 两独立样本Poisson检验的
功效和样本含量计算 402
14.12 单样本方差检验的功效和
样本含量计算 403
14.13 独立样本方
作者: 李春喜[等]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3
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统计学(第5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简要叙述了生物统计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对象与作用以及生物学研究中抽样方法、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抽样分布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平均数的统计推断、X2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与多元相关分析、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和多项式回归分析,同时对试验设计原理及对比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裂区设计、正交设计等常用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也进行了详细叙述。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统计学(第5版)》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生物类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农业科学、林业科学、医学、畜牧兽医、水产科学等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作者: 郭明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年09月
简介:
试验设计是一门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应用统计学分支学科,也是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领域中重要的分支学科,正确的试验设计方案和对试验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需具备的基本功。《试验设计与软件应用》分十二个章节,包括试验设计基础、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方差分析试验设计方法与统计分析、协方差分析、响应面试验设计与分析、混料试验设计与分析、均匀设计、聚类分析、规划、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与分析和SigmaPlot实例教程。《试验设计与软件应用》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本科化学、食品、农学、生物专业及相关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理、工、农、医等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目录】
*章试验设计基础1
*节试验设计概述1
一、试验设计的概念1
二、试验设计的意义1
三、试验设计常用术语2
四、试验设计的程序与试验计划的制定2
第二节试验的基本要求3
一、试验目的要明确3
二、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3
三、试验数据要有正确性3
四、试验结果要有重演性3
五、应当选择适当的试验指标,并有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3
第三节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4
一、重复原则4
二、*化原则4
三、局部控制原则——试验单位条件局部一致性4
第四节试验数据管理与准备4
一、Excel管理试验数据4
二、SPSS的数据格式5
三、Excel的数据管理应用7
第二章方差分析10
*节方差分析的概念与基本原理10
一、方差分析的概念10
二、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10
三、多重比较13
第二节单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与SPSS实现16
一、各处理重复数相等的方差分析17
二、各处理重复数不等的方差分析19
第三节两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与SPSS实现21
交叉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21
第四节系统(组内)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与SPSS应用37
一、次级样本含量相等的系统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37
二、次级样本含量不等的系统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42
第五节方差分析的期望均方与方差组分估计及SPSS应用46
一、概念46
二、期望均方46
三、方差组分的估计49
第六节多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与SPSS应用53
第七节数据转换58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58
二、数据转换方法58
第三章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60
*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60
一、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60
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62
三、多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区间65
四、*回归方程的选择66
第二节多元线性回归与SPSS应用69
第三节复相关分析71
一、复相关系数的意义与计算71
二、复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71
第四节相关与偏相关分析72
一、相关系数72
二、偏相关系数的意义与计算73
三、偏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74
