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46 项 “布鲁纳”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secretaries
光盘作者: 李华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简介: 本教材根据文秘人员的职业成长规律,将内容分为前台文秘职业英语、部门秘书职业英语和总经理秘书职业英语三大模块,每个模块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特点安排了日常接待、电话接打、文书处理、会议组织、商务旅行安排、商务接待等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又包括了3~5个工作任务。 每个工作任务的编写体现了布鲁纳“螺旋式上升”的课程理念,即将工作任务完成的基本结构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并随学习进程的展开逐渐拓展和加深。具体来讲分为以下4个步骤:第一步给予任务讲解和样例展示;第二步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英语语言训练和简单的工作流程训练;第三步是给定工作情景,让学生加以分析并完成任务;第四步最具挑战性,是让学生根据生产性实训中获得的工作经验和网络上搜集的公司信息,自行设计工作情景并完成工作任务。该学习流程提倡学生的个人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提供了flash动画形式的工作情景展示,对学生工作能力的训练模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特点,可作为该课程虚拟实训的材料,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 本教材可供高等职业院校文秘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在职涉外文秘人员的培训教材。
Bioinformatics:The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作者: (法)皮埃尔·巴尔迪(Pierre Baldi),(丹)索恩·布鲁纳克(Soren Brunak)著;张东晖等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03
简介: 本书介绍了机器学习方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生物学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其中对机器学习技术的理论基础——贝叶斯概率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神经网络、隐也氏模型以及概率图模型等方法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作了详细分析。书中特别列出一章介绍了DNA微阵列和基因表达,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方法。本书主要针对两个读者群体。一是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人员,他们想了解基于数据处理的算法;二是物理、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学者,他们想知道机器学习方法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 罗明东[等]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7
简介: 《教育技术学基础:现代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以学与教理论的总结为纲,认真梳理了当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大家与流派。在学与教的理论方面,现代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斯金纳操作条件学说、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等)、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格式塔完形学说、托尔曼认知目的学说、布鲁纳发现学习说、皮亚杰认知建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加涅认知加工学习理论等)、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罗杰斯“以学习者为中心”学说等)三大系统。另有生成学习理论、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发展性或分支性理论。而教学理论则随着心理学派别的纷争相应产生了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斯金纳程序教学为代表)、认知教学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教学理论为代表)和情感教学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为代表)等的分化,并产生了范例教学、发现法、非指导性教学、暗示教学等教学模式。从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到其他相关学与教的理论,本书通过全面介绍和详细评述各家理论体系,为读者提供了有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尽可能完整的框架和尽量详细的指导,并将这种指导贯穿在具体的学科教学案例中。 《教育技术学基础:现代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在体例上以各种学与教的理论为分界,每种理论系统编为一章,每一章又主要包括理论概要、对理论的评析、该理论对教育教学和教育技术实践的启示(影响)、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等几个部分,案例部分则基本涵盖了基础教育领域绝大部分课程,对基础教育教学实践具有较广的指导作用。
作者: (美)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著;宋文里,黄小鹏译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在布鲁纳的所有著作中,有两本特别重要:一是早年的《教育过程》(1960),一是晚年的《教育文化》(1996)。它们代表了布鲁纳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认知主义与文化主义。因此,要认识到布鲁纳思想的核心,最重要的是认识从“认知主义”向“文化主义”转折的关键。《布鲁纳教育文化观:教育过程和教育文化》收集了布鲁纳这两部重要的作品——《教育过程》(Therocess of Education)和《教育文化》(The Culture ofEducation)。《教育过程》是布鲁纳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作,系统阐述了布鲁纳早期“认知主义”的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是布鲁纳文化心理学的代表作,系统阐述了布鲁纳晚期“文化主义”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概念是文化、心灵和教育,三者共同构成了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的基本框架。
作者: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1-1
简介:荷兰作家迪克·布鲁纳自写自画的《米菲》系列故事书,是专为低幼儿童创作的。画面极其简洁,故事简单易懂,而且大多故事情节来源于低幼儿童的真实生活。深得世界各国小朋友的喜欢。米菲故事自1955年诞生以来,全球发行量超过8亿册,被译成33种文字。现在迪克·布鲁纳又带来“米菲快乐课堂”丛书,教你的孩子学拼音、学算术、认识时间,在学习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 迪克·布鲁纳丛书之米菲快乐课堂:米菲去购物。妈妈给米菲10元钱,米菲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买什么呢? 迪克·布鲁纳丛书之米菲快乐课堂:米菲的美丽一天。涂涂画画,这可是米菲喜欢做的事情!快拿起笔来吧! 迪克·布鲁纳丛书之米菲快乐课堂:米菲的形状。米菲想送一份点心给芭芭拉,不过,芭芭拉喜欢三角形的点心。说到形状,这可难不倒米菲! 迪克·布鲁纳丛书之米菲快乐课堂:米菲学拼音。米菲看见好多书上都标着拼音,那些拼音字母怎么念呀?快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做拼音游戏吧! 迪克·布鲁纳丛书之米菲快乐课堂:米菲的数字。晚餐时间到了,妈妈让米菲在餐桌上摆5把勺子。5把?1、2、3、4、5……米菲能摆对吗? 迪克·布鲁纳丛书之米菲快乐课堂:米菲的时间表。早晨7点,米菲起床了。晚上10点,米菲,晚安!你呢?你有自己的时间表吗?