第五节相关分析与SPSS应用76
第六节通径分析与SPSS应用78
一、通径系数与决定系数78
二、通径系数的性质80
三、通径系数的显著性检验82
第七节SPSS通径分析84
第八节多项式回归与SPSS应用86
一、一元多元多项式回归87
二、SPSS多元多项式回归89
第四章方差分析试验设计方法与统计分析92
*节*区组设计与SPSS应用92
一、设计方法与要求92
二、统计分析方法92
第二节拉丁方设计与SPSS应用96
一、设计方法97
二、统计分析方法97
第三节交叉设计与SPSS应用100
一、交叉设计概念100
二、 设计方法(单因素试验)101
三、统计分析方法101
第四节正交试验设计与SPSS应用104
一、正交试验设计的概念和特点104
二、正交表104
三、正交设计方法105
四、正交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105
第五章协方差分析126
*节协方差分析原理126
第二节协方差分析与SPSS应用130
第三节*区组设计协方差分析与SPSS应用133
第六章响应面试验设计与分析137
*节响应曲面分析法的基本概念137
第二节响应面模型137
第三节响应面试验设计与Design-Expert软件137
第四节响应面试验设计与分析实例140
第五节响应面方程应用147
第七章混料试验设计与分析150
*节混料试验的回归模型150
第二节单纯形格子设计151
第三节单纯形重心设计155
一、单纯形重心设计试验方案的确定155
二、单纯形重心设计结果分析157
第四节Design Expert的混料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158
第八章均匀设计164
*节均匀设计概念与特点164
一、 均匀设计概念164
二、 均匀设计的特点164
第二节均匀设计方法164
一、均匀设计表符号164
二、 均匀设计表结构164
第三节均匀设计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167
第九章聚类分析171
*节聚类分析的概念171
第二节聚类分析与SPSS应用171
第十章规划176
*节规划的概念176
第二节Excel规划求解176
第十一章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与分析180
*节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与分析的概念180
第二节Design-Expert的Plackett-Burman设计与分析180
第十二章SigmaPlot实例教程189
*节SigmaPlot的功能189
第二节制作线图189
第三节制作三维散点图195
第四节二元系相图的绘制199
附录203
附录1r与R的临界值表203
附录2正交表204
附录3均匀设计表205
附录4字母对照表206
参考文献207
作者: 严人觉 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2-1
简介: 数独起源于欧拉发明的拉丁方块,既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观察能力,又可以帮助成年人缓解职场压力、锻炼大脑、激发创意,已是目前全球最为流行的数学游戏。 虽然数独游戏规则简单、容易上手,但实则逻辑严谨,奥妙无穷,有着无限的提升空间。只有摸清数独的本质规律,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才能让自己的数独游戏水平不断升级,从数独游戏中获得更多的锻炼和乐趣。 《数独的逻辑-数独算法从入门到精通》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深入解读数独的内在逻辑机理,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图解,系统介绍了数独的特性、求解方法以及设计方法,有很多自己独到的发现和创造,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系统提升数独游戏水平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数独的逻辑-数独算法从入门到精通》适合数独初学者以及希望提升自己数独解题能力的读者参考阅读。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s
作者: (美)[D.C.蒙哥马利]Douglas C.Montgomery著;汪仁官,陈荣昭译
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简介: 这是一本论述实验设计与分析的入门教科书。它是在这20年来我在乔治亚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和亚利桑拿州立大学任教实验设计大学本科生水准课程的基础上写成的,它也反映了通过自己的专业实践认为有用近产验设计方法。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引言、简单比较实验、单因素实验:方差分析、关于单因素实验的进一步论述、随机化区组,拉丁方,与有关的设计、不完全区组设计、析因设计导引、平方和与期望均方的计算法则、2析因设计、2析因实验的混区设计、二水平分式析因设计、有关析因设计和分式析因设计的一些其他专题、套设计或分级设计、带随机化约束的多因素实验、回归分析、响应曲面法与设计、协方差分析。
作者: 陈平雁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简介: 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一直是国际上最流行且具有权威性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自1992年推出第一个windows 版本,即最初的4.0版本以来,不断更新、升级至目前的spss 13.0版本。spss软件最显著的特点是菜单和对话框操作方式,无需学习专门的程序语言,绝大多数操作过程仅靠鼠标击键即可完成,易于掌握和操作,因而是非统计专业人员应用最多的统计软件。 本书共有16章。第一章介绍了spss的演变过程,最新版spss13.0的运行环境、新增功能及主要窗口。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有关数据文件的建立、导入、导出、编辑和整理等内容。第四章介绍了数据转换方法。第五章是有关数据汇总和简单的描述性报告的内容。第六章的基本统计方法中含有描述统计、探索性分析、列联表资料分析及比值分析等。第七章统计表过程体现了列表的灵活性和方便性。第八章以单变量的t检验为主,用参数方法分析均数间的比较。第九章介绍的一般线性模型的单变量分析颇有特色,列举了10种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这些设计包括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析因设计,裂区设计,嵌套设计,二阶段交叉设计,正交设计,协方差设计和重复测量设计。