作者: 李运林,徐福荫编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简介:全书的内容体系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教学媒体理论”,共四章。分别介绍教学媒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下篇为“现代教学媒体_与实践”,共五章。分别介绍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视媒体、计算机媒体等几类现代教育媒体,以及由这几类媒体组合的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系统。 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要素,但过去对它的理论探讨却很少、甚至是空白。现在众多教学媒体引用到教育领域,亟须探讨与建立教学媒体理论体系。本书综合前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作者本人的体会,提出研究探讨教学媒体理论的框架。在上篇的四章中,第一章是教学媒体的概论,包括:媒体、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含义,教学媒体的发展与类型等;第二章是教学媒体的基本理论,包括教学媒体的信息理论与符号理论,并介绍了一批著名媒体专家、教育专家的媒体研究的理论成果(如麦克鲁汉的媒体是人体延伸的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以及克拉克、布鲁纳、贝茨等关于教学媒体本质的观点);第三章是教学媒体的基础理论,分别介绍了教学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传播过程理论、艺术及美学等对教学媒体编制与利用的指导作用;第四章是教学媒体的应用理论,介绍教学媒体编制的原则与原理、选择利用教学媒体的最优选择模型与选择方法程序。 下篇介绍了“现代教学媒体与实践”。考虑我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在介绍现代教学媒体分类时,我们采用了按物理性质将现代媒体分为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视媒体、计算机媒体等四大类以及由这几类媒体组成的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系统,此部分还结合教学媒体发展综合化、网络化趋势,介绍了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的网络环境与系统。在阐述各类现代教学媒体硬件的基础上,对相应软件的编制与应用给以足够重视,并提供详尽的实践项目。 众所周知,教育现代化需要现代教学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现代教学媒体彻底改变了依靠“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媒体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视听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信卫星与网络技术等,优化教学过程与资源。更重要的是,现代教学媒体不仅作为教师教学、科研、开发、管理与创新教学的工具,而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学习、综合学习与创新学习的认识工具。 本书作为教育部“21世纪课程教材”,我们在编写时既考虑到教学媒体的传统继承性和内容的完整性,又兼顾到现代媒体的先进性和发展趋势。本书可作为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广大从事教育技术及相关教学工作者的读物。在教学中采用时,若后继课程如电视、计算机等一些专业课还会对本书一些章节展开甚至深入学习时,本书的相应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不讲或少讲,以避免重复。
Applie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作者: (美)罗伯特·F. 布鲁纳(Robert F. Bruner)著;张陶伟,彭永江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兼并与收购不是通往富有或者事业提升的便捷之路。不信的话,你翻 开报纸、打开电视就能看到,精心设计的交易也会无功而返。但是,尽管 兼并与收购的失败率很高,但交易设计者如果小心策划和严格执行,往往 能取得胜利。在兼并与收购的世界中,是能够获得成功的,本书就是你的 向导。 通过阐述兼并与收购成功与失败的因素,《应用兼并与收购》一书演 示了分析、设计和执行兼并与收购交易的最佳方法。本书由该领域内最重 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写成,这本无价之宝不会指给你一条兼并与收购 的僵化之路――因为兼并与收购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它会向你介绍 兼并与收购估值的艺术与科学,揭示交易谈判的细微之处,提供优化兼并 与收购交易价值时需要权衡考虑的框架。 罗伯特?F?布鲁纳的这本《应用兼并与收购》充满了深邃的思想、专 家建议和无数真实的兼并与收购案例研究,它们清晰地阐述了贯穿全书的 理念。此外,本书还配有光盘和练习手册,可以与本书同时购买或者此后 单独购买,用来强化读者对正文的理解。 重要的兼并与收购问题包括: ?交易提议的策划与创始; ?交易提议的分析、条款和战术; ?详细交易条款的设计; ?前进道路上的规则:治理、法律和监管; ?竞争、敌意和行为效应; ?沟通、整合与最佳实践。 通过集中于思想和实践,《应用兼并与收购》回答了诸多关于兼并与 收购的复杂问题,包括:什么是兼并与收购中的最佳实践?如何才能理解 兼并与收购活动?通过阐释对于兼并与收购成功至关重要的工具、概念和 过程,这本兼并与收购领域中的全面教材将大大提高你未来成功的可能性 。
Doctrines of the great educators
作者: (英)罗伯特·R·拉斯克,(英)詹姆斯·斯科特兰著;朱镜人,单中惠译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简介: 从《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伟大教育家的学说》框架来看,除“前言”(1979年第五版)外,《伟大教育家的学说》共有13章。 在第一章“伟大教育家”中,作者首先论述了何谓人类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在他们看来,在教育的历史进程中,曾产生过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教育家。因为“人们会发现,在面对现实教育问题时,人们仍然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从他们的思想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仅凭这一点,他们就完全可以被称为“伟大教育家”,①。大凡“伟大教育家”都具有五个共同特征:第一,每位教育家都为教育的发展贡献了新的理论或对教育进程中的问题作了新的阐释。第二,他们或多或少都是哲学家。第三,他们的理念具有新奇性。第四,能够发现这些教育家的思想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的场所。第五,他们的著作一定在某个时期显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这一章中,作者还解释了亚里士多德、富兰克林和欧文等人没有人选“伟大教育家”的原因。 从第二章开始到第十二章,作者分章论述了柏拉图、昆体良、罗耀拉、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培尔、蒙台梭利和杜威等11位教育家。对每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或生涯著作、教育主张以及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作者都进行了翔实而客观的论述、分析和评价。 第十三章作者简要论述了一些20世纪教育家,其中包括弗洛伊德、尼尔、皮亚杰、马克思、怀特海、曼海姆、布鲁纳、伊里奇等8位教育家。作者认为,在20世纪,自杜威这位古典式伟大教育家之后,再没有出现过像“伟大教育家”那样的教育家。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都对教育有兴趣并且多少获得了一些教育的知识,巨人般的教育预言家的产生不再那么容易了。虽然现代社会教育问题依然存在,生活更加复杂,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是伟大教育家曾经遭遇的问题。
简介: “米菲绘本系列第三辑”讲述了小兔米菲的日常生活故事,以及她的朋友鲍里斯的有趣故事。 此次米菲的译文,特意邀请米菲绘本第一辑的译者——阿甲老师亲自操刀,延续第一辑的温馨、活泼之风,温文尔雅,内含淡淡的俏皮幽默。尊重了布鲁纳原文二、四句押韵的特点,给“读”留出了空间。让孩子通过聆听去感受父母亲情朗读时的声音之美,文字的韵律之美、节奏之美。
作者: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1-1
简介:荷兰作家迪克·布鲁纳自写自画的《米菲》系列故事书,是专为低幼儿童创作的。画面极其简洁,故事简单易懂,而且大多故事情节来源于低幼儿童的真实生活。深得世界各国小朋友的喜欢。米菲故事自1955年诞生以来,全球发行量超过8亿册,被译成33种文字。现在迪克·布鲁纳又带来“米菲快乐课堂”丛书,教你的孩子学拼音、学算术、认识时间,在学习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本册为《米菲的美丽一天》,涂涂画画,这可是米菲喜欢做的事情!快拿起笔来吧!