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介绍了双变量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曲线回归,非线性回归,多元相关与回归,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以及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等多元分析内容。第十二章以实际资料为背景,应用spss的不同过程对信度分析做了较系统的介绍,突出实际问题的解决。第十三章较全面介绍了非参数统计方法,尤其体现出其在等级资料的处理优势。第十四章是流行病学常用到的生存分析方法。第十五章介绍了统计图形的绘制和编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最后一章属于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内容,即系统参数的设置,以及输出结果的编辑。 引用大量医学和生物学科研的实际数据是本书的一大突出特点。文中所列举的数据实例均来自医学和生物学科研的真实数据,贴近日常科研实践。对分析结果的详尽解释是本书的另一突出特点,这种解释特别有助于读者对统计方法的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 本书以具有一定医学统计学基础知识的非统计专业人员为主要对象,力求通俗易懂,侧重数据文件格式、操作步骤以及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避免编程内容和统计方法背景知识的深层次介绍。 本书是孙振球教授主编的《医学统计学》配套教材,推荐安排30~50学时。如果本教程能与医学统计学教学穿插进行,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医学统计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应用统计学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本书可作为医学院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亦可用作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教材,同时也可供广大非统计专业的科研和教学人员自学用。对于统计专业人员,本书亦不失其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 (美)Jason Rosenhouse(美)Laura Taalman 等著,肖华勇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7-1
简介: 本书通过一百多幅彩图和丰富的数独、幻方和变形数独等谜题,从一个侧面真实地讲述了数学特别是高等数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本书是一本数学书,同时,更是一本趣味盎然的谜题书。 总共有多少种数独?有多少种3×3的块可以作为数独的一部分?一个有唯一解的数独至少要包含多少个数字?求解数独题目到底需不需要数学?作者通过本书展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通过回答上面这些问题,可以打开一扇通往丰富有趣的数学世界的门。在书中,作者讨论了数独同拉丁方、图论和多项式理论的联系。 书中的数独等题目非常新颖有趣,值得读者花时间钻研。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极大地改变对数独的看法和对数学的看法。
作者: 王宇平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1
简介: 进化算法是一类直接的、随机搜索的优化算法,它是基于进化论的思 想而产生的一类新型优化方法。《进化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在介绍进化算 法基本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基础上,也介绍了一些新的进化算法。本书共 分9章。第1章介绍了进化算法的产生背景、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及其4个主 要分支;第2章介绍了进化算法的基本原理、模式定理、积木块假设和编码 规则等;第3章介绍了经典遗传算法的收敛性分析;第4章介绍了求解无约 束全局优化问题的传统遗传算法及三种新的进化算法:基于平滑技术的进 化算法,正交遗传算法,以及基于水平集进化和拉丁方的进化算法;第5章 介绍了求解约束全局优化问题的传统遗传算法、一个基于新的罚函数模型 的进化算法,以及解无约束和约束全局优化问题的进化策略;第6章介绍了 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进化算法;第7章介绍了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 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传统进化算法,以及新的进化算法、算法性能的度 量,并且介绍了一个求解动态多目标优化问题新的进化算法;第8章介绍了 一种求解非线性双层规划问题新的进化算法;第9章介绍了进化算法的收敛 性理论,对文献中出现的一些不同形式的收敛性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进化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可作为工程类各专业、运筹学专业和管理 学科各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书 由王宇平编著。
Reliability stoch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s:theory and applications
作者: 秦权,林道锦,梅刚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 本书摒弃摄动法随机有限元,集中讨论了可靠度随机有限元,内容包括非正态变量的变量置换,拉丁方抽样蒙特卡罗法,form和sorm,随机场离散,静、动力随机有限元反应梯度计算,退化结构的时变可靠度,结构系统可靠度,以及作者开发的随机有限元软件等。. 书中反映了国内外可靠度随机有限元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如线性回归离散随机场、非正态变量置换引起可靠度的附加误差、点拟和及曲面拟合sorm算法、退化结构的时变可靠度计算以及用预后验决策分析优化桥梁维修制度。..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结构可靠度领域的工程师、教师和研究生。...