作者: 迪克·布鲁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年5月
简介:米菲绘本系列是由荷兰插画大师迪克布鲁纳花费数十年心血、精心创作的图画书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小兔子米菲迄今已有五十多岁,她和她的亲人、朋友们的故事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风靡全世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婴儿期,给他们带去了阅读启蒙。因此,米菲绘本被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誉为“孩子的第一本图画书”。 米菲绘本系列讲述了小兔米菲的日常生活故事去海边、去动物园、去做客、过生日、生病了等等。故事很简单,很温馨,有欢乐,有伤心,有困难,有胜利……作者以简洁但韵味十足的文字,简单、平静但传神的图画塑造出了一个快乐生活着的幼儿形象。它能教会0-3岁小朋友很多必不可少的生活知识与生活态度。2015年,米菲诞生60周年,为庆祝米菲的生日,从米菲以往出版的40本绘本中选出最受孩子欢迎的10册,并做了两张大大的拼图,两张大大的漂亮贴纸,和一张米菲专属身高尺,组合成一个物美价廉的精美礼盒。这是大家走亲访友时,为孩子选择的上好礼物,也可以是爸爸妈妈送个孩子的贴心礼物。内含:★10册米菲绘本★益智大拼图2张★漂亮大贴纸2张★成长身高尺★绘本导读手册
作者: 学习考试用书研发中心编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小学教育心理是一门研究小学生认知与发展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属于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海樟主编的《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一本通(新大纲版)·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系列教材:小学教育心理学》在内容设计上广泛地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学的问题。 《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一本通(新大纲版)·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系列教材: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的发展历程和基本作用入手,以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基本规律为主线,以瑞士著名近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等条件教育心理理论为基点,阐述了学习的心理实质与类型、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迁移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获得的基本规律、技能的形成与特点等专业基础规律、技能的形成特点等专业基础知识;通过教案设计教学管理、教育效果分析评估方法,技术等形式,手段,将教育学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方法及过程展示给读者。 《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一本通(新大纲版)·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系列教材:小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辅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各类习题对上述内容进行反复训练、识记,以便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一本通(新大纲版)·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系列教材:小学教育心理学》另有配套教辅《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预测试卷及历年真题详解——小学教育心理学》,以方便读者对教材内容进行考试模拟和实战演练。 读者对象: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参试者,小学教师,教育行政人员。
作者: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1-1
简介:荷兰作家迪克·布鲁纳自写自画的《米菲》系列故事书,是专为低幼儿童创作的。画面极其简洁,故事简单易懂,而且大多故事情节来源于低幼儿童的真实生活。深得世界各国小朋友的喜欢。 米菲故事自1955年诞生以来,全球发行量超过8亿册,被译成33种文字。现在迪克·布鲁纳又带来“米菲快乐课堂”丛书,教你的孩子学拼音、学算术、认识时间,在学习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 本册为《米菲的形状》,米菲想送一份点心给芭芭拉,不过,芭芭拉喜欢三角形的点心。说到形状,这可难不倒米菲!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7-1
简介: 《米菲简笔画图例1000个(世界绘画大师教你画)》专为少年儿童设计制作,以点为基础,结合线、面,组合成图。书中收集了米菲的一系列经典形象。这些形象线条清晰、直观,形象生动、鲜明,而且方法简单,易学易练,使孩子在轻松绘画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观察力、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此书可做幼儿园和小学美术课程的教材,也可做孩子自学或家长辅导孩子学画的参考书。
作者: (美)阿恩海姆著;郭小平等译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7
简介:《美术教育译丛》序 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挟多种效能惠及人类,故虽历经嬗变,却始终显其勃勃生命力。它以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了人的精神和身体,同时,其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发展和完善。美术教育与人及社会形成了彼此助益,双向建构的关系。 美术教育在中国历史久远,但普通学校美术教育的诞生却是本世纪初的事,至今近九十年。其间,它经历了曲折坎坷的发展变化,至今仿佛出峡谷人平川,境界豁然开朗。改革开放对人材素质的要求,国家和社会对美术教育的空前重视,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然而,美术教育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如何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材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是广大美术教师面临的严肃课题。近年来,理论探讨在美术教师中蔚成风气。他们亟需了解和借鉴国外美术教育的思想和经验,以开拓眼界和思维空间,但却由于条件所囿,难以遂愿。 这就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美术教育译丛》的缘由。 下面就有关问题略作说明,相信有裨于读者的阅读。 一、当代欧美美术教育思想概说 对美术教育的理论认识,人言言殊,观点各异,但当代欧美对美术教育的观点总体上可分为工具论和本质论两大派别。 工具论以英国美术教育家里德(H·Read)和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V·Lowenfeld)为代表。其思想基础是法国哲学家卢梭(J·J·Rousseau)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和美国教育家吐威(J·Dewey)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工具论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重视创作过程,忽视创作效果(作品);主张顺应儿童自然本性发展。