Parents should take their kids to 22 places
作者: 刘娟编著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2006
简介:孔子曾周游列国,“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成为当时有名的游士;司马迁十年苦读之后,负起行囊遍游天下,竟依依不思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精英成长之路,是中国先哲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强调能担当“大任”的人,必须是先经过艰夺磨炼之人。吃夺是资本,是财富。亲子教育旅游为孩子提供了许多吃苦锻炼的机会,创造了平时孩子的学习生活极少遇到的情境,对培养孩子的人格很有启发。 丁方伟大的思想家、哲学有、教育家卢梭在教育名著《爱弥儿》中,主张让孩子到乡村去,在自然环境中接受自然的教育。他认为家长在带孩子出游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品德、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的教育,这是学校教育所不能做到的。 一个走过的路越多,他的生命就越精彩。正如古代西方哲学家圣奥古斯丁说过的:“世界就像一本书,不去旅行的人只读到了其中的一页。”带孩子行走天下,是一个家长的责任所在,与孩子在亲子教育旅游中共同成长,也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爱。孔子曾周游列国,“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成为当时有名的游士;司马迁十年苦读之后,负起行囊遍游天下,竟依依不思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精英成长之路,是中国先哲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强调能担当“大任”的人,必须是先经过艰夺磨炼之人。吃夺是资本,是财富。亲子教育旅游为孩子提供了许多吃苦锻炼的机会,创造了平时孩子的学习生活极少遇到的情境,对培养孩子的人格很有启发。 丁方伟大的思想家、哲学有、教育家卢梭在教育名著《爱弥儿》中,主张让孩子到乡村去,在自然环境中接受自然的教育。他认为家长在带孩子出游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品德、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的教育,这是学校教育所不能做到的。 一个走过的路越多,他的生命就越精彩。正如古代西方哲学家圣奥古斯丁说过的:“世界就像一本书,不去旅行的人只读到了其中的一页。”带孩子行走天下,是一个家长的责任所在,与孩子在亲子教育旅游中共同成长,也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爱。
作者: 郑杰
简介:
介绍试验设计中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R语言编程实现及其应用范例。主要内容包括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基础,包括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主要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在R语言中的实现;涵盖目前在科学研究上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如完全*试验设计、完全*区组试验设计、拉丁方试验设计、尧敦方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pb试验设计、响应面试验设计中的CCD设计和BBD设计、混料试验设计中的单纯形格子试验设计和单纯形重心试验设计、D-*设计等。
Research method, desig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作者: 孟庆茂,刘红云,赵增梅编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简介:本书是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是作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基础上 精心编写的。全书内容翔实全面,主要包括:搜集资料的方法(心理物理学 方法、认知过程的实验研究方法、测验量表法、调查访问法与问卷法、态度 的测量方法、其他度量化方法、程度分析法),研究设计(一般问题、完全随 机化设计、析因设计与统计分析、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裂区、嵌套与拉丁 方设计),研究结果资料的统计分析(单变量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 别分析、因素分析、SPSS的操作),研究资料的总结(总分析、因果模型、协 方差结构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 全书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操作性强,学生凭借此书可以全面了解心理 学的量化研究途径,经过扎实的演练,可以独立进行前沿性质的课题研究。 尤其多元统计部分,是结合国内外研究方法的进展,根据本课题组多年研究 中积累的实际经验汇编而成。 该书不仅适合心理、教育类专业的研究生阅读,也可供其他社会科学类 研究生参考。更多>>
作者: 李春喜等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5
简介: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简要叙述了生物统计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对象与作用、生物学研究中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平均数的统计推断、X2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协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多元相关分析、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和多项式回归分析,同时对抽样原理和方法、试验设计原理及对比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裂区设计、拉丁方设计、正交设计等常用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也进行了详细叙述。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对聚类分析、判断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时间序列分析等多元分析也作了简要介绍。 本书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生物类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生命科学、农业科学、林业科学、医学、畜牧兽医、水产科学等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作者: 蔡立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软件测试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全书共分为8章。在讨论黑盒测试时介绍了边界值、等价类、决策表、因果图等方法,而基于控制流的测试则介绍了语句覆盖、判定、条件覆盖、修正判定覆盖和基本路径覆盖;在组合测试方面包括拉丁方阵、正交表等方法,重点讨论了成对组合测试方法;基于有限自动机的测试涵盖了T方法、D方法、W方法、U方法;面向对象语言测试方面包括类属性、对象属性测试,基于对象创建和销毁、装饰器、多态的软件测试;基于UML的软件测试介绍了基于用例图、类图、活动图、序列图、状态图等的测试方法;最后,本书讨论基于Petri网的软件测试、蜕变测试、基于变异的软件测试以及基于故障树的软件测试。本书结合当前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工程实践的需求而编写,内容新颖,实操性强,既适合于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保障相关的技术人员在从事软件测试时参考,也适合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软件测试课程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