工具论在四、五十年代风靡欧美,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六十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本质论则以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E·W·Eisner)和古力(W·D·Greer)为代表。其思想渊源主要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S·Bruner)的以了解科目基本结构为主旨的教育思想。本质论强调科目中心,主张以严谨的美术课程,实现美术的自身价值。 再具体言之,里德主张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个类型),教师应按儿童的类型进行指导,以发展儿童个性。罗恩菲德则对创造性推祟备至,主张通过儿童创作,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因此,他认为教师不应对学生横加干涉,而应尽量向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以异于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艾斯纳的主要观点是: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教育的结果;美术学习由创作、批评与历史三方面构成;严格的课程设计,是美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对美术教学效果要尽力进行评价。古力的观点与艾斯纳的观点大同小异。他主张以美术学科的基本内容作为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包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此即所谓“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iscipline 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其特征主要是: 1.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作为美术教学内容是完整统一的;2.教学内容编排由简人繁,循序渐进,并以各领域的专业表现为教学目标;3.具有书面课程设计,并进行系统性教学。尽管其实施的效果尚待检验,但DBAE不失为重要的美术教育思想。 ……
作者: 李森主编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简介: 本书从比较和历史的角度,观照当前新课程改革和当今教育理论发展, 解读西方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原意并阐发其引申意义和时代价值,注重学术 性、普及性、通俗性、操作性相结合。全书共七章。第一章概述结构主义教 育思想,重点分析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结构主义教育的知识观 、目的观、课程观、设计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方法观,以及结构 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等问题。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结构主义派主要 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布卢姆、加涅和赞科夫的教育思想。 本书文字生动流畅,雅俗共赏,可读性强。可作为师范院校教学参考书 或在职教师自修用书。
作者: 小威廉·E.多尔
简介:
本书是美国"后现代教育之父",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小威廉姆斯•多尔教授有关其一生学术思想和研究总结的*著作。全书回溯了他五十五年的学术生涯以及他对其学术领域做出的理论与实践贡献。本书共分五大部分进行介绍,首先作者叙述了他偶然走上后现代与复杂性教育的研究之路的心路历程。第二部分中,作者通过探讨著名杜威,皮亚杰,布鲁纳,怀特海的思想,来叙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突破与改革。第三部分中,作者则通过论述利奥塔与杜威等人的思想,对后现代教育观的结构,形式与组织进行了反思。第四部分着眼于复杂性理论,并具体探讨了该理论在具体教育之中的实践问题。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对于实际教学的反馈,并在其中提出了他著名的“4R理论”。
作者: 迪克·布鲁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年04月
简介:
《米菲的创意世界——咔嚓咔嚓玩剪纸》把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和简洁可爱的米菲形象结合,相对传统剪纸难度较小。本书一共包含16个场景,剪纸涉及人物、动物、房屋、树木、花草等,内容丰富,步骤清晰,适合3岁以上孩子剪纸入门练习。
剪贴步骤页——图文并茂,简洁清晰,孩子一看就会;
剪纸材料页——沿线折剪,简单方便,孩子越玩越自信;
作品展示页——可评分、可张贴,让孩子体验创作的成就感。
《米菲的创意世界——唰啦唰啦来画画》三岁半,是孩子的书写敏感期,在这时期,孩子很喜欢涂涂、画画。本书就是为这个阶段孩子编写的,主要包括连线游戏、涂色游戏和绘画游戏三个部分,让孩子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运笔描线、学习色彩搭配,在循序渐进中体验绘画的乐趣和创作的快感,为孩子以后的文字书写做准备。
连线游戏——练习控笔,提高孩子手指的灵活性;
涂色游戏——专注力训练,培养孩子的色彩感觉;
绘画游戏——右脑潜能开发,让孩子体验创作的快感。
作者: 维果茨基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7年01月
简介:
维果茨基是国际上备受推崇的心理学泰斗,20世纪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100位心理学家之一。我们希望这部译著的出版能帮助国内学者和公众比较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维果茨基的学术思想,把握维果茨基理论和方法的精髓,激发学界同仁对维果茨基思想的研究热忱,通过分析和比 较、实践和鉴别,从维果茨基学术宝库中获得适合于现代心理学发展需 要、适合我国社会生活实际的智慧启迪,尽快使我国对维果茨基思想的学术研究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以使本领域的研究成果能在促进我国心理科学繁荣、教育事业革新和社会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前言】
中文本序
《维果茨基全集》(九卷本)即将在我国出版,这是中国心理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理论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
维果茨基(L.S.Vygotsky, 1896-1934)是国际上备受推崇的心理学泰斗, 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心理学家之一。他大学毕业于十月革命之初,正值苏联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尖锐冲突与斗争的时期。在1924年4月于列宁格勒召开的全俄第二届精神神经病学代表大会上,他作了题为《反射学与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报告,对作为俄国式行为主义的反射学提出了批评,崭露其学术锋芒。会后即受新任莫斯科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的科尔尼洛夫之邀,到该所任职,成了一名专职的心理学研究人员。在日后10年的短促人生历程中,他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为新心理学的诞生燃烧着青春和智慧,展现出他的生命的壮丽和辉煌。高度的求知欲望,坚实的哲学基础,良好的学术教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执著的科学探索精神,使他积极地投身于批判旧的传统心理学与建立新型的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新的心理学的斗争中,顽强拼搏并卓有建树。研究所里的一批年轻有为的心理学同仁很快就团结在他的周围,成了后来创立新心理学的中坚力量。
维果茨基对于心理学的贡献是具有划时代性质的。他的理论和研究工作涵盖了心理学科体系中的理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艺术心理学、思维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缺陷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心理技术学和心理学史等广泛领域。他对于当时享誉世界的心理学家,如冯特、铁钦纳、闵斯特伯格、桑代克、詹姆斯、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斯腾、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屈尔佩、华生,和当时在苏联占据显赫地位的心理学家的大量著作,以及他们所创立的众多学派的观点体系,都一一作了认真的研究、实事求是的分析和严格的检验,因而被公认为是改造古典心理学的巨匠。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面对欧洲心理学派别林立的状况,维果茨基以非凡的学术勇气,撰写了《心理学危机的历史内涵》一文,指出传统心理学正在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危机表现在:各个流派囿于门户之见,互相攻击;方法论上极其混乱,唯心论、唯物论、机械论和二元论互相对立而又互相缠绕,以致分裂成两种独立的、完全互不依赖的理论学科的心理学——因果关系的心理学和目的论的心理学;心理学家在学院堡垒中坐而论道,严重脱离社会实践,对应用心理学抱着轻蔑的态度,使实践成了“理论的殖民地”,成了理论的“附庸”、“附加物”。维果茨基以高度的学术自觉,意识到危机标志着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转折,他批判了传统心理学的内省观、二元论及自然主义的错误,着手为构筑新心理学的大厦夯实方法论的基地。维果茨基清醒地认识到,辩证原则不能从外部强加给心理学,而应“从心理学内部找到它”,这正如辩证法的普遍原理要有效地运用到历史学、社会学领域,必须要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一门中间学科;要有效地用到经济学领域,必须要建立《资本论》(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样一门方法论性质的中间学科一样。在这一意义上,维果茨基提出“心理学需要有自己的《资本论》”。
针对传统心理学中生物学化、自然主义倾向,维果茨基创立了人的心理发生与发展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和低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指不随意注意、机械记忆、低级情绪、冲动性的意志等,其发展遵循着生物进化的规律,每一种新的低级心理机能的产生都必然伴随着机体结构的改变。高级心理机能指随意注意、逻辑记忆、概念思维、高级情感和预见性的意志,这些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过程是心理的“人化”过程,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具体来说,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心理的“人化”过程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实现的。人的各种高级的心理机能就是这些交往与活动形式内化的产物。维果茨基指出:“任何一种高级心理机能在儿童的发展中都是两次登台的,第一次是作为集体的活动、社会的活动,亦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而登台的,第二次才是作为个人活动、作为儿童思维的内部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而登台的。”
如同人的实践活动是以劳动工具为中介一样,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之所以高级,就是因为它是以语言或符号这些“心理工具”为中介手段的。而这些心理工具本身也是在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人与人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也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携带了人类在共同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历史文化经验。随着人类个体对这些心理工具或符号系统的掌握和改造,他也就在原有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新质的高级心理机能。可见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随意的、抽象的、中介性的心理机能。如果说,动物是以机体的自然器官的改变适应自然的,人则是以人造器官、以工具的改进来适应和改造周围环境。
维果茨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文化-历史发展观以及与其紧密联系的活动观、内化观、中介性原理等,构成了他的关于人的心理的社会起源学说的理论基石。围绕这些观点,在他的助手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后来形成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同的新的心理学体系,形成了在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或以其创始人维果茨基,和成就最高、贡献突出的核心成员列昂节夫、鲁利亚的名字命名的维列鲁学派。
也许我们可以说,维果茨基创立的关于人的心理发生与发展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就是心理学的“《资本论》”。维果茨基将其作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普遍地用于心理学的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将历史主义的原则引入到心理学研究中,克服了传统心理学中的人兽不分的自然主义倾向,给心理学科的发展带来全新的面貌。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维果茨基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对教学与发展的动态关系认识的根本性突破。维果茨基根据社会文化-历史观点,提出了“教学就是人为的发展”这一独到见解,又指出“作为交往和它的最系统化的形式的便是教学”,肯定了教学的交往本质,肯定了文化、活动、交往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维果茨基创造性地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用来指称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接受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其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距”。他认为,教学不但要以儿童一定的成熟水平为基础,还可以而且应该在发展的前面引导儿童的发展。教学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是因为教学的真正作用是帮助儿童形成新的心理结构、新的心理机能,为儿童创造着学习的准备,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就是说,这些新的心理结构的形成,给了儿童在其他领域里的学习和更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动物虽然也可能通过模仿和训练学习一些东西,但是动物在训练中不能掌握任何原则上更新的东西、更新的心理机能,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动物是不可教的。
维果茨基把社会文化-历史观点运用到缺陷学领域,对有关缺陷儿童及其教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首先,他赞成阿德勒的观点,认为任何机体上的缺陷对儿童直接的消极影响总是有限的,缺陷带来的真正困境在于儿童社会关系的改变、社会地位的降低以及在此基础上儿童产生的价值缺失感。缺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错位。其次,维果茨基指出,缺陷的补偿主要地不是感官替代那样的生物性的补偿。实际研究也指出,盲童并没有因为视觉的丧失而自动地发生触觉和听觉水平的提高。不是视觉本身被替代,而是因视觉的缺失所产生的困难从而形成起来心理上的新结构,在一定条件下提高了盲童的记忆、注意功能,是借助言语帮助掌握了视力正常的人的社会经验等等。因此,补偿,是一种社会性的补偿。这样说来,在缺陷的社会性表达(价值缺失感,或自卑感),缺陷补偿的社会指向性(适应正常人生活的社会条件)两个方面,都表现出了缺陷儿童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再次,缺陷儿童的教育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的教育,不应该把缺陷儿童禁锢在一个隔绝的、封闭的世界中。引导他们走出为照顾缺陷而安排的狭窄的、封闭的环境,尽可能多地接触正常的社会生活,获得充分的社会价值感,这才是可以开发缺陷儿童巨大生命潜力的社会教育的有力杠杆。
《思维与言语》是维果茨基生命后期着力完成一部力作。它通过实验研究和批判研究,对思维与言语的关系、思维与言语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我们知道,对儿童自我中心言语作出详细的临床分析、跟踪观察和细致的刻画,无疑是皮亚杰的功劳。但皮亚杰认为这种自我中心言语是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直接证据,而自我中心思维是从我向思维向社会化的现实思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是一种尚未社会化的、处于发展初级形态的思维形式。维果茨基则认为情况恰好相反,自我中心言语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的中间形态。外部言语在向内部转化的过程中,先是在心理上成为内部的(自我中心言语),然后才是生理上成为内部的(真正的内部言语)。自我中心言语也不是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质的指标,二者不存在任何联系。在思维与言语的关系上,维果茨基认为,至少在人类个体发展的一定时间点之后,思维发展依赖于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经验的掌握,依赖于言语。而黑猩猩使用工具、采用迂回路线以解决问题的智力行为萌芽则完全不依赖于言语,可见从整个种系发展看,思维的发展经过了从生物型发展到社会-历史型发展的转变过程。这些论述后来促使皮亚杰对自己关于“自我中心言语”的观点做了反思和局部修改。这部著作1962年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时,由布鲁纳为英译本作序,而皮亚杰为之写了后记(龚浩然,《龚浩然与俄罗斯心理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4页)。
此外,维果茨基在心理学的其他各个领域,都做过大量的改造和创新的工作。例如,在心理学研究方法领域,维果茨基除了提供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解决心理学问题的大量范例外,还改造和创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他从传统的、界定含混的自我观察法中区分出5种类型,肯定了理解被试的口头报告对于科学研究可能具有的客观意义。他提倡以心理的“单元分析法”代替“要素分析法”,因为心理的“单元”不同于“要素”的是,它保持了心理机能系统的性质和特点,例如,在研究言语与思维的关系时,词义,就是研究的“单元”,它既是言语的单元,也是思维的单元。维果茨基还提出了专门用于研究高级心理机能的“双重刺激法”。即在研究中给被试提供两类外部刺激,一类刺激执行着被试活动指向的客体的功能;另一类刺激作为辅助手段,执行着被试借以组织自身活动的符号的功能。
维果茨基不但重视人的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而且对于人的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也给予了关注。这突出地表现在他所提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系统动力定位的思想。1934年夏,他撰写了题为《心理学与心理机能的定位学说》详细报告提纲,准备参加6月召开的乌克兰第一届神经病与精神病学家代表大会,孰料由于长期积劳成疾,竟未能来得及参会就与世长辞了。他所提出的系统动力定位的思想,后来由其学生鲁利亚发展成为大脑三个机能联合区划分的思想,并经过长期临床和实验研究创立了《神经心理学》这门新兴学科。
使人惋惜的是,维果茨基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他在十多年短暂的学术生涯中,给心理学留下了宝贵的鸿篇巨制,计有著述186种几百万字。维果茨基的理论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是苏俄现代心理学思想的重要源流,也是足以对世界心理科学产生久远影响的人类精神财富。
维果茨基理论的学术地位的确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文化-历史发展论曾被当时苏联坚持极“左”路线的人视为斯普兰格的德国文化心理学的翻版而一度受到批判。上世纪30年代,根据联共中央的精神,苏联心理学界开展对流行的儿童学、心理技术学、心理测量学的尖锐批判,维果茨基也受到波及,因为他曾指出“新的心理学的种子应根植于心理技术学之中”。由于苏联自上一个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盛行的个人迷信以及学术界对巴甫洛夫学说的教条主义态度,重视人的发展的文化历史条件的维果茨基思想在苏联心理学发展中的地位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确认。60年代苏联社会开始批判个人迷信,1962年5月,在莫斯科由“三院一部”(苏联科学院、医学科学院、教育科学院和苏联教育部)召开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与心理学的哲学问题”的全苏会议,总结了1950年两院(苏联科学院、苏联医学科学院)联席会议以来在心理学中曾一度出现的套用、滥用巴甫洛夫学说、导致苏联心理学研究出现生物学化倾向的严重教训。这次里程碑性质的会议以后,维果茨基作为新型心理学的奠基人的学术地位开始得到确认,维果茨基思想开始重放光芒,其后继者在心理学不同领域中相继作出了令人瞩目的卓越贡献。列昂节夫活动理论、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达维多夫关于“发展性教学”的思想等,都是对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赞科夫依据维果茨基“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思想所开展的改革传统小学教学体制的教学实验,为20世纪后期世界范围内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在这一时期内苏联开始出版或重版了维果茨基的大部分著作,1956年、1960年、1965年分别出版了他的《思维与言语》、《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和《艺术心理学》,1982年6卷本的维果茨基全集在莫斯科出版,1983年《缺陷学原理》出版。此后他的许多著作被翻译成英、德、日、西、汉等十多种文字,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成立了以维果茨基命名的研究机构,出版了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刊物,呈现出持续升温的“维果茨基现象”。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影响所至,孕育了当代的社会建构主义,促成了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为当代心理学家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维果茨基的理论观点与研究成果以其主题的重要性、领域的多样性、研究的开创性、观点的超前性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
美国学者S.托尔明曾称他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认为不了解维果茨基,就不是一位现代的心理学家( 《心理学中的莫扎特》,载“纽约评论”,1978年9月)。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认知心理学》一书中写道:“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从事认识过程及其发展研究的每一位心理学家都应该承认维果茨基著作对自己的影响。”([美]布鲁纳:《认知心理学》1977年版)
1996年维果茨基诞辰100周年之际,俄罗斯联邦在莫斯科和戈梅利等地召开了国际学术会议。会上许多学者一致指出,维果茨基的科学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性质”,是一把打开从古典心理学向现代心理学过渡的理论钥匙,指导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龚浩然:维果茨基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
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状况,是与维果茨基思想在苏俄心理学界的处境和地位、中国心理科学发展的走向、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的国外教育背景以及中苏(俄)两国关系的演变几个因素密切相关的。
1936年陈汉标的《苏联心理学研究》一文在《中华教育界》第23卷第10期上发表,该文重点介绍了维果茨基和鲁利亚关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实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所持有的基本观点。这是中国学界对维果茨基研究成果的最早的介绍,离维果茨基的去世仅隔两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版的多种心理学教材和译著对维果茨基的思想都有所介绍。但是,在维果茨基思想对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意义的问题上,由于当时苏联学界认识尚不充分,我国心理学界对维果茨基思想的了解也就只能局限于其个别观点,无法把握其理论的全貌。及至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心理学界对维果茨基思想开始重新评价,维果茨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此时恰逢中苏两党之间发生意识形态论战,有关情况未能及时介绍到中国来。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66年我国“文革”开始,此后我国心理学事业出现十年停顿。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后,改革开放的国策为我们充分吸收各国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有利条件。许多心理学工作者在对维果茨基思想,以及对文化历史学派麾下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的介绍与开展有关教育教学实验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学术热情,做了大量富有成效工作。在理论方面,研究的问题涉及到维果茨基的主体教育思想、维果茨基心理技术学思想、维果茨基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观、维果茨基与西方现代心理学、西方“维果茨基现象”的理论分析等;在教育应用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冯忠良教授,在其对我国教育实践多年探索和能力的经验类化说的基础上,吸收了包括维果茨基及追随者的内化说、建构观(教学的作用是促进儿童新的心理结构形成的观点)、学习的活动观、教学控制论在内的国外多种有益思想,提出了结构-定向教学的思想,并带领其研究生在中小学开展了持续十余年的教改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浙江大学龚浩然教授,根据维果茨基的“三主体的教育思想”及彼得罗夫斯基关于集体的心理学理论,从1983年起先后在无锡、杭州、温州等地开展“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教改实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积极传播、实践维果茨基思想和组织、推进维果茨基研究方面,龚浩然教授贡献突出。龚先生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心理学报》、《心理科学通讯》、《心理学探新》以及《外国心理学》等刊物上发表系列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与评价维果茨基思想,受到心理学界的重视。二是积极参加有关维果茨基思想的国际学术交流,如1992年12月应邀出席了俄罗斯教科院主持召开的题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国际学术会议。三是根据维果茨基的“三主体的教育思想”开展教改实验。四是发起并组织全国性的维果茨基研究会,该会1998年10月17日在浙江舟山召开了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大会选举龚浩然教授担任会长,时年99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立教授写信表示祝贺,并被推举为名誉会长。以后又先后在上虞(1999)、武汉(2000)、哈尔滨(2002)、连云港(2004)、杭州(2006)、广州(2008)、上海(2008)、黄山(2011)召开了8次学术年会。五是主编和出版了一批维果茨基研究丛书(四本)和译著,其中《龚浩然与俄罗斯心理学研究》(2006)是龚先生几十年研究俄罗斯心理学与维果茨基思想成果汇集而成的一部著作。六是主持翻译即将出版的这一套维果茨基全集。
龚浩然教授负责组织并任主编、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维果茨基全集的翻译工作自2008年开始启动。出版维果茨基全集中译本的初衷是要为我国心理学界、教育界、文化界以及其他领域的学者和工作人员全面认识、准确理解、深入研究维果茨基思想做好基础工作。龚浩然教授以81岁高龄,带着重病之躯,忘我地投入工程浩大的学术劳动之中,直至2010年去世,其为科学献身精神令人感佩。安徽教育出版社决定出版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学术著作,亦充分显现出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责任上的远见卓识。
龚浩然先生对维果茨基全集、维果茨基文选以及其他一些著作中的篇章,按照他对维果茨基学术思想脉络的理解进行了精心的编排。第一卷收入了《心理学危机的历史内涵》以及其他评论传统心理学的著作,卷名为“对传统心理学的反思”;第二卷“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理论”,是维果茨基理论的重要部分,内容涉及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理论根据;第三卷和第四卷涉及“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收集了维果茨基对于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思维与言语等重要问题的著述;第五卷、第六卷“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介绍了维果茨基的许多实验研究,以及对于“最近发展区”、“学习最佳年龄”等重要观念所做的深入分析;第七卷主题是缺陷学问题,介绍了维果茨基对于非正常儿童的研究成果;第八、九卷是维果茨基关于文艺心理学的论述。全书各篇章皆由俄文出版物译出,译稿接近300万字。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查阅,我们在每卷的前面都写了简短的提要,后面附录了全集各卷的三级提纲。
参加这套全书翻译工作的,都是对维果茨基思想有一定研究且俄文水平较好的学者,他们是(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永(浙江大学)、王光荣(兰州大学)、乌云特娜(内蒙古师范大学)、白素容(山西大学)、刘华山(华中师范大学)、刘聪颖(黑龙江大学)、许高瑜(浙江大学)、陈会昌(北京师范大学)、李红(吉林大学)、李德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吴长福(山西大学)、杨成寅(中国美术学院)、张树芸(中国石油大学)、张豫鄂(华中师范大学)、郑发祥(江西师范大学)、姜君(哈尔滨师范大学)、贾旭杰(黑龙江大学)、龚浩然(浙江大学)、黄秀兰(浙江大学)、黄浩枢(中国石油大学)、梁秀娟(浙江大学)、管翠萍(北京师范大学),潘绍典(浙江教育学院)。由龚浩然任主编,刘华山、黄秀兰、王光荣任副主编。【清注意:这里人名按笔画做了排序,与原清样不同】
吉林大学车文博教授对维果茨基全集的翻译出版工作给了许多支持和鼓励,又欣然应承为本译著写序,对此我们由衷地表示感谢。
安徽教育出版社教育理论编辑部的杨多文主任【这里加了一些编辑部的人名,我不清楚称谓,不知如何表述,我询问了杨多文。请问杨多文】为出版这套译著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我们深表谢意。
在长达八年的工作中,尽管全体翻译人员宵衣旰食,认真尽责,但维果茨基全集内容涉猎广泛,行文旁征博引,且间或夹用法文、德文、拉丁文及其他文字的情况,翻译起来难度较大。或由于译者外文水平不精,思虑不周;或由于译者学力不足,笔力不逮;译文中错误、疏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再版时必当认真更正,以作补救。
我们真诚希望这部译著的出版能帮助国内学者和公众比较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维果茨基的学术思想,把握维果茨基理论和方法的精髓,激发学界同仁对维果茨基思想的研究热忱,通过分析和比较、实践和鉴别,从维果茨基学术宝库中获得适合于现代心理学发展需要、适合我国社会生活实际的智慧启迪,尽快使我国对维果茨基思想的学术研究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以使本领域的研究成果能在促进我国心理科学繁荣、教育事业革新和社会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Educational psychology:practitioner-researcher approach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简介:亚洲背景:对于那些新加坡学校教学以及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亚洲课堂感兴趣的人而言,本书中的本土元素,也就是新加坡的背景,使其成为一本独一无二的教材。问题情景:每章均以一个真实的课堂情景作为引子,来引导思考和学习。最新理论:不仅覆盖大量的基础性理论,如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以及班杜拉,也包含当代最新研究成果,如霍华德·加德纳、罗伯特·斯腾伯格以及瑞文·费厄斯坦。行动研究:给出行动研究的实践以及将观察技巧与假设检验的方法结合起来的建议。教师工具箱:提供大量实践性的课程建议以及应用。链接:提供有关最新信息的网络链接以及网址,如新加坡教育部。案例阐释:通过特定的案例对理论及其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现场经验问题:使读者对在广泛的社会、学校以及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作进一步概念化。亚洲背景:对于那些新加坡学校教学以及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亚洲课堂感兴趣的人而言,本书中的本土元素,也就是新加坡的背景,使其成为一本独一无二的教材。问题情景:每章均以一个真实的课堂情景作为引子,来引导思考和学习。最新理论:不仅覆盖大量的基础性理论,如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以及班杜拉,也包含当代最新研究成果,如霍华德·加德纳、罗伯特·斯腾伯格以及瑞文·费厄斯坦。行动研究:给出行动研究的实践以及将观察技巧与假设检验的方法结合起来的建议。教师工具箱:提供大量实践性的课程建议以及应用。链接:提供有关最新信息的网络链接以及网址,如新加坡教育部。案例阐释:通过特定的案例对理论及其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现场经验问题:使读者对在广泛的社会、学校以及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作进一步概念化。亚洲背景:对于那些新加坡学校教学以及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亚洲课堂感兴趣的人而言,本书中的本土元素,也就是新加坡的背景,使其成为一本独一无二的教材。问题情景:每章均以一个真实的课堂情景作为引子,来引导思考和学习。最新理论:不仅覆盖大量的基础性理论,如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以及班杜拉,也包含当代最新研究成果,如霍华德·加德纳、罗伯特·斯腾伯格以及瑞文·费厄斯坦。行动研究:给出行动研究的实践以及将观察技巧与假设检验的方法结合起来的建议。教师工具箱:提供大量实践性的课程建议以及应用。链接:提供有关最新信息的网络链接以及网址,如新加坡教育部。案例阐释:通过特定的案例对理论及其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现场经验问题:使读者对在广泛的社会、学校以及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作进一步概念化。亚洲背景:对于那些新加坡学校教学以及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亚洲课堂感兴趣的人而言,本书中的本土元素,也就是新加坡的背景,使其成为一本独一无二的教材。问题情景:每章均以一个真实的课堂情景作为引子,来引导思考和学习。最新理论:不仅覆盖大量的基础性理论,如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以及班杜拉,也包含当代最新研究成果,如霍华德·加德纳、罗伯特·斯腾伯格以及瑞文·费厄斯坦。行动研究:给出行动研究的实践以及将观察技巧与假设检验的方法结合起来的建议。教师工具箱:提供大量实践性的课程建议以及应用。链接:提供有关最新信息的网络链接以及网址,如新加坡教育部。案例阐释:通过特定的案例对理论及其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现场经验问题:使读者对在广泛的社会、学校以及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作进一步概念化。亚洲背景:对于那些新加坡学校教学以及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亚洲课堂感兴趣的人而言,本书中的本土元素,也就是新加坡的背景,使其成为一本独一无二的教材。问题情景:每章均以一个真实的课堂情景作为引子,来引导思考和学习。最新理论:不仅覆盖大量的基础性理论,如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以及班杜拉,也包含当代最新研究成果,如霍华德·加德纳、罗伯特·斯腾伯格以及瑞文·费厄斯坦。行动研究:给出行动研究的实践以及将观察技巧与假设检验的方法结合起来的建议。教师工具箱:提供大量实践性的课程建议以及应用。链接:提供有关最新信息的网络链接以及网址,如新加坡教育部。案例阐释:通过特定的案例对理论及其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现场经验问题:使读者对在广泛的社会、学校以及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作进一步概念化。亚洲背景:对于那些新加坡学校教学以及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亚洲课堂感兴趣的人而言,本书中的本土元素,也就是新加坡的背景,使其成为一本独一无二的教材。问题情景:每章均以一个真实的课堂情景作为引子,来引导思考和学习。最新理论:不仅覆盖大量的基础性理论,如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以及班杜拉,也包含当代最新研究成果,如霍华德·加德纳、罗伯特·斯腾伯格以及瑞文·费厄斯坦。行动研究:给出行动研究的实践以及将观察技巧与假设检验的方法结合起来的建议。教师工具箱:提供大量实践性的课程建议以及应用。链接:提供有关最新信息的网络链接以及网址,如新加坡教育部。案例阐释:通过特定的案例对理论及其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现场经验问题:使读者对在广泛的社会、学校以及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作进一步概念化。亚洲背景:对于那些新加坡学校教学以及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亚洲课堂感兴趣的人而言,本书中的本土元素,也就是新加坡的背景,使其成为一本独一无二的教材。问题情景:每章均以一个真实的课堂情景作为引子,来引导思考和学习。最新理论:不仅覆盖大量的基础性理论,如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以及班杜拉,也包含当代最新研究成果,如霍华德·加德纳、罗伯特·斯腾伯格以及瑞文·费厄斯坦。行动研究:给出行动研究的实践以及将观察技巧与假设检验的方法结合起来的建议。教师工具箱:提供大量实践性的课程建议以及应用。链接:提供有关最新信息的网络链接以及网址,如新加坡教育部。案例阐释:通过特定的案例对理论及其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现场经验问题:使读者对在广泛的社会、学校以及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作进一步概念化。